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祐樘心里一紧,手腕一抖,双手握紧鱼竿,而鱼竿瞬间便弯成一道优雅的弧线,当即跟黑鱼精进行角力。
虽然大黑鱼十分常见,但黑鱼精却是少有。
在后世的记载中,已发现最大的黑鱼体长足足一米五,这已经是一些成年女性的身高。由于黑鱼是呈长条形的关系,一米五的体重仅仅三十斤。
由于黑鱼的寿命高达30-50年,按照它们的生长速率,理论上最大的黑鱼可以达到一百斤。
只是理论终究是理论,但后世的捕捞频繁,加上各种钓鱼人流走于江河湖泊中,所以没有黑鱼能够真正的在野生水体中长到它的体型极限。
朱祐樘感受到导致自己肾上腺素飙升的拉力,虽然不可能是百斤的理论王者,但必定已经越超后世的三十斤。
啪!
黑鱼精被拉到水面,结果一个漂亮的打水动作,当即溅起了一片水花,而它再度奋力向深水区域游去。
后世引进白鲢后,三十斤是轻轻松松的重量,但黑鱼是一种生性凶猛的纯肉食鱼类,所以想要钓起的难度要远比白鲢高。
朱祐樘多年执政所积累的沉稳与决断,力道与技巧完美结合,始终保持着稳定的姿势跟黑鱼精角力。
经过大半个时辰的缠斗后,黑鱼精终于耗尽了力气,亦是在浅水区域露出修长的身躯,引起刘瑾等人的惊叹。
以前在听到黑鱼精打水的时候,皇宫的太监和宫女都误以为是水鬼,却不想竟然是一条体型超大的黑鱼精。
朱祐樘看到大黑鱼已经被抄起,亦是大口地喘着粗气,任由挺着肚子的韩幼英过来给自己擦拭汗水。
韩幼英看着朱祐樘战胜这条黑鱼精,亦是由衷地为朱祐樘感到高兴。
阳光下,黑鱼精的鱼身闪烁着乌黑的光泽,而黄色的斑点已经宛如黄金般。
朱祐樘认真地端详着这条大黑鱼,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的光芒。别看这条黑鱼精已经力竭,但这种鱼的生命力极强,哪怕离水最高能够活上三天。
“陛下,清蒸还是红烧?”刘瑾看到这条被刚刚钓起来的黑鱼精,当即讨好地询问道。
朱祐樘瞪了一眼这个吃货,轻轻地抚摸着鱼身感受着那滑腻而充满生命力的肌肤,当即命令冯马让人称重,然后将大黑鱼重新放归大液池。
若说以前还觉得八百亩水域是一座一望无际的湖,而今拥有了尼龙线后,现在的太液池更像自家的鱼缸。
黑鱼精在水中翻了一个身,游向深水域,却是刚好遇到一条更壮的伴侣,然后消失在碧绿的湖水中。
假以时日,它们夫妇未尝不能成长为一百斤的超级黑鱼精。
朱祐樘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超越世俗的深邃,仿佛在说:“若非朕之恩允,汝又岂能成精逍遥?”
夜幕降临,紫禁城的灯火璀璨。
乾清宫的几十名太监和宫女围着皇帝而转,服侍钓鱼归来的皇帝享用晚膳和沐浴,亦或者帮着他寻些乐子。
朱祐樘通常在沐浴后,都会按时来到充斥着檀香的东暖阁,而后翻阅来到全国各地的情报或密折。
作为一个合格的帝王,可以有一些自己的小爱好,亦可以维护好自己的家庭生活,但却要能够掌握全局,更要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
现在大明帝国最大的工程自然是明缅公路,这条预计要投入五百万银元的工程已经正式启动,由云南这边开始修建。
跟后世的轻轻松松便能开山搭桥不同,这个时代的修建道路确确实实是大工程,甚至会出现死亡数高达几万人苏伊士运河的情况。
不过在基建上,华夏确确实实是拥有很强的天赋。
虽然有瘴气和毒虫等问题,但由于拥有足够的知识积累,亦是可以克服这种自然伤害,而今的道路正在有条不紊地伸向了缅甸的北部。
其实道路的连通不仅有助于商品的流通,而且有利于统治。
此次打通明缅公路,虽然明面说是为了经济,但核心是通过统治缅甸,从而达到掌控印度洋的目标。
不仅是明缅公路的大工程正在进行,大明的公路债券已经发行,而今大明王朝已经着手打造更加快捷的交通网络。
虽然这个举动要耗费大量的财政开支,甚至会跟后世那般出现天量地方债务问题,但其实一切都是值得的。
像京城和江南之间的联系,早前过于依赖于京杭大运河,但现在亦是已经规划一条更加快捷的京杭公路。
当然,国内的公路主要还是要服务于经济,只有两地的货物大量流通,朝廷才会砸下重金,而后通过征收维护公路费用收回成本。
“东吁国出尔反尔,拒明缅公路通行其国!”正当明缅公路如火如荼之时,又一个颇有分量的王国跳出来阻止明缅公路。
朱祐樘将云南方面的情报轻轻放下,抬头望向西南喃喃地道:“汪直,希望如你所言,将印度洋献给朕,献给泱泱华夏!”
第四百九十六章 出乎意料的印度洋总督人选
弘治六年七月,其实发生了一件影响重大的事件。
就在很多人都以为汪直已经被边缘化的时候,殊不知一直坐镇中南半岛的汪直跟紫禁城从来没有断过联系,甚至经常得到天子的回信。
在默默无闻的这些年里,汪直不仅培养出一批批精兵悍将,而且在南洋各国建立了多个大明军事基地。
有鉴于全球七成以上都属于无主之地,大明真要扩大版图其实是一件十分突然容易的事情,派遣军队和百姓过去占地为王即可。
只是在这个时代,粮食和治理才是占据领土后,大明王朝所要面对的最严峻考验。
因何朝鲜和安南先后纳入华夏的版图,但最后还是离华夏而去呢?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两地的距离过远,交通时常出现中断的情况,导致粮食供应不畅和主权容易遗失。
即便强大的元朝占据缅甸,但两地遭到密林所阻,元廷压根无法突破层层的地理阻拦而形成有效的压制。
至于军粮同样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像江南的富庶之地自然不需要担心军粮,但安南和缅甸的驻军需要中原王朝将粮食运送过来。
只是从江南运到京城的粮食耗费都能够高达八成,没有运河连通的两地,所损耗的粮食是一个天文数字。
另一方向,朝鲜和安南只需要夺取政权,那么便很容易阻断跟中原王朝的交集,从而守得一隅而自立为王。
南洋诸国固然拥有一定的矿产资源,但广东离京城都是万里迢迢,而南洋诸国跟广东还隔着汪洋,即便占据这些小国亦是孤悬海外。
目前这个阶段,最佳的发展模式还是以发展自身为主,压抑那一颗疯狂扩张的野心,而是循序渐进地发展和扩张。
南洋的驻军基地跟吕宋的大明城互通互助,尽管大明朝廷从来没有侵占任何一国,但已经是货真价实的南洋之王。
特别马六甲已经建造军事基地,并且设立了关税机构,往来于南洋和印度洋的商船一律需要缴税。
正是如此,在朱祐樘的授意下,汪直并没有兴兵灭人国,而是通过建设军事基地的方式彻底掌握了南洋。
期间难免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但随着汪直派出巨船利炮,所有南洋国家的国王和部落首领对大明王朝都是俯首贴耳。
现在的势力范围早已经覆盖加里曼丹岛,在不断向南的渗透中,其实他们亦是已经发现了澳洲大陆。
只是随着天子的圣旨从京城而来,在接到圣旨的汪直将手上的事务进行移交,然后率领一支舰队浩浩荡荡离开南洋。
八月的海风,正从印度洋深处吹过来。
身穿蟒袍的汪直站在甲板上,一副青年美男子的形象,此刻的眼睛深邃,正朝着北面的海域望过去。
他不再是西厂的厂督,亦不是中南半岛的镇守太监,而是正式被朱祐樘下旨任命为第一任印度洋总督。
印度洋总督,这是一个大明王朝全新的职位,但分量可以等同于东海总督和美洲总督,甚至权柄还要更大。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任命在朝廷出现很多的争议。
虽然当年徐世英被任命为东海总督,朝廷同样有一些反对的声音,但徐世英终究还顶着定国公世子的身份。
反观汪直既不是文官集团成员,亦不是武勋集团的核心成员,而是遭到文官集团和武勋集团十分轻松的阉竖。
古往今来,除了怀恩那种懂得跟文官集团搞好关系的太监,太监很少有正面的形象,每每被人都是被恨得咬牙切齿。
汪直的名声自然不需要多说,当年担任西厂厂督打击了一大批贪官,更是将前任首辅杨荣的子孙绳之以法。
即便到了弘治朝,在得到弘治天子的起复后,跟王越上演的扬州一日屠百官,而他本人在湖广更是看着刘大夏的家人被活活烧死。
现在被授予如此要职,而且海外总督拥有的权势远非国内总督能够比拟,自然惹得很多文官眼红,所以出现了反对的声音。
“汪直拥有军机之才,今授职印度洋总督实是屈才,此事不得再议!”
这些反对的声音自然传进天子的耳中,似乎想要动摇天子的决断,但朱祐樘态度十分强硬地表态道。
通过这么多年的观察,虽然他确实发现汪直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汪直对一些贪官污吏是真的狠,但对皇帝和国家还是拥有极高的归属感。
在主持中南半岛局势期间,面对黎朝的余孽,他采用了很多令人毛骨悚然的法子,导致黎朝的余孽不再敢生起反叛之心。
只是对驻扎在中南半岛等地的军队,他表现出亲和的一面,亦是能够时时刻刻维护住大明王朝的利益。
其实采用太监出任海外总督,还有一个好处。
太监拥有更强的忠诚度,所以他们在海外可能经营失败,却不需要过度担心他们在实力壮大后自立为王。
别小瞧人性的贪婪,一旦他们看到自立为王的机会,再忠诚的臣子亦不会愿意将自己的命运交到其他人的手中。
何况,海外需要能力更强的总督。
在国内,总督可以充当一个摆设。哪怕他整天无所事事,对整个大局而言,未必出现不利的影响。
只是到了海外,这位总督不仅需要拥有出色的管理才能,而且还需要十分强劲的军事指挥能力。
武勋出身的徐世英虽然最初亦有不尽如人意的时候,但现在的东海总督府已经成为东海的绝对霸主,更是占据了九州岛,而且持续着东极岛开采黄金矿的成果。
虽然汪直是太监出身,但通过跟王越的威宁海一战,加上这些年在中南半岛的经营,早已经证明了他的军事能力。
反观口口声声忧国忧民的文官,这些人写写文章还成,若将海外总督的位置交给他们,根本不指望他们能带来惊喜。
正是如此,朱祐樘在力排众议后,亦是任由汪直出任印度洋总督,更是执行着一项十分重要的计划。
一支由万人组建而成的舰队从马六甲进来后,便进入了印度洋,而后一路沿着印度洋的东海岸线北上。
由于船上的食物和淡水充足,舰队并不需要在暹罗的港口进行补给,而是一路北上。
“总督大人,不知有何吩咐?”一个身材魁梧的将领大步走过来,显得毕恭毕敬地见礼道。
虽然汪直不被文官集团所喜,但在武将群体的名声其实很好。
纵观这个太监的人生,堪称精彩绝伦。
在少年之时,汪直便已经得到宪宗的重用,出任西厂厂督期间,疯狂地打击贪官污吏,导致文武百官闻风丧胆。
第一次领军出征,打得建州女真哭爹喊娘。在跟王越联手后,更是敢于率军深入大草原,险些还杀了达延汗。
文官集团好不容易将汪直斗倒,逼得宪宗将汪直下放南京,将他的官职是一贬再贬,让这位权监摔进了泥里。
谁承想,刚刚登基的天子弘治竟然起用汪直,虽然仅仅是南京镇守太监的职位,但后来汪直亦是参与了诸多的大事件。
从刘大夏的嘴里成功得知安南档案的匿藏之所,尽管消息被王增提前得知而被转移,但亦算是汪直的一个功绩。
在出任中南半岛镇守太监多年后,如今又得到皇帝授予新的职位,以印度洋总督的身份亲率一万大明海军精锐。
此时海风从西边吹来,掠起了汪直的帽带子。
“林诚,你跟你的部下做好准备了吗?”汪直并没有望向前来的头号大将,而是目光遥望远方地道。
“总督大人,若是不能拿下,卑职便以死谢罪!”林诚深知汪直对事情只看重结果,亦是认真地表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