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分节阅读_第18节
小说作者:三秋空城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41 MB   上传时间:2024-09-10 11:55:34

  杨小楼的师傅是俞菊笙,现在精忠庙的庙首,也就是梨园公会会长。内务府加赏了四品顶戴,相当于半个官。

  杨小楼却依然冷哼一声:“去了我也不会唱!”

  贾洪林怒道:“我说你怎么这么倔!”

  李谕连忙咳嗽一声:“我说二位,我话还没说完。并不是要你们给洋人唱戏,之前不是说过,只是让洋人帮着录制唱片,然后给太后听。”

  “录什么?”杨小楼问。

  李谕从卡洛斯的手里拿过来一张黑胶唱片:“就是把你们唱戏的声音录制到这张唱片上,然后再用留声机播放出来。”

  贾洪林和杨小楼一脸蒙圈,然后像看傻子一样看着李谕:“你在说什么?”

  李谕尴尬地笑了笑,用手比划着说:“留声机大概这么大,可以放在寝居之中,想要听戏,只需要把唱片放在上面,就可以放出来录制好的戏曲。”

  还能这样?贾洪林和杨小楼依然是满脸问号,空气仿佛陷入了沉默,贾洪林假装笑了两声,打破尴尬:“哈哈,我懂了,就和变戏法似的!”

  “No,No,No!”后面的卡洛斯听不下去了,“这是一项技术,是声音储存和播放的技术,不是变戏法。”

  杨小楼不满道:“你个洋鬼……”

  贾洪林立刻捂住他的嘴,陪笑道:“小楼见了洋……洋大人多少不太适应,见谅啊,见谅!”

  李谕连忙说:“忘了给你们介绍,这位是卡洛斯先生,不是军人,他只是个唱片公司经理,专门帮你们录制京戏,然后给太后听。”李谕施展自己循循善诱之法,继续说:“你们想啊,太后多忙!但是又爱听戏,那可怎么办?”

  “我义父说了,他们那有戏台子!”杨小楼说。

  “额……”李谕扶了扶脑门,没想到他是真会拆台,只好又说,“要是太后晚上在寝宫里累了怎么办,总不能再听戏了吧,这时候留声机不就起作用了。”

  贾洪林和杨小楼终于有点被说动:“原来是这么回事,你不早说!好吧,既然有李谕兄弟作保,还是给太后唱戏,我们配合你就是。”

  “二位老板高义!”

  李谕心想:早这样不就行了……

  然后向他们说明了一下录制地点:“你们带上戏班,一起去卡洛斯先生的公司。不算远,就在内城的东交民巷,四里地。”

  贾洪林立刻道:“好的,我现在就让戏班子收拾好家伙事儿。”

  “不用那么麻烦,我们只录制声音,戏服、上妆这些就不用了。”李谕说。

  “这样啊,确实简单多了!”贾洪林推了杨小楼一把,“别一脸不情不愿的样子了,赶紧带着戏班子准备出发!”

  在他们收拾东西的空挡,李谕又给卡洛斯大吹特吹了一把同庆班:“今天濮兰德先生说我是什么科学界新星,完全是谬赞。眼前这几位却的的确确是梨园大拿,你看那个叫做杨小楼的,以后绝对是武生宗师,现在多录几张唱片,以后大有升值空间。”

  “Nice!”卡洛斯点头赞道,“顶尖的歌手,配上我们顶尖的设备,你们的皇太后一定会喜欢。”

  他心中把京剧完全去类比了百老汇歌剧,李谕懒得给他再解释,去屋中找到杨小楼,看着满墙的长枪说:“杨老板心存苍生,在下好生佩服。”

  杨小楼却轻叹道:“我不过一介伶人,又能如何。”

  “我有几句词想赠予杨老板。”

  杨小楼疑惑道:“什么词?”

  李谕不会戏腔,就把《赤伶》的一部分歌词念给他,感觉还是挺适合杨小楼的。

  赤伶的大体故事讲的是日本兵侵略到一个江西的山村,逼迫裴晏之给他们演一出《桃花扇》。裴晏之同意,戏台上刚开演,就令乡亲堵住院子,泼上油,然后放起大火,在唱词中与他们同归于尽。

  杨小楼喃喃道:“位卑未敢忘忧国,哪怕无人知我……她唱需以血来和……”

  “好词!我收下了,多谢李兄弟!”

  杨小楼心中顿感畅快,提起长枪,对李谕说:“走吧。”

  李谕生怕他还做傻事:“不用表演,我们只需要录声音就行。”

  杨小楼哈哈大笑:“没有身法,何来唱腔?”

  东交民巷。

  卡洛斯公司里的设备很齐全,还摆着几台扁平的圆盘式留声机,他配置好了唱片灌制设备,对前方同庆班众人说:“开始吧。”

  贾洪林和杨小楼演得很卖力,为了保证录制清晰还提高了声音。

  一连录制七八个曲目后,卡洛斯对依然兴致盎然的众人说:“已经可以了。”

  “这就完了?”

  贾洪林他们平时表演都是动辄一天,几个小时都算少的,没想到这么快就录完了,颇有一种刚开始就结束的感觉。

  李谕只好再次给他们解释:“一张唱片只能录制三四分钟左右,就是接近一炷香的时间。”

  杨小楼嘟囔道:“这也太短了,洋人的玩意也不行嘛!”

第三十章 志向所在

  灌制好的唱片是母版,需要运到美国或者香港制作成唱片售卖。

  黑胶唱片这种东西实话说李谕也没接触过,只是当初有个同学作为超级音乐发烧友,曾经看他买过杰伦全套的黑胶唱片,十几张吧,就要一两万。

  他那同学开箱第一件事就先闻了闻,不住称赞“真香”!

  对于李谕这种只用手机听歌的人,表示买个会员已经是对音乐最大的尊重了。何况这只是唱片,另外还需要购买唱机,同样价格不菲。

  所以说,如今想听个黑胶唱片都如此破费,更别提清末,绝对是上流社会专享。

  当时的工艺也较为原始,李谕仔细研究了研究唱片上刻录的沟槽,感觉这个东西难度并不大,问题主要在工艺精度上。

  留声机本身的原理不复杂,无非就是在唱片一圈圈的沟槽中用深浅不一的刻痕记录声波。然后播放时搭在唱片上的唱针随着刻痕的跳动会带动线圈切割磁感线,播放出声音。

  当时的刻录精度反正也不高,所以制造难度不大,关键还是如何让唱片尽可能延长寿命,否则唱针在唱片上转几次可能就把它划废了。

  唱片公司经理卡洛斯看到李谕不听音乐,反而端着唱片研究沟槽,于是问道:“濮兰德先生说您很懂科技,我确实有点难以置信,因为我在这边的工厂连个像样的工人都招不到,甚至有人看到机器都要给我打碎。我们现在最缺的就是你这种人才,怎么样,有兴趣加入我的公司吗?”

  李谕把唱片放在留声机上,笑了笑说:“实在抱歉,经理,我并没有这个打算。”

  李谕当然不可能把精力耗费在卖唱片上,说到底留声机终归是娱乐产品。娱乐产品能够广泛流行的前提就是人民富饶,有闲钱才会去享受生活。但现在的中华大地,需要发展的太多,这种消遣之物目前只能是少数有钱人的玩乐之物。

  李谕搭上唱针,几秒钟的空转后,播放出了一首交响乐,是莫扎特《降E调第39号交响曲》中的一段。

  贾洪林和杨小楼听到真实的留声机声音,大为震撼,疑虑尽消,终于明白这一番操作的结果是什么。

  送走同庆班没多久,濮兰德就来叫走了李谕:

  “快来吧!《京津泰晤士报》的史密斯夫人已经到了,萨道义公使的夫人今天也会出席。”

  两人立刻来到濮兰德住处,刚进门就碰见一个高挑女子,她用英文说道:“这就是李谕?”

  “史密斯夫人眼光真准!”濮兰德笑道,然后又向李谕介绍,“眼前这位美丽的女士就是《京津泰晤士报》主编爱丽丝·史密斯。”

  作为一个女人,能在这个时代当上主编,即便是个英国人也很不容易,多少有点本事。何况史密斯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当时欧洲虽然已经较为开化,绝大部分大学还是拒绝接纳女学生。越是知名的大学越是如此,就比如牛津和剑桥,一直到1920年左右才正式授予女子学位。

  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当时很多男学员也排斥女同学,有学院的院长就写到过:“一个非常烦人的抱怨是,男学生因为我们的女学生穿着紧身裙坐着露出腿而受到干扰。”

  李谕完全想不通,这也能抱怨?该抱怨的不应该是露得不够多吗!?

  全靠史密斯夫人的报道,李谕才能这么快提升知名度,他恭敬地说道:“您好,夫人,我是李谕。”

  史密斯夫人上下打量了一下李谕,转回了中文:“果然不仅年轻,也是高大威猛。”

  她中文说得很溜,用词就有点怪了,说“一表人才”还行,结果来了个“高大威猛”。

  不过李谕长得有一米八,放到现在可能很正常,在晚清确实称得上小巨人。

  濮兰德哈哈大笑:“我就说你不会白来一趟!”

  史密斯夫人八成有主编通病,右手手指夹着一支卷烟,这在当时非常时髦,她轻轻吸了一口:“是没有白来。”

  濮兰德的家很大,正厅中呈椭圆形摆放了一圈椅子,零散分布的茶几上摆满水果和红酒,布置得很有英伦范。

  史密斯夫人拿出一支香烟,递给李谕:“来一支?”

  李谕拒绝道:“我不抽烟。”

  “哦?不抽烟的中国人真是少见。”

  在当时很多外国人的印象里,中国人都是抽鸦片的。

  李谕淡淡说:“看来史密斯夫人还需要多了解一下中国,不是所有人都抽烟。”

  “了解中国太难了,我只想了解了解你。”史密斯夫人说。

  尼玛!

  李谕心中一惊,这话听着怎么像是撩我!不过他很快明白其实是史密斯夫人中文不够达标,用词不准确的原因。

  她徐徐说:“我去过几次天津的北洋大学堂,里面虽然学生很多,却大部分是学政法等科,物理数学等科的学生颇少,你为什么会选择科学这条明显更加难的路?”

  她确实看得很准,当时清廷正准备立宪,最吃香的就是学政法的留学生,范熙壬后来也是在日本拿的法学学位。

  适逢乱世,的确有很多热血青年真心想着帮大清立宪,希望可以改变格局。但他们万万想不到满清皇族们自始至终压根就没真心想过立宪,事情一拖再拖,直到武昌枪响……

  不过总体来说,当时学政法确实很容易当官,是学子们的第一志愿!

  但李谕就不一样了!如果他只是想当个官,以他的学识,用不了几年就可以混个大学校长,甚至京师大学堂校长,最少二品顶戴。

  不过,那又能怎样?

  于是李谕只是随口回道:“人各有志,我喜欢科学而已。”

  ——这种理由她也没法反驳。

  史密斯夫人点点头,继续道:“作为一个儒学大国,你还真是特别。但我还有个疑问,我曾经看过北洋大学堂的实验设备,可以说极为稀少,甚至还有摄影成像原理这种不该出现在大学的实验器具。我很疑惑你是如何写出关于X射线那种即前沿又高质量论文的?”

  李谕没想到史密斯夫人对这方面还挺了解,确实小孔成像对于一个大学堂来说有点过于简单了,不过当时管理大学的有几个懂科学。要想让北洋大学堂买实验设备,最起码能说动袁世凯或者盛宣怀。

  而袁世凯这种官场老油条,眼里只有“实用主义”,做实验?除非你先给他做出来炸弹!

第三十一章 物理学大厦?

  史密斯夫人的问题问在了点子上,当时整个物理学界,最推崇的就是实验物理。

  二十世纪初是属于科学大爆发的时代,大佬们都忙着搞实验搞发现。从拿诺奖的人就能看出,早年几乎全是搞实验物理的。

  当时的物理学,也正是由这些实验物理学家主导:他们先做出来实验,有了实验现象,然后再交给理论物理学家去推导。

  当然,物理学发展到后来,理论物理已经非常强大,李谕也是在这种环境中进行的学业,所以他才能用数学和方程进行缜密推导。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44页  当前第1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8/74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