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难攻略_分节阅读_第326节
小说作者:北城二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3 MB   上传时间:2024-09-10 11:53:14

  关隘内,近万兵马驻守城内,连行商都不曾瞧见,只有来往的兵卒。

  将领熟悉地形,连忙带人冲到了关隘千户所衙门处。

  他火急火燎的出示了腰牌,闯入了衙门之中。

  面对他的突然到访,并且还如此狼狈的模样,正在中堂商议如何守备燕山防线的卜万皱了皱眉头。

  “李远,你不在会州城呆着,来松亭关干嘛?”

  卜万质问狼狈的李远,李远闻言却突然走着走着跪下,带着哭腔开口道:“将军,大宁失守,陈都指挥同知被俘,大宁二十二卫已经尽数被渤海庶人所破!”

  当李远说完,中堂内所有人的呼吸都停滞了,虽然明知军情不可能有假,但此刻他们多么希望李远在与他们开玩笑。

  “将军!千真万确,如今渤海庶人已经带着大军南下,距离此地不过三十里了!”

  李远将头重重磕下,那沉闷声代表了他没有说谎,可越是如此,众人便越是心慌。

  松亭关有一万守军,其余关隘各有一千,虽然数量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点,那就是他们的家人都在大宁二十二卫的各处城池中。

  卜万带他们出来防备燕军,结果回过头来家没了。

  这消息若是传出去,燕山这一万四千余人恐怕要全体哗变。

  “你是怎么出来的?”

  卜万扶起李远,李远哭着道:“我在会州城驻守,清早便听到了喊杀声,那渤海庶人带兵突袭城下,并将张明、李杭等千户官的家人从大宁带到了会州城下。”“那张明等人见状,干脆开了城门,以至于末将还未上城墙便连忙骑马从南门出逃。”

  “渤海庶人!”卜万与诸将闻言纷纷咬牙切齿。

  他们的家人,可都还在大宁二十二卫城池之中。

  朱高煦用这种办法对付会州,会不会用这种办法对付所有关隘?

  一时间,众人都将目光投向了卜万。

  他们虽然气愤,可谁都不想见到自己家人的尸体。

  况且,燕山防线本就北有胡兵,南有燕军,东面还有渤海军。

  眼下南北被燕军与渤海军拿下,他们彻底成了孤军。

  松亭关内尽管还有足够三个月吃的粮草,可这又能坚持多久?

  投降的想法在众人脑中出现,甚至不止是他们,就连卜万都动摇了起来。

  卜万与吴高不同,他并非出身淮西,也不是什么大家族,因此与他沾亲带故的只有大宁城中的十几口人。

  现在大宁被拿下,他若是还继续抵抗,天知道朱高煦会怎么对付他。

  况且,卜万并不认为自己能凭手中万余人击败朱高煦。

  “全军出北关,再给渤海郡王送去消息……”

  许久之后,卜万闭上了眼睛,艰难开口。

  “是。”得到了卜万的回答,众人反倒松了一口气。

  卜万最终还是投降了,如此一来他们的家人也就可以保全了。

  只是就这样被人击败,所有人心里都不好受。

  “呜呜呜……”

  不多时,伴随号角声响起,松亭关内明军尽数出城,先前逃回的李远也一脸忐忑的受命前往北边,将松亭关愿意投降的消息给带朱高煦。

  北上一个时辰后,他终于看到了那遮天蔽日的红底黑边朱雀旗,更看到了在大军之中被裹挟,乘坐板车前来的许多妇人、少年与孩童。

  见状李远连忙下马,解下了自己的佩刀后,摘下头盔抱着走到己方阵前,以表示自己无意为敌。

  只是一字时,百余名骑兵便从那队伍之中冲出,包围了李远等人。

  “我奉卜都指挥使之命,前来投降,请渤海郡王勿要为难我们的家人。”

  李远硬着头皮开口,包围他们的渤海精骑闻言,很快便将消息带往了后方。

  很快,乘骑黄骠马的朱高煦便带着人出现在了李远面前。

  李远上次北巡时见过朱高煦,至今印象深刻,毕竟像他当时抱摔野马的场景太令人震撼。

  “会州卫指挥使李远,参见殿下……”

  李远低下头半跪作揖,却见朱高煦下马扶起他:“先前你走了,我还以为你是瞧不上我,眼下看来,你是来劝卜万他们了。”

  朱高煦自己开口为李远解围,这让李远面红耳赤,半天都说不出话来。

  瞧他这模样,朱高煦也笑道:“你的家人我也带来了,去与他们团聚吧。”

  拍拍李远后背,朱高煦让人让开一条道,示意李远自便。

  李远见状也羞愧开口道:“卜都指挥使已经带全军出城,等待殿下受降。”

  “好,我知道了,此事当记你一功。”朱高煦再拍了拍李远,李远见状也羞愧转身上马。

  他没有去看自己的家人,而是往南边去汇报消息去了。

  瞧见这情况,朱高煦也对旁边的千户官开口道:“你带着一千弟兄南下,与他一起去接手大军。”

  “是!”千户官应下,不假思索的就带人跟上了李远,并且派人向后方队伍继续招人。

  待他们走后,朱高煦也翻身上马,带着队伍不紧不慢的往南边去。

  他并不担心卜万会伏击自己,毕竟李远已经看到了自己携带了诸将家人,除非卜万敢带兵把自己部下的亲人都杀死,不然就没有胆子进攻自己。

  放下心来,朱高煦开始带着队伍继续往南进军。

  自坑杀了哈剌兀那上千人,斩获胡兵首级三千余级后,他没有贸然再继续北上追击兀良哈诸部残兵,而是南下返回大宁,同时分兵三千给了朱权、赵牧、陈亨三人。

  四部兵马携带守将家眷,只是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便招降了大宁二十二卫,如今只要再拿下卜万这手头上的一万四千人,那大宁便只剩下了还不知道消息的陈嵩所部。

  只要拿下他,那辽西的南兵便会骤减至一万二千人。

  届时吴昇与吴寿安要么投降,要么乘小船出逃,不管怎么做,他们都难以守住辽西。

  横在燕军与渤海之间的最大阻碍很快就会消失,届时自己就可以安心筹备战船了。

  他敢于设想渡海进攻登莱,自然是有绝对把握的。

  首先辽东与渤海的汉兵多是江淮、山东一带调到关外的沿海子弟,他们熟悉大海与江河,只要战船足够稳定,火炮足够强大,南军的水师根本无法对付他们。

  至于渡海南下的路线,这点老朱早就为朱高煦制定好了。

  洪武四年,老朱就派人亲自规划了从山东登州渡海登陆金州的路线,并任命马云、叶旺为指挥使,率一万明军从山东登、莱两地渡海在辽南金州登陆。

  既然他们可以,没道理自己不行。

  如今自己只要按照原本的航道走,并在期间拿下金州与登州之间的皇城诸岛便可。

  不过一百五十里的距离,期间还有皇城诸岛可以依靠,建设炮台,朱高煦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只是他能想到从金州渡海,并且知道路线,这就代表南军更清楚、更了解。

  所以他必须加快打造战船,趁南军把南边围剿倭寇的水师调往北方前,提前拿下皇城诸岛,建设炮台。

  如此想着,朱高煦也渐渐看到了在山川河谷之中等待受降的卜万大军。

  上万人几乎站满了不足一里宽的河谷,而卜万等人也脱下了甲胄,在阵前等待受降。

  朱高煦策马上前,在与卜万四目相对时笑道:“卜都指挥使,别来无恙。”

  面对朱高煦的问好,卜万低下了头,他根本不知道与朱高煦说什么,难不成厚着脸皮说二人当年北巡的事情?

  “尔等家人皆在阵后,所有大军即可开拔向北,入大宁后便能知道我渤海对大宁政策。”

  朱高煦没有过多去说自己的政策,一来眼下大军刚刚投降,若是有人怂恿,那一万大军很有可能会哗变。

  倒不如安排他们北上,等他们回到大宁各卫州所后,自然会知道渤海的政策是什么。

  闻言,卜万等人带着大军在两千渤海精骑的看管下开始北上,朱高煦也带着自己的一千人进入了完好无损的松亭关内。

  在那千户所的中堂里还摆放着燕山防线的沙盘,以及《粮册》、《鱼鳞图册》、《军籍册》等文册。

  朱高煦坐下慢慢翻看,并派人向南边去通知了防备松亭关的燕军遵化守将。

  这些文册在他手中只是大致一看,他便在脑中构建出了如何规划大宁自给自足的计划。

  首先肯定是要按照原先所规定的一万五千军户及其家人驻守大宁,这算下来,口数差不多是一万五千人到七万人左右。

  这七万人需要分布在大宁二十二卫三所八关,并将当地的二十一万余亩耕地均分来自给自足。

  算下来,差不多就是每人最少三亩耕地,产出的话大宁比辽东略高,能有每亩七斗实粮,也就是三亩合计产出实粮二石一斗。

  这点粮食,顶多也就能维持当地的人不会被饿死,因此自己必须得要鼓励他们开荒。

  大宁的牲畜情况朱高煦也看过了,有四千余头耕牛,六千余匹挽马、骡子。

  那六千余匹挽马和骡子,眼下都被刘嵩带往了广宁的义州,届时拿下刘嵩,可以将这近万畜力按照户口分给大宁百姓。

  一头耕牛一家人,只要不收取赋税,并且还补贴些粮食,那都不用鼓励,他们自己就会自发开荒。

  “一万五千兵马……”

  朱高煦靠在椅子上盘算着,随后坐直开始研墨书写。

  算下来,大宁的军饷是三十万石军粮,十二万贯军饷,以及棉花、布匹、盐等东西。

  至于大宁百姓的开口,按照每人每日二斤来算,每年是三十四万石。

  二者合计,便是七十四万石,算上大宁的产出,自己只需要补贴六十万石就足够,比起洪武年间二百四十万石,负担减轻了太多太多。

  不过大宁这边压力是减轻了,可辽东那边压力就增加了。

  从大宁出发前,朱高煦就与赵牧他们大致盘算过,吉林城能自给自足不假,可大宁人口迁移去辽东后,辽东就有人口六十八万人。

  这六十八万人还只是大部分,辽西那边还有不少于十二万人,加起来也就是整个辽东人口八十万。

  这八十万人每年需要消耗三百五十万石,而当地只能解决七十万石,自己还得给辽东找补二百八十万石。

  如果加上裁减后的大宁、辽东战兵与渤海军的军粮与军饷,除大宁一万五千守军外,朱高煦还得再维持七万五千人的规模,额外的军粮、军饷便是一百五十万石,与六十万贯。

  全部加在一起,渤海的支出就是九万军队,军粮一百八十万石,军饷七十二万贯。

  再加上差不多一百万百姓那四百八十万石口粮,合计就是六百六十万石,军饷七十二万贯。

  这数额,差不多相当于洪武三十年大明军屯、户部财政收入的七分之一。

  “这盘子越大,我反倒越贫困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92页  当前第32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26/99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难攻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