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再找几个老姐妹一起去,可以吗?”
那汉子毫不犹豫的点头:“当然可以,人越多力量越大。”
说罢起身离开,汉子哼着小调,走到附近的水岸,登上小船离去前往下个地点继续游说人加入他们的组织,小船的船身镌刻着一个小小的邬字。
显然,这是邬家寨的人。
海青县鱼龙混杂,各大势力各自为战,基本不结盟,但沈长林这几个月,又是招募兵马又是收欠税,辖区内早有几股大势力品出不一样的滋味。
没准,这位年轻的沈县令要做大事情。
为了以防万一,为了未雨绸缪,以邬家寨为首的几股势力,已经达成了意见,要建立一个叫做同德会的组织,联合县民乡民村民,给这些小百姓一些好处,将他们拧成一股绳,收做己用。
各方势力,蠢蠢欲动。
小小的海青县,犹如潮水来袭前的海面,看似平静无波,实则暗流涌动。
端午节将至,华京城再度热闹起来。
在青砚宫半闭关了大半年的圣上,在端午前夕搬回了寝殿。
圣上久未露面,坊间关于圣上龙体欠安的消息,传了一次又一次,不仅民间百姓这样说,就连一些官员和宗室皇亲都这般认为。
之前圣上闭关,不过一两个月,这次直接翻了三倍四倍,自然令人生疑。
御辇从青砚宫出来,明黄色的仪仗在日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圣上歪坐在轿辇之上,面色红润,眼神清明。
数万武德司的人将文武百官皇亲国戚们说的话,以及坊间的流言,仔仔细细的记录下来,再传到圣上案头。
他名义上是在清修,但是朝堂事天下事,每一样每一桩他都留着心,之所以不出面辟谣,圣上勾唇轻笑,幽幽对近侍老太监道:“朕隐忍不发,就是想看看,到底有多少人,整日里在盼着朕死,见朕活得好好的,他们一个个怕是失望之极了吧。”
老近侍边走边答:“陛下是全天下人的君父,谁不盼着陛下长寿安康呢。”
圣上摇头:“连你也只和朕说好听的场面话了吗?”
老近侍鼻子一酸,抹了抹眼角的泪:“陛下,奴婢只是不想叫陛下伤心。”
“伤心?为何伤心?”圣上直视着刺目的太阳,直到头晕目眩之时才闭眼,“坐这个位置的人,早就没有心了,无心之人何谈伤心。”
老近侍听罢,内心更不是滋味,肉体凡胎,哪怕贵为真龙天子,可不可能真做到无心。
“陛下,您还有太子殿下呢,等殿下回朝,一定与您父子同心同德,奴婢记得,太子殿下幼时,最黏陛下您了,夜里被噩梦惊醒,非要和陛下同眠不可,否则睡不着觉。”
近侍的话勾起了圣上的回忆,他所拥不多的,同昶儿的父子回忆。
圣上的嘴角边不由的浮现出一抹微笑,这笑容很快又演变成为苦涩:“昶儿怕是不记得这些了。”
“殿下自小聪慧,保不齐记得,不记得也无妨,血浓于水,只要殿下回到陛下身边,这份感情很快就回来了。”
“没错,但愿如此,朕亏欠他们母子的实在太多,不给昶儿铺好路,朕死不瞑目。”
御辇出了青砚宫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后宫,陈皇贵妃、罗贵妃、萧贵嫔以及后宫其他诸人,纷纷前来拜见迎接,圣上厌恶的揉了揉太阳穴:“叫他们都散开!”
回到上书房,圣上还有一大堆的政务需要处理。
映入眼帘的第一堆,是关于海青县有人谋反的奏折,总数达十多份,圣上逐一翻开草草一阅,不由失笑,那双天生含笑的眼眸,逐渐变得冰冷。
“这沈长林,还真是个搞改革的苗子,竟敢在海青县招募私兵,这个杨姓指挥也胆大包天,竟刚擅离职守,带着一百多兵马和县令厮混在一处,真以谋反论罪,十颗人头都不够杀的!”
说罢将那一摞奏折扫到地上,面色不善。
老近侍一边拾捡,一边以轻松的语气道:“圣上将状元公扔到海青县那地界去,不是想检验状元公开革的本事么?由此可见状元公是个言而有信之人呢。”
圣上的目光依旧凌厉,他看了老近侍一眼:“怎的?你竟帮沈长林说起好话来了?”
老近侍收拾好散落一地的奏折,然后端上一盏参茶,低声道:“奴婢不敢,奴婢不会为任何人说话。”
能在疑心重的君王身边,伺候几十年的太监,定是与君王脾气秉性相似,并极其了解其主上的人,老近侍从一开始就明白,圣上并没有真正的厌弃沈长林。
君王的胸襟,不可能那般狭小,不会因为沈长林不愿做迎太子回朝筏子,就将他放逐,君王的心也不会那般善,若真的厌弃沈长林,早有千百中法子使他从官场中消失。
因此,让沈长林去海青县为官,很明显,是圣上的一道考验。
这位状元公不是口口声声说要改革么?就让他在海青县实验一番。
只是很明显,状元公改革的步子在圣上看来,犯了一些忌讳,兵马人手,自古以来就是君王忌惮的东西。
“备轿,我要去见姜羽。”
圣上扫了那堆奏折一眼,又吩咐道:“以后还有弹劾沈长林的,单独抽出来,放在上书房,不要过内阁了。”
他再给点耐心,倒要看看沈长林能改革出什么花样。
"先生,贵人来了。"
姜无戈正在院里练剑,一招一式,仿佛比从前更加凌厉了。
听见小童子的禀报,他眼皮都没有动一下,对小童子说:“就说我忙着,明日就启程去平昌,一切无虞,请他安心便是。”
话刚说完,一道沉稳男音就在身后响起:“怎么,我特来为了践行,你竟不肯见我吗?”
小童急忙回身,原来不知何时,这位神秘的贵人已经跟随他的步伐,走到前院来了。
姜无戈收拢剑,回身,拱手,面无表情的对圣上道:“臣弟无此意,只是担心圣上的身体,不想圣下过于劳累。”
圣上叹息着:“羽弟,你还在怪我,将你的徒弟送到海青县做县令的事?从地方基层历练起,可比在翰林院编书有出息的多,若羽弟的愿望,是想让你这位徒儿早日升官拜相,那么我现在就可以调他回京城。”
姜无戈内心哂笑,很多话堵在胸口,欲说还休。
譬如说,他赞同圣上的看法,在地方磨砺比在翰林院熬资历更加重要,再有,他自己就不在乎什么名利官位,又怎会惦记着培养一个封爵拜相的弟子来。
圣上也懂此理,可他说出来的话,却和实际意思相左,帝王话术,已包含在他的每一句话中。
这么多年,圣上习惯了高高在上的说话,他也听惯了,他们早已不是兄弟,只剩君臣,因此每次圣上让姜无戈唤他兄长时,姜无戈内心只觉得可笑。
没错,很可笑。
“长林的未来,就看他的造化吧。”
姜无戈言罢,又道:“行囊臣弟已装点好,明日就出城赶赴平昌南玉山庄,臣弟一定会将太子殿下安全带回,请陛下放心。”
说道太子,圣上眼前一亮,一想到自己即将和失散二十载的亲儿子见面,预想到父子相认的那一幕,他就激动的无法自抑。
只有面对太子之时,他才能感受到纯粹的父子之情,这时他只是一个父亲,与天下千千万的老父亲一眼,一心只为儿子好,心力交瘁而在所不惜。
“羽弟,辛苦你了。”圣上拍着姜无戈的肩膀,“待你们归来,我定大摆宴席,为你们接风。”
姜无戈点头:“多谢陛下。”
姜无戈抗拒过反对过,他很清楚,先皇后将殿下送走,是对圣上彻底绝望后的选择,先皇后希望殿下在民间安然度过一生,不被权利皇位所禁锢。
但他抗拒不了这一切。
殿下生在皇家,注定要走这条路。
“对不起。”姜无戈喃喃道。
翌日清晨,一人一骑低调的出了城去,甚至无人认出,这戴着斗笠一袭青裳的人是大师姜无戈。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2-07-19 23:45:01~2022-07-20 23:56:3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阿綠 5瓶;fiona 1瓶;
第97章 雨季了
◎修书禀明功绩◎
天色渐暗, 厚重的乌云从远处飘来,黑云压城的同时,狂风大作, 树影摇曳,飞沙走石。
“沈哥, 雨季要到了,明日我找工匠来补屋顶!”
曹许光见天色不妙,从长凳上跳起来, 将院里晾晒的衣裳一把薅在怀里。
衣裳刚收完, 豆大的雨点就砸了下来,他边往屋里跑,边对书案后的沈长林大喊。
县衙后面有几方小院,大多年久失修,沈长林挑了一间勉强能住人的,着人打扫后,带着曹许光住了进去。
之前几个月没碰上雨季,住得还算舒心, 雨季到后, 屋外大雨倾盆, 屋内便小雨淅沥,早就该修葺修葺了。
沈长林点了头, 不忘叮嘱:“找个收费便宜的工匠。”
“知道。”
曹许光说着, 点了盏烛灯端到书桌旁, 手撑着下巴疑惑发问:“沈哥,你都这么有钱了, 咋舍不得花呢?住豪宅穿锦衣, 吃山珍海味, 那日子多好。”
“我一年俸禄只区区百两,不算有钱。”沈长林批着公文,语气冷静的答道。
曹许光挠了挠头,更加疑惑了。
沈长林十分清楚曹二在疑惑什么,他和海青县的百姓认知一样,都认为县衙银库等于县令私库:“那十多万库银不是我的。”
“不是沈哥的,还能是谁的?”按照曹许光的脑回路,他实在想不明白。
沈长林继续批阅公文,没有和曹许光多解释,说千道万,不如做一件实事有效。
海青县水脉多,近海,每年雨季来袭时,百姓们都提心吊胆,因为这意味着城村内涝、河堤决口、山洪泥流的事会频繁发生,每年雨季过后,因天灾而丧命的百姓名单,能写满一张巨大的宣纸,小小的名字背后,是一家人的灾难。
因此沈长林早有加固桥堤,修筑泄洪水道的想法,雨季到来前,沈长林便着人将全县有坍塌危险、易出险情的地方做了汇总,再从中挑选最危险的几处,先行修缮。
毕竟基础建设是要耗费巨大人力、财力、物力,十几万两库银对个人来说是一笔巨款,但对全县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只能紧着最危急处。
阵阵闷雷在天边炸响,兼空气闷热天色阴沉,天地仿佛一个巨大蒸笼。
眼看又一场大雨即将来临,海青县半霞村的村民,偕老带幼,背着包袱披着蓑衣,纷纷往村里的宋神庙奔去。
不同于村野的无名小庙,半霞村的这座宋神庙,乃敕造,是一座拥有两配殿的大庙,曾经也香火如云,巍峨华丽过。
但这都是前朝往事了。
宋神庙供奉的是前朝一位宋姓大将军,庙已建成五百年,后世事变迁,王朝更迭,到如今这一朝,除半霞村及邻村村民外,宋神庙已鲜为人知。
如今的宋神庙,更像村民们的避难所,遇见大雨雷暴天,房子破旧的村民,则会带上家人和细软,到神庙暂住,带雨过天晴再返回自家。
从前如此,今年亦然。
入夜,庙里的空地上,点起几簇篝火,朦胧的火光照耀在村人脸上,听着庙外的狂风骤雨声,村民们一边烤火,一边说着闲话,同时在心中祈祷可以平安度过雨季。
一夜无事,第二日清晨,一队衙差从村外而来,他们扛着木料、麻袋、瓦片、油布等物品,说是奉沈县令之命,前来修缮宋神庙和半霞县的风雨桥。
“我们村可没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