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都北京?”朱棣眼前一亮,而朱高煦也继续说道:
“定都北京有好处,也有坏处,但总体来说是好处大过坏处。”
“有什么坏处?”朱棣下意识询问,朱高煦也将自己的担忧说出来:
“定都北京,自然会带去大量人口。”
“这些人口会发展北直隶,可也会给北直隶带来负担。”“江南每年给北方运送四百万石漕粮,这些漕粮基本都供给了北平、大宁、辽东。”
“如果北京人口剧增而粮食增加不了太多,那北京就得靠江南吃饭。”
“所以,想要定都北京,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开发东北的耕地。”
“东北在金宋时期都是粮仓,如今我在渤海开垦数年,也能做到自给自足,甚至能盈出部分运输辽东。”
“若是能恢复到金宋时期的情况,可以将渤海粮食运往北平,那北平的粮食问题就能解决许多。”
朱高煦说完自己的看法,朱棣也恍然大悟:“这就是你将青、登、莱三府近百万百姓迁徙辽东的原因?”
“没错!”朱高煦颔首:“辽东如今改设三司,又有渤海做前冲,完全可以大力发展民生和经济。”
“辽东的情况,如果安定下来,且朝廷愿意投入,那完全可以在十年之内将耕地翻十倍。”
辽东的情况朱高煦了解,只要舍得下本钱,让迁移过去的人口都能吃饱穿暖,配给足够的牲畜,那他们每年都能开垦二百万亩,十年开垦出两千万亩并不困难。
即便产量只有七八斗实粮,届时也能在养活自己的同时,向北平输送百万石粮秣。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大明得承受得住每年数百万石的投入。
“你这所需的太大了。”朱棣举棋不定,可朱高煦却开口道:
“辽东情况,只有在春夏秋三季移民,才能修建起城池屋舍。”
“所以在小子看来,此次百万百姓迁移,起码要一年时间。”
“运河的水次仓,小子已经让崔均他们将半数八百万石运往粮食,中途可能有所损耗,但应该能运抵七百五十万石。”
“辽东那边,今年百万辽民已经开荒十余万亩,等到入冬前,起码能让辽东耕地突破三百五十万亩。”
“届时,每年能满足二百万石的支出,加上这次运往的粮食,大概能撑到后年开春前。”
“等到了后年,山东百万移民都进入辽东安家后,当地的耕地应该会达到六百万亩,能满足四百万石左右支出,朝廷只需要每年填补六百万石,并且会逐年下降。”
“这个过程,大概持续五六年,然后辽东就能自给自足,再往后就能给大军往漠东兀良哈城输送粮食开垦荒田,或者输送给京城。”
种地种出经验后,朱高煦自然清楚多大投入能做多大事情。
给辽东每年投入六百万石,十年后两千万亩是最基本。
他这副信誓旦旦的模样,让朱棣有些吃不准。
不过不等他反应过来,朱高煦就开口说道:“我让孟章写了一本《佞臣册》,在京搜捕了官员二千九百六十四人,京外正在搜捕三千四百二十七人。”
“这群人之中的罪首如何处置,便看父亲你了。”
“不过,其余人要尽数株连,并将他们发往云南。”
朱高煦淡然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株连人数让朱棣都心里一紧:“六千多人株连起来,恐怕不下十万人吧?”
“大约二十万人。”朱高煦回应,并开口说道:“他们这群人若是流配云南,必然可以推进在云南的汉化,让当地少民在数十年后成为汉人。”
朱高煦要株连的人可太多了,这二十万人如果投入到云南,加上沐春、何福的继续深耕,许多土司治下少民将会在改土归流后被彻底汉化。
当然,即便加上这二十万人,云南汉人数量也不过六十万,想要同化云南及三宣六慰数百万少民是很困难的事情。
不过无所谓,日后还会有贪官,而他们的下场都将是西南地区。
为汉人汉化当地,就是他们做出最大的贡献。
“你比你爷爷要狠多了……”
朱棣神情复杂的看着朱高煦,没曾想朱高煦在对待政敌上如此严苛。
倒是这样的举动也让朱棣愈发确定,不能让朱高炽和朱高煦成为政敌。
想到朱高炽,朱棣也想到了北京的事情,因此询问道:“北平若是成了北直隶,那你大哥的燕王怎么封?”
面对问题,朱高煦稍加思考便开口道:“迁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的,得十几年乃至二十几年之功。”
“父亲可以暂时设北平为行在,令大哥暂时看守行在,修建宫城。”
“等宫城修建的差不多,父亲可以择一处地方供大哥就藩。”
朱高煦没有逼朱棣,但他知道朱棣的心思。
朱棣想要拆分沐家在云南的影响力,因此先后派岷王和汉王就藩云南,结果前者水平不行,后者一直不去,最后改封内地。
如今没了自己,朱棣估计只有封朱高炽去云南,以此平衡沐家在云南势力了。
想到这里,朱高煦也缓缓起身:“治国还有许多事情,但我相信父亲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
“日后父亲为君父,我为东宫,天下营造、财货、兵马、官员选调皆由我负责,绝不会让父亲在正事上缺少银钱。”
“不过在此之前,小子还得和父亲要一个人。”
“谁?”朱棣也跟着起身,那平日里伟岸的身高在朱高煦面前有些‘矮小’。
“马和。”朱高煦笑了笑,可朱棣闻言却笑道:“他被我改名了,现在叫郑和。”
“不过你既然要他,那给你便是。”
朱棣抓了抓大胡子,然后和朱高煦胯步走出了明楼,向着山下走去。
不多时,父子二人下了山,当即便看到数千官员,不过其中大部分都只是从九品。
朱棣诧异怎么突然来了那么多官员,却发现他们之中大部分都是刚刚抵达这里,额头还是汗珠。
“这些人里,有三千人是亦失哈从北边带来的。”
朱高煦站在身后为朱棣解释,他从要对江南大规模清洗开始,就让亦失哈将北边官员带往南边,让渤海成丁之人南下接手辽东、大宁、山东的开荒均田事宜。
因此,在朱棣抵达的后脚,亦失哈就带着辽东的三千官员抵达京城。
“有他们在,父亲起码三年不用担心钱粮之事了。”
朱高煦话中颇有深意,朱棣却只是颔首:“这些事情你既然讨了去,那就不用和俺说了。”
“俺再推脱几番,过几日继了大位,便封你做太子。”
他给出了承诺,随后与朱高煦走下了四方城。
眼见正主出现,守在紫金山下的百官们立马跪倒一片,山呼万岁。
其中,礼部尚书李至刚走上前来作揖:
“天生圣人,以为社稷生民,今天下者,太祖之天下,生民者,太祖之生民,天下岂可一日无君?生民岂可一日无主?况国有长君,社稷之福,殿下为太祖嫡嗣,德冠群伦,功施社稷,宜居天位,使太祖万世之鸿业,永有所托,天下之生民,永有所赖,不宜固让,以孤天人之心。”
“俺刚到京城,闻皇侄自焚,心甚难受,此事再议。”朱棣在此回绝了群臣的劝进,同时开口道:
“即日起,建文旧制一律恢复洪武旧制,此外辍朝三日,为皇帝哀……”
“俺那侄儿的丧葬,便交给有司置办,不得苛刻。”
群臣闻言,纷纷作揖回礼:“殿下仁心……”
朱棣倒也没回答,只是回头与朱高煦说道:“我住鸡鸣寺,你住何处?”
“小子住大教场,方便处理政务。”朱高煦回应,朱棣也点头道:
“天下无主,高皇帝在时常夸赞你,今日你暂理朝政也是应该。”
朱棣这话是在为朱高煦站队,燕府诸将见到这一幕也十分高兴,纷纷附和。
待表态结束,朱棣这才开口道:“把黄子澄、齐泰、暴昭、方孝孺等罪臣带来!”
“是!”丘福等人闻言作揖,朱高煦也眼神示意了孟章。
孟章见状,便主动走到了燕府诸将的面前,与丘福、陈武等人交谈几句后,几人带着百来名燕府骑兵往内城赶去。
由于朱高煦的包围成功,这群建文旧臣没一个逃脱,其中自尽的足有七十六人,像齐泰、黄子澄这样兵败被俘的有一百四十七人,剩余的便是像暴昭、方孝孺这样在家里蹲着,然后被渤海军抓走的典型,足有四百多人。
不多时,这四个人便披头散发的被抓到了紫金山下,并被兵卒架在了朱棣面前。
齐泰仰着下巴,黄子澄、暴昭也是如此,唯方孝孺沉默不语,也不高傲也不作他言。
“这就是你们害俺家人的目的吗?”
朱棣质问四人,并数落了几条罪状。
黄子澄闻言,直接开口:“要杀便杀,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你再怎么说也无法洗清你逆贼的事实!”
“呵呵!”朱棣嗤笑,目光冰冷道:“若非你等离间俺家人,陛下何故会自焚?”
“拉下去,车裂!”
他一句话落下,四人便被兵卒架到了不远处,群臣纷纷躲避,让出了一块空地。
黄子澄、齐泰与暴昭闻言纷纷对朱棣破口大骂,方孝孺垂头丧气,但紧接着也跟着骂了起来。
“不孝子朱棣!你对得起太祖高皇帝在天之灵吗?!”
“太祖高皇帝,您看看这不孝儿孙!”
“动手!”朱高煦懒得听这几个人继续犬吠,直接催促孟章动手。
孟章闻言,立马命人派出马匹,将绳子拴在马鞍上,以五马分尸一人将绳子套在了这四人身上。
伴随着马鞭的抽打声响起,那原本还充满愤怒的谩骂声开始出现惊恐,变得急促。
渐渐地,变成了惨叫……
《明太宗实录》:五月己丑,上入京,执奸臣齐泰、黄子澄、方孝孺、暴昭等至阙下,上数其罪,咸伏辜,遂戮于市。
第278章 年号永乐
“臣等闻锄奸去恶,式扬神圣之谟,附翼攀鳞,幸际风云之会,功光前烈,德振中兴。”“恭维殿下文武英明,宽裕仁孝,为太祖之嫡嗣,实国家之长君,天生不世之资,民仰太平之主,曩因奸恶逞毒鞠凶,祸既覃于宗藩,机欲倾于社稷……”
五月初三,在朱棣再辞再让后,群臣再三劝进于鸡鸣寺。
虽有朱高煦提醒,不过朱棣还是对这次劝进做出了回绝。
直到初五,在被押回京城的周王朱橚率领下,周、齐、谷、岷、辽、代、韩、唐等十一位在京藩王的劝进下,朱棣终于松动了口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