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奴才办差不力,实在有罪。但请让奴才先赎了罪,再随您处置,可好?”玉柱处处站在康熙的立场上说话,确实没有半点私心。
“哼。”康熙一声不吭的抬腿走了。
老皇帝趁兴而来,败兴而归,有人必定要倒霉了!
等康熙走了后,玉柱命秦旺和来福,把方圆十丈内的所有人,都记了名字。
玉柱冷冷的说:“只要漏出去了一点风声,你们一体杖毙。”
“嗻。”周围的人,全都跪下了,心里却异常之感激玉柱。
他们知道了这么大的丑闻,还能活命,全靠了玉柱的周旋。
在这个吃人的社会,玉柱既然承担了责任,从康熙那里讨到了天大的人情,他就不能心慈手软。
如果,消息真的走漏了出去。凡是名单上的人,肯定会被玉柱请旨后,直接杖毙。
这是勿须置疑的事情!
把大家的嘴巴管住了后,玉柱深深的看了眼秦旺,秦旺马上会意的下去了。
玉柱坐回到了书桌后,扬起下巴,看了眼主持的太监总管。
于是,整个复选的流程,又继续进行了下去。
等复选完毕后,玉柱带着名单,去了清溪书屋。
也许是康熙余怒未熄,玉柱整整被晾了一个时辰,才被叫进去。
康熙的脸色一团平静,玉柱也只当是什么都没发生的,详细的禀了复选的经过。
末了,玉柱小声说:“皇上,臣提前请个旨,若是消息走漏了,这份名单上的人,全都送五道口。”
“五道口?”康熙楞了下,随即明白了玉柱的意思,便冷冷的说,“你真没私心?”
玉柱一听此问,马上意识到,康麻子的疑心病又犯了,很可能是在猜忌他收买人心。
“皇上,我是个懒鬼,下了值后,从不在园子里多待半刻。”玉柱的解释,合情合理,由不得康熙不信。
玉柱看得异常之清晰,将来的山陵崩之时,真正管用的是兵权,而不是宫里或是园子里的太监和宫女们。
所以,不管是在紫禁城里,还是在畅春园里,玉柱从不与太监和宫女们,有任何的瓜葛。
完全没有瓜葛,哪来的收买人心?
“嗯,你很好,知道维护君父的令名。起来吧,坐下,喝口茶,陪我下几盘棋。”随着康熙的一声吩咐,玉柱暗暗松了口气,最难的险关终于过去了。
这个最主要的是,玉柱确实没有任何的私心。
秦旺和来福,每天监视着玉柱。玉柱几时进宫,何时见了谁,说了什么话,几时出的宫,康熙全都一清二楚。
陪着康熙下了五局棋,康熙忽然说:“要不,赏几个美人给你?”
玉柱连连摆手,涎着脸说:“美人就算了吧,干脆再赏个三等伯?”
康熙仔细的打量了玉柱一番,叹息道:“你才二十一,太年轻了呀。等立下了大军功,别说三等伯了,就算是三等侯,都赏你。”再没提赏美人的事了。
玉柱倒不怕康熙赏美人的贴身监视,主要是,宫里出来的女人,不能真碰,只能干看着,那多尴尬啊?
出宫的时候,沿途给玉柱行礼的太监和宫女们,连说话的语气,都恭顺多了,和往日里迥然不同。
玉柱微微一笑,他在下一盘大大的棋,这是一盘长达十几年的大棋,怎么可能因小失大呢?
太监和宫女们,背景异常之复杂。你以为她是你的人,实际上,她的背后很可能有三个主子。
走到园门前的时候,玉柱碰见了匆匆赶来的老四。
“请雍亲王大安。”众目睽睽之下,玉柱从来是守礼的,绝不敢以所谓的表弟自居。
老四是被皇帝临时召来的,他心里记着大事,也没和玉柱多说废话。
“回头去你的弘雅园用晚膳,哦,对了,想吃烤肉了。”老四撂下了这句话后,匆匆的去了清溪书屋。
和老四相处的时间,已经不短了,玉柱已经十分熟悉老四的脾气。
老四这个人呢,忙正事的时候,确实不怎么讲究吃喝,四菜一汤,甚至是两菜一汤都行。
但是,老四若是闲着的时候,也会整一桌上好的席面,叫了老十三,一起享用美味佳肴。
登轿之后,玉柱想起了老十三。
唉,老十三这倒霉孩子,至今还是个空头阿哥,连老十四都不如。
玉柱看得出来,别看老十三表面上像个没事人一般,心里肯定很郁结。
只是,玉柱的身份不同,一举一动,都在旁人的眼皮子底下,不方便时常联系老十三罢了。
这天,玉柱刚上值,就听说了一件稀奇事。
行在御膳房总领之一的刘小乙,一时不慎,居然撞翻了汤锅,当场烫伤了腿,被抬出了园子。
玉柱手捧着茶盏,瞅着眉飞色舞的秦旺,又看了看闷不吱声的来福。他心想,不叫的狗,咬人才狠。
迟早有一天,能说会道的秦旺,会栽到来福的手里去。
行在御膳房,只是临时叫这个名字罢了。骨子里,就是乾清宫御膳房,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内御膳房。
内御膳房的事,完全和玉柱无关,他才懒得去操心不相关的事情呢。
玉柱放下手里的茶盏,就听秦旺说:“也不知道,谁能坐上那个油水极足的肥缺?”
艳羡之情,隔着十丈远,都瞧得异常真切。
玉柱晒然一笑,刘小乙在乾清宫的内膳房里,当了小二十年差了,若不是个谨慎小心的性子,早被撵出去了。
但是,从来只有做贼千日,却无防贼千日的道理。
刘小乙屁股底下的位置,油水足得满溢而出,旁人岂能不惦记?
嘿嘿,刘小乙若不是大意的中了身边心腹的暗算,玉柱敢把玉字倒着写。
伴君如伴虎!
伺候在老皇帝的身边,玉柱向来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唉,和光同尘,皆大欢喜,少惹是非,才是王道啊!
只是,玉柱进清溪书屋禀事的时候,康熙忽然问他:“若是有人盯上了你的总管之位,会怎么做?”
玉柱的反应极快,马上意识到,康熙对刘小乙大意碰翻汤锅的事,起了疑心。
“回皇上,臣这个总管,是蒙您的赏识,钦定的。只要,您还信得过臣的一片赤胆忠心,谁都抢不走臣的总管之位。”玉柱真的不想掺合进内膳房的烂事之中,便故意装傻充楞。
只是,晚年的康熙禀性多疑,善变。
玉柱越是不想掺合进去,康熙反而越觉得,玉柱是查办此事的最佳人选。
内务府里的三个总管之中,玉柱刚上任不久,和宫里人几乎无甚瓜葛,立场相对中立许多,也可信许多!
“嗯,你先兼管着内膳房,帮朕查清楚刘小乙究竟是怎么被烫伤的?”康熙一锤定音,又给玉柱的小肩膀上,压了不轻的担子。
称朕的时候,康熙的吩咐不容拒绝。
“嗻。”玉柱还是老习惯,先答应了下来,再和康熙讨价还价。
“皇上,臣若无一定的权威,恐难查清楚此事呀。”玉柱就像是过了河的小卒子一般,不急不躁的慢慢朝前拱。
(PS:凌晨还有更,等不及的,就早上看了。)
第318章 康熙很满意
人在官场,很多人都不懂,责权利要相符的道理。
上司交下了任务,你如果不提要求,一旦办砸了,不管怎么说,都还是你自己背黑锅。
玉柱心里明白得很,内膳房里,积弊丛生,山头林立。
他若是没有绝对的权威,内膳房里的人,阳奉阴违是必然的结果。
康熙想了想,觉得玉柱说的颇有些道理,就把“如朕亲临”的大令,临时给了他。
大令的正式名称,叫作:金批令箭。
这玩意,配合圣旨或上谕,就可以调动兵马了。
玉柱怀里揣着金批令箭,就等于是,掌握了内膳房所有人的生杀大权!
既然皇帝要严查此事,不管玉柱是怎么想的,办事的态度,都必须端正。
而且,办事效率必须要快!
俗话说的好,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个苦,辛苦的苦。
慢慢腾腾的办差,怎么体现出苦劳?
皇帝交办的事,你拖拖拉拉的效率极低,不管结果如何,印象分就全部丢光了。
一朝权在手,就把令来行。
玉柱坐进公事房里的书案后,首先就命秦旺,去把行在御膳房的另两个总领,一起叫来。
接着,玉柱又命来福,去通知随行的慎刑司郎中,也就是他的老丈人常德,带着执刑的人手过来。
官场上,出的祸事,都有动机和利益的大背景。
年轻人看问题,才会考虑信仰啊,道德啊,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
成年人办案子,首先就要考虑,谁是最大受益者?
三总领之一的刘小乙,出了大事,另两个总领以及所有的承应长,都是嫌疑对象。
行在御膳房之中,在三名膳房总领之下,依次设有承应长、承应人、茶房人、饭房人、庖长、庖人等差使。
在大清朝,差使,都具有临时性,以及随时可裁撤性。
实缺,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正经官职。
比如说,玉柱此前曾任的崇文门监督,就属于是临时性的差使。
而他现在的内务府总管,就算是被康熙免了职,也必须有人来接任,这便是实缺的含金量了。
从利益逻辑去推断,剩余的两名总领,和刘小乙之间,主要是职权范围和银钱利益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