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难攻略_分节阅读_第705节
小说作者:北城二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3 MB   上传时间:2024-09-10 11:53:14

  “爹,你这铁路就算修建好了,恐怕也得十年后去了,您确定要现在修吗?”

  朱高煦准备诈一诈朱棣,毕竟老头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

  “我现在五十六,虽说修了这条铁路,我不一定能活到那个时候,但起码有个盼头。”

  朱棣常年画饼,不可能被朱高煦忽悠了,他说出自己的想法,随后又道:“老二,你先跪下。”

  “嗯?”虽然很无语,但朱高煦还是跪下了,毕竟老头是自己的爹。

  瞧着朱高煦跪下,朱棣一脸哀愁道:

  “这次江西和浙江的事情,爹日后肯定会被人写的不好受,你就当可怜可怜爹,修这条铁路,算爹求你了。”

  “……”听着朱棣的话,朱高煦低头看了看自己跪下的膝盖。

  “您要修,我也是支持的,但若是中间没钱了,那肯定得停东北铁路,两京铁路是万万不能停的。”

  朱高煦跪着给朱棣提了个醒,朱棣闻言立马摆出笑脸:“当然……爹比你识大体。”

  “来来来,先起来,跪久了腿脚不好。”

  朱棣把朱高煦扶起来,怎么看他怎么满意,高兴的直捋胡子。

  在他的高兴下,大辂也护送他们进入了宏伟的北京紫禁城中。

  不出意外,在未来的数百年时间里,这里都将会是中原王朝乃至世界的中心……

第458章 工业展开

  “唱声……”“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高煦抵达北京的第二天,来不及休息,朱棣便拉着他开始了父子二人在北京的第一场朝会。

  在群臣推金山倒玉柱的跪拜唱礼中,朱高煦依旧穿着圆领袍,而殿上的群臣除了熟悉的六部尚书外,便是朱高煦多年未见的朱能、杨展、陈恭、王聪、王忠、李失、李察等人了。

  “新政推行如何?”

  朱棣坐在金台上,开口询问当下新政推行情况。

  闻言,户部尚书郭资站出来作揖道:“回陛下,湖广、广东、福建、云南都在推行新政,部份州府的《黄册》与《鱼鳞图册》已经更新。”

  “以户部估计,大概明年的这个时候,国朝两京十四布政使司就能完成新政推行。”

  “此外,当下国朝人口约在八千八百万左右,耕地六亿八千万左右。”

  郭资毕恭毕敬的将自己的预估给说了出来,坐在高台上的朱棣闻言满意颔首。

  从洪武十四年的六千万人口,到如今的八千八百万人口,三十五年时间里,人口增长近一半,虽然其中大部分是隐户,但清查丈量出来的却是他朱棣。

  这份功劳,不管怎么算,都得算在他朱棣的头上。

  面对这份功劳,朱棣已经十分满意了,因此他也说起了这次朝会他想做的事情。

  “朕在位一十六年,今老且病,久欲闲退,此事断自朕心,非由臣下开陈,卿等当悉力以辅嗣君,开创太平盛世……”

  “陛下不可啊!”

  “父皇三思……”

  忽的,朱棣突然开始借口自己老迈生病来表示退位,群臣与朱高煦虽然早有准备,但还是被他这样的举动吓了一跳。

  朱高煦原本以为朱棣会等到年末再讨论退位的事情,却不想他突然就要退位了。

  大明宫都还没建好,他现在就玩退位,那两父子的住处也成一个问题。

  “陛下……”

  群臣站出来纷纷劝谏朱棣,毕竟朱棣根本就没有一丝老迈的模样,五十六岁的他别说什么老迈生病,就连白头发都不见多少。

  这种年纪突然说要退位,任谁都不敢直接同意。

  “父皇虽五十有六,但步履仗食如壮年时,何来疾病之说,请父皇勿要再议此言!”

  不管是做戏还是真心,朱高煦都不准备一口气就答应朱棣的退位,不然旁人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他逼朱棣退位呢。

  “这……唉……好吧!”

  朱棣一副无奈的表情,心里有些遗憾,却也有些高兴。

  遗憾在于朱高煦没直接应下,高兴在于不管是朱高煦是做戏还是真心,他毕竟表达了自己的心意。

  “太子,赵王与汉王到何处了?”

  刚刚结束退位的话题,朱棣便把话题引向了朱高炽和朱高燧。

  从去岁开始,朱棣便想着在退位前见见这两个儿子,到如今大半年过去还没见到,这主要是朱高燧患上风寒不能出远门,而朱高炽那边,云南改土归流引发动乱,为了安全起见没立马让他出发。

  如今乌蒙山和大雪山的啰啰已经被瞿能招抚下山,朱高炽出云南的路也安全许多,因此朱高炽也早早在五百护卫下北上。

  至于朱高燧也休养了一个月,与朱高炽在武昌会面,共同乘舟船北上。

  “大哥与三弟已经抵达九江,大约一个月后便能抵达北京。”

  “好好……”

  朱高煦回答了朱棣问题,朱棣也叫了几声好,随后询问道:“他们二人居住何处?”

  “居住十王坊,距皇城不过二三里。”朱高煦交代着,十王坊是他设计的藩王入京落脚处。

  虽然名字叫做十王坊,但其中却有三十六座府邸,每座府邸占地十八亩五分地,有宫殿十余座,屋舍数百间。

  除了府邸外,还有宗祠一所,里面存放各王府牌匾。

  也就是说,不管日后藩王数量,只要进入十王坊,随意挑选一座空闲的府邸,挂上牌匾就足够。

  当下大明有洪武册封藩王二十位,永乐册封藩王二位。

  若是朱高煦即位,那藩王数量大概会超过三十位,毕竟他才三十六,但已经有七个男嗣了。

  只是对于藩王和宗室增长,朱高煦个人却并不担心和在意。

  以他之前定下的规矩,不管藩王旁系下有多少宗室,朝廷通通只给一万五千贯,郡王只给三千贯。

  郡王以下一概不管,而且郡王也不能世袭罔替,而是只能册封一代人,至于其它宗室则是出五服便剔除玉碟。

  按照明末的情况来说,活到明末的亲王不过三十二位,郡王六百余位,宗室二十余万。

  如果执行朱高煦这套,即便亲王翻倍,但郡王最多三百多人,至于宗室则是可以参考嘉靖年间剔除五服外宗室的情况,一下子只剩下不到三万。

  也就是说,在同等的人口增长情况下,大明宗室五服内的数量从嘉靖年间开始就一直维持在三万人左右。

  在朱高煦这套办法下,宗室玉碟记载的宗室不会超过三万人,而且朝廷只需要应付亲王、郡王和公主、郡主就足够。

  即便发展到明末的数量,朝天每年支给的俸禄也不过二百余万贯。

  至于其它宗室的俸禄,则是全靠这些藩王支给,与朝廷无关。

  况且对于宗室问题来说,宗室的问题不是俸禄问题,而是地方问题。

  大量的藩王聚集在人口稠密的地方,不仅限制了地方发展,还参与了土地兼并的戏码,而地方官员虽然总是弹劾他们,但皇帝却没有严惩这群人,问题也就无法解决。

  针对这个问题,朱高煦给出的《宗规》便是针对宗室的律法,就颁布的过去几年时间来看,就连齐王这种混账都在挨了板子后不敢轻犯,更别提其它了。

  另外与历史上朱棣的册封不同,朱高煦的改封藩王,无疑把藩王册封到了人口稀少的地方,这么一来对大明内部的危害就减少了许多。

  就陕西、四川、湖广、两广、云南这些地方来说,藩王如果能生几十万人,朱高煦反而会拍手叫好。

  这套手段,也是老朱玩过的。

  按照老朱册封塞王的手段,只要塞王之中不出现朱棣这样的强人,那塞王在边塞繁衍的人口越多,对边塞的经济帮助也就会越大。

  朱高煦的改封也是一样的道理,只不过这次的改封不一定是最后的改封。

  对于这些藩王,只要犯错,便可以以此为借口,将他们改封偏远之地。

  例如齐王朱榑,如果他再次触犯《宗规》,那朱高煦正好把他改封到云南的滇西或滇南一带。

  念头落下,朱高煦也将思绪放到了现实中,而此时的奉天殿则是由都察院的御史们在不断弹劾。

  朱高煦稍微看了看,基本是以王回为首的一些六科、都察院御史在对江东、江西、浙西派进行围攻。

  也幸亏朱高煦没把浙西往死里整,不然现在的三派估计早就被新政派解决了。

  看了他们互相攻劾的戏码,朱高煦只觉得现在的朝会过于频繁,而且没有什么效果。

  “等我当了皇帝,这朝会一定得改改才行,扯皮半天,一件实事都没做好。”

  朱高煦瞥了一眼庙堂上的众人,随后主动在一场扯皮后站出打断:“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显然,他懒得看这群家伙扯皮,而新政派一见是自家殿下开口,也纷纷知道自家殿下不满意他们的做派,故此纷纷闭嘴。

  “退朝”

  瞧着新政派的模样,朱棣舒坦开口,随后便起身带着朱高煦离去了。

  至于身后那推金山倒玉柱的跪拜唱礼声,则是被父子二人直接无视。

  朱棣示意朱高煦跟他前往乾清宫,父子二人各自乘坐步舆向乾清宫赶去,路上朱棣主动开口道:

  “你的太学已经搬迁过来了,我也抽空去看了看,蒸汽机的热效率提升的确是很快,按照王甫的话来说,已经有7%了。”

  “不过我要说的不止是这个,主要是你把我那孙子放在南京的事情。”

  朱棣瞥了一眼朱高煦,不满意的捋了捋胡子:“你让他在军校,即便学的再好,也不过就是千户之才。”

  “不如让他跟在我身边,我时不时带他出塞,起码也能领兵数万。”

  “先在军校锻炼,磨磨脾气吧。”朱高煦摸了摸自己的八字胡,心里压根不把老头的这番话放心上。

  历史上朱棣也不是没带过朱瞻基,虽说朱瞻基本人也是一名优秀的骑将,并且在宽河之战中以三千精卒击垮兀良哈上万兵马,但朱瞻基本人的治国却更偏近朱高炽,距离朱棣太远。

  朱瞻壑这小子,朱高煦还是准备让他先了解了解军队基层情况,再让他了解了解基层吏治情况,然后再召他回来学习几年。

  以朱高煦的估计,五年军校里学习四年理论,最后一年前往大宁备边,然后前往南方基层担任两年吏员,那基本上就可以回京理政了。

  算上路程,基本就是九年或十年时间,到时候他差不多二十六七岁,时间正好。

  “磨磨脾气倒是没什么……”朱棣听了朱高煦的话,颔首道:

  “这次老大来京城的五百护卫军,听说是瞻基统辖指挥,你了解过没有?”

  朱棣担心朱高煦多想,朱高煦却轻松道:“学习学习总归是好事,云南情况特殊,如果瞻基有能力,那对朝廷来说也是好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92页  当前第70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05/99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难攻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