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分节阅读_第440节
小说作者:三秋空城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41 MB   上传时间:2024-09-10 11:55:34

  哦,我还是告诉你吧,是固体的比热!

  我发现只有引入量子理论,才能解释这个困扰那么多人的问题。

  论文我发在了杂志上,这本杂志过不了几天就会到达神秘的东方。

  ……”

  爱因斯坦又写了不少其他事情。

  大神爱因斯坦的信件就是这么朴实无华。

  就普朗克的信则一如既往的还是先催促星战系列,但更有趣的是,他在心中又多次提到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与你一样,劳厄回来后多次向我称赞爱因斯坦的才能。

  其实我也一直认为他的相对论至少在胆识上已经超出了思辨科学迄今为止取得的一切成就。这一原理给我们关于世界的物理图景带来了一场革命,只有哥白尼所带来的革命可以与之比肩。

  而与之相比,非欧几何只不过是小孩的游戏。”

  好嘛,实在太有趣了。

  爱因斯坦在信中称赞普朗克的量子论,普朗克则称赞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仿佛提前说好,两个超级大牛商业互吹了一波。

  不过他最后对非欧几何的评价,哥廷根大学的几位数学大佬估计不会赞同。

  但说回物理,目前的情况,不管相对论还是量子力学,都不是科学界的主流。X射线、放射性、电子、镭元素已经吸引了大部分杰出科学家的注意力。

  当然,这些领域同样举足轻重;而且更和实验物理搭边,主流科学家们比较容易接受。

  普朗克不着急,毕竟他已人到中年,保守的性格也让他不喜欢走上风口浪尖。

  乃至他终其一生也未成为一名彻底的量子理论支持者。

  而爱因斯坦则比较着急,这个破班一天都不想上了!但大学又未能给出更高的薪水,让他思来想去后还是非常为难。

  总不能真的去当劳厄所提到的无薪讲师吧?

  爱因斯坦确实试图做过准备,经常对着镜子练习讲课,但每每都会出现卡壳情况。

  大学聘任的教授还好,学生不会在意。

  无薪讲师则完全看学生愿不愿意听课,明显的瑕疵显然留不住学生。

  所以爱因斯坦仍旧要不断提升名气,这样才会有大学心甘情愿让他当一名教授。

  可惜他所擅长的领域,相对论以及量子理论,正好不是当下主流,十几篇论文发出去,仍旧像半个科学小透明。

  着实郁闷!

  李谕来到书桌前,展开信纸回信,能与顶级物理巨擘交流,每次都让他心情十分激动。

  关键还是和爱因斯坦讨论量子理论,和普朗克讨论相对论,简直太有戏剧效果了。

  李谕先给爱因斯坦回信:

  “量子理论可以解释很多问题。

  但现在之所以无法让科学界引起重视,自然是因为太过离奇。

  本来原子论的出现,已经让很多人怀疑世界是不连续的,如果能量也不连续,将会更加令人难以置信。

  不过量子理论的研究需要大量的时间,最好尽快找到一个安静的研究岗位。

  ……”

  爱因斯坦与李谕同龄,信中不时会讨论讨论数学物理问题,要写几个公式,所以只能用信件方式。

  给普朗克回信则轻松许多,直接拍了电报:

  “教授先生,您说相对论是一场无与伦比的革命,而您的量子论何尝不是。

  另,我已经准备将书稿寄去出版社。”

  电报来回比较快,两天后,李谕就收到了普朗克的回电:

  “就在几天前,我还遇到一些学生在课堂上问我黑体辐射的问题。可我突然发现即便你已经给出了公式的数学推导,我竟然还是无法解释为什么能量是一份份出现。或许什么时候解决了这个问题,量子论才是革命性的成果,——也仅仅是或许。”

  普朗克对量子论的未来仍旧未抱太大期许。

  但他说得没有错。

  在李谕穿越前,量子力学发展了上百年,仍旧无法解释为什么能量不连续、一份份出现。

  也就是说在物理上,要用量子化来解释黑体辐射公式的话,你必须先假设能量是量子化的,而不能寄希望于通过黑体辐射公式来证明能量量子化。这就是量子理论最不讲道理的地方。

  李谕对此只能回电:

  “能量为什么是不连续这个问题,我认为不需要问出。因为世界本来就是这样,我们只能发现不连续的结果,却无法知道不连续的原因。换句话说,这是客观世界的本源,无须解释。”

  不过普朗克暂时还是无法接受这个结果。

  李谕更不着急,量子力学初具规模,至少还得再过二三十年,那时候普朗克不接受也得接受。

  几天后,李谕又收到一封电报。

  本来以为还是从柏林发来,但打开后,却是来自格拉斯哥的卡尔文勋爵,电报写道:

  “近日身体甚感不适,感冒亦迟迟难以好转。我应当临近死亡的大限,虽然无法看到两朵乌云消散,颇感遗憾,但我知道他们不会难倒如你一般的后起科学新秀。只不过我想在弥留之际,见一面你这个让我余生几年感觉到许多新奇的年轻人……”

  李谕大惊失色,手都开始颤抖。

  开尔文老爷子对自己真心很好,如果不是他的青睐,或许自己不会这么顺利,绝对是大贵人。

  李谕决定必须去英国见他最后一面。

第四百四十五章 拜会香帅

  吕碧城早已完成了书稿润色,并且找到裕德龄完成了翻译。

  李谕准备录成两套,一套给纽约柯林斯出版社,一套给法国的阿歇特出版社。

  但这时候裕德龄正好被召回宫中,由于书稿是用外文书写,其他人又不太会用打字机,只能去京师大学堂译学馆找个学生“勤工俭学”帮着誊写一下。

  来到译学馆,林纾看着李谕手中厚厚的书稿,说道:“我这有名学生,英文排在全校前三,家境也较为一般,肯定会感兴趣。”

  林纾随即出门,带回来了一个十八九岁的学生,给李谕介绍道:“他叫王琎,字季梁,浙江学子。”

  王季梁在听到是给李谕做事后,非常情愿:“帝师是我们的偶像,能为您效劳荣幸之至!”

  李谕拿出那三本星战后传的书稿:“那么就辛苦你了。”

  王季梁誊写完成至少要花好几天,李谕这段时间先去拜访了刚刚调回京城的张之洞。

  不止张之洞,同样被调回京的还有袁世凯。

  他们两人是封疆大吏中最重要的,一起被调回京城列入军机处,看似升官,实则明升暗降。

  慈禧似乎要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尽自己最大可能削减汉人大官的权力,好为皇族铺铺路。

  但她自己估计也清楚得很:年轻的爱新觉罗们能力太差,甚至不懂得与袁世凯等人处好关系,还以为到时拥有了权力就可以轻松拿捏这些汉人大官。

  张之洞在北京居住的宅院位于什刹海南边一条叫做白米斜街里的胡同,宅院很大,后世也有遗存。

  在张之洞住进来之前,此地曾是一个富家花园,由湖北善后总局拨款2万两白银进行了整体修缮,然后交给张之洞使用。

  这座宅邸规模不小,是一座四进的院落,还有亭台假山、花园水池。

  李谕来到大门前,看到张之洞亲笔题写的一副楹联:“朝廷有道青春好,门馆无私白日闲。”

  看来张之洞对回京有提前的心理预期,猜到会较为清闲。

  李谕敲响大门,开门的是张之洞的重要幕僚梁鼎芬。

  “原来是帝师!快快请进。”

  张之洞坐在正厅,拿着一柄折扇正在喝茶看报,看到李谕走进来,高兴道:“是疏才啊,我还想着哪天找人叫你来喝茶。”

  李谕尊敬道:“张大人回京,有失远迎,未尽地主之谊,抱歉之至。”

  “先坐下吧,”张之洞说,“以后我也是京城人了,就不用提什么地主之谊。不过来了京城我才知道,原来京城生活成本如此之高。”

  李谕说:“吃喝小事情,住房的确是个大问题,好在张大人不用为此发愁。”

  张之洞说:“遥想当年左宗棠大人回京前,专门给在京的军机大臣李鸿藻写信,询问京城生活成本。李鸿藻说一年最少6000两,结果左宗棠发现自己只有一万两千两,仅够在京城生活两年。我的情况也差不多,如果不是湖北善后总局帮我找来这间院子,恐怕我要住在寺庙里。”

  李谕笑道:“张大人桃李满天下,来了京城肯定不能让您吃苦头。”

  张之洞说:“吃苦头不怕,但在下粗人一个,闲云野鹤惯了,回京之后总觉没有那么自在。”

  梁鼎芬说:“大人心怀天下,在武昌也没多自在。”

  “总不会像现在一样行事掣肘,说话更不能多说,算了,不提政事!”张之洞叹道,然后对李谕说,“你几个月前送去武昌的两位荷兰教师,着实有水平,星海(梁鼎芬字)都想把他两招去自强学堂。不过我考虑再三,新学上的事情没人比你懂,还是按照你说的来,仍旧安排进了你所开设的武昌中学。”

  梁鼎芬多少不太服气:“此二人确有在自强学堂任职之资,放在中学教书,有些暴殄天物。”

  李谕给他解释说:“基础教育更加重要,不然学生素质不高,大学堂所教内容还是中学堂的,便有名无实;并且少年可塑性强,早点奠定基础,将来才能有广阔的成就。”

  张之洞赞道:“疏才说得好!星海,我早就告诉你,疏才肯定深谋远虑,了解如何办学。反正新学不能按照私塾那一套旧的方式来。”

  梁鼎芬说:“我当然相信疏才的能耐,只是如今人才稀缺,看在眼中实在眼馋。”

  梁鼎芬如今主抓湖北全省教育,肩上的担子不算轻。

  时间临近中午,张之洞说:“我们去酒楼就着美酒继续畅谈。听说旁边的会贤堂饭庄号称京城八大堂之一,还没来得及去尝尝。”

  按照清末民初北京城饭庄的等级划分,“堂”是最高级别,不仅要有装修高雅的几进四合院,可摆几十桌,够数百人同时就餐,还要有戏台,能唱堂会和举行庆典。

  不够这些条件的,只能称楼、居、斋等,而不能称堂。

  老北京有“八大堂”:会贤堂、聚贤堂、庆和堂、福寿堂、聚寿堂、同兴堂、天福堂和惠丰堂。

  出入这座会贤堂的目前多是达官贵人,等到宣统年间,摄政王载沣在这还召开过多次会议。

  民国初年,徐世昌也常到此赴宴。等到新文化运动时,又成了文化名流常来的地方。

  这里的每一张桌子可能都见证了历史。

  饭庄毫无疑问还是山东人开的,主要做鲁菜。

  他们吃了一半时,有仆人送上请帖:“老爷,庆王府的帖子。”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44页  当前第44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40/74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