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分节阅读_第477节
小说作者:三秋空城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41 MB   上传时间:2024-09-10 11:55:34

  小德张知道这时候非上不可,硬着头皮推开门,眼前赫然是披着龙袍、头发有些散乱、但早已咽气的光绪。

  小德张吓坏了,大喊了一声:“皇上,皇上驾崩了!”

  隆裕还不相信,抬腿迈了进去,伸手摇了摇光绪:“皇上,皇上。”

  见他一动不动,才颤巍巍伸手摸向颈部动脉,发现没了血管震动。

  隆裕一下瘫软在地:“皇,皇上……真的驾崩了!”

  ……

  此时的慈禧却在紧张地召集大臣。

  首先自然是载沣,载沣进门说:“老佛爷,我问过钦天监与京师天文台的李谕,近来没有异常天象。”

  慈禧轻叹一声:“罢了罢了。”

  顿了顿又说:“载沣,将来你是要挑大梁的,一定要担起来。”

  载沣说:“奴才能力不够,只怕……”

  话还没说完,就被隆裕的尖叫声打断,她冲进来大声说:“太后,皇上,皇上他不行了!”

  慈禧早就知道,暗中庆幸自己走在了后头。否则在她看来,如果光绪亲政,肯定会推翻自己所有的措施。

  慈禧一脸淡定地对隆裕说:“慌什么!先去一边坐着。”

  立刻转头对载沣道:“你快回府,把溥仪抱过来,准备即位。”

  载沣哪敢迟疑,得了令迅速出宫。

  慈禧紧接着叫进来袁世凯,喝了一口参汤后说:“我知道,你是个对我大清最忠心的,大清朝离不开你。”

  袁世凯马上磕头说:“臣誓保大清江山万年。”

  慈禧说:“你的本身大,哀家只求你一件事,把孙文的革命党剿灭了。”

  袁世凯说:“臣一定做到。”

  慈禧点点头:“那就好。”

  她可猜不到,几年后就是袁世凯与孙文一起给大清送了终。

  慈禧时间不多,让袁世凯退下后接着召见了张之洞。

  慈禧说:“张之洞,袁世凯主外,而朝廷内政将来你是主心骨,载沣他们太年轻,你要多多指导。”

  张之洞说:“臣鞠躬尽瘁。”

  慈禧终于感觉有点放松:“你别忘了给皇上起个谥号,我的意思你知道,皇上对不起我,但我不能对不起皇上。”

  ……

  醇亲王府,载沣抱着溥仪就要走。

  刚才小德张已经宣读了懿旨:“载沣之子溥仪入继大统,为嗣皇帝,载沣为监国摄政王。”

  溥仪的祖母听到后竟哭成了泪人,几近昏厥。她的一个儿子载湉当皇帝不明不白死了,现在又轮到了自己孙子。

  ……

  次日,好不容易穿戴好朝服的慈禧,见了溥仪一面,便让载沣先在一旁看着。

  记得《末代皇帝》里有一个画面,宣布溥仪是皇帝后,载沣给他磕了一个头。

  其实这是不对的,不管怎么说,载沣都不可能给溥仪磕头,毕竟父子关系在,最多就是抱他的时候要单膝着地。

  慈禧慢慢向张之洞、袁世凯、奕劻等重臣讲着临终之言。

  “我这一辈子,内忧外患,但总算没有把列祖列宗的江山葬送在我手里。”慈禧语气透出了一丝放松。

  接着又甩锅道:“大行皇帝的谥号就用‘德’字,他生前缺了太多德,死后但愿在阴间补偿我。”

  最后,也就是最关键的,慈禧一字一句说:“本朝祖制,太监不能干政,女人更不能干政。可当时的情况你们都知道,我是迫不得已才坏了祖制。可从今以后,这一条还要恢复。只是遇到重大的事,摄政王应该请示太后裁度施行。”

  这句话听得下面一众大臣有些懵,您的意思不还是听您侄女隆裕太后的嘛。

  交代完后,只有三岁不到溥仪正式即位。

  清朝一共十二个皇帝,有五个是小皇帝,并不稀奇。

  在溥仪之前,顺治和同治都是六岁即位,康熙八岁即位,光绪四岁即位。

  真是历史巧合,清朝立国的时候是孤儿寡母:顺治与孝庄;

  亡国还是孤儿寡母:溥仪与隆裕。

第四百七十八章 妄杀

  溥仪被隆裕太后抱到了皇位上,像模像样学着自己的姑姑一样垂帘听政。

  当天只不过进行礼仪性的群臣朝拜。

  隆裕太后终于明白为什么慈禧那么喜欢权力,底下无数大臣磕头的场面蔚为壮观,此情此景让她的虚荣心瞬间得到了极大满足。

  不过对于她而言,仅限于讲讲排场,论政治能力,几近于零。

  现在皇帝这么小,所以隆裕太后自然不可能再去住在颐和园,所以坐着轿子前往太极殿,这里是她的新居所。

  小德张精神焕发地走在前头,半路遇到了神态萎靡的李莲英。

  李莲英着急忙慌跪倒在地:“主子,奴才已经把太极殿重新打扫,连屋檐上头都擦得没有一丝灰尘。”

  小德张心生不快,这么早就过来邀功?

  他走过去,对李莲英厉声说:“大胆,谁让你随便动主子的寝宫?那是你能随便进的?真是越老越糊涂!”

  听了小德张一顿训斥,李莲英大气都不敢出。

  小德张伺候着隆裕太后走远,回头看到李莲英还站在原地,突然加了一句:“李公公,你还是赶紧回家养老吧。”

  李莲英浑身一哆嗦,仿佛瞬间苍老了十岁,喃喃道:“墙倒众人推啊。”

  他知道,自己必须离开皇宫了,这里已经没有容身之所。

  李莲英收拾细软,开始搬离皇宫,走出宫门时,恋恋不舍地回头看了一眼,眼神阴晴不定地轻轻说:“你们啊,还是太嫩,什么都不懂!”

  李莲英的离开是必然,毕竟太监们最心狠手辣。

  而朝堂之上,掌握到真正权力的载沣更想驱逐元老,培植自己的新人。

  根据调整后的权力架构,摄政王载沣是大清王朝实际上的最高领导人,接替了老政治家慈禧太后的角色,名分上甚至比清初摄政王多尔衮还要高些。

  因为多尔衮摄政而不监国,而载沣除了摄政还被慈禧太后特别任命为监国。

  这同样是清朝历史上一个令人遐想的巧合,仅有的两个摄政王,一头一尾,却带给清朝不一样的结局。

  监国摄政王载沣没有老摄政王多尔衮那样的政治资历和功勋,也没有慈禧太后的政治手腕。

  生养深宫的载沣是晚清王爷中走向世界的第一人,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但没什么用。

  ——仅仅是涨了点见识。

  但不是说出个国镀了金就是厉害人物,更不可能因为去德国给威廉二世道了个歉,就能突然精通政治。

  监国摄政王载沣不具备足够的政治权威、政治智慧,且刚愎自用。他不仅无法像慈禧太后那样团结满汉大臣,也不能有效巩固满洲贵族执政团队地位。

  朝里朝外都看得出,袁世凯是继李鸿章之后汉大臣中的第一人,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他的手腕较李鸿章更厉害。

  袁世凯拥有清政府的绝大多数实际权力,而且非常懂得左右逢源,挥金如土,使他在清廷内部攀缘结交了许多重要关系。

  袁世凯是慈禧太后的大红人,是清政府倚重仰赖的重臣,这是不争的事实。

  现在清朝最重要的两个环节,军事与外交,都被袁世凯掌控。

  甚至财政上,袁世凯也有极重话语权。

  总之,晚清朝堂上,袁世凯炙手可热,无人能敌。

  袁世凯的升迁多少离不开慈禧帮助,所以慈禧在世的时候,无论拥有多大权力,袁世凯都是在给大清国办事。

  至少从心理上慈禧太后从来没有感到袁世凯会有什么威胁。

  慈禧太后很坦然很欣赏地看着袁世凯、李鸿章、张之洞等汉族高官拼命工作,相信他们绝不是为汉族人的私利而工作,而是为大清国的久远利益。

  慈禧太后的判断一定程度上是对的,但满洲贵族中的保守势力,特别是少壮派的载字辈溥字辈皇族,眼见原本自己可以不劳而获的位置权力都被这些能干的汉人抢走,心中的醋意真的是难以言说。

  宣统朝的基调差不多就是这个样子,年轻的爱新觉罗们在袁世凯、张之洞等元老重臣眼皮底子下开始各种花式作死表演。

  革命派看到后直接笑开花。

  一开始袁世凯真的没有什么谋逆想法,甚至在慈禧太后向袁世凯征询皇位继承人意见时,他还竭力认同由三岁的溥仪继承皇位,支持载沣为摄政王为监国。

  这样做可能会有政治上多方面的考量,但毫无疑问,袁世凯很期望自己的拥戴能够化解自己与满洲贵族统治集团中少壮派的矛盾。

  可惜,他再怎么做,载沣执掌权力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诛杀袁世凯。

  但在之前,载沣还是做了一大堆面子工作,听起来有点好笑,难以想象是一个摄政王做出来的决策:

  载沣自己做了什么海陆军大元帅,然后让亲弟弟载洵当海军大臣,另一个亲弟弟载涛当军咨府大臣,并统率禁卫军;陆军大臣则是出身正白旗的荫昌。

  这个时候载洵23岁,载涛只有21岁。此前几乎没有任何执政经验。

  让人啼笑皆非,载沣还以为随便任命个一把手,就能控制陆海军,直接把北洋纳为己用。

  连慈禧都不敢这么玩!

  载沣实在是“不知者无畏”。

  然后这一帮年轻皇族们又私下商量了商量,认为不除掉袁世凯绝对不行,要不北洋肯定不听他们的。

  这种一拍脑袋就作出的决定太要命。

  紧接着载沣就准备以“揽权跋扈,植党营私”的罪名把袁世凯杀掉。

  好在朝中的张之洞以及庆亲王奕劻都是袁世凯的盟友。

  张之洞受到慈禧所托,要他好好辅佐摄政王,他苦口婆心劝谏载沣:“新朝方立,主少国疑,不可轻于诛戮重臣,动摇社稷大业!”

  载沣听了一点都不服气:“一个袁世凯而已,杀了就杀了,与我大清社稷何干?”

  张之洞听了后非常无语,真以为朝堂之上还是过家家嘛。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44页  当前第47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77/74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