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难攻略_分节阅读_第46节
小说作者:北城二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3 MB   上传时间:2024-09-10 11:53:14

  此后,朱元璋又选选民间俊才及公卿之嫡子,入堂中伴读,当时的这里十分热闹。

  只是到了后来太子朱标成年后,朱元璋就关闭了这里,命亲王各自回府内读书。

  如此,这里便彻底关闭了十余年,直到去年才重新打开,但收入的人不再那么多,仅有总角之年的亲王、郡王能在此读书。

  “欸?朱高燧你这字还挺不错嘛,从哪学来的?”

  “哼!当然是从我二哥那!”

  “你二哥?哈哈哈哈……”

  大本堂内一角,当几名郡王发现朱高燧课本上的字体变化,继而询问时,朱高燧的回答却让诸多郡王忍不住笑了出来。

  “你二哥也能写出这一手字?”

  一名郡王嘲笑着朱高煦,朱高燧见他人嘲笑,不觉得在笑自家二哥,只觉得在笑自己,因此解释:

  “笑你的头,我二哥现在能文能武,日后你们遭了蛮子鞑子入侵,且莫来求我家。”

  “嘿嘿……别生气。”听到朱高燧这么说,几名郡王止住了笑容,哄着朱高燧。

  朱高煦能打是出了名的,在诸多郡王才刚刚练习马术的时候,朱高煦已经能左右开弓了。

  要知道,这样的骑术水平,就算是一些久经沙场的骑兵都很难做到。

  至于其它的就更不用说,朱高煦最高记录就是一个人揍了秦晋周三藩除嫡长子外的八个王子,而且还是单方面的碾压。

  除此之外,来到南京不久他就在南京城外骑射,与乡间农夫角力来取乐。

  若是有人说了他一句坏话,不待天黑他就得被朱高煦报复。

  朱元璋说他生性狡黠、狠愎,可都是从他的举止中得出的评语,从不冤枉他。

  尽管如今的他已经走出大本堂半年,但大本堂内诸多郡王都有些畏惧他,便是秦、晋、周三藩的嫡长子见到他都尽量不起冲突。

  就这样的一个人,如今只是过去半年,便成了一个礼贤下士,能文能武的人,任谁听了都不会相信。

  如果不是担心日后边塞告急,需要燕藩兵马支援,有可能会和朱高煦打招呼,恐怕他们这辈子都不想再和朱高煦有瓜葛。

  正因如此,他们才会哄着朱高燧,生怕他把这事情告诉朱高煦。

  只是就在他们哄着朱高燧的时候,一名太监却小心翼翼的走进了吵闹的大本堂中,小心翼翼的来到大本堂内年纪最大的一名郡王身边。这郡王与朱高炽他们坐在一起,年纪基本都在十五往上。

  见太监来到,少年郡王放下了手中的书,侧耳去听他要说什么。

  “殿下,陛下今日召燕嫡次子煦入武英殿陪同理政……”

  “嗯……嗯?你说什么?”

  面对消息,少年人没反应过来,先点了点头,又疑惑看向太监,最后开口反问。

  二人的对话并不算私密,因此靠近的郡王都听到了这则消息。

  “你说朱高煦入武英殿理政了?!”

  “什么?!”

  “说什么啊?”

  “说朱高煦入武英殿理政了。”

  “娘嘞,我这是还没睡醒?”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朱高煦那拿棍子的手,怎么能拿动笔杆子?”

  “天塌了吧?”

  “你快说是个什么情况。”

  “对对对!快说快说!”

  “说来听听,我二哥怎么了。”

  一名十五六的少年郡王最先按捺不住起身,而他这一起身一开口,顿时大本堂内的众人都渐渐安静了下来,全部看向了他们这边不说,还跟看热闹似的跑了过来。

  太监无奈,只能作揖毕恭毕敬的对众人回答:“回诸位殿下,燕嫡次子煦受召入武英殿,协同陛下、太孙理政,如今恐怕已经从西华门进宫,在前往武英殿的路上了。”

  “你确定?骗了我们,我们就把你丢到秦淮河里去。”

  “对对对!”

  郡王们争先恐后的附和,太监也一脸愁容:“这事情是真的,诸位殿下就是把奴婢丢到长江里,奴婢也不能说这事是假的啊。”

  “哈哈!我就说我二哥能文能武,看你们谁还敢笑!”

  得到了肯定的答案,朱高燧立马双手叉腰,狐假虎威的大笑了起来,而人群中的郡王们却面面相觑,只觉得老天爷在和他们开玩笑。

  他们还想再问问太监一些事情,却不想这时脚步声从殿外传来,一名持着教条的老儒生走进了殿内。

  见到这儒生进入殿内,原本还拥挤在一起的郡王们顿时作鸟兽散。

  他们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而太监也连忙退出殿外,期间还对老儒生作揖行礼。

  只是十几个呼吸间,老儒生再走到诸多郡王面前的讲台时,诸多郡王都安静了下来。

  面对他们的安静,老儒生也有几分唏嘘,但他还是强装着镇定道:“看样子诸位殿下已经听说了。”

  “没错,燕府的二殿下入了军营,知了民生疾苦,如此方能浪子回头,并于今入武英殿内与陛下、太孙一同理政。”

  “燕府二殿下的例子,值得诸位……”

  话说到后面,所有人已经听不进去老儒生的那一套话术,此刻他们还在为朱高煦入武英殿的事情惊愕,脑中不约而同地只剩下了一个问题。

  到底是他们没睡醒,还是宫内外的人没睡醒,朱高煦那个小霸王都能入武英殿理政了,真的假的……

第68章 武英理政

  “稍许殿下要做的,便是将陛下交给您的奏疏一一批阅便是,不过需要牢记的是,粮秣超过一千石,灾民超过百人,调兵超过百人的奏疏都需要陛下阅览。”辰时四刻,在大本堂的宗室子弟都在为朱高煦能进入武英殿而惊讶时,朱高煦本人却坐在象辂车内,从上次见过面的太监口中了解武英殿协同理政需要做的事情。

  相比较上次,由于这一日的天气较好,朱高煦也能将注意放到这名太监身上。

  他坐在车上,听着旁边步行太监诉说的同时,也仔细打量着他。

  这年轻太监长得盘脸长目,身高五尺四寸左右虽然自称奴婢,但并没有那么卑微,言行举止皆有条理。

  “我瞧你长相不像汉人,是北边的归顺人,还是东北,亦或者从高丽、西南来?”

  朱高煦侧头询问年轻太监,对此他也看着朱高煦,边走边作揖回答:“奴婢是海西女真人。”

  “女真人?”朱高煦脸上露出几分尴尬,但一想到对方是海西部的女真人,他倒是松了一口气,继而兴致勃勃的询问:

  “我在北平时,听闻女真有海西、东海两大部,不知道你们两大部各自人丁几何?可有居住的城邑?可懂得耕种?”

  朱高煦记忆里不差,他记得眼下还没有建州女真,因此女真仅分为两部。

  不过,他虽然记忆不差,但对于没有学习过的东西是不可能猜测出来的,所以他并不知道明初女真人的情况。

  眼下既然有年轻太监可以为其解释,那他当然要好好听取,为日后经略东北做准备。

  “海西部族有大小城寨百余座,平日里也会种些豆子、蜀黍(高粱),豆子配合草料喂牲畜,蜀黍则是本族人自己食用。”

  年轻太监见朱高煦对东北感兴趣,不免对其解释道:“只是当地贫苦,一亩田地仅能出蜀黍八斗,经过处理后实得黍米五斗。”

  “五斗?”听到这话,朱高煦眉头一皱。

  明代一石约一百五十斤,而一石为十斗,五斗则是七十五斤。

  尽管知道明代的一亩地只等于后世的八分五,但哪怕填补这部分,恐怕辽东以北的粮食亩产也很难超过九十斤。

  “一亩地就这么点粮食,那你们如何渡过寒冬?”

  朱高煦反问对方,而对方也摇头:“自然是很难过去,因此才会利用闲暇时间去林中狩猎,将猎物的肉用来吃,皮毛剥下后炮制卖给辽东的商人,亦或者拿来上贡,得到了钱钞后便买粮食来熬过寒冬。”

  说到此处,年轻太监又对朱高煦继续讲解东北女真人的境况。

  “奴婢所在的海西诸部,大约有百来个大小部落,每个部落人丁从数千人到几十人不等,总的丁口数量不过四五万,算上妇孺也不过十余万。”

  “东边的东海女真诸部由于居住在深山老林之中,便是奴婢的父亲也很难知道其中藏着多少人,但粗略算来,恐怕不下三十万。”

  “他们虽然也种植蜀黍、豆子,但由于没有铁质的农具,因此一个百来人的部落往往忙一年下来,也不过只能开垦二十余亩。”

  “如果忙于开垦,疏于打猎,那他们便会去劫掠北虏和奴婢所处的海西诸部,但往往战力极差,百来人出,丢下二三十条性命才能夺去几头耕牛和十余石粮食。”

  年轻太监说的很有条理,这让朱高煦不由对其有些感兴趣:“聊了这么久,我还不知道你叫什么,今年几岁,何时入的宫。”“奴婢本名亦失哈,今年二十五岁,洪武十九年入的宫。”亦失哈作揖回应,同时他们也越过了三龙桥,来到了武英殿前。

  “好,我记住你了,多谢你今日解惑。”

  朱高煦并没有认出对方是谁,只是在象辂停稳时下车,同时对亦失哈笑着回应。

  亦失哈见状上前带路,几个呼吸后二人便来到了武英殿的偏殿内,见到了已经在处理奏疏的朱元璋、朱允炆。

  “燕府二子高煦,参见陛下……”

  对于朱高煦的到来,朱允炆早已有了准备。

  但当他真的看到朱高煦穿着一身绸缎盘领袍入殿时,他还是有几分忍耐不住,脸上的表情有些失控,因而没有第一时间欢迎他。

  因此,这样的差事,只能由作为皇帝的朱元璋来完成了。

  朱元璋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头也不抬的开口回应:“起来吧,你的位置就在这,赶紧干活,日后多向太孙学习,早些到。”

  “是……”朱高煦死猪不怕开水烫,起身后便走到了朱元璋右侧的桌椅旁,坐下的同时还瞥了一眼三张桌子上的奏疏。

  这其中,朱允炆的最多,看模样不少于二百本,朱元璋其次,大约三十来本,而自己桌上的仅有十余本。

  瞧见这工作量,朱高煦笑着打开第一本奏疏。

  【兖州府滋阳县丞刘奉谨奏:丁丑、县内诸河水泛溢浸没民田三百六十余顷,百姓流离……县中粮仓赈灾足矣,然秋粮无望,特奏朝廷,望蠲免滋阳受灾百姓今岁秋粮。】

  “三百六十余顷,那就是三万六千多亩地……”

  朱高煦看着手中数百字内容的奏疏若有所思,而一直关注他的朱元璋也抬头看向他:

  “怎么了?可是不懂政务,不知如何处理?”

  “不是。”听到朱元璋的话,朱允炆转头看来,而朱高煦也摇摇头,拿着奏本道:

  “这滋阳县丞刘奉说当地三万六千余亩田地受了灾,当地粮仓足够赈灾,但当地秋粮无望,希望能够蠲免受灾百姓的今年秋粮。”

  “孙儿算了下,按照山东一亩田地征粮约七斤左右,那这次就得免去将近一千七百石的秋粮。”

  朱高煦的心算让朱元璋点头,不过面对事情内容,他却一笔带过:“农事遭遇天灾是没有办法的,蠲免也自然是应该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92页  当前第4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6/99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难攻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