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得知季予竟然帮助了赵国,勃然大怒,认为季予背叛了他,背叛了秦国。
于是他下令,派人前往赵国捉拿季予,然而还没等那些死士出发,季予先一步回来了。
两人观点各不相同,大吵一架。
秦王认为她背刺了秦国,对于秦国接下来的形势很不利,加大了他们攻下赵国的难度。
季予认为她救助的是赵国百姓,与政局无关,并且对于她来说,七国的百姓都是一家人,她无法对他们遭受的苦难坐视不理。
正如她当初毫无私心地救助秦国,现在也能慷慨解囊,帮助赵国。
她没有任何偏向,如果一开始遇到的是赵国,她会作出同样的选择。
这种观念将嬴政冲击得不轻,他以为自己是命定天子,所以才求得神女降世,赢得她的辅佐。结果没想到在她眼中竟是完全一样的。
这就是神女吗?果然对世人一视同仁。
嬴政冷静地想。
……]
“啧,嬴政现在很不爽吧?”安乐笑得开怀。
想到赵国百姓的惨状,又有些心虚,觉得自己的想法太过狭隘,从前赵国的土地如今也是他们大唐的疆域。
她看到赵国的百姓受难,却没有在第一时间关心他们,反而担心女主的安危,和秦王赵王的反应。
可恶啊!她还是不是大唐的长公主?!竟然连这点眼界和胸怀都没有!
安乐怒而捶桌,反思过错。
不过也不能怪她,太傅教书时往往会忽视她,只盯着阿兄一人,她没什么学识长进也是很正常的吧!
安乐转瞬间又原谅了自己,心安理得地继续看书。
[……
嬴政将季予囚禁了起来,令人守住她的府邸,不许她迈出门半步。
他知道这些侍卫狠不下心,估计会对他阳奉阴违。
所以威胁季予,如果她敢出来,他就将看守的侍卫全都杀了。
季予受制,不敢出大门一步。
然而府中来来往往的人并不受限制,除了不能出去,她依然自得其乐,整日鼓捣着一些东西。
某一日,她听闻秦国要进攻赵国了,而且因为她先前帮助赵国的事,秦王极为愤怒,所以不计后果,打算采用极其残忍的手段。
如果事成,赵国将会变成一片废墟。
季予知道后,目眦欲裂,再也坐不住了,无视侍卫的阻拦和劝说,奔向秦王宫中。
来到嬴政面前,说她有一计,可不费一兵一卒,让赵国归降。
……]
“果真是嬴政,如此残忍暴虐,对手无缚鸡之力的百姓毫不留情。”安乐叹息着感慨,被他先前的假象给蒙蔽了。
因为季予在中间做和,秦王对她不错,所以安乐差点没意识到,他本性是多么无情冷酷,独断专行,霸道蛮横。
现如今这一面暴露了出来,简直令人心惊胆战。
那可是一国的百姓,日后也会成为秦国的子民,他怎么能忍得下心?!
安乐被季予的痛苦感染到,差点也流下泪来。
“不知道季娘子会用什么办法?希望能救了赵国百姓,免了他们的灭顶之灾。”她吸了吸鼻子,声音含糊不清。
秦王不肯放手,对天下势在必得,劝降赵国是唯一的出路了。
季娘子一定能够成功!
安乐握紧拳头,紧张极了,暗自期盼着。
第117章 字丑引发的误会
[……
季予说自己要作为使者出使赵国, 去劝说赵王归降。
嬴政起初不肯答应,疑心她欲投奔赵国,转过来对付秦国。
然而众大臣极为信服季予,认为神女一定能够成功, 于是帮着劝说嬴政, 他们也不想看到两国之战打得太惨烈。
秦国的名声好不容易被神女挽回一些,经此一战后恐怕会变得更加惨不忍睹。
嬴政最后勉强同意, 让季予一试, 答应如果成功了,他不会再伤害赵国的百姓。
季予前往赵国的时候, 秦王带兵镇守在赵国与秦国的边境线上,如果季予出了意外,又或者她投奔赵国。
他会马上带兵进攻, 碾平赵国的每一寸国土。
赵国的兵士面对令人闻风丧胆的秦国军队,吓得两股战战,几欲奔走。
……]
“我的天呐!使者可不是一个好差使啊!虽说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但若一言不合,对方想做些什么简直轻而易举。”安乐忧心忡忡地, 看到秦国的军队又觉得自己多虑了。
“毕竟武力悬殊这么大, 赵国恐怕也不敢,甚至得小心翼翼地护着季娘子,不让她在赵国境内出事, 给了秦国出兵的理由。”
[……
赵王听说使者是个女子, 还是在秦国盛名已久, 甚至名声传到别国,在他们赵国也赫赫有名的神女。
不由心生好奇, 一见面,发现原来是当初救了赵国粮食,却分文不取,默默离开的女子。
他高兴地问季予,“神女是否转变主意,来襄助赵国?”
季予摇头,坦白了她此次目的——劝赵国归顺于秦国。
赵王当然不肯,不战而屈人之兵,乃是懦夫,传出去惹人耻笑,更会在史书上留下千古骂名。
然而季予使出了三寸不烂之舌,先给自己带上了高帽,说她是上天派出的神女。这个不用她吹,赵王早就相信了。
但季予给自己的背景补充丰满了些,显得更加真实了。
她道上天预感此次人间大劫,各国纷争,生灵涂炭,而她的使命是让七国顺利统一,并尽量地保存有生力量。
秦王天命所归,是天定的君主,他注定胜出,其他各国无法反抗。
又说以秦国军队现在的实力,踏平赵国轻而易举,是她尽力劝说秦王才没有出兵,给赵国一个归顺的机会。
她极尽渲染了秦王的残暴,以及赵国战败之后将会面临的凄惨后果,什么血流成河,十不存一。
赵王的态度有所松动,但仍不肯投降,依然顾及自己的名声。
季予察言观色,乘胜追击,说如果赵王投降,百姓也不会怪他,因为他们也知道这对于一位心存大志的君王来说是多么耻辱,多么委曲求全。
赵王此举是为了免百姓受苦,忍辱负重,绝不是不战而退,屈于秦国之威。
便是史书上,也只会夸赞他,是个仁义之君。
季予摆事实讲道理,使出浑身解数忽悠赵王,如此三番,他终于松口答应了。
……]
“精彩!太精彩了!诸葛亮舌战群儒怕也不过如此吧!”安乐看得激动,拍案叫绝,“这嘴也太能讲了,难怪季娘子有勇气成为使者。如果我有这口才,怕不是得骂得许御丞狗血淋头。”
安乐记恨这个总是盯着她不放,经常上奏弹劾她的许御丞好久,偏偏不能拿他怎样。
“这就是所谓的人格魅力吗?光往那一站,就让人心生敬意,对她说的话毫不怀疑。”安乐感慨着。
“既然季娘子穿越到了三千年前,那她是不是也会成为历史的一部分?这样的场面应该会在史书中着重描写吧,被后人传颂议论,就像荆轲刺秦一样。”
她发散思维,笑道:“不知道还会不会出现秦王绕柱走的场面?季娘子会事先告知秦王,荆轲别有居心吗?”
“这下秦王总该心服口服了。”
[……
秦王收到消息后直接懵了,他没想到真的能成功。
原来不出动军队也可以令他国降服,这对秦王造成的冲击,比季予拒绝他那次还猛烈。
他第一次意识到了,不止武力能够威慑众人,信服也是一种力量。
他的内心蠢蠢欲动,想跟季予学习这招。
秦王内心的想法众人不知,要是知道了恐怕得吓一大跳。
赵国投降还专门准备了仪式,这是季予提议的,美其名曰交接仪式。当然不能叫投降仪式,说出去不好听。
仪式上,赵王从王宫出发,前往都城门外。
百姓们夹道相送,泪洒长街,表达对赵王的不舍,还唱起了颂歌。
赵王动容,亦是眼泪涟涟,挥泪告别百姓。
到了城外,秦王已在此等候,赵王在两国百姓的见证下,将传国玉玺郑重地交到他手中。
嬴政难得挤出个笑容,说了几句好话。
秦国的大臣们也俱是扬着笑脸,高声恭维赵王大义,毫不吝啬夸奖,一点都没有对降国的奚落和冷脸。
蒙恬将军在旁边看得嘴角直抽抽,他征战数年,从未见过如此和谐的投降场面,也算是大开眼界。
只有季予甚为满意,开心地点头。
仪式成功结束,从此赵国并入秦国的领土。
消息传到别国。
周边几个隐隐意识到秦王野心的国家懵了,他们原本犹豫着要不要冒着得罪秦王的风险去支援赵国,谁曾想这短短的几天时间,连仗都没打,赵国就被拿下了。
他们彻底慌了。
至此本册完。
……]
“哈哈哈哈哈蒙恬将军心想‘我这辈子从来没这么无语过’,乐死人了。”安乐笑得开怀,“明明是正经的场景,我为什么这么想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