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难攻略_分节阅读_第438节
小说作者:北城二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3 MB   上传时间:2024-09-10 11:53:14

  在前往春和殿的路上,亦失哈也与朱高煦说起了所谓的动静。

  “郁尚书来了,近日不少官员去寻郁尚书,询问官营西洋贸易区的事情,郁尚书心里没有底气,因此来了春和殿求见殿下。”

  “这消息应该还没彻底传开,不过能有这样的动静,说明他们已经按耐不住了。”

  亦失哈说着,朱高煦也颔首认可,主仆二人一前一后快走进入了春和殿,也见到了坐着等候的郁新。

  “殿下千岁……”

  郁新还准备五拜三叩,朱高煦却扶住他:“郁尚书,我与你说了许多遍了,你来我这里尽管坐着休息,任何繁文缛节都不用在意。”

  朱高煦对郁新、黄福、夏原吉几人可宝贝的紧,有他们三个人撑着场面,户部和吏部、工部就不会有大问题,一些小问题他们也能帮自己解决。

  郑和下东洋的事情之所以能如此顺利,少不了他们三人在下面打点。

  “臣惶恐……”

  郁新脸上露出笑容,可还是坚持作揖。

  好在他作揖结束后便直起了身子,朱高煦见状也坐在了一旁的椅子上,示意郁新与自己并排坐下早些说事。

  但即便如此,郁新还是保持站立,与朱高煦说起了下面的事情。

  “这两日江东、浙江等地官员先后书信与我,在京的不少户部官员也来试探口风,看样子殿下所做的民营西洋贸易区确实给沿海的商帮看到了一丝希望,不然他们不会这么着急行动。”

  “确实。”朱高煦颔首,他算了算时间,从胡纶派人散播消息到现在也不过五十天,但消息却已经传遍了江东、浙江等地,并且这些地方的商帮与官员也迅速做出了反应。

  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能如此迅速做出反应,这证明沿海的部分商帮还是不愿意和朝廷闹得不可开交的。

  既然有人有意和朝廷合作,那朱高煦分化沿海商帮和庙堂官员的目标也就达到了。

  “殿下,臣翻阅了古籍,其中天竺与南洋所产出的商品都以香料为主,若是朝廷经营南洋,海商经营小西洋,那在保障官营贸易的时候,民营的香料贸易就很难得到保障。”

  郁新的一席话道出了大明为什么在郑和下西洋后没有继续探索海洋的动力。

  欧洲人之所以有动力对海洋进行探索,为的就是黄金白银,以及大明的商品,还有东方的香料。

  为此,他们阴差阳错找到了美洲,又在找到美洲的同时发现了黄金白银,并探索出了前往印度的航道。

  可问题在于,他们想要的这些东西,大明在本国周边都能找到。

  别说官营贸易,就连走私商人都能获得这些东西。

  对于走私商人来说,想要金银可以去日本,想要香料可以去南洋。

  在家门口驾着渔船都能把生意做了,谁还往远处跑。

  郑和下西洋已经把该发现的都发现了,之所以没有前往欧洲完全是因为没有动力,毕竟欧洲与大明的贸易完全可以通过奥斯曼进行,而且欧洲没有大明需要的必需品商品,自然缺乏动力。

  正如眼下的朱高煦,他压根没想过对印度、中亚、欧洲的国家动手,因为他眼前的南洋和日本,以及陆地上的麓川、安南、漠东就足够他忙活了。

  同样,因为小西洋贸易区有许多商品和南洋冲突,因此官营和民营也会成为香料市场的竞争对手,民间沿海商帮担心的就是这点,所以他们才会去询问郁新,郁新才会去翻阅古籍,对朱高煦说出这个问题。

  只是这个问题对于朱高煦来说不是问题,因为他想要沿海商帮前往小西洋做生意,并不是为了单纯的做生意。

  他想把小西洋沿海地区,打造成为一个大号的晚明版南洋。

  “若是小西洋的一些地方发现了矿山,朝廷又出售这些图纸给他们,代价是收取五税一的矿税,你以为如何?”

  朱高煦缓缓开口,这让郁新那担忧的心变得更为焦急了。

  “殿下您的意思是说,小西洋有金银铜矿,且数量不少?”

  郁新开口询问,朱高煦也颔首道:

  “银矿不好找,但金矿确实很好找,而且当地人力充沛。”

  朱高煦没有明说昆仑洲,因为他只要敢说出昆仑洲,那见过武英殿和春和殿这两幅《天下四夷宾服总图》的许多官员就会把消息告知沿海商帮。

  尽管朱高煦不认为他们可以凭借大致方向找到金矿,但防备些总归是好的。

  同样,拥有丰富金矿、铜矿的南洲(澳洲)他也没有点出来,毕竟相比遥远的昆仑洲,南洲更容易被大明日后的大明占据。

  “如果是这样,那加上香料市场的部分让利,兴许他们会支持朝廷,但怎么让他们相信这件事?”

  郁新开口提出疑问,朱高煦听后却并不担心:“金矿的事情,等日后郑和下西洋会慢慢公布。”

  “眼下朝廷要做的,是草拟一份《小西洋贸易文册》,将各类商品给出价格,让一些没有去过小西洋的海商们知道,他们如果加入朝廷经营的民营贸易,能从小西洋贸易中赚取多少利润。”

  “这件事情便交给郁尚书了,必须保证他们有赚头,并且朝廷也不会亏本。”

  朱高煦直视郁新,郁新也明白了朱高煦的想法,说白了就是利用这份《小西洋贸易文册》来拉拢那些从未在小西洋贸易而摇摆的人。

  说到底,现在朝廷就是在争取原本庞大的沿海走私商帮,吸引他们从走私变为合法合规的民营商帮。

  只要将沿海商帮分化的足够彻底,到时候就可以拉拢大规模的民营商帮去打击走私商帮。

  官营垄断想要打赢走私是很困难的,但如果拉上大量民营商帮去打击走私,那就会变得简单许多。

  只是具体怎么拉拢才能够让他们日后不与走私商帮狼狈为奸,这是郁新目前还没想通的地方。

  不过他相信既然自家殿下敢开口,那一定是有了充足的准备。

  “臣领教令……”

  郁新作揖回礼,随后缓缓退出了武英殿。

  瞧着他离去,朱高煦也收回了目光,将目光投向了亦失哈。

  “明日老三应该会来春和殿,他若不来你就带人去请他来。”

  朱高煦说着说着,目光中透露出几分嘲弄:“近来他让人不太省心,我这个当哥哥的得好好教教他才行……”

  “是”见朱高煦那么说,亦失哈心里不免为明日的朱高燧哀悼起来。

第303章 替父教子

  “咕咕…咕咕…”夜色下,在不知名鸟类的呱呱声中,繁华南京内城之中的一处宅院里也正在为刚刚得到的消息而高兴。

  “看样子东宫也并非无所不能。”

  “毕竟治理天下他不可能一个人,不过这小西洋的贸易与南洋贸易冲突,他又该如何平衡这一点?”

  “树敌太多,适当让利也不出奇。”

  “话虽如此,却感觉不是他的性格……”

  水榭内,换上道袍的几名官员正在把酒言欢,讨论着刚刚从户部得到的消息。

  为首之人,便是建文年间及当下永乐年间的礼部尚书李至刚。

  他一身道袍,头戴网巾与四方平定巾,身上穿着绸缎所制作的青色道袍。

  此刻他一手握着酒杯,一手抚须,脸上笑容难掩,看样子这个从户部获得的消息让他高兴非常。

  近些日子来,他承受着过往向他“献金”乡绅富户的追问,所问之事无非就是朝廷对南洋的态度。

  这种追问在朝廷宣布郑和将在明年下西洋后达到巅峰,而自己与被追问的大部分官员只能被迫抱团,向户部的郁新与其它官员打探消息。

  小西洋民营贸易区的设立就是在他们听到民间传闻后立马在宫内打探到的消息,虽然还不确定情况如何,但李至刚还是发动了不少官员去询问户部的官员们。

  今日郁新出发去春和殿的事情也被他所关注,在郁新返回后不久,他就从户部部分官员口中得知了郁新正在制定《小西洋贸易文册》的事情。

《贸易文册》这四个字放在两年前他们还不明所以,可当下经过郑和下东洋的事件过后,他们已经明白所谓的《贸易文册》就是朝廷对某一地区的商品定价表。

  朝廷开始对基本确定为民营贸易区的小西洋制定《贸易文册》,这也代表他们一直被追问的事情终于有了结果。

  小西洋民营贸易区一旦设立,那许多走私商帮就可以洗白成为沿海商帮。

  这种洗白对于李至刚等接受了政治献金的官员来说并不困难,他们唯一确定的就是这个小西洋贸易区,以及那本正在制定的《小西洋贸易文册》内利润是否能让沿海的乡绅富户满意。

  “户部那边的消息还得继续打探,此事过后,还是得把重心放到科举一事上才行。”

  “去年我江东子弟不少受到牵连,其中干才繁多。”

  “借着科举,刚好可以让其子弟中举来将他们从云南军户的身份解救出来,并且还能占据不少官位。”

  相比较解缙的自视甚高,身为礼部尚书的李至刚反倒十分圆滑,对内处处不得罪,语气也是商量着来。

  他这样的语气给人一种好欺负的感觉,但他礼部尚书的官职却让人不敢轻视。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尽管吏部才是实权最重的衙门,但在明初的礼部也并不落后,毕竟自胡惟庸案发后,兵部直属于皇帝,仅有调兵权,无统兵权,兵权尽归于皇帝之手。

  地方都司卫所虽说听命于兵部,却隶属于五军都督府,而五军都督府有统兵权,无调兵权。

  如此一来,六部之中的礼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李至刚能坐稳这个位置,其能力也是十分出众的。

  站在他个人角度,下西洋这件事是扩大礼部影响力的好事,可沿海商帮却一直不支持,这让他左右为难。

  现在朝廷让了一步,给了沿海商帮洗白的机会,这倒是让他舒坦了不少。

  正因如此,他才有时间将精力放在了科举上。

  “江西与浙江不出意外还是科举学子最多者,我江东六府虽然富裕非凡,可论起学子数量却是不如他们。”

  “正因如此,我等必须好好关注才行。”

  李至刚说罢举杯:“劳烦各位了……”

  “尚书言重了。”众人纷纷举杯回应,口中谦虚。

  他们所讨论的事情,也是如今京城不少达官显贵讨论的问题。

  自宋以来,不管是后续的元,还是如今的大明都严苛海禁,为的就是阻止民间走私贸易,试图官营垄断。

  宋朝是成功了一段时间,可随着吏治腐败而逐渐下滑,元代更是因为约束地方不力而走私频繁,不仅大量手工技术流出,许多铜钱也随着贸易流出。

  等朱元璋接手天下的时候才发现,此时的大明是真正的百废待兴。

  铜钱外流的情况因为走私商人而屡禁不止,郑和下东洋能带回那么多铜钱就能说明原因。

  走私商人根本不懂铜钱外流代表什么,或者说即便他们明白也会本着“我不买卖,别人也会买卖”的想法继续下去。

  为了阻止铜钱外流,防备沿海倭寇,朱元璋才决定禁海,毕竟是禁商船而不禁渔船。

  不过这就给了地方钻空子的机会,各种数百料的渔船层出不穷的出现,直到朱元璋寿命走到尽头也没彻底解决。

  只是这个问题现在被解决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朝廷是在拉拢想要洗白的走私海商,同时打击拒绝配合的走私海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92页  当前第43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38/99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难攻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