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我留的遗诏和钱粮,足够他们败几十年家了,只要不是隋炀帝那种败家方式就行。”
朱高煦一开口,人群中的杨坚就感受到了许多目光,不由得回头瞪了一眼俊美的杨广。
杨广也不敢反驳,毕竟他们杨家在这小门小户,而朱高煦又那么勇猛,寻常门户还真不敢惹他们。
“那就好…那就好……”
朱棣乐呵呵笑着,同时询问道:“坦克和铁甲舰弄出来了没有?”
“没有,估计还得几十年。”朱高煦摸着八字胡开口,朱棣坏笑看向铁木真一家:
“那敢情好,估计几十年后,就没有黄金家族了……”
“你给我少说点!”朱元璋一脚踹到了朱棣屁股上。
“爹,高煦都来了,俺们还怕啥啊……”
揉揉屁股,朱棣委屈开口,却换来了朱元璋另一脚。
这脚过后,他总算老实了一些,朱元璋也询问道:“高煦,你给我说说靖难的事情。”
“靖难?”朱高煦闻言下意识看向朱棣,他知道朱棣肯定和老朱说了些事情,不过他也不确定朱棣是怎么说的。
“额……咳咳!说吧说吧,把俺指挥你拿下辽东、大宁、山东,你不听俺的命令包围南京的事情给说说吧,不用给俺留面子,要一五一十的,真凭实据的说出来喔!”
朱棣一边说,一边眼神示意,朱高煦听完整个人都无语了。
合着自己的行为都成老头子指挥的了,唯有逼死朱允炆这一件事成了自己搞的。
老头子你还真会抢功劳啊……
朱高煦嘴角抽搐,朱棣则是不断站在朱元璋背后眼神示意。
算了,毕竟是自己老子……
“嗯,我爹他说的大差不差吧。”
朱高煦点头回应朱元璋,朱元璋一听立马道:“说说你都开拓了哪些疆土?”
“倒也没开拓太多疆土,就是迁移百姓,加强了对东洲、北洲和南洲等海外的控制罢了。”
“我这点微末之功,不说也罢。”
朱高煦轻描淡写的回答,双手一摊,似乎自己真的什么都没做一样。
如果不是地府提示的那七千六百里疆域,兴许他们还真以为朱高煦什么都没做了。
从四千八到七千六,中间这二千八百里比汉唐加起来都还大,这叫“微末之功”?
“其实孙儿不会做什么皇帝,只不过大兄欺人太甚,派几个小官来欺辱我,我这才无奈起兵。”
“倘若大兄好好待我,我应该会老老实实的按照爷爷你的嘱托,好好为大明朝戍边的。”
“我本无皇帝才能,天下与我何加焉……”
朱高煦一开口,朱棣和朱允炆都被他的话给弄得瞪大了眼睛。
朱高煦一个在朱元璋还没死的时候就绸缪造反的人,现在竟然说自己不想当皇帝?
“你这话倒也不错,不过你似乎在我活着的时候就准备造反了……”
朱元璋悠悠一句话,便让朱高煦下意识看向了朱棣,朱棣则是心虚看向一旁。
“您还真的为了不挨揍,什么都敢说啊……”
吐槽过后,朱高煦还是咳嗽道:
“因为我知道,大兄肯定不会按照我的《削藩论》来削藩,若不想受制于人,便只有发奋图强了。”
“您就说孙儿干得怎么样,干得好不好吧,若不是我爹不听我的劝,那靖难之役顶多半年就能结束。”
朱高煦理直气壮的说着,朱棣一听立马急了:
“老二你怎么说话呢,你爷爷当时还在呢!”
“我在就不能造反了?”朱元璋瞪了一眼朱棣:
“瞧瞧你那瞻前顾后的样子,哪有一眼帝王之相,要不是高煦,你还能跟着我来这里?”
“就是就是就是!”朱允炆为添油加醋了起来。
见状,朱高煦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唯有朱棣承受了火力。
“诸位家常也聊完了吧,既然这样,那能不能为我等解惑一些事情?”
李世民上前开口,朱高煦瞥了一眼他:“足下是……”
“李世民!”
李世民自报家门,但和朱高煦比起来,不知怎么的,突然有些心虚起来了。
相比较他的“天可汗”,朱高煦的“全蒙古博格达彻辰汗”含金量无疑更高。
论武力、功绩、疆域、文治……似乎自己都不如眼前这小子啊。
“原来是唐太宗,久仰久仰。”
朱高煦一听是李世民,脸上表情也丰富了一些,而朱棣则是闻言凑上来:“原来你就是唐太宗啊,失敬失敬,俺久仰你很久了!”
“看来你听说过我的故事。”李世民的虚荣心被满足了一些。
“岂止是听说,俺觉得俺们简直就是知己!”
朱棣捶胸顿足,但后续又补充道:“不过俺有一点比你好些,那就是俺的儿子比较能干,俺的孙子和太孙子也不错。”
“你……”李世民原本还笑着准备接受奉承,结果突然听到朱棣提起继承人的事情,他差点一口气没上来,
“对了,武则天在哪,俺怎么没有瞧见他?”
朱棣左顾右看,李世民立马转身离去。
“太宗你怎么走了?等等啊,你不是有事情问俺吗?”
“对了老二,俺的庙号和谥号是什么,你应该知道俺想要什么吧?”
“太宗文皇帝……”
“哈哈,还是老二你了解俺,俺就应该是太宗文皇帝,哈哈哈……”
第607章 地府.巧言善变朱允炆
“大体就是这样,不知诸位懂没懂?”
坐在湖泊的长廊内,朱高煦大致与数百位皇帝讲解了大明是如何控制如此庞大疆域的手段。
总得来说,那就是远的地方需要放权,对官员的贪污需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等到朝廷没钱的时候,提前做足准备,把这些吃的脑满肠肥的家伙调回中原,兴一场大案来收割。
届时,不仅能充实国库,也能用钱来支持百姓迁移海外,使得中原的贫民成为海外的小农场主,以此解决分配问题,使阶级矛盾得到缓解。
当然,这一前提也是在蒸汽火车与军舰开始驰骋陆地与大海的前提下。
“你这办法,岂不是把百官当牲畜了?”
刘邦啧啧几声,倒是嬴政颔首道:“对他们就应该这样。”
“瞧你的意思,你是兴了不少大案?”
朱元璋一开口,赵匡胤等人纷纷看向朱高煦,朱高煦则是耸耸肩:“倒也兴了几场,不过没杀多少人,也就几千个吧。”
“几千……”诸位皇帝点点头,倒也觉得这数量不太多。
朱高煦这话听得朱棣汗颜,自家老二确实没有杀多少人,可相比较他杀的人,被他流配的人可是这个数量的近千倍啊……
朱元璋细致观察着四周,所以当朱棣露出汗颜的时候,朱元璋便询问道:
“你说移民实边才能控制偏远之地,这办法在坐各位都清楚,就是不知道你利用火车迁移了多少人口去偏远之地?”
“嗯!”诸位皇帝纷纷点头,而朱高煦闻言摸了摸下巴,细算道:
“东北迁移了差不多八百万,两漠大概一百五十万,西域约二百万,西南约三百万,南洋和南洲大概二百万,东洲……”
众人听着朱高煦口中的数字,渐渐有了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差不多从中原往外迁移了不多不少一千七八百万吧,细细算来,永乐洪熙四十五年时间,平均每年也就四五十万人的规模。”
朱高煦语气平淡,却听得人瞠目结舌。
“四五十万……”
诸多皇帝咽了咽口水,嬴政摇头道:“当年朕不过将六十万人充军岭南就被人称为暴君,你这……”
“我大汉极盛时也不过五六千万人口罢了。”刘邦啧啧几声。
“我大唐极盛约有七八千万,只可惜这些人口给不肖子孙没有,倘若我那时有七八千万人,疆域不会比你们的小。”
李世民一边说着,目光一边在李治和李隆基身上游走。
“我大宋……罢了,三郎我们回去再说。”
赵匡胤也想插插话,但说到一半还是将话题引向了赵光义。
铁木真、忽必烈毫不在意,尽管他们知道这种手段很强硬,但对于蒙古人来说,迁移只是他们生活中的日常罢了。
“你倒是干得好看,这么一来,这些地方便不会脱离大明了。”
朱元璋夸赞着朱高煦,朱高煦却摸摸八字胡道:
“扩张得有序扩张,得稳扎稳打,类似唐朝和元朝的那种扩张是不可取的。”
“扩张的同时,也得保持生产力的提高,不能过于压榨百姓,不然等到矛盾严重的时候,百姓连孩子都不生,乃至需要杀孩子的时候,那便是朝廷的失败了。”
朱高煦一开口,立马点了唐元两个王朝。
至于他所说的最后一个问题,诸位皇帝则是将目光投向了赵匡胤所在的宋朝皇帝身上。
“看我干嘛?又不是我干的!百姓不举子从唐末就有了。”
赵匡胤眼睛一瞪,立马为自己开解,李世民也只能叹息摇头:“不肖子孙。”
李世民唏嘘同时,朱元璋皱眉看向朱高煦,询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