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分节阅读_第430节
小说作者:三秋空城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41 MB   上传时间:2024-09-10 11:55:34

  李谕走过去说:“白石先生很懂得养生。”

  “这叫做五禽戏,”齐白石边打边说,“延年益寿之良方。”

  一套打完后,齐白石说:“不过帝师先生身体素质如此好,暂时用不着。”

  “我也喜欢运动,踢球、跑步什么的。”李谕说。

  “难怪这么生龙活虎,大早上的就在卧房内做运动。”齐白石面不改色道。

  李谕老脸一红:“你早上来找过我?”

  “是的,”齐白石说,“我设计了几种印章的模式,让你看看,但字多了三个。”

  李谕不假思索:“白石先生看着办,你是行家,你说加几个字就几个字。”

  “嘿!”齐白石纳闷道,“我还是头一次见到这样的主家,连看都不看,就放心让我刻?如果刻出来不满意怎么办?我可赔不起!”

  李谕敢这么自信,当然是因为他知道对方是齐白石,于是说:“我不会赖账,再说钱已经付过了不是。”

  “不管怎么说,你也要先看看这几个章形。”

  齐白石拿出一张纸,上面是八个他设计出来的印章,有圆形、方形、甚至还有葫芦形。

  “我看过了,完美,这么做就可以。”李谕说。

  “你才看了一眼就决定了?”齐白石说。

  “就是这么果断!”李谕笑道。

  齐白石摇摇头,“好吧,那么我就开始正式刻章了,那时候反悔就晚了。”

  李谕才不会反悔哪。

  齐白石回头干活,李谕则带着吕碧城去上海滩逛逛街。

  在一间咖啡馆喝了一杯咖啡,吕碧城说:“你看我,有件事忘了告诉你,你不在的时间,凤铃已经生了。”

  “生了?”李谕很错愕。

  “是个大千金,我专门回去看了看,白白胖胖的可爱极了。”吕碧城说。

  “那应该给她好好放半年产假。”李谕说。

  “我已经替你给她放了假。”吕碧城说。

  两人聊天间,一个外国人上前道:“请问,您是李谕先生吗?”

  “是我,”李谕看了一眼对方,“尊下是?”

  对方递上一张名片,“本人是德国拜耳制药东亚地区负责人艾利亚斯。”

  李谕拿过名片,问道:“你找我做什么?”

  艾利亚斯从包中拿出两个药瓶:“我们要在东亚地区推广两款药,正在寻找一名代言人。总公司认为,您是最合适的人选。”

  李谕看了他手中的两瓶药,一瓶是阿司匹林,一瓶赫然就是海洛因。

  这两样药正是如今拜尔的支柱。

  “我只能代言这款阿司匹林,至于海洛因,我想现在欧洲正在开会商讨它的禁用事宜吧?”李谕说。

  艾利亚斯想不到李谕消息如此灵通,但还是狡辩道:“这是一款非常优秀的止咳、阵痛药物,它的作用经过了拜耳公司内部多层审核。”

  “行了!别扯这些,还内部审核!如果真的经过了多层审核,就应该把临床使用报告全部公示,别以为中国人都不懂。”李谕正色道。

  艾利亚斯深知李谕是西学大家,在德国都是被授予普鲁士科学院院士的大牛人物,在他面前还是坦诚点得了,于是说:“那好,先生只代言阿司匹林。”

  “别着急,”李谕摆摆手,“我还没有答应,我有个条件。”

  “什么条件?”艾利亚斯问道。

  李谕不紧不慢说:“我想要在国内建一座制药厂,资本可以由我的公司以及拜耳制药各出一半。另外,宣发推广的费用也由我承担。换句话说,你们只需要提供技术,然后就能躺着赚钱,风险也低。岂不比你现在到处推销快捷得多。”

  如今西药的推广真的比较困难,仅仅在租界有点市场,广大的中国人根本不认。

  一些西方的药厂早就有建厂打算,不过苦于难以批下用地,以及对前景的担忧,仅仅英国人在国内建了药厂。

  艾利亚斯说:“我需要把这件事上报总公司决断。”

  李谕喝了口咖啡:“去吧,如果需要电报机,我可以提供。”

  制药公司将来必然是李谕要搞的产业之一。

  制药自然是高科技产业,投入产出比很好,而且现实意义很大,赚钱救国两不误。

  一方面可以在几年后的一战时大赚特赚,顺势扶持培养起几家民族药企;

  另一方面,以后还要面临堪称真正国难的战争,后方补给捉襟见肘异常艰辛,其中药品必然是极为关键的战略物资。

  也不需要制作太多药品,几样关键的就非常有效果,比如神药阿司匹林,还有更加神的盘尼西林等。

第四百三十五章 金陵

  此时德国的制药行业在全世界都很牛,拜耳以及默克是两个扛把子的大企业。

  与德国合作早点办药厂是个非常有前瞻性的举措。

  德国的技术很好,也乐于投资,因为他们缺少殖民地,和美国一样,更倾向于经济上的开疆拓土。

  另外,最关键的一点是后续历史的发展。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德国都是战争发起国,受到了各国极为严厉的封锁以及制裁,很多德国大企业的国外分公司都被强制没收。

  其中非常典型的应该就是默克制药的美国分公司默沙东制药。

  李谕穿越前,默沙东同样是世界前十的超级制药巨头。

  默沙东本来是默克公司在美国开设的分公司,而且业务做得很不错,结果一战期间被老美没收,交由本国公司运营。

  默沙东这家药企与中国的渊源蛮久,一些历史上的往事似乎还可以映照现在。

  比如1980年代时,咱们开展了规模巨大的防疫运动,其中,肆虐的乙肝是一个攻坚重点。

  默沙东当时已经制造出人类第一支重组rDNA乙肝疫苗,不过这种疫苗在中国的售价却远高于美国,中方请求引进生产技术和整套生产线,却遭到了拒绝。

  然后1988年,陶其敏带领团队自行研发成功了国产疫苗。

  默沙东顿时慌了,意识到这是打开中国市场的最后时机,再晚就没机会了,所以连忙假借人道主义援助的名义,以700万美元的象征性资金分享了生产技术。

  看得出,默沙东作为默克的一个分公司,实力已然极为强大。

  如果能让德国的拜耳和默克在中国早点建厂,好好运作,等一战打完,不仅两家药厂很可能运作成自家的,还可以再培养出来好几家优秀的民族药企。

  这是个绝佳机会,也是只有穿越者才能有的提前预判。

  总代理艾利亚斯得到德国方面的回复还要过几天。

  李谕并不着急,而且估计德国方面还会讨价还价,比如握有更大股份等。

  只要不超过七成,李谕就可以接受,反正早晚都是自己的……他们想多投资更好!

  但具体的策划以及地皮批复需要李谕跑跑腿,趁着现在租界以及周边还有不少未开发土地,让两江总督之类的大官出个面,应该不难办到。

  走出咖啡馆,李谕招呼一个大街上卖报的小童,要了一份今天的《申报》,打开第一页,就看到一个硕大的广告:

  中间是一个戴着海军帽子留着两撇胡子的日本军官,胸前有两个大字“仁丹”,两边则分别写着“环球无二”“常备神药”。

  文中的介绍更是神乎其神,什么“起死回生”、“包治百病”的,仿佛真是灵丹妙药。

  李谕又买了一份其他的报纸,最显眼的位置仍然是这个广告。

  好嘛,看来李谕动作得加快点,小日本已经瞄准了中国庞大的医药市场。

  话说小日本现在也没有办法,他几乎所有的外贸对象都是中国客户,要是没有中国市场,小日本可能连明治维新里的经济政策都不可能如此顺利地推行下去。

  但小日本做生意真的不太讲原则,不像欧美人一样即便搞竞争至少也是商业上的手段,阴招都会放在经济范畴里。

  小日本可不管这一套,良心都让狗叼走了,还谈什么竞争?商业?经贸?

  ——

  回到豫园后,一名信使把从南京来的一封信交给了李谕,看署名寄信者是两江总督端方,他正好有事需要见见李谕。

  真是困了就有人递枕头,李谕欣然应允。

  李谕知道上海县衙里的县官肯定没有给工厂划拨土地的权限,至少也要封疆大吏或者一省巡抚。

  更何况地皮临近租界,又有洋人参与,十分敏感。

  至于端方,找李谕同样有正事,一来端方刚刚奏请建设了暨南学堂(即后来的暨南大学),想找李谕来学堂讲两句;二来李谕前段时间买了皕宋楼,他又碰上了另一个大藏书楼的售卖事宜,所以需要李谕这种有经验的聊一下价码问题。

  李谕带着吕碧城坐上轮船招商局的小火轮,沿着长江溯流而上,很快抵达了南京。

  两江总督署即后来的总统府,李谕穿越前来这里玩过。

  按照清朝官制,两江总督是仅次于直隶总督的大官。

  至于“两江”,指的是江南省与江西省,其中江南省包括后来的江苏与安徽。

  端方是个满人,属于晚清少有的几个正派一些的满官。

  尤其是自从去年作为五大臣出洋考察一番后,思想上比普通满官开明不少。

  ——换句话说,大部分满官思想实在过于落后。

  端方知道李谕背景极深,不仅是帝师,还与两位最牛的大官袁世凯、张之洞交情匪浅,更别提洋人都十分尊敬他,遂安排了非常正式的接风仪式。

  总督府内,端方摆下了非常丰厚的宴席。

  几番客套话后,端方聊起正事:“帝师,上个月杭州的八千卷楼的丁家与我联系,他们实在无法维持藏书楼的经营,想要寻找买家。由于数额巨大,我思来想去拿不准该出什么价码,所以请帝师跑一趟。”

  清末有四大藏书楼,八千卷楼是其中之一。

  这座楼中同样藏有不少宋版书,不过没有皕宋楼那么多,大概四十来套,但总的藏书数量达到了20万卷,比皕宋楼多一倍。

  历史上,皕宋楼被卖给日本人后,很多人痛心疾首,所以在八千卷楼传出想找买家的消息后,端方立刻联络上了丁家。

  李谕思忖道:“我出价20万银圆,考虑到皕宋楼宋版书多,总量却少,我想大人可以给八千卷楼出到七至八万银圆。”

  “是个比较合理的价位,”端方摸了摸胡须,“我明日就奏请朝廷,尽快拨款购置八千卷楼。对了,你的书买回来后,打算怎么处理?”

  “我在上海豫园建了一栋藏书楼,找了十个抄书匠誊写。之后准备把这批书存放到未来的大学图书馆中。”李谕说。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44页  当前第43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30/74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