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宽大的中学大门前,时常巡逻着百余名披甲兵卒,就连大学四周也有兵马司在巡视,十分安全。
乘坐马车进入大学之中,虽然与小学一样有操场、草地和教学大楼,但这里的建筑更多,各类景致也更多。
移植的各类花树,还有被精心修剪过的花园,以及随处可见的凉亭……
各类建筑引人注目,但好在现在的中学并没有什么学子。
南京的中学最早开办的是上元中学,但学子数量不算太多,只有不到两千人。
南直隶推行新政后,江宁中学才应运而生,但生源数量无法解决,毕竟想要南直隶的学子入学,起码得等到五年后。
因此,南京城两所中学才会从天下招募优等的新生,并且每個地方都有限制。
这些事情,在来南京城的路上,江淮他们已经都了解了。
在武官的带领下,他们找到了中学的教习们,由他们带他们一行人前往了宿舍。
三丈高的三层楼排屋便是他们的宿舍,每栋楼有三十间宿舍,每个宿舍占地半分(30平),居住四人,且有独立的厕所。
校内有两个大澡堂,每天夜间都会提供热水,另外每栋宿舍楼也会在冬季提供暖气。
这些各种条件,让人看花了眼睛,尤其是不知道暖气为何物的江淮等人还特意询问了一番。
“在江宁中学就读,你们都需要积攒学分。”
“每年两个学期,只会在期末进行考试,考试所得成绩,便是你们能积攒的学分。”
“每门学科最高一百分,有国文、数学、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九门学科,最高九百分。”
“其中成绩分别是,甲等一百分,乙等八十分,丙等六十分,丁等四十分……”
“校内有南北东西四所大食堂,可以凭借学分购买食物,学分不足就只有自己掏钱,另外洗澡也是一样。”
“除了四大食堂,四大市铺,市铺内可以购买各类成衣、文具商品,也可以用学分购买,或者掏钱购买。”
走在前面,为江淮等人介绍江宁大学的教习一边说,一边介绍,江淮等人也纷纷记下他所说的一切。
对于家庭并不富裕的江淮来说,教习的话无疑让他缓了一口气。“这里是北大食堂,我带你们先进去看看,顺带吃一顿饭。”
“这顿饭是免费的,不用担心。”
“另外等会解散时,会给你们发学分的分票,你们自己收好,初入学每人只有五百分,这五百分花完,你们就得自己花钱购买饭菜了。”
教习的话说完,他们也来到了一处占地数亩的大楼门口。
走入其中,高两丈的挑高空间让人感到舒服,而头顶和大楼四面的采光则是靠玻璃传递自然光。
虽然在昆明府就已经瞧见过玻璃,但相比较大食堂内的玻璃,昆明府布政使司衙门的那几面玻璃简直寒酸到了极致。
由于朝廷的标准是明厨明卫,因此所有的菜都在学生面前处理,烹炒。
在厨房一旁挂着一块高五尺,宽两尺的木牌,上面记载着今日的饭菜,以及所需学分和价格。
“现在大食堂基本只有这一处开放,不过等学子陆续到来,其它几处也会陆续开放。”
教习转身解释着,江淮则是看着菜牌上的菜价。
【米饭—免费】
【羊肉炒—十文(2学分)】
【炒白菜—五文(1学分)】
【胡椒醋鲜虾……】
江淮扫了一眼,基本就是米饭免费,肉菜十文,素菜五文,一学分抵五文钱。
也就是说,如果九门都拿到满分的甲等,差不多就是四贯五分。
江淮简单心算了一番,如果要吃饭和买文具,那即便门门满分,那学分也是不够花的,最终还是得掏钱买。
不过不管怎么说,学分制度还是能解决贫困学子的大部分问题。
“好了,想吃什么随便点,这次是免费的。”
“另外不能浪费,没有吃完饭菜的,要扣十个学分,或者罚五十文。”
教习吩咐一声,便自己拿着餐盘开始去让师傅打饭菜了。
江淮倒也没有贪便宜,而是按照自己的胃口正常点餐,点了一碗米饭和一荤一素。
像他这样的人并不多,毕竟大部分学子都家庭优渥,他们对一盘菜不会下筷太多次。
正因如此,吃完饭后被扣分的人不在少数。
教习也没有训斥他们,只是公事公办。
毕竟这群学子有足够的财富,即便学分扣完,他们也能出钱买饭吃。
他们吃不完丢到的饭菜,也能喂学校之中养的家禽和牲畜。
江宁中学内的物价比外面贵,没了学分,他们一旦掏钱,便能让中学收回一部分成本。
“好了,这是你们的学分票,好好收好。”
吃完饭,另一名教习驾驶马车,带来了一摞摞的学分。
一张为一分,五百张为一摞,因此对于没有扣分的人,直接发一摞就足够,被扣分的则是从中抽出学分。
忙碌一刻钟,学分尽数发完,教习们也给他们安排起了宿舍。
在他们的安排中,家境贫寒的居住在一栋,家境优渥的住在一栋,各栋之间不允许串门走动,宿舍楼之间常有兵马司巡逻,可以说互不打扰。
江淮与三个同样出身贫寒的室友相互认识后,便前往市铺购买被褥和文具。
花费十几个学分,他们各自将需要的东西置办好后,这才大包小包返回了宿舍,各自躺下疲惫睡去。
在他们躺下的同时,黄昏之下的江宁中学内,一辆马车也走走停停的在校园内四处游逛。
车上,朱高煦打量着江宁中学的情况,满意点头道:
“制度和环境都不错,到时候看看学分制度能否推行,如果可以的话,能解决大部分贫苦学子的问题。”
“殿下心怀贫苦,真乃慈悲。”坐在马车内的亦失哈拍着马匹,也只有他拍马屁,朱高煦才不会觉得生气。
“两所中学,预计今年入学多少人?”
朱高煦询问亦失哈,亦失哈也下意识回答道:“按照文册来看,是一千七百六十四人,主要以四川、滇西和北边优秀学子为主。”
“嗯”朱高煦应了一声,同时吩咐道:“学分制如果不错,可以向辽东、山东和渤海的中学进行推广,日后的中学开办也要按照这样的标准。”
相比较动辄数十万入学的小学学子数量,中学学子数量始终是偏少的。
哪怕中学已经推广数年,可当下全国中学学子数量也不过才三万多人。
只要大明洋三角贸易顺利,加上太学不断推动科技进步,那从中学的教育支出对于大明财政来说,也不过就是九牛一毛罢了。
“按照之前盘算的价格,这学分五年下来,基本上就是每个学子补贴十几贯,若是日后学子多了,恐怕也难以继续下去……”
亦失哈担心开口,朱高煦却笑道:“等中学学子多了,那个时候也能支撑起更高级的学府了,你不用担心这种事情。”
朱高煦培养的,可不是只知道读书的人,要不然他完全可以将每年毕业的二三十万小学学子照单全收。
二三十万人选出一千七百多人,这群人基本都是百里挑一的存在。
培养他们之后,再从中挑选出更聪明的人。
这群人,不管是走入官场还是走入太学,都会比一般的学子要聪明许多,而朱高煦现在也只需要聪明人。
数量的问题已经解决,现在他就得解决质量的问题了。
治理一个大明朝,如何推行新政,如何抑制江南官商资本苗头,这些都是他需要担心在意的事情。
“五个月过去了,南直隶整体的新政推行情况如何了?”
朱高煦询问亦失哈,亦失哈也不假思索道:“简单的丈量后,当下南直隶人口数量较三十年前,增长了五百余万,现有一千五百七十一万七千余口,耕地则是八千八百二十四万六千余亩。”
“人口增长五百余万,耕地七百余万吗?”
朱高煦摸摸八字胡,并不觉得人口和耕地增长的少,毕竟明初的南直隶虽然耕地八千一百余万,但大部分耕地都是粗放式管理。
除此之外,这些年朝廷没少从南直隶迁徙出去人口,这个增长速度也不算夸张。
“这么看来,江东六府占据南直隶六成人口,这还真是……”
朱高煦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沉吟过后摇摇头:“想想办法,从江东六府迁徙些人口出去。”
“现在办吗?”亦失哈询问,但朱高煦却摇头道:
“再等等,等郑和他们返航,带回足够多的金鸡纳树皮再说。”
上次王任派人送回的金鸡纳树皮,除了部分留作研究,其余的都被朱高煦送给了沐春他们,带往了西南。
平广西土司少不了这玩意,自从装备火绳枪和加农炮以来,明军每年死伤人数依旧有数千上万人之多,并且七成以上都在南方。
之所以有这么多人死伤,主要原因还是南洋和西南的瘴气。
平贵州还好,但平广西和云南、交趾、南洋等地,没有金鸡纳树皮,战线着实难以推进。
即便想要放火焚毁那些产生瘴气的树林,也需要多点放火,极易染上瘴气。
所以只有储备了足够数量的金鸡纳树皮,明军才有继续向南开拓的本钱,不然就会像朱祁镇三征麓川一样,正面战场没死多少人,气候环境弄死了数万民夫和兵马。
“笃笃!”
“进!”
忽的,马车车门被人敲响。
随着朱高煦的回应,车门被拉开,胡纶出现在了马车内。
他跪坐作揖,随后将怀中的一份塘报拿出递给了朱高煦。
“殿下,广西那边传来消息,解缙这厮果然忍不了寂寞,告了半个月假后,又以进京上疏的名义,离开了桂林府,现在正在往京城而来。”
“呵……”朱高煦听到后忍不住笑出声,摇了摇头后询问道:“他大概多久能到南京?”
“以他现在游山玩水的脚程,估计要到正旦前几天才能抵达南京。”
“届时不出意外的话,陛下也差不多南下抵达南京了。”
胡纶解释一遍,朱高煦闻言将那塘报递给胡纶,吩咐道:
“继续监视记录他的一举一动,同时让人想办法在纪纲那边煽风点火,这件事情让他们去做,你别去做。”
“是!”胡纶应下,随后见朱高煦没什么吩咐,这才起身走出马车,翻身上马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