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原吉这么说并没有问题,在他看来无法挽回的事情就没有必要继续挽回了,宝钞便是如此。
尽管经过朱高煦的提醒,洪武二十七年以后大明便没有大肆发行过宝钞,但市面流通的宝钞数量依旧很多。
洪武之治的成功,实际上有宝钞的很大一部分功劳。
尽管它的作用是收割百姓,但这么多年过去,百姓早已恢复了过来。
现在他们只需要慢慢的等待,等着宝钞报废,那大明就立马减少了一个经济问题。
不过对此,朱高煦却在上车后摇头,对上车的夏原吉和亦失哈说道:
“朝廷日后很有可能还要走纸币的道路,如果现在就用宝钞破坏了朝廷的信誉,那日后想要发行纸币就困难多了。”
朱高煦擦不了老朱留下的这个屁股,但起码他不能像历史上的朱允炆、朱棣和朱瞻基、朱祁镇一样,把这个屁股越做越大。
“当下先表出态度,然后慢慢等待时间推移,等着宝钞消失,那才能将影响降低到最低。”
朱高煦说着他的想法,夏原吉这才明白朱高煦同意用旧宝钞换新钱的原因。
大明虽然发行了上亿贯的宝钞,但其中大部分宝钞都因为窖藏还埋藏的缘故破损的难以辨认。
正因如此,户部每年以旧换新的宝钞数量才会那么少。
在朱高煦看来,老朱发行的那么多宝钞,现在还在流通的,估计连一半都没有了。
只要他不发宝钞,那再过二三十年,老朱留下的宝钞还能有三成就不错了。
因此对于宝钞的问题,他虽然比较上心,但却很少担心。
“新钱的发放,主要还是得靠发给工人和军人,这才能让货币流通起来。”
“另外……”
“走开走开!!”
朱高煦话还没说完,便听到了急促的马蹄声和叫嚷百姓离开的声音。
他和夏原吉亦失哈愣了下,随后便好奇朝窗外看去。
只见外城的官道上,百余名缇骑分成十几批,从城外汇合向内城而去,显然是获得了什么消息。
由于锦衣卫主要作用是监察百官,因此这样的举动立马让朱高煦眯了眯眼睛。
“亦失哈,去问问胡纶,看看纪纲玩出什么新花样了。”
“是!”
亦失哈应下,随后便派人去西厂衙门询问胡纶。
这期间,朱高煦与夏原吉返回了内城,并将他送往了府邸。
“谢殿下……”
下车之后,夏原吉站在面积不大的吏部尚书夏府门前朝朱高煦作揖,朱高煦则是看了看他的府邸。
夏原吉的府邸不算太大,按照当下工部制式的长深三比一来说,大约五丈宽的夏府,内里应该只有十五丈深,占地也就一亩余,的确配不上他户部尚书的身份。
“你这府邸太小了,过几日东宫出钱,帮你修葺一座更大的。”
不容反驳,朱高煦留下这句话后便让人驱车离开,让夏原吉想阻拦都没能阻拦成功。
“这位殿下……”
夏原吉站在府前苦笑几声,随后摇头返回了府内。
在他回府的同时,朱高煦也在车内对亦失哈吩咐道:“从东宫拨一千贯,为夏原吉修个府邸……”
说到一半,朱高煦顿了顿:“应该足够了吧?”
“够了,一千贯足够修一座五亩的府邸了。”亦失哈笑着点头,朱高煦闻言也露出笑容。
由于夏原吉的府邸就在皇城边上,所以没过多久,朱高煦他们便进入皇城范围,来到了宫城的东华门。
在换乘了金辂后,他们便进入了宫城,向着东宫前进。
抵达春和殿后,朱高煦便见到了侯在春和殿前的胡纶,而胡纶也见到了金辂,连忙上前迎接。
“臣沐阳伯胡纶,参见殿下!”
“平身说事吧,你那边也忙,别耽搁了。”
朱高煦下车将他扶起,并不准备进殿说事,而是准备说完事各自忙碌去。
胡纶闻言颔首,随后才露出笑容道:“苏松二府推行新政时未曾查到有什么问题,不过那纪纲为了抓住解缙把柄,秘密带人查了一番李至刚。”
“这厮人品极差,纪纲稍微一查,便查出了李至刚早年徇私舞弊,推举亲戚担任松江府华亭县胥吏的事情。”
“抓解缙把柄,他查李至刚干嘛?”朱高煦没弄清楚,胡纶便解释道:
“那李至刚虽然和解缙不对付,但早年二人确实是好友,他们双方手中,应该各自握有各自的把柄。”
“这次纪纲查了李至刚,李至刚便交出了解缙的把柄,纪纲也承诺会帮他销毁这些罪证。”
“哼!”听到纪纲帮李至刚销毁罪证,朱高煦不用多想都知道纪纲肯定收了李至刚好处。
“把他们的交易查清楚,等日后收拾纪纲时,一并把李至刚给收拾了。”
“是!”
见朱高煦这么说,胡纶连忙应下,同时小心询问道:“殿下,解缙那边要不要推波助澜?”
“不必。”朱高煦否决,并补充道:“虽然不知道纪纲抓到什么把柄,但解缙这种人一次性是弄不死的。”
“让纪纲先收拾他,他这种桀骜的人被收拾过后也不会安分守己,到时候等我爹不耐烦了,他的死期就到了。”
话音落下,朱高煦瞥了一眼胡纶:“记住,我们的路还有几十年,别太早把名声走坏了。”
“是!”胡纶心头一暖,他自从当上西厂都指挥使开始,便时刻关注纪纲和朱棣的关系。
朱棣把纪纲当棋子这件事情,他早就已经清楚了,甚至早早就猜到了纪纲的下场。
由于位置相近,许多时候他也会瞎想,担心自己也会被自家殿下如此处置。
只是随着时间推移,他这才发现自家殿下还是那个殿下,只要自己好好做事情,别太出格,自己的前路绝不是纪纲能比的。
想到这里,胡纶对着朱高煦渐行渐远的背影,作揖躬得更深了……
第414章 张弛有序
“呜呜——”八月二十,在江水的“哗哗”声中,南京定淮门码头外的江面,一支拥有船近百艘的舰队缓缓驶出港口,向着东方驶去。
甲板上,陈瑄、杨文、徐增寿三人各自乘坐一艘宝船,跑动的海军与杨帆、号角的画面,让整个场面声势浩大。
刚刚整编两个月的东海卫、东洋卫担当起了这次护送足利义嗣归国即位的主力。
两卫一万一千二百人,以及三千八百操船辅兵,合计一万五千人。
他们的对手,是正在日本平定内乱的足利义持。
尽管足利义持手中有七万人,但对于杨文、陈瑄他们来说,以少打多早就是明军的传统了。
除了靖难之役,明军鲜有以多打少的时候,尤其是在靖难之役结束后,装备了火绳枪和加农炮的明军变得更为精练,出海军一万五,已经足够横扫日本了。
伴随平倭舰队远去,码头上看热闹的人开始渐渐散去。
相比较此地的热闹,当下的西角门内显得更为热闹。
往日的西角门常朝,少说也有二百名正五品以上官员参与,而今日却只有不足百五十人,少了四分之一。
“唱声——”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伴随鸿胪寺卿开口作揖,殿内群臣下意识唱礼下跪,五拜三叩。
不等他们起身,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彦开始宣读圣旨,其中内容让众人猝不及防。
“户科给事中李时敏,都察院直隶监察御史方颉,松江府同知王……等一百二十五人徇私舞弊,私收贿赂,着三司会审,依律重惩。”
“翰林检讨刘均、修撰曾棨等六十七人修书轻浮,过错甚众,降其职,三年不得擢升。”
“翰林学士解缙、杨士奇监督不利,降解缙为广西布政司右参议,杨士奇陕西布政使司左参议!”
王彦的话,宛若当头一棒,瞬间让解缙、杨士奇及群臣眼前一黑。
“臣,领旨……”
杨士奇反应最快,毕恭毕敬的躬身领旨。
倒是解缙反应过来后脸色有些不好看,但还是躬身应下了。
胡广、胡俨、金幼孜等几名江左大学士心里一紧,但好在王彦并没有宣读关于他们的圣旨。
“退下吧!”
朱棣阴沉着脸下令,杨士奇与解缙纷纷躬身,用袖子挡住脸上表情的同时,一步步向后退去。
正当他们疑惑皇帝为什么会对付自己的时候,退出西角门的二人便见到了似笑非笑的纪纲。
脑中的迷糊在这一刻烟消云散,只要他们不是傻子,便不难看出这一切都是纪纲操作的结果。
“二位大学士,山高路远,请慢走……”
纪纲轻笑侧过身子,示意他们赶紧离开宫城。
“哼!”解缙不屑轻哼,挥袖而去。
杨士奇只是瞥了一眼纪纲,什么也没做的就离开了西角门前。
不等他们走远,纪纲就摸了摸自己的八字胡,不屑道:“都什么境地了,还敢对老子摆脸色。”
他的话被杨士奇和解缙听到,二人黑着脸,加快脚步离开了西角门。
瞧着他们走远,纪纲轻哼一声,转身继续站在了西角门的门口,似乎还有更好的戏码等着他聆听。
“臣都察院左都御史陈瑛,弹劾刑部尚书刘观私下接受贿赂,麾下王章、向辉、刘据、耿通等官员贪污放纵,无所顾忌。”
“荒唐!”
西角门内,随着陈瑛再次发起弹劾,这次遭遇弹劾的,是北直隶出身却依附江东学派的刑部尚书刘观。
面对陈瑛的弹劾,刘观像被踩到尾巴一样驳斥,然而他的驳斥显得苍白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