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难攻略_分节阅读_第265节
小说作者:北城二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3 MB   上传时间:2024-09-10 11:53:14

  杨展一开口,林粟就知道了王俭和武章一他们什么心理。

  若是一般的朋友,那自然会眼红或巴结他们,可王俭和武章一不是那样的人,与杨展和自己都是好弟兄。

  三年未见,昔日的朋友兄弟都成为了指挥使、都指挥佥事,而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百户官、总旗官。

  这样的落差,自然让人尴尬,所以他们只能避着杨展。

  得知二人近况,林粟也唏嘘的喝了一口酒,感叹道:“我与身边的弟兄,若不是下了决心与殿下北上,恐怕现在也顶多与武章一他们一样了。”

  “嗯……”杨展没有反驳,毕竟他也为王俭和武章一他们惋惜。

  他在军中呆了三年,接触了各种各样的人,从浙江都司到福建、广东、广西和湖广,见过的指挥使、千户官没有一百也有八十了。

  可是平心而论,这群人的素质能力参差不齐,能力强的,便是自己也得跟着学习,能力弱的甚至连武章一都不如。

  由于朱元璋对和自己打天下的武官十分优待,因此只要不像淮西勋贵一样闹事,他们基本可以世袭官职给后代。

  这样的制度,固然保障了卫所武官们世世代代的富贵,但也导致各地军队实力强弱不均。

  有些武官子弟,便是带着几十个人去追捕几十个盗寇都会被盗寇击退,有的武官子弟却能带着百余兵卒去追击数百上千的盗寇。

  就杨展所见所闻来看,从浙江至广东这一带的卫所武官能力都十分堪忧,已经没有了早十几年前的剽悍。

  整个大明朝,能打的军队无非就是四川及云南、广西,其次陕西都司及行都司,以及北平与大宁、辽东罢了。

  稍微次一些的,就是山西、湖广这种需要备边和平叛,长期维持治安战的省份。

  除去这些,剩余各省的武官和战兵质量堪忧。

  “西南那边,听说西平侯已经在征调大军,准备进攻刀干孟那叛贼了。”

  杨展略带感慨的说道:“我与王瑄书信往来时,他说这次西平侯准备了六万大军,准备一举打到允姐木。”

  “不清楚是哪里,不过想来与漠北王庭差不多吧。”林粟对西南局势不清楚,笑着吃了一口肉的同时,又爽朗笑道:

  “对了,这次殿下也会参加北巡,届时你也可以看到殿下了。”

  “那是!”杨展也止不住的露出笑脸,并给林粟透露道:“我和你任职的地方远,不过这也没什么,因为不出意外的话,这次北巡过后,我应该会与杨总兵官前往辽东任职。”

  “届时我看看,我能不能在辽南或者辽沈一带任职,方便去寻殿下和傅都指挥佥事。”

  “你去辽东?”林粟也被这消息给惊讶到了,反应过来后,他略带羡慕道:“你这厮,倒是运气好,若是日后能与殿下一起北巡,说不定很快就爬上都指挥使的官职了。”

  “那怎么可能!”杨展哭笑不得:“我这年纪,担任一个指挥使已经满足了,倒是你这把年纪,是该往上升升了。”

  “爷才二十八!”

  “那也比我大!”

  “扯淡!来喝酒!”

  “喝就喝……”

  营帐里,二人欢声笑语不断,推杯换盏间想起了当年在应天京城的日子。

  只是相较于他们的欢声笑语,数百里外的朱高煦可就没有那么舒服了……

第205章 天子不豫

  “哔哔……”四月下旬,当刺耳的木哨声在兀良哈草原上回响,拥军近十万,民夫十余万的队伍正在一路向北行进。

  由于去年与前年两次北巡备边获得了大量挽马,眼下的明军几乎是以每小旗配置挽马车一辆、民夫一人的配置进行的这次北巡。

  这样的富裕仗,除了当年的蓝玉外,还真没有几个人能体会到。

  当然,二十余万人的队伍十分庞大,很容易被察觉,因此从他们开拔走出全宁卫后,草原上的兀良哈人便开始纷纷北撤。

  经过两次沉重打击,兀良哈内部再也没有‘敢战’的声音。

  男丁减半,牛羊锐减的日子让他们许多人都不敢靠近辽河上游,只能远远的放牧。

  因此,北巡大军一路北上,并没有发现兀良哈人。

  从四月十九出兵到如今四月二十五日,一连七日都在安稳赶路,北上四百余里。

  这样的作战方式,让朱棣倍觉无趣,除了制定行军路线外,其它的旁枝末节纷纷交给了郭英与杨文等人。

  与他遭遇相差不多的还有朱高煦,他从四月十五自肇州出兵,一连十日都没有遇到任何一部兀良哈人。

  由于走的是水路,比朱棣快了太多,因此朱棣才刚刚抵达彻彻儿山时,朱高煦便已经抵达了原定的会师地点。

  他没有在这里停留,只是留下了一百兵马扎营后,便带着剩余两千九百人直扑兀良哈城。

  “果然,这哈剌兀是被打怕了,今年居然连粮食都没有种就跑了。”

  兀良哈秃城外,朱高煦下马蹲在田间,看着没有被开垦过的兀良哈秃城四周田地,他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

  王义一身甲胄伴他左右,被朱高煦赐名的甘越则是与其它几名千户官、百户官站在一旁。

  见朱高煦起身,甘越也上前作揖道:“殿下,那哈剌兀恐怕已经放弃这兀良哈秃城了,他们应该在兀良哈秃城屯垦。”

  大半年的时间,甘越在肇州城的卫学学了官话,虽然说的不流畅还带有口音,但起码能听懂。

  王义闻言也作揖询问:“殿下,我们要追吗?”

  “不必。”朱高煦否决,同时看了一眼兀良哈秃城:“留两千人在兀良哈秃城的四门修建防御工事,剩余的弟兄进入城内清扫城池,我父亲他们应该还要十来天才能抵达兀良哈秃城。”

  “那我们接下来……”王义询问,朱高煦则是看了一眼四周。

  眺望那满眼绿色的兀良哈草原,他淡然道:“就当休息吧。”

  “是……”听出了自家殿下不想追击的意思,王义也没有继续追问下去,只是按照朱高煦交代的去将每一件事情办妥。

  接下来的几日,王义按照朱高煦交代的,带领三千骑兵散布四周,提防哈剌兀南下,等待朱棣大军抵达兀良哈秃城。

  只是唯一让王义担心的,就是朱高煦这些日子没有再出面管理任何军务,只有在吃饭时才偶尔露面。

  或许是因为担心,所以他还询问了朱高煦是否不舒服,但朱高煦只是摇头,没有过多回答。

  见状,王义只能让朱高煦有事召他,担心的转身离去。

  站在木屋门口,朱高煦看着离去的王义,只是轻叹一口气,却不能说什么。

  他在等待,等待朱棣北上抵达兀良哈秃城。

  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自家爷爷会在五月初生病,而这一次的病情将是他所遭遇的病情中最为严重的一次。

  之后,自家爷爷会八百里加急召自家父亲南下,但自家父亲在抵达淮安时便收到了自家爷爷驾崩的消息。

  不过,这段史料由于朱棣靖难成功后的删减修改,因此很难证明是真的。

  单从朱高煦自己对老朱的了解来看,老朱哪怕真的召朱棣南下,恐怕也只是托孤,而不是后世部分人所想的传位。

  “您若是传位,那该多好……”

  站在木屋门口,朱高煦抬头看了一眼那刺眼的阳光,站了许久后起身走回了木屋之中。

  时间在一点点过去,在朱高煦的忐忑中,很快迈入了五月。

  此时朱棣的大军距离兀良哈秃城还有二百余里的距离,而如朱高煦预料的一样,南边的朱元璋情况并不好。

  时间进入五月后,按理说正直盛夏,疾病应该减少才是。

  可就在五月初四,朱元璋生病了……

  “嗯——”

  应天府紫禁城乾清宫内,当呜咽哼唧的声音在殿内响起,一股浓浓的汤药味也几乎灌满了整个乾清宫。

  跪在拔步床前,朱允炆与朱高炽二人正在朱元璋的眼前处理奏疏,倒是朱允熥坐着矮凳在拔步床前,服侍着他吃汤药。

  他虽躺在床上,身体各处都酸胀痛麻,可时不时还能在朱允熥的搀扶下起身下地活动。

  “爷爷,您小心些……”

  看着朱元璋颤颤巍巍活动的模样,朱允炆脸色复杂的起身提醒着他,朱高炽也闻声看了过来。

  只是面对他们的话,此时的朱元璋没有了平日的威严,反倒是有说有笑的开口:“人说圣人也难过七十三与八十四,可朕如今才七十有一,起码还有两年奔头,你们担心个甚。”

  他有说有笑的模样,让人看不出一点儿有病的样子。

  在朱允熥的搀扶下,他坐到了朱允炆的位置上,翻看着朱允炆处理的那一件件政务,时不时点头微笑,十分满意。

  放在以前,朱允炆的许多政策他是很不喜欢的,可自朱高煦的出现后,朱允炆也开始改变了起来。

  他开始学习朱高煦与朱元璋的理政思路处理奏疏,因此自然能讨得到朱元璋开心。

  不过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些执政的政策,并不是他真的想要实施的政策。

  这些政策,都只是自己装给自家爷爷看的罢了。

  他的复杂,也是源自自己所想政策得不到朱元璋支持罢了。

  在他看来,他现在不是在做自己,而是在模仿朱高煦,在做自家爷爷喜欢的事情。

  这样每日伪装的日子,让他很疲惫……

  “好…好…好……做的不错。”朱元璋笑呵呵的看着那一份份奏疏,抬头看了一眼眼前的朱允炆。

  或许这时,他已经知道自己很难挺过今年,因此他再度询问起了朱允炆:“当初高煦的削藩论,你可还记得?”

  “记得……”听到自家爷爷提起朱高煦的那篇《削藩论》,朱允炆心里生出不满,但表面依旧伪装着。

  “记得就好……记得就好……”

  朱元璋缓缓点头,同时看向一旁的朱高炽:“高炽,高煦的削藩论,你觉得如何?”

  这是多年来,朱元璋第一次询问除朱高煦以外的藩王之子关于《削藩论》的看法。

  他之所以选择朱高炽,是他觉得朱高炽或许是诸子之中除朱允炆与朱高煦、朱有燉外,少有的贤才。

  “孙儿觉得,高煦的《削藩论》若是要执行,那天下应该没有谁会不服。”

  朱高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而这也是除了秦晋周三藩以外,大多数藩王的想法。

  毕竟按照朱高煦的《削藩论》来说,这政策根本影响不到眼下藩王们生前的生活,他们依旧有兵马和钱财。

  至于他们死后护卫、庄田都要被诸子均分,他们也并不是很担心。

  洪武年间的藩王本来就是一个大号的卫指挥使,只要给他们荣华富贵和部分权力,没有人会想着造反。

  朱高煦的《削藩论》出现后,除了朱棡与朱樉外,几乎没有人不舒服,这其实就代表了藩王们的态度。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92页  当前第26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65/99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难攻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