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难攻略_分节阅读_第210节
小说作者:北城二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3 MB   上传时间:2024-09-10 11:53:14

  朱高煦提供大致的思路和轮廓,内里的机械装置则是由王元他们研究。

  原本朱高煦是准备待到他们有了头绪再离开,可年关将至,他总是得回吉林城处理事情。

  赶在除夕前,他返回吉林城。

  相较于夏秋两季一天一个变化,冬季的吉林城基本还保持着入冬前的模样。

  这也是无奈,毕竟不管是水泥还是三合土,放在冬季的吉林城室外,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冻成一团,各项工程都无法推进。

  朱高煦倒是已经习惯了,所以在急匆匆回到家后,便回到存心殿里暖和起来。

  虽说他出去了大半个月,但郭琰却并没有露出什么小女人脾气,反而是在他回来后为他宽衣。

  “这趟出去很辛苦吧,我在南边还未见过如此大的雪。”

  为朱高煦解开沾满泥雪点子的红胖袄,郭琰心疼的说着。

  “就是有些泥泞,不碍事。”朱高煦笑着回应,同时在郭琰的帮助下脱下衣服,换上了新衣。

  刚刚坐下,郭琰又上手为朱高煦脱鞋。

  瞧着她的模样,朱高煦倒是汗颜道:“若是被武定侯看到,恐怕我这吉林城第二日就要被夷为平地了。”

  “瞎说……”郭琰被逗笑:“我阿爷才没有那么跋扈。”

  说话间,两名婢女也端来了温水,朱高煦将双腿放进去,舒服的吸了口气。

  郭琰见婢女来了,也做到一旁,满眼都是朱高煦:“开春后去忽喇温要去多久?”

  “快的话一个月,慢些就两三个月。”朱高煦下意识回应,同时回头看了一眼郭琰。

  不得不说,郭琰的长相确实很合朱高煦胃口,就是她的年龄让朱高煦有些担心。

  过小结婚生子,很容易在生产时遇到事故,以当下的医疗条件,朱高煦还是想着再等等。

  关于这点,他在写《育婴手册》的时候,便与郭琰说过,郭琰虽然第一次听说,但也选择相信朱高煦。

  她来到吉林城已经大半年了,亲眼看着吉林城在朱高煦手上日渐繁华,而且朱高煦也没有他在南京城时了解到的那些勋贵子弟坏。

  南京城的那些勋贵子弟,不是整日玩马球、就是去十六楼找娼妓,像朱高煦这样能做出一番事业的人,简直就是在大海淘沙。

  “如你这般不注重礼节,还能成就事业的人,也难怪阿爷会愿意让我嫁给你……”

  郭琰笑得很明媚,朱高煦也跟着唏嘘道:“我当初第一次见武定侯时,可未曾想过他老人家会是我未来的阿爷。”

  “不过……也挺好的。”

  他瞥了一眼郭琰,嘴角笑意压不住,而这时,那两名婢女也开始端着一盘盘除夕饭菜上桌。

  瞧着那五菜一汤,再瞧瞧身边为自己衣袍刺绣的郭琰,兴许到了这一刻,朱高煦才觉得有了几分家的感觉。

第174章 天子收网

  “这雪总算停了……”腊月三十,除夕夜前。

  在这天下百姓都等待除夕的时候,身着明黄色常服的朱元璋却步履蹒跚的在紫禁城马道上行走。

  相较于月初,他似乎更显苍老了几分。

  锦衣卫那名不知姓名的武官跟在他身后,再往后还跟着司礼监的不知名太监。

  在朱元璋的身边,他们的姓名无足轻重,只有他们所做之事,可以抉择轻重。

  “宝钞如何了。”

  朱元璋老迈的声音响起,那武官闻言连忙上前,紧紧跟在朱元璋身后,轻声说道:

  “按照预期的路子在走,应天府的宝钞已经涨至每贯七百六十文,江南之地也趋于七百文。”

  “如您的预料,许多商贾富户都在这些年囤了不少通行宝钞,仅衙门里兄弟们探查的,就不下千万贯,且多是在每贯四五百文时换来的。”

  “千万贯……”

  朱元璋轻声呢喃着,眼前有些模糊看不清道路,但他目光却并未浑浊,反而愈发明亮。

  “他们在赚取钱财上,倒是眼光独到,比朝廷的消息还要灵通……”

  他没有看向武官,可武官却觉得如芒在背,只能硬着头皮解释道:

  “回陛下,此事消息,一开始由太常寺传出,而后经过汉中教授方孝孺与其弟子传播两载,故而江南富户尽知内幕……”

  “太常寺……”朱元璋沉默了,那里是谁主政,这点他不用询问,而那主政之人的身后是谁,他更是明明白白。

  是啊,他想起来了,当初朱允炆做这事的时候,他并未阻拦,反而在其身后推波助澜。

  “老糊涂了……”

  朱元璋有些惊恐,但不是因为旁人,而是因为他可以感觉到,自己的记性越来越差了。

  可是事情已经发生,他不能承认自己的错误,何况他也没错。

  以钞抵税,本就是便宜百姓的政策,然而这政策才经过两年,却已经成为了乡绅富户抵税的办法。

  今年的粮册他看过,虽说以钞抵税的数量降下来了,可在那一本本粮册之中,他很难看到普通百姓以钞抵税的身影。

  这项利民政策,终究还是被败坏了……

  乡绅富户,这群人总是无孔不入,不管自己采取什么手段、什么方法对付他们,他们都能利用规则的漏洞躲过去。

  争斗了这么多年,朱元璋只觉得自己好累,他再也不想斗下去了。

  可是如果不继续争斗,那自己的那些儿孙,能稳稳的压住他们吗?

  以钞抵税这政策才开启两年,并且中间还中断过一次,结果江南的乡绅富户就能找到规则漏洞,敛钞千余万贯,直接获利倍数。

  “陛下……”武官见朱元璋不说话,小心翼翼的开口,朱元璋也侧目看向了他。

  一时间,一股无形的气势压在武官肩头,使得他心跳加速,莫名心虚。

  面对这目光,他连忙低下头,继而继续说道:

  “江南的乡绅富户,经衙门里的兄弟追查,拥有田七顷以上者,约五千六百余户。”

  “若是算上浙江、江西、湖广、四川、山东及河南、福建、山西、等八省,除去宗室武勋及在朝官员,天下拥田七顷以上者,不下一万四千户……”

  武官汇报着天下富民的情况,这样的情况让朱元璋思维渐渐清晰了起来。

  一顷为百亩,也就是说这一万四千户人,起码掌握着不下九百万亩耕地,而这只是最低数。

  当今天下有多少耕地,不足三亿八千万亩。

  当今天下有多少户数,一千余六十五万余户。

  如此,事态明了……

  区区一万四千余户人,占据了这么多的耕地,这还不算勋贵和文臣、宗室,如果算上则更多。

  这样的情况,怎能让他高兴。

  朱元璋的亲身经历让他深知豪强富民欺侮贫弱﹑鱼肉小民的危害。

  因此,在建立大明过程中﹐他一方面安抚富者,以换取他们的支持。

  一方面,他也对某些豪凌乡里,作恶多端的富民进行镇压,以使贫者安其生,不致犯上作乱。

  他与乡绅富户的较劲,从吴元年平定张士诚后就开始了。

  当时,他让李善长着手迁移苏州富民实濠州,引得苏州乡绅富户对他破口大骂,无数污蔑他的文章如雪花般飞来。

  可即便如此,他依旧没有妥协,反而在洪武三年,再次下令迁移江东及闽浙等地的东南富民充实凤阳临濠。

  两次大迁移,让江南富户的影响力下降,可朱元璋依旧觉得不够。

  洪武十三年起,他在此下令,迁移苏﹑浙等处上户四万五千余家,以填实应天府。

  此外,这些上户家中壮丁还被他下令发往各监局充工匠,余为编户﹐置南京城内外,名曰坊厢。

  这么一看,似乎他对富户的打击已经足够了,然而他一样不满足。

  此后,他但凡发现江南富户兼并土地数量过多,他就会采取手段来整治这些人。

  洪武十四年,徙江南富民十四万人于濠州﹐并交予李善长管辖。

  洪武二十四年七月﹐徙天下富民五千三百户实京师。

  洪武二十五年……

  洪武二十六年……

  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方豪强或被籍没诛戮,或被剥夺财富,或寄籍京师,或沦为厢民……

  他们失去原来的政治﹑社会地位,或徙或死﹐从此声销影灭。

  仔细一想,距离他上次迁移富户已经是三年前的事情了。

  只是三年时间,一批新的富户再度诞生,兼并的土地比此前的富户更多,速度更快。

  想到这里,朱元璋脑中闪过了当初朱高煦的话。

  ‘回收宝钞,致使市面宝钞流通减少,自然物以稀为贵,宝钞价值回升。’

  这句话,当初听到时,他心里就已经有了想法,而眼下也是时候该施行这一想法了。

  “传旨……”朱元璋沉着声音,武官当即低下头,身后不远处的司礼监随身太监也上前,用毛笔准备记录下圣旨内容。

  在二人的关注下,朱元璋缓缓开口:

  “命户部籍浙江等九布政司﹐直隶﹑应天十八府州富民田七顷以上者,并徙其家以实京师。”

  果然……

  听到朱元璋的话,武官与随身太监皆是心头震动,先后作揖应下。

  “去把事情办了吧。”

  朱元璋步伐缓慢的向着前方走去,身影渐渐模糊。

  应了他的旨意,随身太监起草圣旨,将圣旨交给武官,而武官差人将圣旨送往了武英殿。

  当这份圣旨出现在武英殿的时候,朱允炆简单阅览了一遍,心中虽然已经波涛海浪,但面上依旧平静。

  殿内的朱济熺与朱高炽并未察觉他的异常,朱允炆也小心将圣旨收了起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92页  当前第21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10/99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难攻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