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分节阅读_第247节
小说作者:三秋空城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41 MB   上传时间:2024-09-10 11:55:34

  味精的成分很简单,无非就是谷氨酸钠,没啥其他特别的东西。

  虽然钠摄入过多的确也会出现浮肿之类的现象,但在穷困时代,胖子都没几个,怎么可能有钱吃那么多盐,甚至百姓还会缺钠哪。

  另外,这两样东西在日本很好打开市场,能大赚一把日本人的钱。

  徐世昌立刻表示:“我会为帝师先生尽快办齐手续,《公司律》颁布后,第一家设立的公司颁给您的公司未尝不可!”

  唐文治又说:“关于设厂所用的地皮帝师不用担心,近郊能用的土地有很多。”

  李谕笑道:“多谢二位,我还要尽快完成产品的研发。”

  徐世昌纳闷道:“食物还需要研究?”

  李谕说:“没错,多少需要使用一点化学知识,好在不是特别困难,只要能得到谷氨酸钠结晶就可以。”

  “什么东西?结晶?”徐世昌更疑惑了。

  唐文治对他说:“菊人老师,院士先生自然有他更加科学的方法,我们不用操这个心,帮他处理好租地、建厂、招工之事就足够。”

  徐世昌想想觉得有道理,如今身在商部,于是“在商言商”,给李谕讲了讲他们能够提供的一些保证。

  毕竟李谕和北洋有不少渊源,何况大家都看得出他本人能力很强。如今的袁世凯以及手下北洋这些人虽然免不了比较贪,不过起码还是在办事的。

  他们当然知道李谕属于能办出大事的人,能够提供上帮助的地方自然不遗余力。

  李谕抱拳道:“多谢二位!”

  就像张謇经商仍旧离不开与官场打交道,李谕深知想在国内搞产业,必须和当权者搞好关系。

  徐世昌说:“我观察如今西洋各国,拥有众多新兴的工业产品,希望先生能够指引我国工业之明路。”

  李谕说:“明路说不上,但我肯定会做出点实事,说不定用不了多久,我们不仅能出口茶叶、瓷器或者丝绸,还能反向输出工业产品到欧美日。”

  徐世昌压根不敢有这个想法:“怎么可能!”

  李谕笑道:“现在西方人缺少的东西多了去,甚至许多日化用品仍旧只是少数人可以使用,比如洗澡用的肥皂就是奢侈品。”

  唐文治一愣:“原来洋人想洗澡,也不是都用得起肥皂?”

  “的确如此,”李谕说,“所以很多东西如果能够成功研制出来,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大批量生产,就会有很好的销路。不仅咱们自己国内更多的国民能够用上优秀的工业品,出口也绝非不可能。”

  虽然接近于肥皂的产物在东西方皆自古就有,不过在二十世纪初,就算是强如美国,仍旧是奢侈品。

  当初拿破仑买了一块姜黄肥皂,花了2法郎,而普通民众的日常月均消费只有6法郎左右。

  欧洲的贵族也一直有不爱洗澡的“臭毛病”,甚至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香水产业,以便掩盖气味。

  至于咱们国家,差不多秦汉时期人们就用皂角来洗衣物和头发,当然还有草木灰、淘米水等。

  然后到了明清时代,有钱人家使用香皂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如《金瓶梅》中提到洗脸时使用“茉莉花香皂”。《红楼梦》中也提到清晨盥洗之时使用“香皂”。

  只不过这种香皂与现代意义上的香皂不是一回事,人们称其为“胰子”,也就是其中使用了猪胰腺。

  胰子中的猪油被脂肪酵素部分地分解成了脂肪酸,进而被碳酸钠皂化成了真正的脂肪酸皂(现代肥皂的主要成分),可以说与现代肥皂相差只有一步之遥。

  但猪胰脏可就太少了。

  近代工业生产出的肥皂,差不多在19世纪中叶传入了国内,比较可靠的记载是1854年英国商人在上海发行的广告,但这些肥皂都是供外国人使用。

  而后1860年上海的一些洋行开始批量进货,销往各地。

  到了1894年,全国进口了价值38万两白银的肥皂,民国初年进口额增加到268万两。

  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况且不是多难的产业,还是培养起民族工业比较好。

  肥皂在现代人看来,可能只是为了清洁而已,没有多少重视。

  但千万不要小瞧“清洁”二字,大家对此习以为常是现代卫生知识普及了近一个世纪的成果。

  而在清末民初,不管是国内还是欧美,“卫生”这个概念都是刚刚建立,人们对此的认知普遍很低。

  说得直接一点,肥皂可以大大减少腹泻的出现,提高儿童的生存率。

  毕竟古代婴幼儿的死亡率极高。

  由于年代久远,无法有太准确的数字,但保守说,古代婴幼儿死亡率也会在20%以上,甚至更高。

  即便皇室也一样,康熙有35个儿子,但是有11个没有活到成年就夭折。这个比例已经超过30%。

  虽然致死的原因很多,但可以直观地体现古代儿童的高死亡率。

  古代即便是和平时期,平均年龄也不高,很大程度就是被儿童的高死亡率拉下来的。

  因为儿童还没有发育完善,容易被各种疾病侵害。

  保证其卫生与饮食起码能够降低一定的死亡率。

  不管是肥皂,还是味精、方便面,都属于相对更能够接触到普通人的。

  ——不能只搞汽车、通信这些高精尖产业。

  但李谕根本不准备靠日化及食品产业挣钱,只要是不赔钱就行,完全就是用来尽可能培养相关民族产业,然后救济民众用。

  自从在哈尔滨开了枪,手上沾上人命,李谕的心态多少还是有一些波澜。即便打死的是可恶的小鬼子,但李谕终归不是职业军人,在杀人这件事上相关的心理建设比起段祺瑞那些人还是差了点。

  此事又不方便让更多人知道,李谕只能尽可能慢慢自我调整。

  在这个时代,世界观与一百年后完全不能相提并论,就算是欧美日等国的普通人,其实命也不值钱,只不过欧美日的有钱人比例更多罢了。

  那几个日本人死了,恐怕在日本军部看来,只不过是个小小的波澜,涟漪都算不上:死了就死了,反正还有的是青年。

  徐世昌与唐文治都对李谕非常有信心,宴会上,几人继续深入探讨关于商业的事情,与周围听戏喝彩的声音有些格格不入。

  ——

  李谕在西伯利亚铁路坐火车时时,已经写好了星战前传的纲要,照例拿给吕碧城润色。

  吕碧城在欧洲见到火热的销售状况后,兴头已经彻底点燃,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不仅要自己搞诗词创作、给大公报写稿,还要给星战前传润色,并且翻译格林童话及安徒生童话。

  简直比李谕还要忙。

  李谕拿给了她一套钢笔和墨水,让她也顺便练习一下硬笔书法。

  论效率,的确还是硬笔高一些。

  不过吕碧城压根还不会握笔,李谕给她展示了几次,写字还是歪歪扭扭,主要就是握笔姿势容易变形。

  “你得这样,用中指抵住。”李谕再次给她看自己的拿笔姿势。

  但吕碧城照样做下来,还是握得不太准确。

  李谕抓住她手指,“食指放在这,大拇指和食指一起捏住,对了,就是这样!”

  “原来是这样……你……”吕碧城抽回手,耳根一红:“我学会了,你,你要是没事就回去吧,我还要继续写稿子。”

  李谕只好走出了房门,然后搓了搓手指头,“还挺滑。”

  ——

  西苑。

  军机大臣、大学士瞿鸿机正在给慈禧汇报军机要务。

  “太后,黑龙江将军报,哈尔滨地区发生伤寒病,已经有数百人染病,病故者六七十人。”

  慈禧吹了一口茶叶:“哈尔滨?那里现在不是俄国人在管吗?”

  黑龙江将军的衙署在齐齐哈尔,并不在哈尔滨。

  瞿鸿机说:“虽然如此,但仍旧是我大清疆域,发生疾病,死者又多为我国子民,势必要汇报。”

  慈禧哼了一声:“洋人真是没用!管也管不好,出了脏事还是得让朝廷担着。”

  瞿鸿机问道:“太后,黑龙江将军询问可否派遣郎中过去,他们应付不过来,我们……”

  “不派!”慈禧断然道,“派什么郎中?凭什么要给洋人擦屁股?就得让他们知道管不好我大清的江山,最好蔓延开,他们自己也因此染上伤寒,死伤之后知难而退!”

  “可是太后……”瞿鸿机有些不忍,“终究是我大清的子民。”

  要是一般人这么给慈禧顶撞,肯定会挨骂,但瞿鸿机还是很受慈禧关爱的。

  原因挺有意思,因为瞿鸿机长得和慈禧过世的儿子——同治皇帝非常像。

  当初瞿鸿机中进士后,进宫谢恩,慈禧一眼就看到他与刚过世没多久的同治帝非常像,不免伤感,然后母爱泛滥。此后瞿鸿机的仕途非常顺,当的都是考官、学政之类的肥差。

  这个人倒是挺清廉,深受朝野赞许,两相加持下,瞿鸿机最终一跃而成了军机大臣、大学士,位列人臣巅峰。

  慈禧看了瞿鸿机两眼,叹了口气:“你啊,很多事还是要多多向庆亲王学学。”

  瞿鸿机虽然一心为国,但并不擅长在官场经营,毕竟清末的官场腐朽透顶,他这种清官实在难以融入。

  他也不懂得袁世凯那种圆滑之道,不会左右逢源,此刻没有听出慈禧的意思,反而又说了一句:“太后,东北是龙兴之地,不能放任不管。”

  慈禧眉毛一凝:“你今天话有点多了,回军机处处理你的事情吧。”

  瞿鸿机再傻也听出了慈禧心中不悦,不敢抗命,只能谢恩后走了。

第二百七十四章 招贤

  瞿鸿机走后,奕劻也拿出来一份奏折:“老佛爷,这是京师大学堂丁韪良的折子。”

  一听是洋人,慈禧精神一振:“他有什么事要说?”

  奕劻道:“丁大人说,希望可以在京城建个天文台。”

  “天文台?”慈禧问,“就是放望远镜的?”

  奕劻点点头:“是的,老佛爷。”

  慈禧说:“丁大人还真有心,我是有几台洋人进贡的望远镜,他竟然主动提出建个天文台保管。不过想想也有点麻烦,不能随时拿来看一看。”

  “老佛爷,不是这意思,”奕劻连忙纠正,“丁大人是说建个专门观测天文的天文台,就像,哦对了,就像我们的观象台。”

  慈禧多少有点尴尬,说道:“观象台就观象台,说什么劳什子‘天文台’!”

  “老佛爷,洋人都有这玩意,英吉利国还有皇家天文台。”奕劻说。

  “不就是测算个历法嘛,我知道,但我们的钦天监不一直有这功能,为啥还要再建?”慈禧问道。

  奕劻只好又解释道:“不单为了历法,还可以观测天上的星星,而且听丁大人说,这种望远镜非常硕大,能看很远。”

  “行吧,既然是洋人都有的东西,说明差不了。建一个就建一个,让户部拨银子吧。”慈禧点了头。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44页  当前第24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47/74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