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分节阅读_第507节
小说作者:三秋空城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41 MB   上传时间:2024-09-10 11:55:34

  司徒美堂在科学方面对李谕言听计从,见他说得这么严肃,只能同意:“我会报告给卫生官员。”

  玛丽此后在隔离医院过得其实还算好,但她一辈子也无法去掉“伤寒玛丽”这个标签。

  ……

  华尔道夫酒店今天热闹非凡,他们再次邀请到了一年多前刚刚完成北极探险并成为第一个到达北极点的罗伯特·皮里。

  作为目前地球上为数不多还未到达的目的地,皮里的北极探险成了大家非常热衷的话题。

  李谕一向对这种所谓的“探险精神”没多少好感,因为欧美人的探险几乎都是建立在原住民的痛苦之上。

  不知道有什么值得歌颂的。

  阿斯顿四世欢迎李谕道:“太棒了,您与特斯拉先生的到来令本次晚宴更添光彩!”

  然后又拉过来罗伯特·皮里说:“皮里先生当时带了两款无线电设备,最后是您的最可靠耐用。”

  李谕没想到竟然还给自己的产品做了广告,只能皮笑肉不笑道:“无线电设备在极地探险中没有那么重要,最多只是早点传出消息。在极寒的环境下,还是当地人组成的向导以及雪橇犬、食物补给最关键。”

  罗伯特·皮里说:“李谕院士说得非常对!那些爱斯基摩人根本不会使用无线电,想要靠它救援简直是痴心妄想。不过能够尽快把到达北极点的讯息传出来已经非常值得。”

  后世一般把原住民称为因纽特人,“爱斯基摩”这个称呼实际上带有贬义。

  罗伯特·皮里显然并不尊重因纽特人。

  而除了罗伯特·皮里,还有一个叫做弗雷德里克·库克的美国人也在竞争谁能第一个到达北极点。

  罗伯特·皮里继续说:“我带回了六个爱斯基摩人,并且卖给了自然历史博物馆,让大家都见识一下极寒地带的这个神秘人种。”

  他的口气中带着一些自豪,似乎就像一场成功的狩猎,只不过猎物是因纽特人。

  皮里是通过欺骗手段把那六名因纽特人带回的纽约,卖了58000美元,但其中四名在刚到纽约不久后就去世。

  活下来的两名因纽特人长大后痛诉过罗伯特·皮里的暴行,甚至揭露皮里在探险期间,骗取当地女性与其发生G过关系,并导致怀孕。

  李谕不愿意再和他多说话,跟着阿斯顿四世的指示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阿斯顿四世说:“今天我们的大棕榈餐厅特意制作了罗伯特·皮里先生探险北极点时的食物,让我们也品尝一下这些充满神秘色彩的餐品。”

  侍者端上来的是一盘类似肉泥的食物。

  罗伯特·皮里对所有人说:“女士们先生们,你们一定吃过了无数珍馐美馔,但这道来自北极圈的食物你们一定不曾见过。它是用野牛或驼鹿的精肉经过漫长的晾晒干燥后磨碎成肉粉,然后使用动物油脂调制后再压压制干肉饼。一磅干肉饼需要至少五磅鲜肉才可制作而成,这种食物可以存放五年甚至更久。”

  有人说:“听起来就像一种士兵配餐。”

  皮里说:“有一些像。别看只有一小块,它就能提供非常多的能量。我们又对其加入了野樱莓和食盐,口味比以前爱斯基摩人们吃的干肉饼要好很多。”

  又有人问道:“莫非爱斯基摩人连调味都不懂得?”

  皮里说:“他们当然不懂得!如果没有我的探险队,你都无法想象他们的饮食有多么枯燥。”

  李谕听了他高高在上的语气更加生厌。

  有人再次问道:“除了干肉饼,还有什么?”

  皮里说:“在冲刺北极点的最后一段路程,我们每个人每日的配额是一公斤干肉饼外加少量的茶、炼乳、硬饼干和压缩豆子。”

  阿斯特四世说:“即便不好吃,能品尝到探险队的食物,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奇妙的体验。”

  皮里说:“我认为它们非常好吃!在我熟悉的所有食物中,一个人可以在365天每天吃两次的食物,只有干肉饼。而且它的最后一口始终和第一口一样美味。”

  李谕看了看眼前的肉泥,应该不是探险队用热水泡开就食用的干肉饼,而是大棕榈餐厅的厨师又做了改动后的版本。

  实际的口味没有罗伯特·皮里吹得那么神乎其神,其他纽约名流也只是持着一种猎奇心态品尝。

  除了干肉饼,餐厅还准备了另一种因纽特人常吃的以特殊方法保存的生海象肉。这种食材被切成薄片,煎制后同独角鲸肉一同端上了餐桌。

  李谕身旁的特斯拉,已经在大棕榈餐厅用了多年餐,算是个小小美食家,他只吃了一口就情不自禁地说:“太油了!”

  李谕没啥胃口,而在发现到场的名流大都是沽名钓誉之辈后,也没了募捐的心情,根本不想低三下四求他们。

  不过阿斯特四世在知道后还是看在李谕面子上拿出了两千美元。

  对了,宴会上这位风光夺目的罗伯特·皮里很可能根本没有到达北极点。按照后世的研究,在分析了他所提供的观测数据后,发现其所到位置大概率没有超过北纬86度30分。

  也就是距离真正的北极点还有接近100公里左右。

  再退一步讲,就算皮里到了极点,首先到达的也不是皮里本人,而是他的黑人助手汉森和三个因纽特人组成的先遣小队。

  只不过因为肤色关系,皮里获得了所有荣誉。

  ……

  这次到美国李谕没来得及去哈佛大学,只是通过电报告知正在哈佛读书的胡刚复做好准备。自己晚些时候就会给密立根写一封推介信,让他去芝加哥做一年密立根的助手。

  虽然当密立根的助手也分享不了科学荣誉,不过密立根在实验物理方面确实独树一帜、技术高超,胡刚复在他那儿能学到不少东西。

  又过了一天,中山先生终于抵达纽约。

  司徒美堂先为他提供了五万美元捐款,中山先生立刻猜到是李谕不想透露姓名。他记得李谕给自己讲过不想从政的想法,于是心照不宣地对其投去了感激的目光。

  司徒美堂说:“看报道,康有为已经到了日本国,雄心勃勃想要借革命之机以建奇功。”

  康有为认为革命必不成,到时他就想着靠北洋军逼迫政府立开国会,然后挟北洋以抚革命党。”

  李谕说:“痴心妄想罢了,他该不会还梦想自己的保皇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吧?”

  “他是有这想法,因为康先生一向认为革命党无人,不懂治理,”司徒美堂说,“中山先生更应尽快回国,不能让保皇派抢了成果!”

  中山点了点头:“国内的电报催得很急,湖北已经建立军政府,朝廷的反扑也该来了。”

  李谕看向远方,新时代来了。

第五百零四章 怒怼

  国内现在已经打得硝烟弥漫,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就命中大清命门。

  当年张之洞编练的湖北新军可以说也是革命的种子。虽然张中堂心中想的是用这支军队效力朝廷,不过他的做法实在是太开明,湖北新军的文化水平比北洋军高了好几个档次;而晚清时候学文化知识的又都想着推翻朝廷。

  种豆得瓜了属于是。

  不仅搞出了湖北新军,在经过张之洞多年的经营后,湖北的发展非常不错。革命军拿下武昌后,在藩库里找到大量现金,还有汉阳兵工厂和军械库中的大量武器,足够装卸几个师!

  湖北地区的兵源更不是问题,所以革命军在短短的几天内就扩充到数万人。

  只能说武昌起义虽然有一定的偶然性,但绝对是偶然中的必然,否则说不定也会像早些时候的十多次起义一样失败。

  另外,“民国第一伟人”黎元洪已经被半推半就着当上了湖北军政府都督,此前他只是个协统(相当于旅长)。

  再多说明一下,此时的军制比较混乱,一般而言,最高的军事单位叫做“镇”,比如北洋六镇。镇的长官叫做统制,可以理解为现代的师长。

  镇下面叫做“协”,协的长官叫协统。

  协再往下叫做“标”,长官叫做标统,其实就是营长。

  黎元洪从一个协统一下子当上军政府的都督,跨了好大一级。

  但黎元洪自己是不愿意的,他在武昌起义之前还奉命抓捕过革命党。

  不过黎元洪对共和倒是很向往,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旧军官,所以革命党还是决定通过咨议局推举他当了都督。

  据说一开始黎元洪拼命想要把自己和革命党撇清干系,一再推辞:“我不是革命党,我不能做都督。”

  然后革命党直接拿枪顶着他脑门说:“你要是不当都督,我就一枪打死你。”

  黎元洪当都督新闻登出来后,一定程度上安抚了湖北民心,大家一看:原来黎协统也是革命党啊!

  随着革命军势如破竹,黎元洪也坚定了信心,终于剪去了辫子。

  他不再三缄其口,而是掌握了军队权力,甚至排挤掉了一些革命党人。

  另一边,清廷压根没想到湖北这么快失陷,摄政王载沣火急火燎召开了会议。

  内阁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收了不少袁世凯的银子,当即表态:“臣以为应重新启用袁世凯,镇压湖北革命。”

  内阁协理大臣那桐也说:“臣亦认同应召回袁世凯。”

  载沣一听就火冒三丈:“除了袁世凯,难道我朝中就无人了?荫昌,你能带兵吗?”

  荫昌是内阁中的陆军大臣,回道:“臣愿率军镇压叛党。”

  载沣很满意,又叫过来自己的弟弟载涛:“你也率一路大军前往湖北镇压。”

  载沣有意让自己的弟弟立功,不过载涛只有24岁,哪有什么带兵经验,只是在法国的军校短暂留过学。

  载涛嗫嚅道:“我……”

  载沣看出他经验确实不足,于是说:“不用慌,还有冯国璋率领第三路人马。”

  载沣多少想借此机会玩玩权术,三路大军中还是给了北洋系冯国璋一个位置,但如果有了功劳嘛,到时候自己就可以“论功行赏”。

  三支大军全是从北洋六镇中抽调,荫昌为总统领。

  载涛负责的那一路并不开赴前线,而是守卫京畿地区。

  真要打起来,还是得靠冯国璋。

  可载沣绝对想不到,冯国璋已经从袁世凯那里得到密令,只有六个字:“慢慢走,等等看。”

  这个密令不仅对冯国璋的一路起效,荫昌直接统领的那一路也完全执行了下去。

  所以第一天荫昌就指挥不动大军。

  此时湖北的清军已经彻底支撑不住,载沣的脑袋比一个西瓜都要大,只好派荫昌去宣圣旨启用袁世凯。

  河南项城。

  一大早,袁世凯先看了看冯国璋发过来的电报,自言自语道:“李谕的无线电报机真是好东西,在老家也能随时知道朝中动向。”

  五姨太杨氏喊他:“老爷,鸡丝挂面做好了。”

  袁世凯来到餐厅,一口气吃了一大碗挂面和六个水煮蛋,用这三年说得很顺口的河南话心满意足道:“这面,中!”

  袁宫保爱吃面食,不过他吃的面不一般,从宋朝时就是贡面,“条细如丝,筋通爽口,耐煮不粘,色洁如银”,是面中极品。

  更难得的是,贡面虽然已经很细,但每根仍有微孔,芯似管状,工艺非常精巧。

  吃完饭后,袁世凯又在院中悠闲地散步。

  此时荫昌端着圣旨走了进来:“袁大人,圣旨到。”

  袁世凯见到他后,呵呵一笑:“荫大人,我的腿疾你是知道的,跪不下去。”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44页  当前第50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07/74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