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难攻略_分节阅读_第623节
小说作者:北城二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3 MB   上传时间:2024-09-10 11:53:14

  “以叛臣足利义持的态度,朝廷想要在陆奥修建官场基本不可能,那大明洋航道的开辟便只能作罢。”

  “末了,若是此次不将足利义持事件平息,那日本之中心属朝廷的许多官员都会遭到清洗,这不利于朝廷和日本的外交。”

  “据臣所知,在足利义持拒绝称臣后,便在当夜对京都城内许多心属朝廷的官员举起了屠刀。”

  “此事被爆后,日本关西与关东之地人心惶惶,急需朝廷表态才能站队。”

  “一旦朝廷愿意支持足利义嗣世子,那关西和关东的官员即便不站队朝廷,也不会与叛臣足利义持来对付朝廷。”

  “足利义持所能掌握的,无非就是日本的京畿之地,手中兵马亦不过五万罢了。”

  “当下海军虽然大部分舰船都在检修,但新下水的新船尚有宝船十五艘、大福战船四十艘,马船六十艘。”

  “如果加上鲸海卫的兵马,朝廷便可以派出上万兵马,对京畿之地的叛臣足利义持平叛。”

  “当然,在此之前还是需要征得足利义嗣世子的同意才行。”

  杨展说着说着,将目光和话题引到了站在殿内,旁听了大半个时辰的足利义嗣和足利满隆身上。

  足利义嗣不得不说十分幸运,他十岁被派来大明学习,如今已经十六岁。

  由于在大明入乡随俗,他的饮食也偏向大明的士大夫们,所以发育的很是迅猛。

  在大明朝,他这五尺(160cm)的身高算是中下,但放在日本,他便是万里挑一的高挑之人了。

  站在他一旁,年纪已经很大的足利满隆也不过才四尺七寸(150cm),而这已经算是日本中上的身高,足利义嗣比他高出整整半个头还多。

  再给他过几年大明日子,恐怕他能再涨一二寸。

  正因如此,足利义嗣平日里最满意的就是自己在大明生活而增长的身高,平日里也多以日本国世子的身份自居。

  现在他同父异母的哥哥足利义持不仅要求断绝明日君臣关系,还要他返回日本出家为僧,因此他的心情是十分惶恐的。

  尤其是当他见到庙堂上大部分文官都拒绝出兵日本,帮助他复国时,他的心情更是可以用心如死灰来形容。

  这样的情况下,越国公杨展的一席话无疑让他看到了曙光,连忙作揖:

  “下臣恳请陛下出兵,为下臣复国!”

  他一边说,一边低声啜泣了起来,这是他的叔叔足利满隆教他的手段。

  当他的啜泣声响起,半响不说话的朱高煦也转身对金台之上的朱棣作揖道:

  “陛下,人无信而不立,国亦是如此。”

  “我大明宗藩自东洋往西小西洋而去,若是对于家门的日本内乱都坐视不理,那又如何让万里之外的各藩国信服朝廷呢?”

  朱高煦一开口,先前跟随解缙等人开口的郭资、宋礼等人面面相觑,缓缓退回了队伍之中。

  眼见他们退走,其它人也尽数退走,唯有解缙还高傲的像只大鹅般站在队伍前方。

  朱棣瞥了一眼他,内心摇摇头后才开口道:“太子言之有理,日本为我藩臣,且足利义满对大明恭敬,与我宛若父子亲昵,如今他去世不过三载,其国内便爆发内乱。”

  “若是不能履行与他生前之约,我亦心中难安。”

  “平江侯陈瑄、平越伯杨文、左都督徐增寿……”朱棣缓缓念出三个名字,武官队伍之中也缓缓走出了三名武官。

  平江侯陈瑄在下西洋前常常出没庙堂,众人对他十分相熟。

  倒是平越伯杨文,作为淮西的军二代,他的年纪并不年轻,如今已经有六十岁。

  由于靖难之役中被朱允炆担心和朱高煦有勾结,因此派他前往广西围剿盗匪,寸功未立,靖难之后大封功臣也没他的身影。

  其实杨文自己都稀里糊涂的,毕竟他跟朱高煦就一个举荐的关系,两人在洪武、建文两朝压根没见过面,他都不知道自己怎么的就被划为了东宫一派的将领。

  眼看着那些能力不如自己的都得了伯爵、侯爵,杨文心里别说有多难受了。

  好在朱高煦没忘记他,调他前往西南参加了对贵州改土归流的战事,这才累功得到了一个平越伯的爵位。

  至于被朱棣最末召唤的徐增寿便不用多说,这些年朱棣南征北讨一直带着他,说到底就是念着徐增寿在靖难之中的帮助,以及对亡妻徐皇后思念。

  以徐增寿的功绩,虽然不太出众,但封个侯爵还是轻而易举的。

  不过朱棣显然觉得侯爵太低,因此准备让徐增寿累功一口气拿个公爵。

  这次对日本用兵,朱棣明知徐增寿不善海战,却依旧将他唤了出来,不出意外也是让他去混军功。

  “调东海、东洋、鲸海三卫兵马,以平江侯陈瑄为平倭总兵,平越伯杨文、左都督徐增寿为左右将军,卫指挥使郑军为先锋官,调兵三卫,不日护送日本国世子返日,平定不臣。”

  “臣领旨!”

  当出兵日本的话从朱棣口中说出,群臣便知道今年又多了一笔大开销。

  不过当下的庙堂基本是朱棣这对父子的一言堂,群臣即便想反对也没用,因此只能硬着头皮接下了这件差事。

  足利义嗣和足利满隆更是没想到这件事情居然进行的那么顺利,连忙跪下五拜三叩,最后才在朱棣的安抚中起身。

  “退朝……”

  伴随着鸿胪寺卿的唱礼响起,朱棣和朱高煦也起身前往了西角门楼的后方休息处,群臣山呼万岁的回礼,最后先后退出西角门楼内。

  “日本的事情你自己看着办,我便不插手了。”

  来到后殿,朱棣坐下喝了一口茶润润喉,朱高煦则是躬身作揖:“父亲放心便是。”

  “山西、北直隶和河南的新政推行如何了?”比起国外的事情,朱棣更在意国内。“基本已经结束,三省人口合计一千二百三十六万,耕地没有太大变化。”

  “三地开办一千八百余所官学,入学五十六万四千三百余人,大部分教习都是从山东和辽东调过去的。”

  “不出意外,年末山东和辽东、渤海的学子毕业后,大概会剩出五万多名教习,因此儿臣准备先将苏松二府的新政扩大到江东六府。”

  江东六府分别是苏州、松江、镇江、应天、常州、扬州,这六府在洪武年间便占据天下二成赋税,人口则是难以统计。

  不过按照洪武十四年的《黄册》情况来看,六府人口几乎占据南直隶大半。

  在六府推行新政,单论人口和耕地数量,并不比一个省的难度差。

  只要六府新政推行成功,那想要对南直隶推行新政就容易多了。

  “六府之地,起码需要调入五万教习,三万吏员才足够。”

  朱高煦对朱棣说出自己的预估,同时也说道:“以新政各地统计的人口来看,江东六府的人口,如今恐怕不会低于八百万。”

  他口中说出了一个恐怖的数量,要知道如今大明才八千多万人口。

  江东六府的面积,还不足大明的百分之一,却占据了十分之一的人口,足可见当地人口稠密程度。

  就这还是大明开国不过四十多年的情况,要是放到万历年间则是更恐怖,六府之地人口基本保持在两千万左右,人口达到全国八分之一的程度。

  当然,当地的耕地面积也是十分恐怖的,达到了四千余万亩。

  如果按照十税一的新政税收方式,这四千余万亩耕地,起码能收上来七八百万石,但当下它们只是缴纳了四百多万石便叫苦不迭了。

  其中原因和山东、山西各地一样,主要就是被胥吏盘剥了一遍,所以才会觉得高。

  不同的是,在天子脚下,胥吏不敢盘剥的过于明目张胆,所以这六府才能交上来那么多税粮。

  如果将江东六府的胥吏更换为新政的吏员,那百姓的负担会减轻,朝廷的国库会增加,这才是朱高煦想要获得的双赢局面。

  “新政的事情,你自己盯着点,庙堂之上他们是不敢反对你,但若是煽动百姓,这事情也不太好收场。”

  朱棣指点着朱高煦,他很清楚江东百姓对于赋税问题攻劾依旧,几乎从洪武开国到如今,百姓们一直在喊着江东赋税过重的口号。

  这其中,主要还是胥吏盘剥了一道,因此当地的胥吏团结起来,也是能拉出不小势力的。

  不过比较朱棣的担心,朱高煦显得霸道许多:“爹,您这想法该变变了。”

  “嗯?”朱棣愣了愣,朱高煦也开口道:

  “当下我们手中别的不多,单说丈量田亩,计算税粮的人可以说每年数以十万计,我们也早就不用像爷爷那样委曲求全了。”

  “儿臣这次对江东六府执行新政,为的可不是单纯的梳理好赋税和减轻百姓压力,而是为了充盈国库。”

  此时此刻,若是那些正在散朝的百官听到朱高煦说朱元璋“委曲求全”,恐怕会气得在西角门大骂。

  洪武四大案虽说没有后世传的处死数十万那么夸张,但被流放的人绝对有几十万那么多。

  这样的“暴行”放在这个时代来看,几乎能和秦皇汉武修长城,击匈奴耗费的人口相媲美。

  但即便如此,放在朱高煦的眼中,他还是觉得老朱太憋屈了,尤其是南北榜案。

  当然,这并非是老朱魄力不够,而是当时国子监已经被渗透的七七八八了。

  朱高煦敢肯定,如果老朱有当下那么多的学子数量,庙堂不被他清洗七八成都算他“圣母”。

  相比较之下,朱高煦只收拾胥吏的做法,说是佛祖在世也不为过。

  “老二,你想怎么弄……”

  虽说后世都骂朱棣暴君,不过他在政治上顶多就是收拾建文旧臣狠了点,但牵连的也不过几万人,而且大多都是流放。

  相较于朱高煦这种把建文旧臣从几万牵扯到几十万的人来说,朱棣都算“圣母”了。

  因此当他听到朱高煦要对江东六府胥吏下手的时候,他立马就想到了朱高煦过往的手段。

  即便是他这个当爹的,都不免觉得自家老二有些过于“残暴”。

  “儿臣说过了,明年一定让您北伐,不过这次的北伐,儿臣想要兵分二路,主力与您前往忽兰忽失温,另一支则是由徐凯、平安、郭镛带队前往哈密。”

  “等您牵制了瓦剌三大部主力的时候,平安他们三人立马拿下哈密,将哈密的那几千胡人内迁,随后发配江东六府犯事的胥吏前往哈密、贵州等汉家人口空虚的地方。”

  “当下江东六府有胥吏两千余人,这其中起码有九成半的屁股不干净。”

  “把他们的案子查清楚,起码能查出七八万人……”

  朱高煦的话让朱棣坐不住了,两千人牵连七八万人,朱高煦这想法便是连他听了都得冒出冷汗。

  “老二,你这么做,江东百姓恐怕……”

  朱棣话还没说完,朱高煦便开口道:“杨展如今在江东练兵,而我也准备调浙江、两淮的兵马提前进入江东六府。”

  “届时江东六府所驻的朝廷兵马起码有七八万,其中大部分还是北方换防而来的北方兵,他们可不会和这些胥吏共情。”

  “江东百姓凡是敢跟着闹事的,一律按照从犯抓捕,与主犯一同流放地方。”

  “朝廷推行新政是为了充实国库和减轻百姓压力,若是部分愚钝的百姓遭到蛊惑而攻劾朝廷,那这样的人不让他们长长记性,日后恐怕都敢打死朝廷的官员了。”

  “一时的镇压,是为了日后长久的太平,爹您可不能妇人之仁。”

  朱高煦这话让朱棣听得有些奇怪,明明是老二自己要对江东六府胥吏动手,怎么成自己妇人之仁了?

  “这事情……你自己看着办吧,不要把事情搞得太大,另外江东六府的新政推行后,国库的负担恐怕会更重,你想好怎么应对了吗?”

  朱棣担心财政问题,这也是朱高煦担心的问题,不过郑和这才带回的金银香料,以及老朱曾经留下的老底足够朱高煦啃两三年了。

  有这些钱粮做底,两三年的时间足够朱高煦调整政策,这点不用担心。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92页  当前第62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23/99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难攻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