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难攻略_分节阅读_第250节
小说作者:北城二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3 MB   上传时间:2024-09-10 11:53:14

第196章 穷兵黩武

  十月、伴随着寒冬降临,北方各条河流都开始了出现浮冰,这也意味着关外的水运即将停摆。赶在彻底结冰前,亦失哈亲自率领水师送来了十余万石粮食,孟章照常接收所有,并带着亦失哈前往了军械局。

  当他们走进了军械局的时候,可以清楚听到热闹的锻铁声。

  由于需要不断的熔炼废铁,继而继续锻炮,因此军械局内的温度比起围墙外要暖和不少。

  “这军械局如今有多少人了?”

  亦失哈走在军械局的混凝土道路上,看着由混凝土建造的军械局,好奇询问孟章。

  “之前带来的一百二十六名工匠,加上你后续送来的二百七十二学徒,一共是三百九十八人。”

  “够用吗?”孟章在解释,亦失哈也询问起他。

  “工匠够用了,如今不够的是人手。”孟章一边带路一边说道:

  “这北山道路崎岖狭隘,想要招抚女真人也不容易,从殿下回来到现在,半个多月也才招抚了三百多女真人。”

  “其中男丁还得从军,孩童读书,只有健妇和老弱能趁着冬季,从事一些坯泥模的轻活。”

  黑水城的生产方式与吉林城不一样,吉林城主要以发粮开垦农田为主,但黑水城是以手工业为主。

  在黑水城,从军的男丁被朱高煦称为预备役,他们的训练和渤海军一样,每天上午学习文化,下午做专业训练。

  他们的军饷比不上渤海军,只有每年三贯钱、十二石和一匹布,三斤盐。

  不过即便如此,他们也尽心尽力的训练着,毕竟他们的军饷足够让一家老小饿不死。

  这种不用在寒冬腊月担心食物问题而去林中狩猎的生活,简直就是他们梦寐以求的生活。

  更何况,他们的家人也被王府安排了相应的工作,还有相应的口粮来作为工钱。

  孩童学习,每日发一斤米,健妇夏秋耕种、冬季钻枪管、坯泥模,每日发二斤米。

  哪怕就是老弱,只是随便做些轻活计,也能领走一斤半的粮食。

  至于男丁,他们的口粮在军营解决,完全不用担心。

  因此,但凡一家人都接受王府的吏目安排工作,每家每户都能吃的饱饱的,偶尔男丁们外出训练时,还能打些肉食回来平分,比在部落时舒服了太多太多。

  孟章相信,伴随着冬季一直持续,许多部落都会因为缺粮而出走部众,并被黑水城全盘接收。

  哪怕只维持一个月一千多人的规模,等冬季过去,黑水城内的女真人数量也能增加到八九千人的规模。

  在孟章看来,这已经十分不错了,起码能练出两千兵卒。

  不过,这样的速度显然达不到朱高煦想要的速度,因此这次亦失哈带来了许多女真男丁。

  他们的家人被安置在了吉林城,而他们则是从军来黑水城当预备役。

  “我这次带来了三千六百多人,不出意外的话,殿下应该是要将他们全部归入预备役中。”

  亦失哈说起了自己带人前来的事情,孟章听后也惊喜道:“果真?”

  “八九不离十。”亦失哈笑着回头,这才发现他们已经来到了制作火枪的地方。

  他们走了进去,很快就看到了如流水线般生产枪击、火绳、枪托的工匠们。

  他们人数最多,足有六十人,每日能制作组装大约二百支火绳枪。

  “殿下在吗?”

  孟章询问一名工匠,那工匠头也不抬的指向了射击场,看上去十分无礼,但亦失哈和孟章却不生气。

  工匠一旦上班,除非发生安全隐患,其余时候只需要做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不用论官职起身去迎合谁,这是朱高煦定下的规矩。

  士农工商这句话,放在渤海境内是不存在的,每种职业都是受人尊重的,都是用劳动换取成果。

  在这里也不会有人觉得当兵不好,反而觉得当兵荣耀。

  在这样的气氛下,但凡是参了军,被选入渤海军的,基本不会有谁敢做出临阵脱逃的事情。

  单单做逃兵后,其家人所面临的指指点点就足以让这人折返战场,马革裹尸。

  ‘砰!!’

  孟章这边才带着亦失哈来到射击场,不等看到朱高煦,便先听到了枪声。

  “这枪声不太一样……”

  亦失哈没听过火绳枪的枪声,但他听过洪武铜铳的声音。

  但从声音来说,射击场的枪声更具有穿透力。

  “殿下!”

  孟章寻到了朱高煦,带着亦失哈朝他走去,朱高煦闻声也回头,在见到亦失哈后,当即笑着朝他们走来,对着亦失哈就是一个熊抱:“你这厮,倒是按耐得住。”

  “南边太忙了,奴婢确实没有时间来啊……”亦失哈哭笑不得,也被这拥抱抱得十分高兴。

  “看看,这是王元他们新弄出来的燧发枪,虽然没有达到上战场的标准,但也比火绳枪强大很多了,明天王元就会做出改进,赶在冬季结束前,这燧发枪应该能完善。”

  “燧发枪?”看着自家殿下激动地模样,亦失哈好奇询问:“这燧发枪比起洪武铜铳和火绳枪有什么区别?”

  “区别大了。”朱高煦拿起手中四尺长的燧发枪说道:“这燧发枪,每分钟可以射三到四次,八十步的距离能穿甲,五次射击最少能击中靶子一次,六十步能达到五次击中两次。”

  “每分钟?”亦失哈感觉自家殿下口中有了好多自己不懂的东西,虽然他以前也这样,但倒也没变化这么大过。

  “一刻钟为十五分钟,一字时为五分钟。”朱高煦解释着,同时拿着手中的燧发枪,心中止不住的骄傲。

  冶铁技术决定了朱高煦能攀爬科技树到什么程度,若是把他丢到秦汉唐宋,别说弄出燧发枪,就当时的冶铁技术,他哪怕弄出火绳枪,估计也是容易炸膛的那种。

  相比较下,明代的冶铁技术,则是完全可以支持他弄出前装加农炮和燧发枪。

  有了这些东西,靖难之役他都不知道自己怎么输,现在的问题,就是……

  “殿下,既然这燧发枪更好,那为何不让火枪间的工匠们制作这燧发枪?”

  孟章一开口,不仅打断了朱高煦的思绪,也打断了他的臆想。

  摆在他面前的有一件尴尬的事情,那就是他不知道东北的燧石矿分部,他了解的都是南方的。

  正因如此,他才没敢说生产燧发枪,因为他没有足够的燧石。

  “开春之后得让杨彬给我弄些高品质的燧石才行。”

  朱高煦一边想着,一边对孟章糊弄:“这枪还没完善,等王元完善之后再说吧。”

  这么说着,朱高煦心底也有一些失落。

  他推动了火器的进步,可这么一来,他这具身体的长处便也被限制住了。

  只是热兵器取代冷兵器是无法阻挡的,他应该高兴自己成为推动了火器进步的人,而不是保守的停留在冷兵器交战的时代。

  倘若真的是冷兵器交战的时代,他这不足一万人的渤海军,是很难在正面战场上打败拥有三四万甲兵的辽东都司的。

  哪怕是朱棣,彻底靖难,燕府三护卫南下投奔他的情况下,也花了四年时间才彻底击败南军。

  四年的内战,不仅能将军队对外部对内的纪律给摧毁,还能摧毁朱元璋好不容易恢复的北方经济。

  北平、河南、江淮、山东……

  这些地方因为靖难被摧残的不成样子,而老朱花了二十多年,好不容易练出来的百万精锐,更是在这场内战中报销超过一半。

  这一半精锐的死亡,导致了卫所制走下坡路,更导致北平、山东、河南、两淮的军屯被摧残殆尽。

  这些精锐,若是用来开疆拓土,驻守四方,那大明起码能够再多实控一两个行省,只可惜他们最后都死在了自己人手上。

  朱高煦要靖难是为了他自己,这他不否认,但同时他也想缩小靖难之役的范围。

  哪怕他能让靖难之役早一年结束,大明所受的创伤都能多减轻一成。

  相比靖难之役四年死几十万大军,百万百姓流离失所。

  朱高煦更想把靖难之役的范围缩小到三年以内,死伤十几万,尽量减少战争对北方的摧残。

  不管旁人说他伪善也好,亦或者说他当了婊子还想要牌坊也好,他心里始终的是这么想的。

  靖难之役如果能在两年内结束,那西南三大兵团,起码云南的徐辉祖和沐春、何福是来不及出兵的。

  当然,最好的靖难时机,其实是朱棡和老朱相继死后。

  如果这个时候他揭竿而起,那绝对可以提早结束靖难,唯一要背负的,就是在史书上背负一个造反的骂名,可他也不在乎。

  可关键在于,他可以丢下脸皮造反,但朱棣能不能?

  朱棣如果能,他就不会眼巴巴看着自己节制北平三都司的兵权被削,自己的三护卫被调,自己被人圈禁王府之中。让朱棣不要脸,这才是朱高煦当下最想做的事情,可这很难……

  “走吧,去书房休息,与我说说吉林城的情况如何了。”

  朱高煦想到了朱棣的事情,便不再为燧发枪而高兴,带着亦失哈和孟章就往自己在军械局中的书房走去。

  只是一字时,三人便在兵卒护卫下回到了书房,朱高煦坐在主位,亦失哈二人各自坐在左右二首的位置上。

  端起一杯热水,朱高煦笑着对亦失哈说道:“这地方没有茶,多喝热水也挺好的。”

  “殿下都喝热水,奴婢怎么还敢奢望喝茶?”亦失哈笑着回应,同时从怀里拿出了一份五军都督府的文册:

  “殿下,说吉林城事情前,奴婢得给您先看看这份擢升文册。”

  他起身将文册递给了朱高煦,朱高煦接过看了看,果然不出他的预料,参与这次北巡的武官们,有近一半被调走了,而且不同于上次的吉林城自补武官,这次五军都督府给吉林城派来了大小二十五名武官。

  他们之中,官职最低的都是百户官,可以说如果等明年开春他们到来,那吉林城四分之一的兵权就会被剥夺。

  只是对此,朱高煦并不担心,而是对亦失哈说道:“这些人,尽数调往肇州城。”

  “是!”亦失哈果断应下,因为他也是这么想的。

  肇州城可以说是如今渤海四城中秘密最少的一座城池,并且因为要负责巡哨,这地方足够危险,可以吓退这二十五人之中的一些绣花枕头。

  朱高煦吩咐完,又继续往后看去,这才看到了几个月前老朱给自己的一些调令。

  “调两千户来,让我选一个地方建设千户所嘛。”

  朱高煦脸上露出笑意,亦失哈也借机说道:“不如将那地方选为之前殿下您看上那地方?”

  亦失哈说的,是当初他们北上时所经过的前金隆安府遗址。

  隆安府遗址距离三万卫有三百里,足够朱高煦在靖难之役开始后做出反应,而且在那里修建千户所,也可以利用隆安府遗址的一些石砖,省去了许多麻烦。

  这么一想,朱高煦也对亦失哈说道:“这样,你这次回去带着吴明去,擢升他为千户官,开春之后让他带一千户兵马和三千女真民夫去前金的隆安建城,那城池就称呼为长春吧。”

  为了方便自己记忆,朱高煦提前四百多年将‘长春’这个城市名字搬到了明初。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92页  当前第25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50/99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难攻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