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难攻略_分节阅读_第532节
小说作者:北城二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3 MB   上传时间:2024-09-10 11:53:14

  “我听说老三已经入京去看望娘了,你不去?”

  张氏还是希望朱高炽在南京所刷刷存在感,尤其是和大侄子朱瞻壑搞好点关系,避免日后朱瞻壑对他们感到不舒服。

  “我现在就算想去也去不了了啊。”朱高炽哭笑不得:

  “这贵州眼看就要打起来了,西南十几万大军都调过去了,我现在除了走南边的安南,也没有其它路可以回南京啊。”

  “再说了,安南那边也不太平,我听说最近长山的十几万蛮人入寇,傅让正带着兵马去围剿他们呢。”

  “这要是围剿成功了还好,要是失败了,那我岂不是送上门的肉,等着被吃啊。”

  朱高炽说来说去,就是不想挪窝,张氏也对他死心了,摆摆手:“行,您什么都看得透彻,是我叨扰您兴致了,我走。”

  张氏说罢转身就拉着朱瞻基离开,朱高炽瞧见他们走了,连忙起身摆摆手:“来来来,吹起来,唱起来……”

  在他的吆喝声中,乐女们开始吹拉弹唱,他自己则是坐回位置,继续吃着那一盘盘美食。

  事实证明,张氏的担心是存在的,因为汉王府内的西厂探子确实不少。

  至少他们这次的对话就被人一字不落的记录发往了南京城,在四月末送到了朱高煦的手上。

  “老大倒是过得滋润。”

  手拿西厂送来的情报,坐在前寝宫用膳的朱高煦瞬间觉得面前饭菜食之无味。

  西厂给他的记录太详细了,详细到老大每天睡了几个乐女,吃了几盘饭菜,菜谱是什么,出王府又去勾搭了哪家女子等等……

  这么一看,他的日子比朱高煦可滋润太多了,每天除了吃喝拉撒就是玩女人。

  “再滋润的日子,也还不是在你眼皮子底下。”

  郭琰的声音在一旁响起,照顾了徐皇后许久的他,终于在朱高燧夫妻的到来后卸下了几分担子。

  “老三他们怎么样了?”

  见郭琰这么说,朱高煦也正好询问起了朱高燧的事情。

  朱高燧他们是今早抵达的京城,不过当时朱高煦在组织朝会,朝会过后他又返回了春和殿和群臣议事。

  忙碌了一个上午后,他终于能坐下吃口热饭,所以才没能见到朱高燧。

  “倒是老实乖巧了许多,按照妹妹的说法,自从被你打过,丢到了大教场后,他整个人都老实了,就是……”

  郭琰说着说着忍不住笑了出来,朱高煦却好奇:“想到什么,这么高兴?”

  “就是…就是妹妹说,老三时不时就觉得当年被你打的位置有点疼……”

  郭琰哭笑不得,朱高煦闻言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他当初打朱高燧还是留了力气的,不然他真的担心自己一脚就能把朱高燧给踹死。

  “反正他们来了,娘亲也高兴了些,嘴里还说如果大哥他们能来就……”

  似乎意识到说错话,郭琰连忙闭上了嘴。

  倒是朱高煦听后颔首,并没有生气,反而接上道:“贵州在打仗,安南也发生了叛乱,等这些事情过去后,再让老大他们一家子来南京陪陪娘亲吧。”

  现在的朱高煦根本不担心朱高炽一家子有威胁自己的可能,因此让徐皇后见见朱高炽那一大家子,也算朱高煦所能为徐皇后做的一件事情了。

  “母亲的病情有好转吗?”想到徐皇后是在历史上永乐五年病逝的,换算过来也就是如今的永乐七年,故此朱高煦不免觉得心头压抑。

  “好很多了,虽然身体在变差,但速度比之前慢了很多……”

  郭琰说着说着,声音越来越小,朱高煦听后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当下终止了话题。

  “对了,壑儿呢?”

  吃完了饭,朱高煦才反应过来朱瞻壑这小子一天不见了。

  “他这些日子都在乾清宫听娘讲故事。”郭琰笑眯眯的看着朱高煦,这让朱高煦有了不好的预感:“讲的什么故事?”

  “就是讲了当年殿下在北平的威武事迹,以及是如何被娘亲收拾,被爹包庇的。”

  郭琰笑着笑着又安静起来:“娘还说,也不知道高皇帝用了什么手段,居然能把你这样的野孩子给驯服。”

  “这个啊……”朱高煦尴尬摸了摸自己的八字胡,心想老朱哪里驯化了自己,明明是自己把前身给消除了。

  换了个人,这性格可不就变了么……

第358章 改书为史

  “臣兵科给事中王骥,参见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五月初,当唱礼声在春和殿内响起,一名身高体壮却身穿从七品官员常服的文官正在对朱高煦作揖行礼。

  他的身长近六尺,官袍穿在身上鼓鼓囊囊,根本不像文臣该有的身材,反而像是武将。

  “我听闻你科举时,骑射第一?”

  望着长相刚毅的王骥,坐在主位的朱高煦来了兴致,起身走上前,饶有兴致的看着王骥。

  作为洪武朝以后,以文官身份执掌军队并获得军功封爵的第一人,王骥的经历绝对可以用出将入相来形容。

  以军事而言,面对鞑靼部的阿岱汗、朵儿只伯屡次入侵甘凉,第一次领兵的他就敢率不足三千的轻骑突袭鞑靼部阿台汗,致使阿台汗兵马几乎全歼,俘虏枢密、同知、佥院、万户、右丞、达鲁花赤等五十余人。

  之后南下麓川,率明军渡过伊洛瓦底江,在伊洛瓦底江立下“石烂江枯,尔乃得渡”的石碑,并对印度东部及缅甸、暹罗等地土司、国王进行召见会盟,让诸部震怖,留下一句“自古汉人无渡金沙江者,今王师至此,真天威也”的话。

  朱高煦之所以能对王骥这么了解,就是因为前世在滇西旅游时候,去到过当地祭拜他的庙宇。

  麓川之役后,王骥被滇西少数民族认为是诸葛亮转世,在傈僳族、景颇族中极受崇拜,逐渐被神化,被奉为迤西、滇缅一带最大的保护神。

  缅甸打洛以东的地区,只要是王骥当年驻过兵的地方,都建有三崇庙,供奉三崇神王骥。

  大理地区的部分白族也将王骥奉为当地的本主,是经济复兴之神,封号“三崇建国鸡足佑民皇帝”,每年农历七月初十举行三崇本主王骥的圣诞庙会,当地人前往三崇庙为王骥祝寿。

  不过其中比较尴尬的一点是,王骥被召回,久不回归云南,并受到新皇帝冷落南京的事情传回后,居然被讹传成了新皇帝就把王骥召回,奸臣在二月初八为王骥接风的酒席上毒死了王骥。

  傈僳族人认为王骥死后,阴魂上了天,成为白马将军,因此在每年二月初八刀杆节中举行“下火海上刀山”的仪式,誓以“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英勇气概祭奠王骥,表达抵御外侮,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果按照历史来推断这个讹传,那在他们眼里,估计毒死王骥的那个奸臣恐怕是于谦……

  想到这里,朱高煦脸色浮现出一抹尴尬。

  他自然不会觉得于谦是什么奸臣,但朱祁钰上位后,于谦他麾下那群依靠他的人确实把一些事情做的令人看不过去。

  毛忠差点全家被诛,靖难旧将陈懋郁郁而终,王骥冷板凳坐了三年还不够,突然又被下令解职回家,并且还要定期入朝来以示没有反心。

  弄到最后,王骥不得不以跃马吃肉,盛情于声妓的行为来自污。

  不过朱祁钰和于谦会这么做,朱高煦也能理解。

  毕竟就后来的情况来看,王骥的威望确实比朱祁钰和于谦的威望还要高。

  夺门之变里,于谦亲手训练的十团营中除了范广以外,其余诸将见到披甲上阵的王骥,纷纷站到了王骥这一边。

  可以说,除了亲手给王骥授爵的朱祁镇以外,除非遇到朱元璋、朱棣这样的雄主,不然其它平庸的君王还真的不敢用这种动辄功高盖主,还能出将入相的人物。

  不过恰好,朱高煦就自认为是雄主。

  “能开多少斤弓,射多远?”

  朱高煦伸出手捏了捏王骥那隐藏在袍服下的腱子肉,满意点头的同时询问一句。

  “能开百斤弓,五十步内正中靶心。”王骥有些忐忑,对于朱高煦的上手,不免有些担心自家殿下有龙阳之好。

  “好!”听到王骥的话,朱高煦笑着点头:“这份武功,就算放在诸将中,也是十分了不得了。”

  “既然有这份武功,又出身保定,为何不选择早早投军?”

  “靖难时,臣父母相继去世,守孝六年才得以参加科举。”王骥以为朱高煦在问他靖难时的事,故此如实回答。

  “陛下现今已经率兵北上抵达白城(兀良哈秃城),不日即将抵达鹤城卫,开始此次北征,你如何看待?”

  朱高煦生起了考校的心思,尽管王骥比他还要大两岁,但不管是带兵打仗还是处理政务,他都算王骥的‘前辈’。

  “臣以为,陛下此次出兵必然大捷而归,不过自此之后,朝廷也难以再找到和鞑靼部决战的机会……”

  王骥年近三十,虽说没有上过战场,但他所在的保定府也是军户繁多的地方,自小就从军户口中听过与蒙古人作战的故事,更因此了解了蒙古人作战的习性。

  从至正年间到如今,蒙古人早已被大明的汉人打出了阴影,除非能出现一个类似王保保的人物来率领他们创造一场大捷,不然他们与明军交战,始终都是未战先怯,还未交手就丧胆三分。

  王骥作为兵科给事中,大明开国以来许多兵马调动的档案他都能翻阅,正因如此,他也十分了解明初诸将乃至如今的朱棣、朱高煦等人的用兵风格与手段。

  在王骥看来,蒙古人除非舍弃妇孺和牧群,不然他们连都很难逃出朱棣的追捕。

  对草原的熟悉程度,朱棣不比他们差。

  朱棣可以带着半个月的军粮,带着几万骑兵横击大漠,可蒙古人却不行。

  朱棣找不到人可以回家,可他们丢下牧群逃跑,等再回来时,牧群早就被朱棣带走了。

  没了牧群,一场白灾就足够摧毁一個部落。

  这次的鞑靼部没有足够准备,因此肯定逃不出朱棣的追击。

  王骥在意的是,这场交手,明军能给鞑靼部造成多大的死伤,以及鞑靼部遭受重创后,瓦剌部会不会来个坐收渔翁之利,侵占大明此战的土地成果。

  “你的观点倒是不错。”

  对王骥的观点,朱高煦给予了肯定,同时询问道:“听闻你前些日子去了山西的盐池,并上疏希望朝廷蠲免当地拖欠的二十万石税粮?”

  “回殿下,臣确实有上疏请求蠲免盐池拖欠赋税。”王骥倒是直接承认,并补充道:

  “当地盐池百姓生活困苦不说,还要负担繁重的徭役,早已困苦不堪。”

  “朝廷虽然屡次降低山西赋税定额,然山西情况依旧不容乐观,一些百姓甚至衣不蔽体……”

  朱高煦自然知道山西百姓负担沉重,要不然他也不会屡次降低山西定额。

  只是他确实没有亲自去过山西,光从奏疏上来看,也确实看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如今王骥敢如实向他禀告,这让朱高煦十分高兴。

  “给他赐座,我要好好了解一下山西的事情。”

  他回头对亦失哈吩咐,王骥也连忙回礼表示感激。

  待他入座,朱高煦也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坐下,向他询问道:“就你所见所闻而言,山西百姓的困苦除了徭役和田赋外,还有什么?”

  “自然是苛捐杂税。”王骥不假思索,并作揖道:

  “臣路过山东时,所见山东百姓衣食充足,脸上也多见笑脸,河南、北平等地亦是如此。”

  “只是等进入山西,山西百姓之疾苦足以让良善者垂泪。”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92页  当前第53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32/99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难攻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