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六零之穿成极品他妈_分节阅读_第64节
小说作者:易楠苏伊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24 MB   上传时间:2018-10-23 12:10:39

  可她总不能一直夸吧?她得要让他主动开口寻问。

  思考,质疑,争论都是一个男人应有的意识。

  王守仁见他娘丝毫不理踩他,一直低着头在搓麻绳,终于鼓足勇气,期期艾艾地说,“娘,咱们不是要开食堂了吗?你怎么还让小五去买粮食呢?”

  钱淑兰见他终于开口,停下了手里的活,朝王守仁反道,“你觉得这食堂能吃饱吗?”

  王守仁愣了一下,他挠了挠头,不知该如何回答。

  这还没开始吃呢,他娘就问能不能吃饱,他怎么回答?

  钱淑兰也知道以他之前的阅历,能产生怀疑已经很不错了,他哪里能想到食堂根本开不了多久呢。她只好道,“娘也是为了以防万一。如果,吃不饱,还可以等晚上偷偷吃一点。娘饿过肚子,不想再经历那样的日子。”1942年关东发生一场大灾荒,他们这儿离关东并不远,当时这儿许多粮食都被调到那边,他们也曾饿过肚子,她这样说也不奇怪。

  王守仁立刻就信了。

  “至于家里的粮食为什么交给队里,不交也不行啊,家家户户都要交,只有咱们不交,这不是让书记和大队长难做嘛!”

  王守仁顿时恍然大悟。立刻从床边跳起来,“那我明天就去找小五。”

  钱淑兰想着,估计城里也在举行食堂,不允许私藏粮食,所以就叮嘱他,“先让小五换成粮票,暂时别换成粮食。”

  王守仁点头应了。

  等队里核实账目之后,食堂也开办了。生产队在村东头和村西头各设了一个食堂。每个食堂又分成几口锅,全村13口锅,分别支在不同的农户家里。所有农家大体分成13份,被分配到每口锅上吃饭。食堂设有事务长,负责每天将做饭的原料分给每一口锅上做饭的妇女。

  食堂盖好之后,乡里又派下来一个宣传员,专门在食堂张贴海报,家里人也都凑过去看,这些海报都特别有时代特色。

  一张是一个妇女正在分饭给一群庄稼汉,下面配上两行红字“公社食堂强,饭菜做得香;吃得心如意,生产志气扬”

  一张是锣鼓喧天的热闹场景,右上角挂着一个火红的灯笼,上面写着“人民公社万岁”的字样。

  一张是一个头戴红色纱巾的农村妇女在抚摸一头又壮又肥的猪,那猪起码得有六七百斤。配上一行字是“要把公社的猪养得又肥又壮”。

  还有一张是一个人挥着鞭子在赶两头驴,驴车上拉着一颗萝卜,那个萝卜个头非常大,大到能有千斤重,下一行字是“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

  大家纷纷称奇。

  随行的还有一个办事员,在大力宣传人民公社的好,什么“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大食堂是人民公社的心脏”。

  甚至还喊出了“吃饭不要钱”的口号。

  大家一开始还心有存疑,后来又见办事员拿着一张报纸,在讲台上眉飞色舞的讲“领导在某某地方视察,那边水稻亩产万斤的大好消息”,大家顿时坐不住了。

  真的有亩产万斤这样的事儿?

  王守泉虽然知道有这样的报道,可他自己都不信,怎么可能会告诉下面的队员。因此,过过耳就当没听见,根本没入耳。

  哪知道,居然会被这个办事员给扯出来了。

  真的跟那个周书记,哦不,现在应该叫周社长是同一个货色。

  办事员见他们还不知道这事儿,立刻开始大讲特讲,似乎在像这些土老帽显摆自己的渊博。

  大家这才知道开办食堂的好处。甚至连响山社社员用自编的民歌赞颂也讲一遍。

  “供给制”:发米发柴又发盐,过年过节样样全,有烟有肉有香油,红糖鞭炮带挂面。到热天,发草帽,另有一把芭蕉扇。发毛巾,发香烟,还有肥皂洗汗衫。要结婚,能支钱,生了孩子更安全。有产假,还不算,糯米红糖加鸡蛋。男女老少喜洋洋,高高兴兴忙生产。要互助,心相连,响山变成幸福山。

  队员们听了全都热血沸腾,一个劲儿地追问,“什么时候发烟?什么时候发肉?”

  “什么时候发衣服?”

  “我家媳妇刚生了孩子,什么时候有糯米红糖加鸡蛋?”

  把办事员问得一个头两个大。

  最后,还是王守泉过来压场子,当着办事员的面,他也不能说得太明白,笑着打圆场,“社员们,这些东西慢慢会有的,你们可别急哈,不要给上面领导增添负担,我们可是要做先进生产队的。”

  他着重强调‘慢慢’二字,下面的人听了心里直痒痒的。他奶奶的,说那么好听,现在又跟他们说什么慢慢的,敢情是逗咱们玩,寻咱们开心呢。一颗火热的心登时被王守泉泼了一盆冷水,瞬间淋了个透心凉。

  办事员却没有听清楚王守泉的话外意思,只觉得这大队书记是个先进分子,心里舒坦起来,回去跟领导汇报工作就把王守泉夸了一通。

  继水稻亩产万斤的消息传来之后,各地紧接着传来一个又一个的喜报。

  各地区抓农业的领导干部,亲自抓“试验田”。亩产万斤粮的报道,便接踵而来,比比皆是。更有甚者,亩产不仅能够产万斤粮,而且还能够产十万斤粮。甚至报纸上还专门报道了,新立村水稻试验田,亩产12万斤,并称在田间的稻谷上可以坐人,让群众参观。

  王家村自然也听到这些风声。这时候,许多人都开始相信真的可以亩产万斤。

  当一个人说的时候,可能会怀疑,当两个人在说,就会信上三分,当所有人都在说,甚至连国家领导人都亲自去看了。大家都对此事深信不疑了。这就是三人成虎的道理。

  钱淑兰带着一家人在地里给红薯浇水的时候,就看到李春花和孙大琴正在消极怠工,还话起了家常。

  “你说都万亩粮食了,咱们还拼死拼活干啥?以后躺在炕上不干活都有粮食吃啊。”

  “谁说不是呢,咱们的好日子就要来了。以后再也不用担心会饿肚子。跟着党走就是好啊!”

  。。。

  两人都喜气洋洋,大白天的都做起了春秋大梦。

  如果只是做梦也就罢了,钱淑兰也不想管的。可这两人居然怠工。这些可都是救命粮啊。这些人不心疼,她还心疼呢。

  钱淑兰冷冷地看着两人,“就算人家能亩产万斤跟你们有啥关系。你有钱买吗?”

  李春花和孙大琴面面相觑,显然是没想到这点,李春花纳闷道,“娘,还要花钱买吗?”

  钱淑兰直起腰板,摊了摊手,“不花钱,人家凭什么白白给你粮食呢?”凭你脸大吗?这句到底没说,怕李春花气得吐血。

  李春花被婆婆这么一说,脸上一红,不过,婆婆说得好像很有道理啊。人家凭什么白送你粮食?

  孙大琴被打击了自信心,掐着腰,瘪着嘴,“他们能亩产万斤,我们也能!”

  钱淑兰倒没有泼她凉水,似乎很认同地点了点头,“那等咱们生产队也能亩产万斤,你再撂挑子不干也来得及。现在,你给我乖乖干活!要不然,别人都能吃大米,咱们只能吃红薯!磕不磕碜?”

  孙大琴被婆婆一句话打击得腰都直不起来。

  离三人最近的正国听到这话,直接对着他奶竖起了大拇指。

  亩产万斤?他听着咋比做梦还悬乎呢!

  没过两天,社员们又听到赵家村生产大队在摆流水席。

  “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

  王家村许多社员们也都去凑热闹,看是不是真的。他们生产队虽然也开办食堂了,可却是按照成人一天一斤二两的标准来办的,像这样卯足了劲儿吃,他们根本不敢想。

  所以开办食堂的好处,王家村根本就没体会到。乍然听到这个消息,全都想去分一杯羹。

  回来之后,一个个全都吃得满嘴流油。第二天又纷纷带着家人去吃。

  孙大琴也带着两个儿子一起去吃过。回来的时候,羡慕得不要不要的。说人家的生产大队多么好多么大方云云。

  第二天,李春花也带着两个闺女一起去,可谁成想,流水席没有了。

  后来在半道上,又听说孙家村生产大队也在办流水席。于是他们转道去了孙家村。

  孙家村办的食堂也不差。十几个大婶子,一人负责一样,馒头,花卷,饺子,炖肉菜,炒素菜,十几样,就摆在窗口,随便吃。

  只是有些可惜,不能拿回家。他们吃得都走不动道儿,半个小时的路,他们硬是走了一个半小时。

  队里也不管他们,不在他们食堂吃还给他们省粮食呢。

  没过多久,之前办过流水席的赵家村传出一个顺口溜,“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是鼓吹人民公社好的。

  孙家村生产大队也不甘落后也编出一个,“单干好比独木桥,走一步来摇三摇,互助好比石板桥,风吹雨打不坚牢,合作社铁桥虽然好,人多车稠挤不了,人民公社是金桥,通向天堂路一条。”这个也不错。

  这两个生产队就像是在比赛一样。后来才听说,这两个生产队是在竞争先进生产队的名额。

  为了争夺这个名额,两个生产队的粮食已经全部上交,这次办食堂,就是搜刮社员家里的。周社长让两个生产队在比赛,哪个生产队办得食堂好,哪个就能得到先进生产队的称号。

  大家都有些无语。

  开办食堂之后,上面又发来新指示,让他们生产队抓紧办千鸡山,万猪厂。这下可把王守泉和钱明华等人愁坏了。

  哪来的山呀?他们王家村又不靠山。难道还要堆坐山出来?那多浪费人工啊?

  后来,一打听不用堆山,只要办千鸡厂就行,就这也难办,千只鸡呢,哪有地方养啊,之前收粮食的时候,他们不是没想过把鸡收上来,可收上来搁哪养啊?难道要用种庄稼的地儿?那多糟蹋地方。王家村因为土地贫瘠,当初他们就把能利用的地方全给利用了。现在,好不容易把田肥好了,现在又要办什么千鸡山。一个个都反对,摇头舍不得。

  钱淑兰便在会议上提议,“咱们可以利用河渠那边的空地来养鸡。每人分一块地方。用网子围起来。分给十几个妇女照看。咱们来比赛,在粮食同等的情况下,谁养得鸡好,下得蛋多,谁得工分就多。到时候就奖励她鸡蛋吃。”

  众人对她的意见都有几分兴趣。

  虽然河河渠那边离村子有点远,可关键是不占地方呀,以前那儿也就是种点树,什么粮食也不能种。

  现在刚好可以用来养鸡。嗯,一点也不浪费田地。

  众人举手表决,七成人同意她的建议,超过半数以上就能生效。

  当下,又选出了十个养鸡能手。老王家就有一个人上榜,那就李春花。

  老王家的猪和鸡常年就是由她来养,显少死的,大家伙也都没有意见。

  鸡厂这边有地儿了,可万猪场还没有着落呢。

  钱淑兰便道,“不如还是各家负责,然后把食品站发下来的饲料分给各家,然后给他们分配定额,食品站收猪是超过一百二十斤才肯收。咱们就以这同事线为准。超过这条线,咱们就按重量计工分。没到这条线,就扣工分。”

  大家听了也觉得有理。以往养猪也是分配到队员家里的。但因为养猪这个事儿费时费力不说,还要割猪草还要用粮食来喂。

  想想,这年头连人都吃不饱,怎么可能有多余的粮食来养猪。

  因为缺少猪饲料,能喂到一百三十斤都算是精心伺候的结果了,大多数都在一百斤左右。可是每家每户养一头一百二十斤的猪是国家定下来的硬指标,少了可是要受罚,被批评的。有的人家为了这剩下的20斤煞费苦心。

  所以,大家一般都只养一头,多了也养不起。

  现在,听到分饲料给他们,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没过几天,上面又来了通知,要拆全县所有的土房和破旧砖房。纵使最近的消息一个接一个,社员们的承受能力已经相当不错了,可还是被吓到了。

  就连,钱淑兰都没想到会有这条规定。她原先也只在历史书上看过一丁点。只知道大炼钢会拆社员的砖盖土高炉。怎么连泥房也要扒啊?

  这下子钱淑兰是真的坐不住了。赶紧去找钱明华,哪知道他不在家,说是到王守泉家了。钱淑兰立刻拐道去找王守泉,刚走进巷子里就看到他们家外面已经围满了人。

  王守泉举着帽子从人群中挤出来,钱明华在后面推他,两人连夜跑到县里去问。

  后来才得知,离县城比较近的几个村子都拆了。可拆房容易盖房难,临阳省临阳大学建筑系派来几十名师生帮助建房,但由于缺乏材料和资金,根本盖不起来。

  刘关县县委关于“人民公社供给制”的许多设想由于财力、物资不足而无法兑现,后来不得不挪用公家的商业资金900万元,造成资金无法周转,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现在潘书记急得嘴上长燎泡,这拆房子的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王守泉从门卫那边听到这消息,也不准备去问了,直接调头回村。

  大家得知这个消息都松了一口气。

  这一出出的,啥时候才是个头啊。虽然上面把人民公社夸得天花乱坠,把共产主义夸得神乎其神,可这些老百姓都是比较务实的。

  他们种了一辈子的庄稼,地里能产出多少斤粮食,他们还是知道的。亩产万斤?这样的瞎话,也就是骗骗那引起城里娃娃吧。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92页  当前第6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4/39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六零之穿成极品他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