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姜常喜说道:“先生岁数大了,一路舟车劳累,全靠常乐身边服侍。若不是先生离不开常乐,怕是常乐昨日就要过来拜见祖母的。安顿好先生常乐方才过来,还请祖母原谅则个。”
这才真的说到了点上。
姜老夫人脸色不变,心里却不以为然:“先生身边自然是要好生侍奉的。当真是辛苦咱们常乐了。”
姜常乐:“弟子服侍先生,哪有辛苦一说,孙儿愚笨,不能给祖母长脸,也万不敢给族人,祖母落了脸面。”
姜老夫人:“好,好, 我姜家出去的小郎君,自然是不落人后的。”
人家不第一时间回府的理由都那么充分,还能说什么呀。
姜老夫人也不能自己败坏了孙子的名声不是。毕竟小辈里面到如今除了常乐这个娃娃也没有什么出彩的郎君, 还要靠着个娃娃给家族刷脸面呢。
姜三老爷本来想要开口说话的,被小辈儿们给拦住了话头。
姜大老爷就叹气,母亲这又是何必呢。
常乐回了保定府自然是要过来拜见的,老三两口子还在姜府呢,常乐能跑到哪里去。
如此这般,可是让一家人都生分了。好好的时候,愣是弄出来几分不和谐的调调。
姜二老爷:“听闻常乐回来了,大嫂可是昨日就开始准备帮着咱们常乐接风洗尘了,刚好今日休沐,你的兄长们也从学院回来了。你们一起说说话。”
常乐笑容大大的:“让大伯母辛苦了。难得堂兄们都在,把二姐夫二姐姐也接回来。”
姜大老爷:“对,合该如此的,以后你们也该如此,一家人就该有一家人的样子。二姑爷也不错。”
常乐抿嘴,二姐夫自然是不错的。不过其他的人怎么认为,常乐可不敢保证。
听闻二姐夫也就是同自家姐夫相处的好,余下的同姜家郎君来往倒是平常。不知道大伯父心里清不清楚。
最高兴的还是姜二老爷,常乐这孩子真不错, 还知道惦记二姑爷呢, 话说二姑爷也不错。
姜老夫人看到下面其乐融融的子孙,本应该感到高兴的, 可那最出息的子弟,不是自己教出来的,同她一点都不亲近,这让姜老夫人怎么都开怀不起来,差了那么点意思。
姜常乐同堂兄弟分享游学的辛苦甘甜,小郎君清朗的嗓音说的颇为传神,就连姜大老爷都听的入神。
看着自家没有经历过风雨的子弟,对着身边的两位兄弟叹口气:“他们到底还是娇养的太过了,该同常乐一般,让他们出去开开眼界的。”
说完之后,眼神看向老二,然后转向老三。
姜二老爷心说,撒出去,说的容易,那可不光是吃苦,还要有人带着,莫让这些子弟走了歪路。
有几个常乐这般,有爹爹,师傅,姐夫陪着出去游学的。光长见识就够了。
姜二老爷就后悔,早知道就该把自家不争气的儿子塞给老三,多难得的机会错过了呢。
不过人家姜二老爷说的是:“他们在学院里面同先生们苦读也是一样的。”
姜大老爷抿嘴,老二也不贴心了。不知道给自己这个老大哥递个台阶。
他的本意是,说出来这话,让老二顺着同老三念叨念叨,要不要带着这些姜家子弟出去走走,在外面还是老三的人面广。
何况他作为家主,不方便出去太久的。
姜二老爷不接话头,姜大老爷没办法,自己开口:“老三呀,什么时候你再出去走走,把咱们姜家子弟也带着,让他们也长长见识。独木难支,家族兴盛,才是小郎君们在外面的立足之本。”
若说起来,姜大老爷说的还是有道理的,独木不成林吗,若是姜家子弟各个出息,姜家就不是现在这个模样。
可惜姜家如今,不提也罢。
姜三老爷:“大哥,你这话同娘商量过了吗,可别让我耽误了府上小辈们学习。”
一句话轻飘飘的就把问题扔给这位家主了。当初若是老夫人也有姜大老爷这样的开阔心胸,就不会有如今赋到处游山玩水的姜三老爷。
姜二老爷低头喝茶,心里就替自家老大难受。
这个家主也不是好当的,看看为了家中子弟这个为难,亏得母亲偏心的是这位大哥。
更替老三苦,明明学问那么好的,就因为老夫人的短见,生生地埋没了。
还弄得老三同老大心有芥蒂,当然了可能是他想多了。
让姜三老爷知道二哥的想法,也会说一句他想多了,对老大他没什么心结,没有姜老夫人的阻挠,他的仕途也不会一帆风顺高官厚禄,如今这样倒是刚好。
长辈这边的小风浪,对于小辈们那边没有半点影响,常乐还在同堂兄,堂弟们笑呵呵的说话。
堂兄们问常乐:“出门这么有意思的事情,你下次什么时候去游学。”
常乐:“先生说我学问不够扎实,若是频繁出去乱走,会耽误学习,失了心性,所以我也不知道下次游学是什么时候,一切都要听先生安排。”
姜三老爷听闻儿子的回答,由衷的笑了。滑不溜秋的当真是他的好大儿。
姜大老爷同姜二老爷叹气,三房,老的不好招惹,小的更不好招惹,听听说的这个话,半点缝隙都不给人钻的。
(本章完)
第432章 就是这么简单
姜三老爷那边还跟着说道:“看吧,儿子拜师了,我这个爹都做不了主了。心情很是失落呢。”
那样一个师傅,也不都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拜的,快别得了便宜卖乖了,两位老哥哥都要听不下去了。
姜常乐在府上同亲爹一起歇了,父子二人好不亲近。
姜三老爷心里感叹, 你姐夫不在的时候,原来也能看到亲爹的。
姜三老爷也想要同儿子亲近,哄着儿子:“下次爹带你出去走走。”
常乐自然是乐意的,出去一趟,都玩疯了,不过也小有遗憾:“要是能带着常喜就好了。”
姜三老爷心说,闺女那都是别人家的了, 你还惦记呢?你姐可不是说走就能走的。
这话也不敢在儿子面前说呀, 万一儿子怪他把闺女送给别人家怎么办?
所以姜三老爷说了:“虽然不一定能带着常喜,不过你娘能陪着咱们。”
然后爷俩就抿嘴笑了,娘的力气大,身手好,有娘跟着,可以到处走走的。
当然了不能一家四口出行,还是略有遗憾的。
姜三老爷:“早知道,你们都还小的时候,就该咱们四口人一块出去走走的。”
常乐心说,不是你们不愿意一块出去走走,那是我家常喜觉得我小,舍不得带着我出去。
算了亲爹对于养儿子,不对,是养孩子从来就不怎么会。辛亏有他家常喜呢。
姜常乐:“那时候我还小,走动不方便, 不过以后肯定有机会的。”
姜三老爷高兴之余,难免就有说话不严谨之处:“对,大不了,爹去撺掇二郎,到时候常喜自然就能跟着咱们一起出去了。”
姜常乐不愿意听了:“首先,那是我姐,干嘛非得要姐夫跟着才能出去,其次,姐夫要读书考试的,这段时间可不能去招惹他。”
姜三老爷在儿子面前就觉得自己怎么那么不懂事呢。这点事还让儿子操心了。
可你姐姐已经嫁人了,姓周了,这个要出行还是要同你姐夫商量的。
看看儿子严肃的小脸,姜三老爷愣是没敢同儿子分辨这事。
在儿子面前当老子总是有点立不起来,这个当真是姜三老爷最大的烦恼。威严不足。
同样这也说明了,闺女的教育,似乎好像有点不太一样,儿子这方面的认知有点误差。
要不要帮着儿子矫正过来,这是个问题呀?
然后就是不好打扰姑爷读书的事情,儿子把学业看的很重。
姜三夫人回来的要比常乐他们爷俩晚一点,如今姜府老夫人还在呢,大夫人掌家多年, 地位不容撼动。
因此妯娌之间主次分的很明确, 所以妯娌之间没有什么利益纷争, 相处的自然不错。
以往姜三夫人同姜二夫人因为小儿女之间的矛盾不算是融洽,如今随着两个姑娘相处的好,妯娌关系都相处的不错了。
所以她们妯娌带着小娘子们一起吃席说话,要比小郎君那边还松快。
姜二夫人还拜托姜大夫人出门的时候,帮着二房的几个庶女相看亲事。
这事对于姜二夫人来说,托付给长期在外走动的姜大夫人,已经算是对庶女们尽心了。
姜大夫人私下里面寻了姜三夫人,帮着大房的嫡女六娘瞧瞧,有没有合适的郎君。
光这些夫人们走人情的路数,就能看出来好多的东西。
二夫人给二房的庶女找人家,求到姜大夫人头上,意思就是庶女们只要嫁入保定府差不多的人家,家世相当就够了,作为嫡母她的义务就尽到了。
至于说其他,那真是谈不上的。
姜大夫人把嫡亲闺女的亲事拿到三夫人的面前说,那就是想要给闺女挑一个上进的后辈,要看人,要看前途,更是看品行。
家世上,姜三夫人自然是会考虑的,而且有他们家姜三老爷掌过眼的郎君,学问上自然不会差了。
这是父母对子女另一种形式的上心。这也是嫡庶之分。
就同姜大夫人说的,我相信老三看姑爷的眼光。
这信任来的,都是建立在人家姜三老爷自己挑姑爷的基础上的,看看三娘子的姑爷,学问出挑,为人做事更是出挑。即便是家世,也没有差到哪去。
若不是亲家天不假年,如今的三娘子那可是四品大员府上的掌家大奶奶。
姜三夫人也不好说,自家姑爷那是撞大运来的,毕竟俩孩子定亲的时候,隔着肚皮外百八十里呢。
能看的出来什么,需要什么眼界呀?
大嫂轻易不开口的,既然提出来了,姜三夫人没有不答应的道理。
姜家大娘这些年嫁的远都要成大嫂的心病了。怎么说大嫂想要把小闺女留在身边这事,他们都该成全的。
看到爷俩那边唠嗑,姜三夫人同姜三老爷说到大房那边六娘七娘的事情,很是忧虑。
在姜三夫人看来,这事不简单,帮着夫君揽了一个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姜三老爷听闻夫人的忧虑:“这算是什么事,你也别为难,保定府出息的郎君多着呢,回头我就列个单子出来,家世,学问,人品都写清楚,让大嫂自己挑中意的就是了。”
姜三夫人放在心上的事情,在姜三老爷眼里,竟然就是三言两语的事情。总觉得有点轻率了。
姜三夫人看着夫君:“哪有这么简单,那可是六娘的一辈子。”
姜三老爷:“可也没有多麻烦呀,若是家世,学问,人品都不差的话,这婚事能差到哪去。”
要说,好像也对,姜三夫人:“当真是可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