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_分节阅读_第178节
小说作者:玩蛇怪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12 MB   上传时间:2024-09-26 19:10:55

  “想要将古代的英雄史观变成人民史观还是不容易啊,造反朝不保夕,坐在统治者这个位置上也一样如履薄冰,也难怪几千年下来,无数宰辅说这个位置高处不胜寒。”

  赵骏批完了今天的政务,放下手中的毛笔,揉搓着太阳穴,只觉得比上一世读高中还要疲惫。

  屋内已经燃起了香炭。

  天气愈发寒冷,凛冬即将到来,汴梁又不知道要冻死多少百姓。

  “棉花种子找来了。”

  就在这个时候,王曾拿着一份劄子起身走到赵骏面前,对他说道:“范雍上了劄子,他们成功从西域带回来八千多斤棉花种子。”

  “哦?”

  赵骏忙道:“是我所说的非洲绵吗?”

  “应该是的。”

  王曾说道:“确实是与我们本土的棉花不同的品种,而且这东西南北朝的魏朝时期就有种植,唐朝便已经是作为比较贵重的棉质衣物出现。”

  王随也走了过来道:“老夫翻遍史料,竟发现唐朝还曾经推广过这种棉花,在河北河南尝试过种植,但似乎都种不活。”

  “其实汉龙以前说起这种棉花的时候,老夫也曾经记起过这物品。特意去翻找了史料,发现从南北朝到唐朝,也不乏在内陆种植,可这种东西只能种在西域。”

  盛度侧过头来问道:“兴许河北有些地方还能够找到少数棉花的种植区域,甚至大批量种子也有,可它真的能在中原种活吗?”

  如今大宋也并非一成不变,像朝廷下令让西北范雍与青塘开设互市,并且大量收购西域棉花种子。

  青塘的位置就在后世青海西宁市一带,由于宋朝时期西域被西夏阻隔,导致中原和西域断绝往来,棉花虽然在南北朝就传入,却并未在中原推广。

  而青塘恰好就是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在西夏断绝了西域往来之后,宋朝依旧可以通过青塘与西域沟通。

  所以赵骏前段时间提出多跟青塘进行商贸活动,以粮食、食盐、武器、铠甲等青塘需要的物资,换取马匹、牛羊、棉花。

  现在终于有了效果。

  只是众人却对赵骏推广棉花的事情表示怀疑。

  主要是中国古代其实就有本土棉花,叫做亚洲绵,这种棉花产量低、种植困难,从西汉开始,就只有在广东、海南等沿海地带有小规模种植。

  而南北朝传入的是非洲绵,这种棉花产量高,适应力强,也是明代朱元璋进行全国推广的棉花品种。

  但作为棉花,同样需要热量丰富、光照充足、水源充足、土地肥沃四个主要条件。

  所以即便传入中国,也依旧没有立即适应。

  唐朝就曾经尝试过推广,在黄河中下游流域种植,可惜失败了,种不活,即便种活了,产量也不高,经济作用不大。

  因而大家不明白这东西到底应该怎么推广才行。

  赵骏听到众人的话,笑着摇摇头道:“唐宋时期棉花并未大规模推广开,主要原因是小冰河时期,唐朝中期开始,气候变冷,降雨线南移,北方日益干旱、严寒,使得棉花难以种植。”

  “我记得汉龙以前倒是说过,汉末和明末都是因为小冰河时期而灭亡,这小冰河时期是何物?”

  吕夷简也来了兴趣,想起了当初赵骏说三易回河的时候提起这事。

  赵骏解释了一下什么是小冰河时期,随后说道:“唐朝的这次小冰河时期是第三次,第四次要到明朝,也就是说,我们刚好赶上了一个不错的时代,正处于第三次小冰河时期结束,需要到五百多年后才会有第四次小冰河时期,这会是我们高速发展的一个机会。”

  “若是如此,那岂不是至少五百年内,大宋各地都会风调雨顺?”

  王曾睁大了眼睛。

  “想多了。”

  赵骏白了他一眼道:“该有的天灾还是会有,只是北方气候没那么冷,北方的农作物产量不会突然大幅度下降而已。”

  蔡齐抚须说道:“那这样的话,是否就说明河北、陕西等地方,又能够继续耕作了?”

  “是的。”

  赵骏点点头:“只要解决了西夏和辽国的威胁,陕西与河北将慢慢恢复。”

  现在大宋的情况是,由于关中地区在唐朝开垦过度,导致关中地区接近荒芜,人口非常少。

  河北由于跟辽国离得太近,人口大量南下迁移,地方上以军屯为主。

  根据史料记载,当时整个陕西加半个甘肃的秦凤路、永兴军路两个路加起来,人口才八百多万,且主要集中在黄土高原地区,关中盆地人数不多。

  河北两路,河北东路、河北西路加起来,也不过六百多万。

  而在唐朝时期,河北有一千多万人。

  反观江浙地区,人口已经突破了两千万。河南、京畿、湖广以及四川人口都在千万以上,黄河以南显然已经成为人口的主要聚集区。

  这里面有两个主观原因,一是西夏与辽国边境,民众南迁。二是第三次小冰河时期,北方农作物产量下降。

  但宋初第三次小冰河时期结束,所以要是能解决西夏和辽国的威胁,河北与关中就能够重新修建水利,也不是不能重新开垦出来。

  听到赵骏的话,王曾沉吟道:“若是能重新开垦关中与河北的话,那就实在是太好了。”

  “同样第三次小冰河时期结束,就意味着棉花可以种植了吗?”

  王随也问道。

  “是的。”

  赵骏点点头:“不过还是应该先适应为主。”

  吕夷简纳闷道:“为何?”

  “之前不是还没有适应黄河流域的种植吗?说明种植也需要一步步来,虽然从南北朝我们就尝试种植,但直到元明时期才推广,也有一定原因的。”

  “你的意思是,你之前说过的本土化适应过程?”

  “是的。”

  “那应该要怎么做?”

  “棉花种子到了以后,送到广州、海南等地进行试种,再进行全路推广,这个过程可能要几年时间。”

  赵骏想了想道:“广州海南等地本来就是亚热带地区,水量丰富,土地资源肥沃,但只要能在那里试验成功,就说明棉花可以在南方生根发芽,等北方气候回暖到一定程度,慢慢地把棉花由南向北传播。”

  “这样会不会挤占农田的种植?”

  吕夷简皱起眉头道。

  要是棉花在南方广泛种植的话,那对南方的农作物显然会是一种冲击。

  因为刚才也说了,如今南方是人口主要聚集区。

  而宋朝之所以能够维持统治,就是南方产生了占城稻农业革命,让南方的粮食产量巨额暴增,从而南粮北输,通过运河送到汴梁,再运到河北与陕西去。

  要是棉花在南方广泛推广的话,吕夷简担心会造成棉花挤占农田种植,从而使得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

  赵骏毫不犹豫地道:“会,从南宋开始,一直到明朝中后期,南方江浙地区是主要产粮区,那里素有苏常熟,天下足的说法。由于明朝朝廷被忽悠得禁海,南方士绅却暗地里出海做生意,他们就需要经济作物,比如桑、麻、绵来制作丝绸、麻布以及棉衣对外销售。就大量用农田改桑麻绵田,以产生经济效应,造成全国性粮食短缺,也成为明朝灭亡的一个伏笔。”

  “那你还在南方推广?”

  吕夷简不解道。

  赵骏看着他说道:“你难道会因为吃饭吃得太饱撑死而放弃吃饭吗?粮食不足的根本原因是大地主阶级囤积粮食,以达到低买高卖的目的。并不是说宋朝缺粮,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或者生产力继续提升,让粮食产量高额增长,一部分农田变为棉花田也是合理的事情。”

  “但现在生产力并没有提升,大地主囤积粮食的问题也没有解决该怎么办?”

  吕夷简皱起眉头。

  “可以先进行小规模种植,实验成功之后,在不允许农田改棉花田的情况下大幅度推广就行。”

  赵骏说道:“棉花不是很挑地,又不像水稻那样需要用水田持续保持水量。山坡野地,只要常浇水,保持日照就能产棉花。以后生产力上来,粮食种类丰富,不缺粮食,也不是不能多种经济作物。”

  “原来如此。”

  吕夷简想了想,就扭过头对王曾说道:“广东路转运使曾麟好像是你的门生吧。”

  王曾微点下颌道:“天禧元年,我被王钦若陷害,罢为礼部侍郎,当年主持了会试,他确实是被我钦点的三甲进士,一晃竟都已经二十年过去了。”

  “老王,那这事就交给你了。”

  赵骏说道。

  王曾白了眼吕夷简,得,又加了份差事。

第151章 赵祯有子与元丰改制

  商议了棉花种植先在岭南海南等地试点推广之后,大家又继续进行今天的政务处理。

  目前大宋整体改革还是没有进行,不过由于明年赵骏打算进行一定范围的官制改革,所以眼下官场上还是有了不少的变化。

  首先是多了一些新部门,其次是官场上已经传出了风声,说明年一些部门要进行分组重建。

  在新部门上,统计司、火器司、创造局、交子部、地质部等几个部门已经组建得差不多,特别是统计司以及火器司,都已经运作了起来。

  创造局按照赵骏的本意其实是希望能成为科学研究院,集合各方面人才,进行科研发展。

  不过目前来看难度还是比较大,估计得几百年后才能成为科学院。

  现在就权当知识产权局。

  报纸已经在汴梁各地刊登了鼓励发明创造的新闻,只要发明创造有利,那么就能够得到创造局的奖励。

  一时间大宋的发明家们闻风而动,纷纷开始了发明创造活动。

  高纯度的火药出现之后,火器司开始将新火药用于原来发明的火器当中,威力成倍提升。

  吕夷简等宰相也视察过火器司,对火药造成的巨大威力表示非常满意,成批量的手榴弹正在制造。

  地质部也已经组建,上百名官员成立了左右二曹六案。

  左曹主要负责地质勘探,有资料储存案,矿产探勘案以及矿石研究案。右曹负责环境保护,主要是水文地质案、工程地质案以及环境地质调查案。

  别看在古代提环境保护显得很愚蠢,实际上赵匡胤和赵光义时期,就对黄河上游开展过环境保护,种植树木想减缓黄河泛滥。

  所以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环境保护都很有必要。

  特别是即将三易回河的时候。

  地质部目前的主要工作就是沿河调查黄河的情况,一边继续赵匡胤赵光义时代的政策在黄河上游种植树木,一边调查下游泛滥成灾的可能。

  这样是为了做好治理准备,以避免十二年后黄河改道的事情发生。

  除此之外,地质局也已经开始组织船队和人员,出海寻找美洲的计划进入了筹备阶段,预计两三年后就能出发。

  交子部就不用多说,大概也是明年开始,在全国主要商业城市开始推广交子业务。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00页  当前第17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78/70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人在大宋,无法无天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