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难攻略_分节阅读_第50节
小说作者:北城二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3 MB   上传时间:2024-09-10 11:53:14

  “嗯……”朱元璋应了一声,脸上露出满意,但又问道:“为何独留金州?”

  “因金州易登陆,日后若是倭寇入侵辽东,定从此地入侵。”朱高煦不卑不亢的回答。

  他的这番回答是朱允炆没想到的,便是连朱元璋都觉得十分新颖,不由问道:“你何故以为倭寇会去劫掠辽东。”

  “全因今岁南直隶、浙江、福建等地备兵严格,倭寇若是一两次入侵不讨好,自然会转进北上入侵辽东、山东。”

  朱高煦说出了原因,并深入说出了日后倭寇可能会入侵的地点:

  “诸如辽东之金州,山东之登、莱,浙江之舟山,皆有可能被倭寇入侵。”

  “倒是说的不错。”朱元璋点点头,转而对朱允炆道:“按照这小子说的,告诉辽东都司如何做,另外再通知这几个卫所的指挥使、千户勤练兵马。”

  “是!”朱允炆作揖应下,朱元璋也转头询问朱高煦:“今日朝会上也提了沿海倭寇的事情,朝中大臣没说出个所以然,你认为呢?”

  朱元璋一席话道出了他为什么重视朱高煦的提议,合着是朱高煦歪打正着和朝会的问题撞到了一起。

  见他提出的东西有章法,朱元璋才特意深入询问他。

  对此,朱高煦没有半点慌乱,而是胸有成竹的作揖:“孙儿早早便了解过倭寇,虽有一番见解,但恐怕过于稚嫩,请爷爷莫要见怪。”“别卖关子了,在你爷爷这里,你放心大胆的说。”

  朱元璋一挥衣摆,让朱高煦收起那些客套话。

  朱高煦见状也在应了一声“是”后开始作答。

  “孙儿翻阅古籍,发现这倭患并非我大明才开始的出现的,而是自前朝便开始,并且一开始倭寇就袭扰了杭州这样的重镇。”

  “彼时沿海各地,从福建到江浙,再到山东、辽东沿海,均遭受过倭寇荼毒。”

  “这些倭寇侵扰沿海,多与来往两国的商人相关,尤其是庆元地区的倭患更是如此。”

  “前朝时,虽然两国生意往来频繁,但前朝地方吏卒对日本商人欺虐凌侮,致其肆暴,蓄毒火攻,残民骨肉”,从而引发了至大二年日本商人火烧庆元的暴行。”

  “暴乱初发时,当地人马不能抵御,致使倭寇在庆元大肆焚掠,是以倭人作乱,火烧城市,杀其吏民。”

  “这些商贾见前朝在南方势弱,便依仗武力燔焫城郭,抄掠居民。”

  “即便此后方国珍崛起于浙东,却依旧难以压制倭寇,是以此时倭寇早已成了匪患。”

  “若有商品贸易,他们便乔装为商人,但凡将贩卖货物,他们便化身倭寇袭击沿海村落。”

  “国朝驱逐鞑虏后,海上局势更为复杂,诸如张士诚、方国珍等部残余势力也成为一方倭寇,不断骚扰国朝沿海地区,在沿海地区焚屋掠财,滨海之区,无岁不被其害。”

  “对于这些倭寇,国朝不能驭,日本更不能驭,这也是国初日本轻薄国朝的原因。”

  “好了”听着朱高煦说了半天,朱元璋总感觉这小子是来数落自己的,不由催促:“说办法便可。”

  “是”朱高煦点点头,继续说道:

  “当下国朝抵御倭寇主要是以修建卫所、增设兵马、建造海船巡视近海和派兵搜岛,禁民间番货,遣使日本,确立朝贡,要求日本控制倭寇,与国朝一同清剿倭寇。”

  “这其中前面几条并无问题,但后面遣使日本,确立朝贡,妄图让日本控制倭寇是不可能的。”

  “如今日本国的北朝虽统一日本,但南朝的残余势力逃窜海上,因此他们也无力清剿海上倭寇,国朝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平倭。”

  朱高煦有些口干,休息片刻后继续说道:

  “海贸利润丰厚,非独日本、朝鲜、琉球等国知道,国朝的商人更是清楚。”

  “如今民间走私贸易严重,即便海禁番货入朝,但民间商人走私依旧活跃。”

  “那些沿海的富商大贾、浙闽大姓不顾海禁政策,造船载货,大肆进行走私贸易,牟取暴利,形成亦商亦盗的匪商。”

  “据小子所知,他们主要活动于浙江双屿、福建漳州、广东琼州等港湾,海外则集中于满剌加(马六甲)、吕宋(菲律宾)、日本九州等地。”

  “因此,孙儿以为,当大修船只,配给火炮,派水师出海前往这些地方围剿,才能彻底结束倭寇之乱!”

第74章 二子善谋

  倭患,这个从宋末开始崛起的群体,起先是因为日本施行海禁政策,而日本商人锐意搜求中原货物,违禁前往元朝的浙江、福建一带经商而形成的团体。当时日本的手工业已经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得以独立发展,但尚不发达。

  日本的许多生活必需品如丝、布、锅、针及药材等都靠中原市场供给。

  当日本市场上的中原货物缺乏时,价格便迅速大涨。

  如生丝在中原江浙一带不过每百斤值银五、六两,而在日本其价格是在江浙的十倍。

  这种现象,极大刺激了日本封建领主、贵族、武士、商人,他们平日里伪装成商人,同时兼职海盗,船只挂着八幡大菩萨的旗帜来中原沿海进行掠夺。

  有货时为商,无货时为寇。

  面对元朝围剿,他们便藏匿于海中野岛,待元军撤退便劫掠航线之上的各国商船。

  不仅如此,他们还会勾引沿海的汉人海商,雇佣当地汉人为其带路,以此劫掠闽浙。

  终元一世,始终无法彻底解决他们,只能忍受倭寇不断在沿海劫掠。

  大明建国后,他们也屡次不改,不断入寇,以至于朱元璋颁布了“禁海令”,要求除沿海渔民日常生活捕捞外的所有海商不得私自出海,陆地之上的商贾不得私自与大明朝贡体系外的各国商人进行贸易。

  这样的“禁海令”,本质上是为了断绝倭寇的经济来源,同时逼迫朝鲜、日本等国联合围剿倭寇。

  从制度上来说,明代禁海是一种经济战。

  你顺从我,就允许你朝贡,你给我找麻烦,就减少你的朝贡甚至禁止你朝贡。

  一旦该国被禁止朝贡,那么官方和民间的贸易就会被掐断,这对于大明来说的损失并不算严重,但是对于海外诸国的利益损害却相当之大。

  朱高煦不得不承认,从经济和政治层面来讲,自家爷爷的这套方法十分好用。

  自从日本北朝统一日本后,为了得到朝贡的资格,足利幕府不断出动人力物力来配合大明抓捕倭寇,但奈何他们刚刚结束战乱,只能在本国近海抓捕一些小倭寇,对于大明沿海倭寇的乱局根本起不到太大作用。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朝鲜和琉球,但两国对倭寇之事也根本没有办法插手。

  随着洪武二十五年足利幕府统一日本开始,南朝的武士、政客和浪人就开始面临多国围剿,不得不将大本营南移。

  到眼下,他们大多都盘踞在南洋,时不时就北上大明沿海劫掠。

  想要清理他们,只有像历史上一样组建一支巨大的舰队南下,将整个南洋肃清才行。

  在朱高煦前世看的一些解析视频里,他依稀记得明代倭患一共七百八十余次,其中嘉靖一朝六百余次,洪武建文永乐三朝九十余次。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自从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后,所谓的倭患便开始越来越少,甚至在洪熙、宣德这十一年时间里一次都没有爆发。

  直到正统五年旧港宣慰使司被满者伯夷吞并,倭寇之乱才再度爆发。

  朱祁镇得知后,也在正统八年命郭琰督造下西洋海船,欲遣下西洋和番都指挥马云再下西洋。

  然而这次的下西洋却因为土木堡之变,与福建矿工起义而被搁置,造好的几十艘宝船也在漫长的时间中变得腐朽。

  不过好在朱祁镇欲下西洋的举动让满者伯夷惶恐,继而承诺会维持南洋局面,不会让倭寇长居于此,这样才换得了大明沿海近百年的太平,直到嘉靖年间日本与南洋满者伯夷各自内乱,沿海太平局面才被打破。

  朱高煦清楚前因后果,因此他也知道,眼下的倭寇已经没有了兵源,等于杀一批少一批。

  只要大明派舰队清剿南洋,那大明便会如历史上一样,保住沿海近百年的太平。

  不过他知道是他知道,对于他的话,朱元璋却不可置否。

  “你的话虽然有道理,但南洋广袤,想要清剿倭寇并不现实,哪怕派出数万水师也只能解一时之难,不能永久杜绝,除非在南洋常驻卫所。”

  武英殿内的朱元璋分析着朱高煦的建议,却还是摇摇头:

  “如今我大明朝需要做的是弥合南北,而不是远赴重洋,去万里海疆外驻扎一个卫所。”

  朱元璋分析的很对,这让朱高煦有几分高兴,但他最后的话却让朱高煦有些失望。

  他清楚怎么做能杜绝倭寇,但在他看来,大明现在最重要的问题还是内部问题,至于海上的问题,完全可以利用朝贡体系来慢慢解决。

  这样的办法有问题吗?最少以当下来看,这样的办法是没有问题的,是最便宜且最能扩大大明影响力的办法之一。朱高煦的办法虽然能更大的扩大大明影响力,但太耗费钱粮了,这是朱元璋的看法。

  对此,朱高煦也是硬着头皮据理力争:

  “孙儿看过龙江船厂的造船通志,一艘四百料战船造价不过七十五贯,每料价格不过一百八十余文。”

  “若是国朝愿意出十万贯造船,六个月后便能得到百余艘三千料战船。”

  明代一千料为后世325吨,按照朱高煦的考察,大明只需要出十万两银子,就能得到一百多艘排水量接近一千吨的战船。

  这样的基建能力和生产能力,足以以一国舰队对抗全世界的舰队,这也是郑和能成功下西洋的背景。

  说白了,明初的明代生产力太强了,只要朝廷想,那完全可以成为海上日不落帝国,但问题在于……

  “你的话虽然不错,但如今国朝要做的不是这些。”

  朱元璋仍旧驳回了朱高煦的建议,并继而开口道:

  “按照你所说的办,建造船只固然便宜,但驾驭他们的军士呢?”

  “百余艘三千料战船所需军士为数万之巨,这些人人吃马嚼,每日便要吃去七八百贯。”

  “此下南洋,若是一年,国朝便要花去二三十余万,更不谈他们的军饷、行粮等俸禄。”

  “若是算下来,南下清剿南洋倭寇一年,便需花费六七十万贯。”

  老朱看着朱高煦,目光有几分失望,似乎觉得朱高煦不能理解如今大明朝的方向而失望:

  “这些钱,朝廷若是投入到移民实边中,少不得能让十余万百姓前往北边,来年便能开垦二三十万耕地,养活数千兵马。”

  “……”听着朱元璋的话,朱高煦不知道说什么。

  他自然知道弥合南北很重要,但他认为南洋同样重要。

  他知道历史走向,但朱元璋不知道,而他即便说了,朱元璋也不会相信,这就是朱高煦不知道说什么的原因。

  “呵呵……”笑声传来,看了爷孙争执半天的朱允炆忽的笑着作揖道:

  “皇爷爷勿要生气,煦弟还小,自然不知道弥合南北的重要,但那些倭寇也确实该诛。”

  “孙儿以为,南洋暂且不提,诸如煦弟所说的浙江双屿、福建漳州、广东琼州等港湾倭寇还是可以先行处理了,毕竟离国朝太近了。”

  “嗯……”朱元璋应了一声,随后看向朱高煦:

  “这事情虽然是你提出来的,但你并不会指挥水师,因此便让魏国公指挥好了。”

  “你稍许持着圣旨去找他,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也一并与他说了。”

  说罢,他看向朱允炆:“告诉户部拨两万贯给都督府造船平倭。”

  “是……”朱高煦和朱允炆先后应下,而后返回了自己的位置上。

  由于得了差事,朱高煦也没有机会处理奏疏了,只得拿着刚刚起草好的圣旨出武英殿,前往魏国公府去了。

  瞧着他的背影,朱元璋摇摇头,而朱允炆则是瞥见了这一幕,脸上不禁挂起一抹笑意。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92页  当前第5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0/99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难攻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