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啊,嘴巴是越来越能说了啊。”
李适也发觉最近自己的嘴是越来越甜了,反正很讨人喜欢,崇祯皇帝就很喜欢。
黄景昉又说道,
“你是没有事肯定不会来找老夫,说吧,又有什么事。”
李适笑嘻嘻的说道,
“伯父上次你防瘟疫的事情,听说成绩斐然,现在京师的市面焕然一新?”
黄景昉再次苦笑的说道,
“这里面全是你的功劳,老夫就是挂个名头而已。但是不得不说,这京师的环境确实改变挺大的,还有京师最近没有听闻大规模的瘟疫出现。”
“老夫也跟着沾点功劳。”
李适当然知道这都是自己的功劳,但是嘴上不能认啊,不然以后怎么顶着老黄的名头办事啊。
“伯父万万不可妄自菲薄,这一切都是在伯父的带领下完成的,伯父那也是居功至伟。”
果然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虽然知道缘由,黄景昉还是忍不住的得意。
“好了,好了,莫要吹捧,快说说你有何事。”
李适只好说道,
“最近我盘查京师情况,发现京师已经严重缺粮。一是今年北方欠收,二是南方今年运输不及时。”
“对于粮食这种国之重器,我需要未雨绸缪啊。”
黄景昉不由说道,
“这粮草不是户部的事情吗,我们贸然插手,恐会惹得其他人不快。”
李适这就要批评老黄了,难道就不能有点主动的精神,
“伯父,现在粮食危机还没有显示出来,朝堂看起来一片平和。但是一旦发生危机,朝堂上这些尸位素餐的家伙能干什么?我看他们唯一的作用就是消耗俸禄。”
“更何况,朝廷根本没有钱,要是发生粮食危机,能有什么办法?”
黄景昉只好问道,
“太仓的粮食现在存量有多少?”
只见李适回答道,
“历史最低水平了。”
黄景昉顿时重视起来了,但是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到什么应对的办法,只好说道,
“老夫也没有半点头绪,贤侄可有什么办法?”
只见李适说道,
“我已经拨款一百万两在南方购粮,这些是为了保证军需。”
“当然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买粮,但是这办法肯定不适合朝廷,因为朝廷根本没有钱。”
“所以我便想了一个办法,在京师周边组织人力开垦无主,闲荒之地。还有便是引进我们南方的高产粮种。”
“伯父应该知道玉蜀黍(玉米),番薯(红薯),马铃薯(土豆)等海上传来的高产作物吧。”
身为福建人黄景昉肯定听过,要知道最早这些作物都是从福建传进来的。
不过黄景昉还是说道,
“这些作物老夫是听说过,但是北方和我们福建的天气相差太大,也能种植?”
这也许便是为什么这些高产作物出现了这么多年,还没有大规模种植的原因,古人的视角局限性太大。
李适说道,
“当然能,可能这些作物在北方的种植情况比福建还好。伯父你要是在北方推广开来,不仅可以造福百姓,还可以名留青史。”
第132章 黄景昉的震惊
名留青史的诱惑力对黄景昉很大,黄景昉当即更加重视起来,恨不得马上开干。
只见李适继续说道,
“有两人是这方面的专家,宋应星和宋应升两兄弟,他们都是我大明的官员,伯父可以招揽他们来京师帮你主管这个项目。”
“还有便是伯父你需要用你的关系在福建大量收购这些粮种,然后在京师附近慢慢推广。”
黄景昉听得津津有味,但还是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可是这些事情不可能马上见效,我们京师现有的粮食危机还没有解决啊。”
李适不由高看了这个便宜伯父一眼,居然还没有迷失自我。
“这个我会想办法的,伯父把京师的附近的垦殖和新作物的推广搞好便是,这才是真正利国利民的大事。”
黄景昉不由点点头,一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感觉。
李适见事情说好便准备要走了,走出了一步李适感觉不放心又回转过来说道,
“伯父,这些你都知道了吧,你准备怎么做。”
黄景昉想了想,
“我先把宋应星和宋应升两兄弟调到京师来,然后联系我们福建籍的商人让他们给我运新作物的粮种来,想我这张老脸还是没有问题的吧。”
“至于京师附近的垦殖,我会让五城兵马司专门负责此事。”
李适点点头,这方法没有毛病,但还是恨铁不成钢的说道,
“伯父,不是我说你。你应该先找皇上,把现在的困难夸大其词的说出来,然后把你的办法说出来。要在皇上面前表现出你勇于用事的精神。”
黄景昉???
只见李适继续说道,
“伯父,我给你说了几次叫你提拔一些亲信,你现在有几个亲信啦。”
黄景昉顿时老脸一红,支支吾吾的说道,
“翰林院和詹事府有很多都是。。。都是。。。我的亲信。”
李适一阵苦笑,这个伯父真让人费心,
“我的伯父勒,这些都是闲散衙门,要这些亲信有何用啊,你要把他们安排到实权的衙门懂吗?”
黄景昉还是支支吾吾的说道,
“这个,这个道理我还是懂,可是。。。可是。。。每次想这么办的时候。我是拉不下脸去找吏部尚书郑三俊啊。”
李适摇摇头,果然是个书呆子,面子有权力重要?
“那你叫陈演帮你去办吧。”
黄景昉顿时惊叫出声,
“陈演?你们什么时候又勾搭上了,这可是一个小人啊,上次答应我的事转个头就不认了。”
李适再次摇摇头,
“伯父你这个勾搭用得真好,实话给你说吧,陈演现在投靠我了,是我的人啦。”
黄景昉再次惊叫出声,
“什么,陈演投靠你啦,他可是内阁大学士啊!”
李适淡淡的说道,
“他不投靠我,他内阁大学士的位置都坐不稳。”
只见黄景昉喃喃的说道,
“怪不得他最近对我如此亲近。”
说着黄景昉看向李适,好心提醒道,
“贤侄,陈演可是一个小人,你可要防着他一点啊。”
李适很想反驳黄景昉几句,又怕拂了他的面子,只好说道,
“伯父,说得对,我会注意的。不过伯父你以后有事可以和他商议,还有兵部尚书吴甡也是自己人。”
黄景昉再再次惊叫出声,
“什么,吴甡都投靠你了!”
李适点点头,很是潇洒的转身而去。
留下黄景昉在直房里怀疑人生,我堂堂内阁大学士,也没有看到有人主动来投靠我。
反而自己这个侄子不过是个兵部侍郎,这些内阁大学士,尚书争相投靠他。是我的这个侄子太有人格魅力了,还是我太菜了。
想了半晌,黄景昉才得出答案,是这个侄子太有人格魅力了,肯定不能承认是自己太菜了。
黄景昉来到皇宫觐见崇祯皇帝。
上次防瘟疫的事情,虽然还没有太久,效果也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但是京师的面貌真的改变了一些,京师附近也没有再次发生大规模的瘟疫。
崇祯很是高兴的勉励了黄景昉几句,再怎么说现在主动干事的大臣越来越少了。崇祯甚至发现最近首辅周延儒都开始摸鱼了。
当黄景昉给崇祯说起京师如今的粮食情况,其实崇祯也是略知一二的,但是奈何实在没有钱,只能干看着。
见黄景昉提出了几个方法,还有具体的执行方略,崇祯顿时大喜,大肆夸奖黄景昉勇于用事,是个能臣。
黄景昉这才带着喜气洋洋的笑脸离开皇宫,看来我老黄也还是不错的,没有看到皇帝都对我如此赞赏吗?
大时雍坊工地,最近几天一直乒乒乓乓响个不停,路人都不由好奇,这里面究竟在干什么大工程,可是被木板围墙给堵住了。
今天李适前来视察工地,当然李适的牌面肯定比唐永安还要大,数百身强体壮的京营士兵贴身保护。
钱大海只见一个绯红官袍的年轻英俊的大官被一群精壮鲜丽的京营士兵拥簇而来,气势如虹,不可一世的样子。
钱大海顿时张大了嘴巴,心里大呼大丈夫这应该这样啊。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李适大人?果然英俊潇洒,恐怖如斯!
当然李适也是骂骂咧咧的,踏马的现在走到哪里都得数百人保护着,不然就没有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