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难攻略_分节阅读_第40节
小说作者:北城二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3 MB   上传时间:2024-09-10 11:53:14

  或许与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傅友德、冯胜、邓愈等人遇到过的那些逆风天崩局,在极度劣势的情况下需要统帅高强度发挥的战局相比,蓝玉的战绩并不算特别漂亮,但是和明初大部分将领相比,他的能力还是比较出众的。

  “如今军中可有能胜过蓝玉者?”

  朱高煦好奇询问,可傅忠听到后却摇了摇头,并与他对视道:

  “你在大教场待过,如今年轻一代的武官子弟如何,你难道不清楚?”

  “如今存世者,能强过蓝玉的便只有我父亲与宋国公,能匹敌他的将领中,稍微年轻一些的,也只有已经去世的黔国公。”

  “不过若是说日后能超过他的,我看你父亲和西北的宋晟倒是有这个机会。”

  傅忠提出了两个名字,前者朱高煦闭着眼睛都能回想起那张黑脸,但是后者他还是第一次听说。

  “那……”

  “传陛下口谕,召寿春驸马傅忠、燕嫡次子煦入宫!”

  朱高煦还想再问些东西,但此时院外突然响起了一道刺耳的声音。

  突如其来的口谕让朱高煦与傅忠四目相对,二人都察觉到了这或许是朱元璋的又一个考校。

第57章 入宫觐见

  “淅淅沥沥……”五月末的江南正是梅雨季节,淅淅沥沥的梅雨将南京城笼罩,街头巷尾的百姓都跑到路旁躲雨,不断抱怨,而卖伞的商人则是笑的合不拢嘴,眼看手中雨伞一把把卖光,恨不得再变出一堆。

  比较起百姓们的有喜有悲,此刻的朱高煦却是忐忑不安。

  马车的声音在紫禁城内的宫道上响起,与朱高煦并排乘坐的,还有傅友德之子,寿春驸马傅忠。

  尽管傅忠有寿春驸马的这层身份,但他很清楚,寿春公主已逝,自己的这层驸马身份只是遮羞布罢了。

  这种时候,他反倒是羡慕起了旁边的朱高煦。

  燕府嫡次子的身份足够让朱高煦衣食无忧的渡过一辈子,而他自己的能力更是可以随意施展。

  相比较下,自己一家不论爬得多么高,但只要皇帝不高兴,他们迟早一天会摔下去。

  “二位,到了。”

  当驾车的年轻太监停下车并提醒,朱高煦与傅忠这才发现他们已经到了武英殿前的三龙桥。

  “多谢……”

  朱高煦还是一如既往的开口多谢,这样的举动傅忠已经见过太多,但那年轻太监听到后却是一愣。

  他在宫中五年,还未曾见过会对奴婢有所体恤的妃嫔皇子。

  朱高煦的一句多谢,倒是让他感觉心里有几分暖意。

  “殿下言重了。”太监主动为朱高煦撑伞,旁边的另一名太监也为傅忠撑伞。

  四人向着武英殿走去,这一路上傅忠都在想皇帝为什么要召见自己,因此没有观察四周。

  倒是朱高煦不断张望,对于洪武年间的南京皇宫十分好奇。

  它没有后世北京故宫那样的太多绘彩,反而是崇尚单色纯彩,十分符合朱高煦的审美。

  当然,在观察期间,朱高煦也看到了旁边太监被雨水打湿的半边身子,不由关心道:“这雨水大,你且靠近我些。”

  “这……奴婢习惯了,殿下您如此体恤,奴婢反倒是有些惶恐。”

  年轻太监赔笑着回答,而旁边的傅忠也瞥了一眼这边,不由摇摇头。

  很快,四人上了台阶,来到了有屋檐的武英殿前。

  两名太监收起了雨伞,同时前往殿内通传。

  不多时,一名太监带着两名小太监端着一把椅子从殿内走出,对二人作揖道:

  “陛下让殿下先进去,至于驸马稍微在此休息片刻。”

  “好……”听到太监的话,傅忠不假思索的回应,而朱高煦则是看了他一眼。

  傅忠朝朱高煦的点了点头,示意他先进去。

  见状,朱高煦也只能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了武英殿。

  他很担心朱元璋从自己身上看出什么端倪,但仔细一想,又觉得这不可能。

  毕竟不管朱元璋用什么方法,自己就是朱高煦本人,而这个时代又没有测谎机,所以只要自己不出纰漏就行。

  况且就从这段时间朱元璋对自己的安排来看,他倒是挺高兴自己眼下变化的。

  想到这里,朱高煦缓了一口气,而他也跟着殿内太监走进了偏殿。

  还未走进殿里,朱高煦就看到了朱元璋和朱允炆,只不过相比较武官考校时,朱高煦距离他们更近,看得更为清楚。

  老朱面如满月,虽然发须已白,但看上去却慈眉善目。旁边的朱允炆坐在一张书桌后,桌上摆放着厚厚的奏疏,本人还是那副浓眉大眼的良家子弟模样。

  “臣朱高煦,参拜陛下、皇太孙……”

  朱高煦入殿后唱礼,紧接着如臣子般跪下,行五拜三叩之礼。

  他的这番举动让殿内众人惊愕,便是朱元璋也略微张嘴,不知道说什么。

  反倒是朱允炆十分满意,嘴角微翘,心里认为朱高炽对朱高煦的教导还是不错的,眼下倒是知道什么是臣礼了。

  只是他们不清楚,朱高煦都是照葫芦画瓢,哪里知道自己可以不用五拜三叩。

  “起来吧……”

  瞧着行礼的朱高煦,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失落。

  “谢陛下!”朱高煦连忙起身,起身时速度很快,匆忙地有些失礼。

  这模样倒是与之前的朱高煦一样,因此朱元璋倒没有什么怀疑,只是觉得他改了性子,但却改的不算彻底。

  “近来在宋国公府、颖国公府学到了什么东西,且说来听听。”

  似乎是因为朱高煦的行礼而不高兴,朱元璋摆出一副皇帝姿态,目光淡漠的询问朱高煦。

  朱高煦倒也没觉得有什么奇怪,毕竟前身的记忆里,老朱确实对自己不感冒,因此朱高煦连忙作揖回答:

  “看了两位国公至正年间的经历,从书中学了带兵打仗,闲暇时也会与英国公持铁枪角力。”

  “嗯……”听到朱高煦近来的举动与自己所知的相差不大,朱元璋稍微高兴了些,也不再矜持,而是继续询问:

  “那我且问问你,这带兵打仗的路上,兵马所留的粪便该如何处理?”

  朱元璋问了一个基础的问题,甚至是朱高煦之前考过的问题,因此朱高煦回答起来也是驾轻就熟,不过这次他的回答更加灵活。

  “若是出塞去人烟稀少的地方打仗,可以在营垒内建立粪槽,粪槽深一丈,每营设十个,次日就地掩埋,并令战马践踏。”

  “若是在关内,那就提前布置,与沿路村庄、城镇的富户、百姓商量好,将军中粪槽贩卖与他们,或者与粪夫们定价贩卖。”

  朱高煦的话让朱允炆皱眉,他并不喜欢在庙堂之上讨论这些荒诞的事情,但对于朱元璋和朱高煦来说,这却是一件正儿八经的事情。

  贩卖粪便,在不知农事的人看来是很荒谬的一件事,但从唐代开始,中原王朝便产生了在城镇内收集运输粪便的职业。

  在没有化肥的年代,生物粪经过处理后可以说是最好的化肥。

  古代农村之中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粪塘来沤肥,而居住在城镇的百姓没有种地的需求,所以城镇百姓所产生的这些粪便就会被人运送到城镇周边的农村地区作为肥料贩卖。

  这么一收集再转手一倒卖,从中获利颇多,很多人都是靠卖粪便发家致富的。

  到了宋代,粪便的收集买卖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市场。

  宋朝财政高的原因在于高税收、并且善于理财,因此朝廷之中的人也不会放过赚钱的粪夫行业。

  宋代的士大夫们并不因为粪便腌臜而嫌弃,而是下令在军队中收集过来的人畜粪便进行买卖。

  如此一来,不仅增加了农业肥料供应,促进了农业发展,又保持了军营的卫生整洁,且朝廷的收入也有所增加,减轻了朝廷财政军费拨款的压力。

  朱高煦的这一手,其实学的就是宋代士大夫的手笔,而朱元璋也对他的话颇为满意,只有朱允炆脸上有几分不耐烦。

第58章 以钞抵税

  “你这小子,若是出生早些,恐怕你爹就不会总是朝他老子要钱了。”武英殿内,朱元璋给出了朱高煦很高的评价。

  原本他以为朱高煦只是简单学习了行军打仗,却不想朱高煦连怎么减轻军队负担都想的那么透彻。

  这一刻,朱元璋看着朱高煦的目光都慈祥了不少,但他还是没有结束自己的考校,而是继续问道:

  “你的《削藩论》我和太孙看了,写的很不错,就是不知道除了削藩外,你对其它的事情看法是什么样的。”

  “爷爷您的意思……”朱高煦见朱元璋口语渐渐白话,当即也跟上叫起了爷爷。

  果然,他这称呼一变,朱元璋抚须的动作都不由快了些,只是坐在一旁的朱允炆略微不喜,但他却没表现的明显,而朱元璋和朱高煦的注意力也不在他身上。

  “近来江南闽浙一带的百姓抵制宝钞,你觉得是为什么?我又应该怎么做?”

  朱元璋的这个问题让朱高煦瞳孔紧缩,旁边的朱允炆也惊讶的转头看向朱元璋,那表情似乎在说“这种事情不应当告诉他”。

  面对二人的反应,朱元璋什么都没说,只是带着笑意等待朱高煦答案。

  此刻的朱高煦很纠结,顶着朱元璋的目光,他不知道自己要怎么回答。

  他当然知道江南闽浙的百姓为什么抵制宝钞,自洪武七年至眼下,宝钞司印发宝钞的数量平均在每年五百万锭左右,也就是说过去二十年里一共发行了八千五百万锭宝钞,折合为八千五百万贯。

  这些宝钞,被朱元璋以嘉奖大臣、勋贵、军士、宗室来发行,同时又以国营的盐铁茶酒等手段流入市场,先后支出大约五千万左右。

  当然,这其中也有一小部分则是通过赏赐外国使臣而流向国外,但不管怎么说,流入市场的宝钞基本不低于五千万。

  与之相比,宝钞的回收情况则是相当应付,仅有一千二百余万。

  也就是说,眼下大明市场内流通的宝钞起码有接近四千万未能回收。

  如此数量的宝钞,相比较大明的经济市场来说绝对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市场上流通货币泛滥,贬值就成为了必然的结果。

  如今一贯宝钞只能换到二百五十文,这还是大明去年已经回收四百万宝钞的局面,不然恐怕宝钞会贬值的更快。

  理清了思绪,朱高煦也就知道怎么简短的告诉朱元璋原因了。

  他朝着朱元璋作揖,然后整理了一下语言,随后才开口道:

  “孙儿算过宝钞司及六部对宝钞的制造、支出、回收数目,朝廷大致制造宝钞八千万锭左右,支出五千万左右,回收一千二百余万左右。”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92页  当前第4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0/99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难攻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