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是不能。”
赵骏都还没说,其他人就纷纷否定。
因为大宋的国力跃升,基本上已经迈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初级阶段,哪怕如此,与农业国之间的差距也是显著体现。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用血肉之躯骑马打仗的民族,去硬憾城池加火炮加火枪的民族,无异于取死。
所以别说辽夏主动进攻大宋,就算是野外遇到,跑得慢一点恐怕也要丢半条命。
“这就是关键所在了。”
范仲淹笑道:“所以他们已经不敢进攻大宋的本土,就希望我们露出破绽,比如主动出击,让他们处于防守地位,从而获得地利的优势。”
“原来如此,他们两国在边境也跟我们一样布置大量火炮,若我们出兵救青塘和高丽,就正中他们西贼和辽贼奸计了。”
“那这样的话,岂不是就说明我们不能主动进攻?青塘那边还好,可高丽的话,就要落入辽国的手中了?”
“当年辽国也曾经打下高丽的开京,但后来呢?他们在当地没有百姓支持,到处都是高丽军队在山里伏击,我看辽国这次也是这个下场。”
“那不好说,以前辽国没有火器,虽然高丽正面不能与之抗衡,却能游而击之。现在火炮一出,他们的胆略都要碎了吧。”
诸多宰相议论纷纷,虽然看穿了辽国和西夏的计谋,但好像他们也没什么办法。
毕竟辽国现在也发展起来了火器,主动进攻辽国边境,只会是自讨苦吃。何况这么做也是顺势落入辽夏圈套,恐怕背后还有阴谋。
“汉龙,你怎么看?”
范仲淹看向赵骏。
赵骏笑道:“我的看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辽国和西夏还真是不作死就不会死啊。”
“哦?”
众人看向他。
晏殊不解道:“汉龙觉得可以破解?”
“轻松破解。”
赵骏摆摆手,指着渤海湾道:“当我把舰队开到渤海湾,不知道辽国又该如何应对呢?”
“额……”
众人一看,顿时觉得很有道理。
渤海湾扼制住了山海关,往西可以打辽国南京析津府,往东北可以直取辽国东京辽阳府,从战术上讲,可谓占尽先机。
“可即便是如此,辽国武力还是强盛的,我们要是主动出击的话,最多也就是帮助高丽击退辽国。”
蒋堂摇摇头。
“为什么?”
赵骏反问。
“辽国在海岸线有大炮。”
蒋堂解释道:“我们的船只怕是不能靠近。”
他做过淮南东路转运使,对于船只海运还是颇为了解,知道现在的船只都已经装备了火炮。
可问题是人家海岸线上也有大炮,论起射程,海岸线的大炮可比船上的远得多。
“当年老佛爷也是跟你一样的想法,大沽口炮台击沉六艘战舰,让八国联军死伤惨重,但结果呢?”
赵骏双手一摊道:“海岸线是很长的,光靠那几门火炮真的能守住吗?只要上岸野战,有火枪列阵,辽军实际上就是活靶子。”
“哦?”
众人一惊,李迪惊讶道:“汉龙是打算攻灭辽国了吗?”
“我看过《孙子兵法》,但也看过《战争论》,《战争论》里那句‘进攻是最好的防守’深得我心。”
赵骏指了指燕云之地道:“辽国的想法我们都猜到了,无非就是攻打高丽,逼着我们去救援,让我们的分兵前往朝鲜半岛,同时主动进攻重兵把守的燕云,从而让我们露出破绽,找到他们战胜我们的办法。”
“嗯。”
对于这一点大家都赞同。
蒋堂道:“照汉龙的意思,我们也是要寻求主动出击?岂不是正中辽国下怀?”
“正中下怀就正中下怀呗,他打他的,我打我的,各有战略。”
赵骏笑道:“我说实话,就跟西夏一样,我没看中西夏整个领土,只看中了青塘和卓啰和南,辽国这边则看中了燕云,先把燕云收回来。至于灭辽的事情嘛,现在不谈,三五年之内吧。”
“还是三五年内吗?”
众人颇有些失望,赵骏其实以前就说过,最多三五年之内就能灭西夏和辽国,但他们作为宰相,这等丰功伟业,谁又不想沾点光呢?
如果在他们的任期内完成这一点,恐怕将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虽说赵骏也说了是三五年,处于他们的任期内,可打仗这种事情怎么能说得准备?万一三五年后开战,又要打个一两年,岂不是就出了任期?
最难受的万一下一届宰相恰好遇到了这种没事,刚上任没多久大宋就灭了西夏和辽国,白白捡了一个开疆拓土的功劳,那显然是能让他们血亏到姥姥家去,怕是个个得吐血。
所以不止是赵祯,政制院诸多宰相也慢慢地认同起大宋实力提升上来,拥有可以灭亡西夏和辽国的能力,唯独赵骏却一直压着,让他们感觉到费解。
难道一个原材料生产地区,还比不上直接把那个原材料产区吞并来得利益大吗?
“是三五年内。”
赵骏强调道:“三五年内,我要让西夏和辽国国内经济崩溃,民不聊生,大宋轻而易举地占据他们,如此一来,我们就能减少很多伤亡。”
“啊?”
众人睁大了眼睛,愣愣地看着赵骏,仿佛他在说什么天方夜谭的话。
唯有赵骏笑而不语。
见他不说话,众人有些不高兴,晏殊埋怨道:“汉龙,你到底在打什么鬼主意,有什么说法就赶紧告诉我们啊。”
“好吧。”
赵骏见大家都被吊足了胃口,也不隐瞒了,说道:“你们知道为什么我当初放任辽国火器发展吗?”
“不是他们推测出了火药配比,已经自己研制出了接近我们八九成威力的火药吗?”
宋绶不解地问:“难道这里面还有其它因素?”
“当然有,我后来不是把十成威力的完整火药配方还卖给他们,其实就是在他们自己花费巨大代价之后,再推波助澜一把。”
赵骏笑了笑。
“那你说说原因吧。”
众人自然知道这件事。
“我这么做原因有两点,一是让西夏和辽国跟我们进行军备竞赛,不断消耗他们的国力。”
赵骏就说道:“二是让西夏跟辽国对我们的贸易产生巨大依赖,从而最终走向我们的贸易陷阱,走向灭亡之路。”
“第一条我能理解,第二条是什么原因?”
范仲淹问。
“你们难道没发现,西夏和辽国民间百姓的生存,几乎全都要倚仗我大宋吗?”
赵骏笑了笑道:“若是大宋以辽国西夏对大宋盟友出兵为借口,忽然断掉了一切外贸,对他们进行粮食封锁和经济制裁,你们猜猜这两个国家会怎么样?”
粮食封锁和经济制裁?
众人互相对视,都能看到对方眼中的迷茫。
只有赵骏依旧保持着微笑。
其实这些年来,皇城司派到西夏跟辽国的内应,早就打探好了两个国家的情报。
西夏和辽国这些年蓬勃发展,看似国力提升,甚至大力发展军队,把国库里的钱几乎八九成以上用于军费开支,走上了以前大宋的老路子。
但实际上经济和粮食严重依赖大宋出口。
毕竟这两个国家以前都是靠畜牧业和一定农耕业维持,根本没有那么多钱用于发展火药,光进口硫磺就能把国库掏空。
为此大宋“好心”地从他们那里进口大量西夏跟辽国特产,为他们输送了许多钱币,从而让这两个国家维持国内的经济状况,并且还有余钱购置硫磺,开始发展军工。
可显然维持火器军工发展就已经几乎掏空了西夏和辽国全部国库,民间发展基本上靠民间百姓自己,为此两国国民往往需要靠售卖各种产品来维持生计。
比如西夏和辽国的牧民就会经常把牛羊马卖到大宋来,还有各种皮毛、矿产、药材也都是大宋收购的对象,从而让两国民间经济能保持得住。
而一旦大宋对西夏和辽国进行经济制裁,各种物资禁运,那么瞬间两个国家都会陷入粮食匮乏、经济崩溃的局面。
不要以为这不现实。
历史上西夏与大宋之间爆发战争,大宋取消榷场互市,西夏经济一夜之间陷入绝境,国内民不聊生,牧民损失惨重,要不是李元昊打了胜仗,最后靠着大宋赔偿岁币续命,恐怕西夏早灭亡了。
因此可以说从很久之前,赵骏就已经开始布局。
为的,自然是今日。
第350章 战略部署,夺回燕云
“在后世的国际交往当中,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不仅仅是GDP,同时还有粮食产量的问题,也就是伟人说过的‘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粮食作为一个国家的命脉,不能被他人掌握在手里,这是血的教训,比如爱尔兰、阿根廷、巴西、乌克兰。”
“这些在我们后世都是产粮大区,可他们本国的农业却被国外操纵,产的粮食绝大多数都用于出口,反而导致本国的粮食短缺,经济衰退,这就是命脉被别人把握的下场。”
“我们懂得这些道理,是曾经血与泪的教训。知道饿肚子的滋味不好受,所以才努力发展农业,又有大量像袁老那样的农业科研人员付出,才让我们端住了饭碗。”
“很可惜的是西夏和辽国还没有懂这些道理,大量的国家开支都用于军费。而且随着国防花销越来越大,就越需要扶持商业以维持他们的军工产业发展。”
“根据我的调查,他们国内的农业和畜牧业人口显著下降。西夏那边当西域二道贩子的商人居多,辽国那边也更热衷于手工业和资源输出行业。”
“相比于辛辛苦苦种地,去东北挖颗野人参,逮点野货把皮毛卖到大宋来,或者在边境从事贸易,收益远远大于耕作。”
“而这样的情况已经维持了七八年之久,整个西夏与辽国的经济和农业都严重依赖大宋。被我们用粮食从他们那里换来铜矿,再铸造成铜币,去他们那里买其它的资源。”
“说起来真是讽刺,以前嘲笑霉帝印钞收割全世界韭菜。现在大宋也变成印钞机收割全世界韭菜,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感觉,真他妈的爽。”
政制院会议室内,关于讨论这一次西夏辽国忽然对大宋盟友出兵的议题上,赵骏侃侃而谈,笑容满面。
以前其实有些人不理解,为什么要把完整火药配方卖给辽国,为什么要支持大宋商人从日本买入硫磺之后,再中途转运卖到辽国去。
可他们不会想想,西夏和辽国全都大力发展火器去了,国内的民生怎么办?经济和农业发展怎么办?毛熊老大哥的例子就摆在前面,这么粗浅的道理难道还让人想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