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难攻略_分节阅读_第639节
小说作者:北城二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3 MB   上传时间:2024-09-10 11:53:14

  坐在春和殿内,朱高煦看着相较于去年,增长了一百五十四万余人口的情况,他并没有流出任何不满,反而十分高兴。

  他这番做派,倒是让殿内被赐座的夏原吉和郭资搞得有些汗颜。

  “当下推行新政之布政司已有九地,都司五地,宣慰司三地……”

  “除南直隶、浙江、湖广、江西、福建、广东、云南几处布政使司及都司外,便只有西番的乌斯藏及朵甘两地都司未曾施行新政。”

  “今岁之《黄册》,新增之口数多以执行新政之地上交,未执行的这些地方不仅没有新增口数,反倒减少了四十余万口,根本不符合常理。”

  “以臣之见,元宵过后,必然得先从江东六府着手,对江南推行新政。”

  夏原吉开门见山的说着,话语中还带着些脾气。

  这倒也不奇怪,毕竟当下大明虽然经过屡次迁徙,但新政之地口数加起来也不过四千万口。

  剩余四千三百余万口,则是江南这些未曾推行新政的数据。

  看上去似乎江南人太多,但实际上江南人口更多。

  仅洪武十四年的《黄册》来说,夏原吉所说的新政未曾推行的一京六省,在当年便有四千万口。

  如今二十九年过去,怎么会只增加三百万人口?

  而且这三百万人口,还是从应天府和松江府、苏州府查出的,其它地方不仅没有人口增加,反而往少去报。

  以三府的情况来说,整个江南之地的人口,保守估计都应该不低于五千万才对。

  “按照你说的,元宵过后对六府推行新政吧。”

  朱高煦颔首认可,而他之所以这么不在意,只因杨展现在就在常州府编练海军,数量四万有余。

  这次江东六府的新政推行,不仅有数万吏员参加,还有四万海军和两万直隶兵马参加。

  军政合作,吃不下它反倒奇怪了。

  只要吃下它,那整个南直隶想要推行新政就更容易了。

  “田亩数量倒是没有增长太多,主要都是四川和贵州在增长。”

  朱高煦低头看着《鱼鳞图册》,将情况说出。

  郭资见状也连忙作揖,刷脸道:“本朝对《鱼鳞图册》登记十分上心,北方又以军屯为主,因此裁汰北方屯田兵后,所丈量情况并不夸张。”

  “今年耕地相较去年,增加七百余万亩,也大多都是贵州土民外迁四川开垦,及贵州辖内自发开垦所得结果。”

  “若朝廷口数有九千万口,那六亿三千万亩耕地倒也能种起来。”

  郭资还是知道农事的,以人力播种治理,哪怕健壮男子,也顶多一人照顾五亩地罢了。

  六亿三千万亩耕地,主要还得归功于关外的粗放式管理,以及大批耕牛挽马的畜力。

  “清查江东六府过后,我估计会有不少人被论罪……”朱高煦合上《黄册》,对夏原吉和郭资开口道:“这些人,罪大恶极者流放福建琉球府,次之流放贵州,再末流放甘、肃、瓜、沙之地。”

  “殿下……”听到朱高煦的流放方向,夏原吉作揖道:

  “其它地方臣没有意见,主要是西北的瓜沙之地,是否迁移太多人口前往了?”

  “今年朝廷光是维持现有的瓜沙二州四万余口,便已经调粮二十余万石,当地情况恐怕很难自给自足。”

  千年时间过去,西北之地的环境恶化比之后世还要严重。

  后世的敦煌、瓜州还能看到许多绿色,但在这个时代,那种场景根本不可能。

  哪怕是河流附近,也顶多有些绿草,根本不会有太多树木,毕竟树木不仅是建筑材料,还是供人取暖燃料。

  如果不是朱高煦在瓜沙之地指出了煤矿,那二州的四万余百姓光是烧水做饭的燃料就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二州虽然耗费不少,但毕竟是朝廷进入哈密的跳板。”

  “这次趁着父亲北上,我准备派郭镛率骑兵三千,护送脱脱前往哈密,并担任朝廷在哈密的卫指挥使,册封安克帖木儿为忠顺伯,将其内迁至兰州,赏庄田三千亩。”

  朱高煦要对哈密卫下手,哪怕当地的安克帖木儿对大明态度不错,但这块地方始终被他们所掌握,而非明军。

  唯有让明军在当地驻扎,利用水泥修建地下水渠和坎儿井,一点点在哈密恢复生态,耕种作物才行。

  哈密也有煤矿,有煤矿和混凝土,那树木的建筑和燃料作用就不大了。

  在这样的基础上种植作物,将秸秆弄成草方格固沙,然后种植防沙林就容易许多。

  “若是拿下哈密,那户部这边……”

  夏原吉有些踌躇,毕竟维持瓜沙的难度就这么多,距离瓜沙还有五六百里的哈密就更难了。

  “哈密内迁后,朝廷在当地只需要留驻一千兵马就足够,虽然有六百里戈壁滩,但之后瓜沙的兵马可以调往肃州以东,只需要各保留一个千户就足够。”

  朱高煦向夏原吉解释着,夏原吉闻言也松了一口气。

  当下的瓜沙驻扎一个卫的兵马,按照朱高煦说的,战后瓜沙加上哈密顶多三千兵马,虽然后勤压力增加了,但至少没有预估的那么大压力。

  “既然如此,臣便不再多说了。”

  夏原吉放下了作揖的手,朱高煦见状则是询问:“今年户部积欠多少,各库之中还有多少?”

  “今年户部积欠钱粮折色后约七百万贯,各库之中钱粮香料折色后尚有二千七百余万贯,不过其中有八百余万贯是黄金。”

  郭资提醒了朱高煦,如今大明库存的黄金数量已然不少,足有八十四万余两。

  这还是户部没怎么用心收集的情况下,如果户部用心搜集,那还能更多。

  “黄金虽然很重要,但必要时刻也可以用出去,不用专门提醒。”

  朱高煦又不准备在现在就搞金本位,所以黄金对于他来说也是救急的东西。

  过后三年的财政压力会很大,可一旦渡过这三年,大明的财政压力就会逐渐变小,达到最后的收支平衡。

  “户部有没有计算过,这些年永乐通宝一共发行了多少,各类钱币收集毁铸了多少?”

  朱高煦靠在椅子上询问夏原吉和郭资,之所以询问两人,是因为永乐通宝从永乐三年开始大规模发行,而当时郭资还不是户部尚书。

  “先后八年时间,大约发行八千六百余万贯,具体的情况得拿文册才能了解。”

  夏原吉不假思索的开口,同时继续道:“至于上缴毁铸新钱的数量,大概在五千万贯左右。”

  “这些情况,户部都有造册,毕竟每年旧钱铸新钱,总归会因为钱币质量不一,从而导致火耗不浅。”

  永乐通宝的质量不用多说,由于质量太好,从而导致了市面上敢于仿制永乐通宝的作坊十分稀少。

  与其仿制永乐通宝,还不如仿制洪武及前朝的那些古钱币。

  “就市面的情况来看,你们觉得,朝廷还要多少年,才能彻底让永乐通宝成为主流?”

  朱高煦的话语中总是能蹦出新词,这点夏原吉和郭资已经习惯了。

  郭资盘算了一下,估摸着才说道:“上个月吕宋寻到了几座铜矿,按照当地宣慰使许柴佬之言,明年这个时候就能稳定开采数十万斤的铜锭输送京城,几年后可开采百万斤。”

  “如果这条消息属实,那朝廷每年就能多铸二三十万贯,算上海外和西南的白银和铜锭,每年新铸七百万贯不成问题,顶多二十年就能占据主流的市场。”

  “百万斤?”朱高煦诧异,他虽然知道吕宋铜矿储备很高,但以当下这个时代的生产力,想在吕宋每年开采上百万斤铜矿可不是简单的事情。

  “殿下,近来庙堂有不少人弹劾许柴佬……”

  朱高煦诧异还没过,一旁夏原吉便说出了庙堂对许柴佬的弹劾内容。

  许柴佬毕竟之前是个商人,商人就是逐利的。

  历史上的这个时期,吕宋没有任何产出,所以大明也没给许柴佬什么资源。

  许柴佬年老之后便从吕宋返回了老家福建,大明在吕宋的统治也随着他率领同乡离开后土崩瓦解。

  而今不同,朱高煦点出了吕宋的金铜矿,许柴佬自然也就有了奔头。

  加上蒋贵麾下的两卫上万兵马,许柴佬的野心自然也被放大。

  吕宋的人口并不算多,发展至今也不过十三万余,自然没有足够的人力去开采矿藏。

  不仅不够人力开采,就连开荒都十分缓慢。

  正因如此,许柴佬便蛊惑着蒋贵去抓捕土人,利用土人开垦荒地,开发矿藏。

  蒋贵倒也没废话,只要能对当地百姓好的事情,他便没有什么可犹豫的。

  因此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大片耕地被开垦,许多矿产被挖掘。

  如今的吕宋,不仅可以自给自足,还能每年给朝廷上缴数万两黄金,数万石税粮。

  作为宣慰使,许柴佬虽然不归吏部管,但六军都督府也有自己的考核官。

  过往几年,六军都督府的考核官凡是去到吕宋而返回的武官,大多都会上疏吕宋之心,担心苛责土人过甚,引起叛乱。

  事实上,他们的担心不是多余的,因为过去七年时间里,吕宋一共爆发了七十九场叛乱。

  要知道即便是拥有文化的安南,过去几年的叛乱也不过才六十二场,并且随着时间推移,叛乱规模反而越来越小。

  但吕宋不同,吕宋的规模一场比一场大,最大的规模便是三个月前发生的黄山之乱。

  三十多个土人部落组成四万联军,向吕宋城东部的黄山镇发动袭击。

  不过这场声势浩大的袭击,被蒋贵以六百骑兵践踏纵横,三千火枪兵击破。

  战后蒋贵以五十二人阵亡,三百三十六人负伤的战绩,成功斩杀七千多土人,俘虏两万余人,其余土人逃入山中。

  虽说不赞成蒋贵他们以压榨的方式来治理吕宋,但六军都督府依旧给蒋贵评功,并上呈到了朱高煦面前。

  对于蒋贵,朱高煦十分熟悉,也并不觉得他的方式有问题,甚至将他拔擢到了海军都督府都督佥事的位置。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规则,在二十世纪以前的规则就是弱肉强食。

  比起西方殖民者,许柴佬他们在吕宋的那点事情根本不算什么。

  别说当下这个十五世纪初期的历史背景,就算到了十八世纪。

  如果白人只要求黑人干三年活就还他们自由,还给他们粮食开垦自己的土地,那黑人估计得感动的流眼泪。

  相比较之下,许柴佬在吕宋做的事情,朱高煦压根就没放在心上。

  正因如此,面对夏原吉的话,朱高煦忍不住摇头道:

  “我们汉人有个习惯,但凡瞧对方可怜一些,便会有一群人心生怜悯,从而导致日后灾祸。”

  “这样的例子,放在史书之上实在太多太多。”

  “这样的错误,我们也不能犯下,避免重蹈覆辙。”

  朱高煦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夏原吉闻言则是皱眉道:

  “这样的事情只是发生在一地,那尚还好说,可若是置之不理,甚至对许柴佬及蒋贵加官进爵,那臣担心各地会纷纷效仿……”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92页  当前第63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39/99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难攻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