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分节阅读_第142节
小说作者:三秋空城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41 MB   上传时间:2024-09-10 11:55:34

  李谕说:“你们出版社仅仅能够获得图书发行权,之后的任何电影、戏剧改编权都不包括在内。”

  詹姆士愣了一下,电影这几年也是刚刚出现在纽约,但主要是以短片居多,一般也就十几分钟而已,如此规模宏大的作品,电影怎么可能吃得消。

  而且现在爱迪生正在纽约搞各种电影专利,六七年内就会把一大堆独立制片人逼去一个远离纽约与芝加哥的小镇。

  只是那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又靠近墨西哥,一旦远在纽约的爱迪生打赢了专利官司,他们可以迅速躲到墨西哥。

  爱迪生做梦也不会想到这个小镇日后成了电影的代名词,因为它的名字叫做——好莱坞。

  詹姆士不知道李谕的具体想法,但既然作者本人提出来,他当然不能拒绝,而且他们确实并不涉猎电影与戏剧行业,于是说道:“没有问题。”

  詹姆士迅速写下新条款,李谕这才签了字。

  拿到李谕的授权,詹姆士舒了口气,“先生放心,如果作品大卖,续集作品的版税我们可以再谈。”

  李谕同他握了握手:“希望如此。”

  离开哈珀·柯林斯出版社,Sierra指向前方的新普利策大厦,“走,带你上纽约第二高的大厦见识见识!”

  李谕苦笑一下。

  Sierra还不忘加了一句:“千万不要恐高!20层哦!”

  李谕看向大厦,真是太可怕了,20层,简直比当时在伦敦坐18公里/小时的汽车还要刺激……

第一百七十三章 稳赚的买卖

  早年的电梯乘坐体验只能说是真心一般,但绝对也是这个时代非常先进的产物。

  普利策大楼的地下是普利策麾下《世界报》的印刷厂,二楼到十楼是高档写字楼,十楼以上则为《世界报》办公使用。

  普利策还在十楼专门兴建了卧房,给无法回家的编辑使用,这时候《世界报》的待遇那真是没得说。

  至于普利策的办公室嘛,当然是在顶楼,甚至还有镀金的圆形屋顶。

  如今《世界报》的销售已经突破三十万份,在100多年前是个非常恐怖的数字。

  现在的普利策基本退居幕后,因为他的双眼视力已经非常差,不过也算是早早实现了财务自由,每天做点管理工作就可以,也有了更多时间能够会见社会各界人士。

  作为报业大王,普利策自然知道李谕,所以李谕他们并没有等太久,就来到了顶楼办公室。

  “普利策先生,见到您很荣幸。”李谕首先问好道。

  “我也非常荣幸!”普利策戴着厚厚的眼镜,起身道,“原来你就是那位欧洲盛传的大科学家!但我想问的是,你为什么没有辫子?当初我去中国时,见到所有人都拖着一根长长的辫子。”

  李谕笑道:“时代马上就要变了。”

  十年前普利策的视力开始严重下滑后,就与妻子周游世界,曾经到访过印度、中国、日本等。

  “难道你要脱离国籍?”普利策讶道。

  李谕说:“当然不是。只能说,文化终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后的中国会与西洋诸国没有什么不同。”

  普利策说:“我喜欢中国的谚语,总能在精简地概括出重要的思想。”

  只是普利策活不到大清灭亡的那天。

  不过一些早期来到美国淘金的中国人,已经在美国待了很多年,早就剪去大辫子,恢复了本貌。

  Sierra拿出那本手稿:“普利策先生,今天来我们是想在《世界报》上登广告,为以后的《星球大战》做铺垫。”

  Sierra的思想还挺超前,前期宣发确实是广告业中非常好的手段。

  现在普利策的《世界报》影响太广了,报面广告效果极好。

  《世界报》版面已经到了每天12-14版,周日还会增加到36-44版,但售价依旧只有2美分,市场占有率相当高。

  “《星球大战》?”普利策问道,“那是什么?”

  “是李谕先生写的一篇科幻小说。”Sierra说。

  普利策同样非常惊讶,“你也会写科幻小说!”

  李谕笑道:“是的,就当科学推广。”

  “有点意思,”普利策想了想,“现在优秀的科幻小说都是英法等国在发行,我早就看出它的潜力。当初读过威尔斯先生的《时间机器》以及凡尔纳先生的《八十天环游地球》等作品,简直就是奇妙的冒险小说。”

  “确实可以当做一种冒险小说,毕竟是新世界。”李谕说。

  “很好!非常契合当下的读者需求,”普利策说,“小说何时发行?”

  Sierra说:“哈珀·柯林斯出版社正在校稿、刊发,估计还要一周左右。”

  普利策是职业报人,说道:“时间还很多,李谕先生可以先为《世界报》写几篇稿件预热,到时我们也会相应减少广告费用。”

  这倒是个合理的双赢买卖,李谕当然同意:“我会尽快写好。”

  普利策说:“可惜我的眼睛已经不好,不然真想让你教教我如何看到那个遥远的冥王星。”

  看来李谕这些成果里,目前在美国最出名的还得是发现冥王星。

  “另外,”普利策说,“刊印出来后,早点拿给我一本看看,我非常好奇一位顶级的科学家会写出怎样的科幻作品。”

  李谕说:“当然可以。”

  离开普利策大楼后,Sierra要先返回一趟波士顿,李谕则继续留在了纽约。

  李谕打听到了心理学家卡特尔的住处,他是美国科学院的第一位心理学院士,不过李谕并不懂心理学,来找他也不是要探讨心理问题。

  这是一栋典型的美国独立住宅,房子两层高,前面还有院子。

  李谕报明身份后,卡特尔立刻邀请他进入了房间。

  寒暄过后,卡特尔问道:“尊敬的李谕先生,来找我是要做心理测试吗?”

  李谕笑道:“我感觉我的心理还是没有问题的。”

  卡特尔又说:“那么是压力测试?”

  好嘛,果然是搞心理学的,句句不离心理学范畴。

  李谕只好表明来意:“我听说先生手中有一本叫做《Science》的杂志。”

  “原来是为了这件事,”卡特尔说,“确实有。八九年前,我从昆虫学家斯卡德先生手中买了过来,不过这本杂志运营并不好。”

  李谕问:“先生当初用了多少资金买下它?”

  卡特尔说:“当初用了500美元。我对这个价格也很诧异,太便宜了,毕竟爱迪生先生早年为它投资了1万美元。但20年前便因为经营不善停刊,后来是斯卡德先生买下它,费了不少心力,依然难以摆脱财政危机,所以便卖给了我。”

  李谕一听,尼玛,500美元,简直就像白送好不好。

  李谕说:“如果可以的话,我可不可以买下它,价格您说了算。”

  “这似乎不是什么明智的选择,”卡特尔说,“这种杂志不会赚多少钱。”

  李谕笑着说:“钱不钱的,也不是为了那个,我是为了科学。”

  不过卡特尔似乎还有了感情:“这本杂志虽然发行不好,但实话说,我是真的舍不得它。”

  李谕也看出来卡特尔的想法,只得转而说:“那么不如我也入股这本杂志,我可以想办法让它的发行量以及影响力变得高起来。”

  研究心理学的脑子都不差,卡特尔感觉如果借用李谕的名气确实有可为,李谕现在绝对是科学界的“流量明星”。

  卡特尔问道:“你想入股多少钱?”

  李谕伸出五个手指头。

  卡特尔说:“也是五百美元,我们一人一半的股权?”

  李谕摇了摇头,说:“五千美元。”

  卡特尔笑道:“这不就是相当于你买了去。”

  李谕说:“并不是。入股五千美元后,我占51%的股权,您占49%,而且后续如果需要费用也有我出,如何?”

  这属于前期投入,如果后续有人继续追投,可以等比例追投,防止股权稀释;也可以如很多大企业的做法,订立股权章程,保证控制权。

  美国股市早已很发达,尤其是在纽约,几乎人人都懂点股票、股权之类的概念,卡特尔感觉李谕完全是在亏本赚吆喝,讶道:“你就这么喜欢这本杂志?”

  李谕说:“谁叫它名字起得好,如果想再办,就用不了这个名字。”

  美国对专利还是很看重的,李谕这套说辞完全可以说动卡特尔。

  卡特尔确实相信了,即便不是创始人,毕竟他也是现今《科学》杂志的所有者,这么多年经营下来也不是白白付出。

  李谕又补充道:“我可以为它投几篇高质量稿件,迅速提升其地位。”

  卡特尔这下就被完全说动了:“你做得也太多了!”

  如此一来,李谕不仅仅是资金入股,还是技术入股,只占51%股权确实不多,甚至卡特尔都觉得自己手里的股权多得有点烫手。

  “而且,日常经营权也会在你手上。”李谕说。

  卡特尔问道:“也就是说,你就像幕后的董事长以及投资者一样?”

  李谕笑道:“我还要当下面的撰稿人哪。”

  卡特尔还是头一次见这样运营杂志的,不过《科学》杂志现在确实运营得太差了,李谕如果进来,的确是极大的振奋。

  卡特尔没想多久就同意了:“我接受你的提议!”

  欧美如今都是搞契约的,只要是涉及到财产、金钱,肯定要订个合同。只不过卡特尔这里没有合同模板,二人只好手写了下来,反正也有效。

  卡特尔问道:“杂志现在的发行量很糟糕,以你的身份,真的要在它上面发论文?”

  李谕说:“不着急,为了让它能够更优秀,还有一些事情要提前做。”

  卡特尔笑道:“感觉你也像个运营者了。”

  李谕说:“我现在也不能常驻美国,后续的运营还是要靠你。”

  “那你要做什么?”卡特尔问。

  李谕说:“我想去一趟美国科学院。”

  “科学院嘛……”卡特尔说,“我三年前倒是已经去过另一个科学机构——科学促进会,与他们达成了一项协议,《科学》杂志成为他们的期刊之一,发表他们的文章。但我也确实更想与美国科学院的领导谈一谈,刊载他们的成果。”

  美国科学促进会与美国科学院是后世美国的两大科学组织,但科学院在科学方面的地位显然更高。

  而且目前很多实实在在的科学家都是在科学院里,科学促进会更像一个运营组织性质的机构。

  李谕说:“对啊,我们毕竟是科学的杂志,当然还是要有更多科学家的投稿。”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44页  当前第14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2/74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