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分节阅读_第548节
小说作者:三秋空城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41 MB   上传时间:2024-09-10 11:55:34

  唐绍仪直接笑了出来:“康先生要做‘素王’,现在表现得更急切了。”

  陈焕章没有康有为脸皮厚,此时已经有点脸红,但还是替康有为辩论:“帝制被贸然取消,百姓六神无主,读书人失去精神信仰。基督教主导了西方现代化,中国人的儒教更新运动也必须这么干!只不过儒教还有太多缺陷,康师才想要进行改进成为更加健全的孔教。”

  李谕说:“先生的意思,我是否可以理解为你们又把康圣人比作了西方宗教改革的马丁·路德?”

  陈焕章说:“康师当得起这个称谓。中国必须实行君主立宪才有未来,一个‘虚君’做国家元首,一个‘教主’作为素王管理道德,才能实现社会之大同,并立于英法之上。”

  “口气未免太大,”李谕说,“而且你们从哪看出来是基督教主导了西方现代化?我觉得贵教是不是应该多读一读西方历史书?”

  陈焕章被说到痛处,立刻不满道:“你一个研究洋人奇淫技巧的,敢在我面前聊历史?”

  李谕心中叹了口气,这家伙白在哥伦比亚读了哲学博士。按道理哲学博士在这个年代应该是很有学问的人才对,学的东西很杂很全,数学物理天文地理、文学历史逻辑政法,全都有所涉猎,讲究一个“独立思考”。

  但陈焕章却感觉是梦游了几年,全还给了大学,仍然听信康有为的那一套。

  李谕言语中带着可怜意味说:“冒天下之大不韪,开历史倒车绝对会一败涂地,输得很惨。陈先生,西方的强大源自文艺复兴,源自对科学民主的追求。我们应该学习,然后赶超,而不是继续闭门造车。我还要强调,科学不是洋人的专属,这是自然界的真理。”

  陈焕章压根听不进去:“学西方?我看不如学日本国,他们与我们同文、同种,而且也倡导与我们‘同教’。日本国从一穷二白变成强国,更值得学习,而日本国就是君主立宪国。”

  李谕无奈地摇了摇头,听得出,这是头倔驴,和康有为一样,拉不回来。

  李谕作为穿越者太明白了,基督教传教百年,其实根本没对中华文明造成什么影响;而号称与中华“同文、同种、同教”的日本人,却对中华民族做出了最残忍的事情。

  “陈先生,”李谕一字一句说,“我不懂宗教,可我也知道,任何宗教的创始者,最初都是以公心得到广大信仰者,而非——私心!言尽于此,告辞!”

  陈焕章张了张嘴,不知如何回复。

  就算康门弟子,估计也看得出康有为公心之下更大的就是一颗私心,从戊戌变法时便是如此。

  不过他们还是选择相信康有为,一直被蒙在鼓中。

  半年前,康有为在《致仲远书》中公然说:“凡自古圣哲豪杰,全在自信,力以鼓行之,皆有成功,此路德、加尔文(法国宗教改革家)之举业。及至国会,成则国会议员十中有九为吾党成员,是时兼操政党、内阁之势,以之救国,庶几全权,又谁与我争乎?”

  话语中,康圣人的“帝制梦”“教会梦”跃然纸上。

  他的逻辑就是梁启超充当执政党的党魁(当时梁启超有意回归师门),自己当教主(如“路德、加尔文”)。

  康对西方宗教这样理解:信徒成为党元,党园服从党魁,党魁又服从教主,教主通过执政党控制的议会、内阁,达成对国家政权和社会组织的全控制。

  不就是典型的“政教合一”嘛!

  这套模型在西方已经被抛弃了几百年,康圣人竟然想拿来用?!

  真不知道他是觉得全国四万万人都是傻子,还是自己已经疯了。

  在李谕说完后,一旁突然有人大声赞道:“说得好!不愧是李大学士,这些宵小之徒怎么可能辩得过您。”

  李谕回过头:“量才,原来是你。”

  史量才说:“我听得完完整整,回头就把此文发在报纸上。”

  李谕苦笑:“要不还是算了,不然他们肯定又对我群起而攻之。”

  史量才说:“您能怕他们?”

  李谕说:“怕自然不怕,但我哪有闲工夫和他们继续耗?纯属浪费时间!”

  史量才惋惜道:“可惜了一篇好社论。”

  李谕轻松说:“既然来了,一起进来吃饭吧。”

  几人进入汇中饭店,在座位坐下后,李谕接着问道:“量才,《申报》的收购事宜完成的如何?”

  史量才说:“按照你的嘱托,我请了专业律师,已经完成合同签订。”

  李谕说:“没忘了规定无形资产方面吧?”

  “没忘,”史量才说,“我也是头一回知道,原来合同订不好会有极为凶险的合同风险。”

  “加上便好,”李谕说,“将来《申报》在你的经营下,必然节节攀升。”

  史量才说:“我接手《申报》后,立刻定下了‘言论自由,不偏不倚,为民喉舌’的宗旨。”

  唐绍仪赞道:“说得太好了!我们需要这样的报纸。”

  史量才说:“我给所有的员工一再强调,报纸是民众的喉舌,除了特别势力的压迫以外,总要为人民说些话,才站得住脚。”

  李谕心中突然闪过一丝伤感,史量才此后被戴笠暗杀,就是因为他的立场。

  史量才看到李谕的神情,说道:“李大学士,既然你们都这么支持在下的《申报》,就要拿出实际行动嘛,比如供稿。”

  李谕说:“我写不了时政评论,只能写点科技文章,没多少受众。”

  史量才说:“我们最缺的可不就是科技文章,您只要供稿,我绝对放在头版。”

  李谕沉思一会儿说:“我确实有点想在报纸上宣传的东西。”

  史量才问道:“宣传?宣传什么?”

  李谕说:“飞机。”

第五百三十九章 科学杂志

  民国这种一穷二白的时期,真正难搞的是规模化产业,比如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的制造业等,这些无不需要政府巨大支出,同时更要一个稳定的局势。

  而这两点又是民国时期完全不能满足的。

  反而飞机这种“小众”的高端行业,只要有人有技术就可以搞起来。

  当然,大家肯定明白,这属于走捷径,是弯路,不是正道。就像后世的印度,制造业没搞起来,反而一门心思发展在第三产业中都属高端门类的IT产业。

  但在民初的时局下,李谕也没什么其他办法,而且搞搞高端产业起码可以提振一下民族信心不是。

  此外,还有很关键的一点,这时造个飞机真没后世那么难,更没什么设计标准。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战初期,只需在工厂地面上用粉笔画出一架新飞机的外形,两周之后一架完整的飞机就可以出厂。

  而且机身材料也比较简单:使用的是木材。木材这东西哪里都好搞,不依赖冶炼工业。

  二十世纪初飞机最重要的两个构件一个是发动机,一个是机翼。

  发动机难不倒李谕,毕竟已经注册了一些专利。

  一直到二战之前,飞机发动机除了一些设计上的不同,比如冷却方式之类,整体可以算作活塞式发动机,与汽车发动机没太大区别,不是什么特别大的技术难关。

  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仍旧诞生了一些优秀发动机,但也只能叫做“飞机发动机”,不能称之为高大上“航空发动机”,它们有本质区别。

  再退一步讲,就算李谕搞不出飞机发动机,在市场上也可以买到。

  一战时期最好的飞机发动机是美国造的“自由人”发动机,这款发动机生产数量极为巨大,远超飞机。

  以至于后来很多“自由人”发动机被偷偷用到汽艇上,靠着强大的动力,一些搞走私的人可以远远甩开海岸巡逻队的船。

  至于机翼,作为飞机机身部件中最重要的部分,承载了飞机大部分气动载荷,目前的形制基本都是双翼机。

  其实后世那种单翼机也有人搞出来了,不过双翼机在二十世纪初的飞机结构上有其独到优势——与一个单独的长而大机翼相比,由支撑杆和张线捆绑在一起的两个小机翼组成的盒式坚固结构,在飞行时能提供更大的压力和张力,尤其是大机动飞行时。

  所以即便一战时,空战用的战斗机仍然大都是双翼机。

  而单翼机则具备明显的气动优势,同时能给飞行员提供更广阔的视野,这两点优势人们早就认可。

  然而,单翼机的结构还是个问题。因为现在使用的机翼是薄翼,这就导致机翼内部的空间不能满足大量桅杆和其他内置结构的布置要求。

  很多年以后,人们才会渐渐意识到厚翼(也就是现代飞机机翼结构)的巨大优势,不过这是后话了。

  此外,就在半年前,单翼机中成功的典型——布莱里奥XI飞机因为机翼结构失效导致了几次坠毁,使得单翼机这种构型开始不受欢迎。

  英国和法国的军队立马宣布了对这类飞机的临时禁用令,导致双翼机此后多年中都将是主力。

  而双翼机在空气动力设计方面,要比单翼机简单太多。要是不追求极限的飞行速度和爬升能力,造飞机并非难事。

  如今要在报纸上宣传,最好的方式就是一次成功的飞行。

  史量才在听了李谕的一些介绍后,对飞机有了初步认识,已经忍不住想要看看这种可以上天的怪鸟。

  史量才道:“疏才兄,你说的内容太专业了,我肯定无法亲笔写稿。不然还是按照您之前提到的,办个咱们中国人自己的科学杂志。”

  “不能再同意!”李谕说,“刊印方面你们报社是行家,我会组织个科学社,以及编委会,进行内容撰写与审阅。”

  历史上,中国的《科学杂志》在1915年诞生,创办者是一批庚款留美生,一开始在美国运作。

  李谕与这些人大都有接触,至于杂志本身,就让它提前几年问世吧。

  国内已经有一批回国的理工人才,李谕找到大同大学的胡敦复等一批教授,大家一拍即合,当即决定成立《科学杂志》编委会。

  史量才则叫来了此前《格致汇编》(中国最早的科学类型杂志)的主编美国人傅兰雅帮帮忙。

  这位老传教士对中国感情挺深,大半辈子铺在科技杂志的翻译上,就是感觉有点忘了“主的旨意”,除了礼拜六去做个礼拜,几乎放弃传教,整天研究科学内容。

  留美学生赴美前要看的一本介绍美国的大学制度、招生情况、建议与忠告、美国大学一览表等内容的《接纳中国留学生留学美国章程》,也是傅兰雅编写。

  傅兰雅现已七十岁,但精神甚至比几年前见面时还好。

  毕竟民国是法国、美国后新出现的一个共和体制的国家,他感觉非常难得。

  经历了清亡民立的历史大变迁后,他更想留在中国。

  傅兰雅毛遂自荐负责翻译最新的欧美科学杂志,同时拉上了自己的儿子。

  除了转载内容,更重要的当然是亲自组织撰写适合国内科学情况的文章。

  好在科学目前在国内有无限大的推广空间,写文章不是难事,李谕以及胡敦复等人轻轻松松就可以供稿,比较麻烦的是公式排版。

  这时压根没有TeX公式排版体系、或者文字处理软件上的公式编辑器,想要用活字印刷术正确无误地排出数学公式,相当有挑战性。

  尤其涉及微积分的公式往往有三行之多,对排版工而言绝对是个噩梦——此后的大半个世纪都是如此。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印象,1980年代国内很多学校的数学试卷印刷仍然要手写模板;那时候前苏联的一些热学教材,由于公式数量巨大,里面的公式也是需要手写的。

  目前除了固定的一些科学杂志,如果某个科学家自己想出书,除非本身名气比较大,出版社才愿意给你单独排版。

  否则——嘿嘿,出版社随意印出来的公式真心惨不忍睹,只能一本本手动去添加缺失的符号。

  也包括各个大学数理专业论文,排版工才懒得给你一点点排,自己手写去吧!

  就算电脑排版出现后,情况都没有多少好转,直到图灵奖得主高德纳气不过,才自己搞出了TeX公式排版系统。

  话说这个TeX的版本更新号贼有意思,用π来表示,1995年时是3.14159,现在已经到了3.141592653,越新的版本就是越精确的π值。

  总之在这个书籍与知识很值钱的时代,出版科技书籍要更加金贵。

  排版是技术活,李谕与史量才、傅兰雅只能又找到商务印书馆的张元济帮忙。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44页  当前第54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48/74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