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为祖国之崛起而穿书_分节阅读_第93节
小说作者:谢述宴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567 KB   上传时间:2021-09-05 20:43:13

  组员也加入了他的方案设计里,无论是他还是谢雁,都在为最后的方案做着努力。

  他们需要做大量的计算,调查和现场测量,才能拿出一份值得推敲,可行的过江方案,而不是一套学生的幻想设计。

  时间,眨眼间就来到了设计大赛的决赛,专家评审会。

  在同舟大学最大的新型教室里,将会决定出最终前三的学生作品,并报有关部门推送审核。

  参加比赛的方案一共有一百一十二份,最终,二十份作品经过了初选,进入最后的评审会。

  果然,前面十份都是桥梁方案,因为最新建成的跨江大桥,让沪城修桥的热情,从有关部门到学校,全都十分高涨。

  能进入决赛的方案都没有大的问题,但多数都是复合型斜拉桥,和第一座大桥没有太大的区别,缺乏变化和新意。

  更重要的一点,首座大桥能够成功,其中一个原因是选择了最窄的一处江面,江面仅有三百多米,因此,最终的大桥主孔跨径为四百多米。

  但这样的修桥地点只有一处,而且,如果离首座大桥太近,也没有区别,很多方案并没有考虑到选址问题,只是注重在桥型和桥梁技术上。

  有的加了一些新的改变,比如桥塔的形状,引桥的构造等等,都不算大的突破。

  直到宋修竹组的方案出来,现场的专家们议论声才大了起来。

  主讲人是宋修竹。

  这个只有十六岁的天才少年,站在众多专家面前,阐述自己的观念。

  “跨江只有一种方法吗?我认为不是,”

  他拿出自己的方案,“除了跨江大桥,过江还有另一个便捷安全的方法——越江隧道。”

  谢雁点头,不愧是宋修竹,想法果然和大部分人不一样。

  “比起跨江大桥,过江隧道出现的更早。”

  他先介绍了背景。

  “二十年前,第一条过江隧道建成通车,它是华国第一条越江隧道,打破了过江只能依靠轮渡的僵局,开车从隧洞过江,最快只需要六分钟。”

  “这之后,两年前,第二条过江隧道也建成通车,由南北两条隧道组成,一共四条行车道,全长两千多米。”

  过江隧道的发展在过去的这些年里,遇到了停滞,这种局面,是方方面面的原因造成的,如果不是踩踏事件,第二条过江隧道也不会那么快提上日程。

  在沪城借钱修桥的时候,过江隧道也重新走上了舞台。

  宋修竹的想法,就是在以往的过江隧道建设经验上,设计一条更多车道的过江隧洞,过江隧道沪城已经有过修建经验,工程技术也比较成熟。

  “真不愧是少年班出来的。”

  苏擎靠近谢雁旁边,微微斜着身子,悄悄道,“你有想到,他会提出这个方案吗?”

  谢雁老实回答,“没有。”

  他问,“原因?”

  她回答道:“第二条过江隧道,从八年前就开始修建,用了六年时间,如果不是踩踏事件成了沪城过江基建的催化剂,可能还没有这么快通车。”

  “过江隧洞的确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缺点也很明显,造价不比修桥便宜,而且时间更长。”

  他一笑,“原来你早就知道了。”

  苏擎原本就因为参赛方案的事情对她刮目相看,但桥梁工程毕竟是谢雁的专业,他没想到她对于隧洞隧道也这么了解,甚至知道沪城的过江隧道修建时间。

  他后背靠回椅子上,道,“没错,宋修竹有点完美主义,他的隧洞工程不是一般的工程,按照他这上面论述的构想,造价压不下来,时间,保守估计需要五年,这还是紧赶慢赶,如果要有点意外,少说六七年。”

  这已经是在沪城有修建两条过江隧道经验的情况下估算的时间。

  而桥梁不一样,有了第一座跨江大桥的经验,拉索也实现国产化的条件下,谢雁收集到的数据和结果都表明,他们有把握在两年内,再造出一座跨江大桥。

  宋修竹的方案获得了很多专家的认可,毕竟,在桥梁热门的时候,很少有人把目光聚集在过江隧道上,而他提出的这个想法,虽然还比较初级,但却是一个不错的构想。

  就连坐在专家席上的林铸江,都对宋修竹赞不绝口。

  “沪城的过江方式,绝不局限于桥梁一种,任何有价值的方案,都值得我们探讨!”

  最后打分,是目前为止的最高分。

  宋修竹的组员,到这个时候,才对他彻底心服口服。

  根据抽签的顺序,苏擎组是最后一个。

  上台主讲的,不是现组长苏擎,而是谢雁。

  “之前不知道你这么厉害,早知道我还抢什么组长,直接躺赢不就好了,最后的主讲你上,对方肯定是宋修竹,我们少年班的同班生,不能被他比下去。”

  苏擎的想法,都说在了话里。

  两个少年班的天才,从初选开始,就是这次方案设计大赛的焦点,如果宋修竹成了主讲人,出了风头,而谢雁没有露面,难免会被别人拿出来比较。

  他就是要让所有人,都看到谢雁。

  “我的组员,那必然是最棒的啊,是不是,方哥?”

  方斯闻无所谓,“你们两谁上去都行,早点讲完我好买菜回家做饭。”

  谁能娶了方斯闻,绝对是娶了贤妻。

  谢雁上了台,果然,下面立刻安静了。

  经过上一个少年班天才的方案论述,大家都对另一位的方案设计作品充满了期待。

  谢雁,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新创意呢?

  “我们的方案,依然是双塔双索面叠合梁斜拉桥。”

  这句话一出,下面议论纷纷。

  “什么情况?”

  “这不是和首座跨江桥一样的吗?”

  “难道她也和前面的一样,准备做跨江大桥的复制版?”

  迎着下面疑惑和质疑的目光,谢雁只说了一句话,就让教室重新恢复了安静。

  “而方案中,桥梁的主孔跨径设计为——六百米。”

  六百米。

  沪城的首座跨江大桥,主跨径为四百二十三米,是华国跨度最大的斜拉桥。

  目前,世界第一跨径的叠合梁斜拉桥,是加国的安娜岛桥,主跨径为465米,目前已经裂开。

  六百米的主跨径,没人能够想象。

  这个方案,

  是要挑战世界第一!

  看到大家的【禾下乘凉】提议了!

  其实一开始我是没有把粮食这个纳入计划中的,主要是觉得袁爷爷的人生就已经很精彩了,还能有比他更传奇的人生吗?很难。

  他就像一个太阳,一颗最耀眼的星星。

  后来一想,大部分人是只知道这些粮食研究者让我们吃饱了饭,却不知道他们是如何做到的,遇到过什么样的艰辛,创造过什么样的奇迹。

  这样一想,故事就有了写的理由。

  如果要写,就需要找一个合适的角度,但核心想法是不变的,所有的故事,都是致敬那些勤劳又可爱的,为祖国发展,为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人,致敬他们那些让人落泪的梦想和人生。

  写这些故事,是想让更多的人看见他们的梦想,喜欢他们的梦想,或许,有人还会继承他们的梦想!

  曾经参加过一段时间的水稻研究,到现在还能记得导师介绍我们实验室在领域上的水平时的骄傲语气。

  实验室的冷柜里,放满了写着各种编号的种子纸包,光是清点和整理就要很久。

  水稻研究所在一整栋大楼里,

  冬天外面下雪的时候,温室里的水稻却在悄悄生长。

  如果要写,粮食应该会放到【技术篇】或者叫【领域篇】里。顾名思义,就是某个领域的故事,但是我也不确定,得看看后面的安排,实在是没有多余的触手可以码字了……!

  从这本书开文开始,计划就是【外交篇】【基建篇】【时代篇】。

  其他零碎的选题,会放在【领域篇】。

  我的想法,是从建国开始,从建国,强国再写到富国。

  ——这是上个世纪无数中国青年想看见的,也是这个世纪的我们,正在看见的!

  【基建篇】将会努力让大家感受到,基建狂魔并不只是四个汉字。

  它是今天的整个神州大地!

第59章 此去通途25

  六百米的方案,怎么能不引起轰动和议论?

  十年前以前,华国只有数座百米以下的斜拉桥。

  十年的时间,尽管斜拉桥技术飞速在进步,但在沪江首座跨江大桥修建之前,华国尝试的斜拉桥朱跨度不超过三百米。

  四百米,已然是华国第一的创举。

  为什么无论是加国的安娜岛桥,还是沪城首座跨江大桥,跨度都只在四百多米打转?

  原因很简单,修桥,就要考虑到拉索、桥体,以及各处各部位相互结合的稳定性,稳定性不够高,桥就会出问题。

  为了稳定,桥的跨度就必须在技术掌握的范围内。

  复合型斜拉桥的确是斜拉桥的未来,但这项最新的桥梁技术,却因为缺少经验和相关理论知识,导致一旦出问题,就会和加国的桥一样,跨度做到了世界第一,却没撑过两年。

  沪城的首座跨江大桥,开通之前经受过了车辆测试,直到现在也没有出现裂缝。

  “做大跨径斜拉桥,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空间稳定性。”

  谢雁曾经和林铸江讨论过一种建筑空间的结构理论,而桥梁,也是建筑的一种。

  对于这个理论,她更多是从林铸江那里得到的启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她天天有一半的时间和谢郁一起扎堆在资料和理论里,从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到各个学科,能找到的方法和理论,全都设计和计算了一遍。

  方案做完的最后一天,谢郁差不多自学完了三门专业课。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95页  当前第9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3/19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为祖国之崛起而穿书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