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骗了康熙_分节阅读_第459节
小说作者:大司空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41 MB   上传时间:2024-10-24 21:45:34

  “嗻。”玉柱赶紧跪下谢了恩。

  “起驾!”伴随着赵昌的一声吆喝,壮力太监们抬起了肩舆,朝着乾清门前走去。

  实际上,从乾清宫到乾清门,也就是很短的一段路而已。

  但是,天子的威仪,必须确保。

  玉柱已经不是南书房大臣了,皇帝不问他,无资格主动插嘴国家大事。

  所以,他只是默默的站在老皇帝的身侧,仔细的倾听着重臣们的发言。

  功夫都在诗外。

  别看只能听,不能说话。若是老皇帝突然问起,总不能尴尬的说,不好意思走神了,没听清楚吧?

  小农经济时代的朝廷大事,大多和银子有关。

  归根到底,就是三件大事:每年收上多少赋税,又要固定花掉多少银子,户部存银几何?

  自从玉柱掌管了崇文门之后,康熙基本上不缺钱花了。

  只是,若是想再修宫室,那就需要大沽口那边征收的关税来补贴了。

  大沽口的关税,每月都在增加。

  康熙不太明白其中的道道,玉柱却是心里有数的。

  大沽口码头,是整个北方,距离京城最近的唯一的国际贸易港口。

  京城,在当时,肯定是全国最具有消费力的城市。

  而且消费物品的流行传播,肯定是从京城开始,一年后才到北方的县城。

  这年头,什么生意最好做?

  玉柱笑而不语,看看广州十三行的暴发程度,也就知道了。

  只是,和广州十三行不同的是,大沽口码头的收益,全部都是康熙的私房钱。

  就性质而言,这不是产权明确的央企,哪什么是央企?

  今天,各地都有报灾的奏折。但是,老四却说,户部三库没钱花了。

  玉柱依旧是户部左侍郎,他自然很明白,老四这是惦记上了天子南库啊。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大沽口码头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蒸蒸日上,日进斗金,手头钱紧的老四,早就眼红了。

  康熙也是老江湖了,他岂能不知道老四的小心思?

  “老四,想借银子,可以,什么时候还啊?”康熙颇有种扬眉吐气的爽感。

  大沽口码头建成之前,老皇帝即使想修个小宫殿,户部也总说没钱。

  现在好了,天子的私库里,有的是钱,根本不需要动用户部的库银。

  不仅如此,现在的户部总是打着缺钱花的幌子,惦记着掏空了老皇帝的私库。

  “汗阿玛,等来年的赋税收上来了,再慢慢的还给您吧。”老四耍了个花枪,故意不提何时还钱,这显然是想吞了老皇帝的私房钱。

  “玉柱,你是户部左侍郎,你说说看,言而无信的事情做多了,朕还能相信么?”老皇帝的心里很得意,户部的老抠们,你们也有看朕脸色的今天呀?

  怎么说呢,几千年以来,小农社会的经济框架决定了,量出为入,略有盈余,必然是户部的既定的方针。

  没错,不是嘴巴上所说的量入为出,而是量出为入。

  也就是说,今年朝廷要花多少银子,各省就必须齐心协力的收多少银子上来。

  地方官们,包括巡抚在内,最主要的考核指标,就是收了多少的粮食和赋税上来。

  只是,在老四大力推行摊丁入亩之前,朝廷收上来的钱粮,其实是日益减少的。

  因为,官绅们不纳粮,不交税。

  自耕农的负担过重,必然会想方设法的将土地投充到官绅的名下,以减轻各种苛捐杂税的负担。

  这就和三国末期统计的户籍人口一样,那只是朝廷掌握的税基罢了。

  大量的农民和土地都掌握在各地的豪强手上,隐匿的人和地,朝廷是收不到半文钱的。

  既然老皇帝问了,玉柱自然必须回答了。

  玉柱仰起脸,微微一笑,说:“户部三库暂时有困难,不敢定还银子的时间,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本金暂时不还,利息总要给的吧?汗阿玛,臣儿以为,不如就暂定利息每年为百分之五,下次借钱的时候,必须偿还以前借款的所有利息。”

  老皇帝仔细一琢磨,眼前不由一亮,他的私房钱就是唐僧肉,户部借了白借,借了就想赖帐,长此以往,怎么可以呢?

  前息不清,后帐不借,这就是玉柱出的高招。

  说白了,就是反过来的国债理论罢了。

  老四本想打秋风的,当场傻了眼。

  老皇帝不由心下大乐,当众笑道:“缺钱花,找玉柱。”

  (ps:三更送上了,月票距离8300张,还差很远啊。我真的很累了,已经码了12000字,凌晨还有第四更,那就是15000字了,吼吼,票票快点砸。)

第494章 百万漕工

  ,!

  江山是康熙的。

  户部缺钱花了,肯定是要借的,这也是老四敢打秋风的底气所在。

  但是,户部总来借钱,从没还过钱。长此以往,确实就败坏了财政纪律。

  在老四搞出摊丁入亩之前,小农社会的财政收入,基本上就那么多了,绝无可能暴涨。

  但是,这种财税体制,有个胎里病:应付不了突发的天灾或是战争经费。

  从鸦片战争开始,大清一路割地赔款,而且越赔越多。

  但是,清廷的财政收入居然没有崩溃掉,老四的摊丁入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外一个财政收入的支撑,必须承认,就是英国老赫德掌握的总税务司了。

  如今的大沽口码头,玉柱做的买卖,属于是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超级垄断生意。

  洋人的商船来了,照章征税。

  玉柱自己组建的大清皇家商船队,也下南洋做买卖,卖的还是市面上花钱都买不到的御用瓷器和各种御用织品。

  妥妥的暴利。

  就算是珍妮纺纱机提前出来了,玉柱所做的御用纺织品和瓷器贸易,依旧不愁销路。

  整个南洋和三锅那边,土王及贵族众多,这些人都具有高消费的能力。

  八年来,玉柱刻意给老皇帝留下的印象,就是善于理财,善于治军,但是不善于团结满洲权贵。

  勿使群臣合而谋朕,这是帝王心术的立足点。

  玉柱不可能和满洲军功旧勋贵同流合污,这个异常关键,康熙自然就放心的让玉柱掌握京城的兵权了。

  实际上,隆科多太过嚣张跋扈了,他和满洲军功旧勋贵的关系,也很不好。

  历史上,正因为如此,康熙才让隆科多掌握京城里最大的兵权,长达十一年之久。

  御门听政结束后,老四兴奋的回了户部。

  老四前前后后找老皇帝借了三百多万两银子,按照百分之五的年利计算,只要上交十六万两的利息,就可以继续借一百万两了。

  老皇帝的私房钱,除了拿来修宫殿之外,剩下的就是筹备战争经费了。

  偌大个帝国,户部一年存银仅为三百万两银子而已,对于消耗巨大的战争而言,简直就是杯水车薪。

  好在,老皇帝有玉柱这个财神爷,可以帮着捞大钱。

  玉柱想回家的时候,老皇帝忽然问他:“若是允许民间商船,也可使用大沽口码头做买卖,收税几何?”

  嗯,西边的准噶尔蠢蠢欲动,北边的罗刹国又开始东侵了。

  玉柱一听就懂,老皇帝这是想多积攒点家底,筹备很可能爆发的西北大战。

  “回汗阿玛,一年多增五百万两银子的收入,肯定是没问题的。”玉柱早就等着老皇帝这么问了。

  客观的说,在重农抑商思想的束缚下,大清就算是执行海禁,也远不如大明那么的严格。

  即使是乾隆,也没有禁绝海外贸易,他只是撤消了三大海关,保留了粤海关而已。

  大明的禁海,最凶残的时候,那可是片板不许下海的。

  倭寇怎么来的?

  明朝的皇帝,断绝了沿海地区商人、地主和权贵们的利益来源,这些人可不得引狼入室么?

  垄断的买卖,可以有暴利。

  但是,长远来看,要想获得长期稳定的海关税收,并促进产业升级,全面放开民间的海外贸易,才是正道理。

  玉柱很有耐心,他先搞垄断贸易,让老皇帝尝到了大甜头。

  再趁老皇帝要打仗,严重缺钱之机,逐步放开民间的海外贸易。

  一家垄断造船的成本,明显还是过高的。

  大家一起都来造船,相关的配套产业,才可能蓬勃的发展起来。

  绝对不能心急,饭总要一口一口的吃。

  在赚钱的事情上,玉柱从来没有说过半句大话。

  他说要赚多少银子,就肯定会捞回多少银子,老皇帝信得过他。

  “会不会影响漕河的安全?”老皇帝顾虑的是,百万漕工,民生所寄。

  如果大家都走海运,百万漕工起事了,怎么办?

  玉柱早就想好了这个问题,就怕老皇帝不问呢。

  “老爷子,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办。民间出海的每一条商船,船上的水手,都必须从年轻的漕工里招募即可。比如说,沿海有几万条船,走海运,百万漕工里的青壮年,也就都有口饭吃了。”玉柱话锋一转,深入解释说,“各地的漕帮,拉帮结伙,啸聚于运河边,对朝廷腹心之地的威胁太过巨大了。若是持续的分而散之,只须一到两代人的时间,即可缓缓的消弥掉这个大毒瘤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98页  当前第45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59/89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骗了康熙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