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靖难攻略_分节阅读_第794节
小说作者:北城二千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3 MB   上传时间:2024-09-10 11:53:14

  江淮累功升迁至从四品云南布政使司左参议兼督粮道,张渤海升迁正五品云南按察佥事。

  车里的陆愈功绩虽然不如江淮和张渤海,但还是被调往了河南担任按察佥事。

  虽说是平调,但河南按察佥事可比车里知府的份量重太多了。

  “夏原吉之所以拒绝我们,恐怕是因为地方衙门确实需要他们。”

  王涣凝重说着,朱瞻壑也颔首道:“人才谁都想要,你派人与陆愈沟通没?”

  他侧目看向王涣,王涣颔首:“已经聊过了,陆愈已经承诺愿意以殿下马首是瞻。”

  “那就行。”朱瞻壑收回目光,打开了最后一封信。

  这信的内容主要是在说朱瞻圻得到拔擢的事情,朱瞻壑闻言却皱眉恼怒的看向王涣:“我什么时候叫你查我兄弟的?”

  毕竟是长兄,而且朱瞻壑还比朱瞻圻大了五岁,所以朱瞻圻是他记事以来就一直带着的兄弟。

  虽然兄弟之间也有摩擦,但朱瞻壑并未将自己这个听话的弟弟当成什么对手。

  “臣只是觉得,您需要什么都掌握,什么都明了,所以才派人打探了消息。”

  王涣面色如常,显然在他看来,皇帝就得什么事情都要知道,哪怕是亲兄弟也得调查,更别提朱瞻圻只是朱瞻壑的异母兄弟了。

  “以后这种事情,先问过我再做!”

  朱瞻壑脸色阴沉如墨,但他也知道王涣是为了自己好,所以并没有叱责。

  “是……”王涣虽然应下,但有些事情他却不准备询问朱瞻壑。

  “二殿下武略非常,对长山蛮下手也干净狠辣,虽说他并未有什么僭越的心思,但殿下您还是需要好好防备。”

  “陛下那边,听闻已经下旨,若是二殿下明年能继续获功拔擢,便会继续延长他参军的时间。”

  “这对您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王涣将朱瞻圻那边的事情都和朱瞻壑交代了清楚,甚至连宫城之中的情报也告诉了朱瞻壑,而这让朱瞻壑脸色一变。

  如果说王涣只汇报朱瞻圻的事情,朱瞻壑尚能明白他是为自己好,但他汇报宫城之中的事情,就说明王涣的举动并非他个人意志来驱使,而是因为别人。

  能调动王涣的人,只有自家父亲……

  “是我爹让你告诉我这些事情的?”

  朱瞻壑眼神复杂,王涣闭口不谈,而他这举动便说明了事情的真相。

  “我知道了,你退下吧。”

  朱瞻壑心一下子就凉了下来,他一直觉得自家父亲对大伯、三叔很好,但现在看来,自家父亲也不只是表面看起来的那么简单。

  “殿下,容臣再说一句……”

  王涣作揖,朱瞻壑没有回应,可王涣依旧道:“即便是自家兄弟,也需要有足够的防备心才行。”“当年陛下收复南京时,大殿下心里又何尝不想登临帝位,只是苦于实力不够罢了。”

  “如果大殿下实力足够,现在的情况恐怕就很难说了。”

  “以臣看来,您的实力并不足以压制二殿下,能依仗的仅有黔国公府和武定侯府,但陛下绝不想看到您依仗黔国公府和武定侯府。”

  “敢问殿下,若是没有了武定侯府和黔国公府,您还有其它支持您的六军势力吗?”

  “我……”朱瞻壑想回答有,但仔细想想,他确实没有什么铁杆支持他的其它军队势力。

  “陛下当年曾经说过,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而殿下只注重庙堂,不注重拉拢将领,这么做迟早要吃大亏的……”

  王涣提醒了朱瞻壑一件又一件的事情,朱瞻壑也知道这是自家父亲让王涣来教导自己。

  沉吟片刻后,朱瞻壑这才开口道:“你替我给孟懋、王戎、大兄他们送去消息,让他们来我的院子吃顿饭。”

  “是!”王涣松了一口气,他最担心朱瞻壑还在坚持在陇川时的迂腐。

  现在朱瞻壑既然想通了,那朱瞻圻那边即便不断拔擢也没用,他毕竟是庶子,何况张贵妃的娘家并不如自家殿下的强大。

  想到这里,王涣躬身回礼,紧接着为朱瞻壑安排去了。

  朱瞻壑见状回到了衙门内,与正在逗弄太孙子的朱棣作揖道:

  “爷爷,孙儿与孟懋、王戎大兄他们约了饭食,便不与您今日共用晚膳了。”

  “嗯?”朱棣闻言略微诧异的看向自家大孙子,他没想到大孙子突然开窍了,居然懂得拉拢人了。

  “好,你这段时间在军中多走动走动,和将领们熟络熟络。”

  朱棣本就觉得大孙子过于正直,正直放在大臣身上很好,但放在皇帝身上就不行了。

  现在听到大孙子居然开窍,他自然没有不支持的道理,甚至还提醒起他多和将领走动。

  朱瞻壑闻言,当即也知道过往的自己确实做的不太好,居然连宠溺自己的爷爷在得知自己的做法后都选择支持,这说明他本该很早就做这件事,但他一直拖到了现在。

  “那孙儿告退了……”

  在心底叹了一口气,朱瞻壑转身离开了衙门的正厅。

  也在他开窍的同时,漠北诸部已经开始前往忽兰忽失温汇合。

  得知阿力台的举动,在路上的马哈木尤为生气。

  “这个蠢材,还没开打就露怯,说好的里应外合,现在成为了堂堂之阵,这要怎么打?”

  黄昏下,帐篷内,马哈木脸色阴沉痛斥阿力台,坐在他面前的也先和脱欢也脸色不好看。

  “阿布(父亲),我们能还要去掺这趟浑水吗?”

  脱欢性格稳重,老实说他并不想和大明撕破脸皮,甚至他认为他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出卖阿力台来换取一份投名状,以此来和大明保持和平关系。

  朱棣和朱高煦始终会死的,当十几年的狗没什么,延续部落才是他们应该想的事情。

  “怎么,你害怕了?”

  马哈木脸上浮现不快的表情,脱欢皱眉道:“上次作战,明军战力斐然,我们明显不是对手,这次明军的骑兵几乎与我们相当,真打起来很难说。”

  脱欢没说的太难听,在他看来,真打起来不是很难说,而是一边倒的屠杀。

  “也先,你觉得呢?”

  马哈木质问自己的孙子,而年轻的也先闻言则是不知道该怎么说。

  他虽然没有经历过当年的一战,但当年他们被明军逼着前往盆兰州就足以说明明军的实力如何。

  “哼!”见他们父子二人犹犹豫豫,马哈木冷哼一声:

  “我从没想过要从正面和他们作战,我想的只是让他们退兵,或者借他们的手除掉阿力台和太平、把秃孛罗他们。”

  “只要他们遭受重创,然后我们再将他们吞并,那我们就能慢慢休养生息,在日后寻找机会。”

  “可明军有火车……”脱欢还想劝说自家父亲,马哈木闻言却大笑道:

  “脱欢,你还真的相信他们的鬼话啊?”

  显然,马哈木根本不相信有什么能日行千里,运输数千石粮食的存在。

  他与把秃孛罗、太平、阿力台不同,这些人可以借助互市资格前往大明,同时能看到关于火车的踪迹,但马哈木不行。

  他在盆兰州待了那么多年,根本不知道现在的大明和以前大明有多大的差距。

  火车在他看来,根本就是太平几人为了让自己加入联盟而胡诌的鬼话罢了。

  “如果没有这东西,那明军怎么能运送足够五万骑兵吃的粮食豆料来海喇儿?”

  脱欢质问自家父亲,马哈木却依旧执拗的摆手:“不过是调动了足够多的民夫罢了。”

  “这也说明,朱棣为了打这一仗耗费了不少钱粮。”

  “一旦这次他们无功而返,那接下来好几年他们都不会再对漠北用兵,而这就是我们的机会。”

  “按照我之前交代的,遭遇战事不要着急,避免和明军作战,主要以骚扰他们粮道为主。”

  马哈木继续着自己的计划,脱欢闻言只能无奈点头。

  在他们筹谋计划的同时,远在大漠以南的北京城武英殿却迎来了新一轮的争吵。

  “出口和内销是两条路子,出口已经饱和,而且各国金银开采速度不如朝廷。”

  “现在许多藩属国都在因为金银问题而在减少和朝廷贸易,他们能出口给朝廷的也不过就是香料,一年积累的财富还不够一艘船的布匹。”

  “现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推行蒸汽纺织计划,我不同意。”

  清晨、武英殿内,徐硕冷着脸表明态度,杨溥、杨荣等人也看着王回,面露不善。

  薛瑄夹在两方之间,不禁汗流浃背,而王回面对三人的冷脸,自是脸色阴寒。

  “如果不推动蒸汽纺织,那朝廷的财政最多三年就会出现问题,更不用说今年朝廷还要对西南用兵,又得调拨二百万贯。”

  “南征北战,兴修工程,今年负支出最低也要一千二百万贯。”

  “你们来说说……这笔钱,怎么解决!”

  王回站起身来拍在桌子上,声音大得让人耳膜生疼。

  朝廷的财政出现问题,现在只有蒸汽纺织化能解决问题,这群人以百万织工生计为借口,却不想想朝廷如果没钱了,那就不是百万织工的事情了。

  “开源节流,当下完全可以将各地工人的工钱下降。”

  “对,老实说朝廷给的工价太高,虽然惠民,却损伤了朝廷。”

  杨荣与杨溥实事求是的讨论着工人工价问题,而这个问题是绕不过去的问题,因为在现有的工程中,工人工钱在工程耗费的占比达到了四成半,剩下五成半才是材料费用。

  王回自然也知道降低工人工钱可以解决许多事情,但问题是现有工程基本都在北方,而北方又以新政派为主。

  降低工人工钱,这对于他们来说等于剜肉补疮。

  “我看不是吧?”

  王回自然不会干这种剜肉补疮的事情,他要是敢干,他这个位置明天就得被别人顶上,所以他只能说道:

  “大明朝一万万百姓,每年起码要消耗五万万盐,这些年盐政改革,地方盐税每年都在提升,去岁除去江南,其它两京十三地更是达到了二百八十万贯。”

  “江南之地占据朝廷五分之二的人口,怎么去岁的盐税才八十万贯?”

  “我看这盐税就是被某些人给中饱私囊……”

  “王惟中!”杨溥猛然站起,王回也丝毫不惧:“怎么!敢做不敢认?!”

  “这还只是盐政,江南的茶政我还没提!”王回走出自己的位置,走到了徐硕几人面前,步步紧逼道:

  “国初在南直隶严禁私茶,正因如此,南直隶的茶税收入达到六十余万之多。”

  “眼下距离国初已经过去三十多年,南直隶的人口翻了一半,但去年怎么茶税才上交了七十四万贯?”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92页  当前第79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94/99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靖难攻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