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况下,宁安州邀请养殖场过来入驻的消息,就传得飞快。
滇州府不少养殖大户都有些动心。
那宁安州地方不错,人也不错,手头也有钱。
就是缺牛。
要是能过去开个养殖作坊,似乎真不错啊。
在纪元看来,养殖场是要开的,但不一定是本地人开。
还是先把比较成熟的养殖场请过来。
久而久之,本地人也能耳濡目染,学会一些这样的技术。
毕竟外面养殖场过来,也会在本地招人手。
纪元这个办法,确实吸引不少滇州府其他养殖大户过来。
这些养殖大户们,原本还怕人生地不熟,不好在这做事。
谁知道宁安州的衙门,竟然提前选了几块合适的地。
不仅如此,甚至安排了一个很懂养殖的官吏全程跟着。
那叫安大海的小吏,对牲畜病症也太了解了吧?
有些养殖户,甚至想请他帮忙给牛羊看病。
这一来二去,宁安州靠谱的印象,就印刻在众人脑子里了。
安大海一边帮忙招待外来的养殖户们,心里一边震惊。
满脑子都是问号。
这也行?
这也行?
还真的吸引其他人过来养牛吗?
那些养殖户们,哪家不是养了十几年的牛羊。
有他们在,还有他们那边的种牛在,小黄不用那么辛苦了!
不仅如此,本地的养殖行业能前进一大截。
说不定明年,本地的耕牛就能增加几百头。
安大海跟刘同知在办此事的时候,心里莫名升起一个念头。
纪元,纪知州在找合适养殖场地的时候,难道就已经想好要招其他养殖场的人过来?
否则不能解释,为什么一切都那样顺利?
刘同知甚至道:“其实,橡胶产业要是没发展起来,也不会有人愿意来宁安州办养殖场。”
穷啊。
谁会愿意?
等会?
难道说,他们知州早早就想好了。
一边带着大家劳作,一边带着副产。
而副产的目的,就是为了引进养殖行业。
养殖行业的目的,也是为了种田?!
这里面,好像缺少哪一环都不行?
如果真是这样。
那纪元的脑子,到底怎么长的啊!
纪元确实是这个打算。
在他来到宁安州之后,也是走遍各地,明白此地的情况。
想要提高粮食产量,从选种到劳作,再到生产工具,每一样都不能少。
现在耕种的稻鱼鸭模式已经推广开了。
有了今年的收益,想来以后不用他管,当地百姓就会自发用这种方法劳作。
各个村的水渠更不用说。
今年山上也下了几场大雨。
但有水渠的调节,基本出不了大问题。
基础的事情安排好了,后面的种子也在培育,如今的生产工具,耕牛,总算提上日程。
纪元在自己小本本上记了一笔又一笔。
夯实农业基础,才是正确的。
整个宁安州在纪元的带领下,农业水平突飞猛进。
任谁看了都觉得了不起。
终于,在化远四十年六月底,六家滇州府的养殖户派了人过来。
他们各自选定了合适的地方,让自己的亲信们过来开分厂。
要说有风险吗?
自然也有。
换了另一个地方,难免跟本地不同。
可这是风险也是机遇。
宁安州衙门的人都说了,他们本地二三十万人,还有那么多的山地,非常需要耕牛。
什么没钱?
他们宁安州的人,怎么可能没钱。
总之这些话,听得养殖户们回去细细盘算。
经过多次考察之后,终于确定了。
来!
来开养殖场!
他们相信宁安州的潜力!
也相信当地的衙门。
眼看一批批专业养殖人才从镇南关过来。
再看着专业的养殖户们是如何修建养殖场地的,这些东西,让大海都跟着学了不少。
换了旁人,这些养殖户应该不愿意。
可大海的兽医技术,大家心里都有数,这也算是互相学习。
专业技术人才是外面请的,学徒跟杂役则要请本地的人。
一时间,宁安州不少本地人,竟然找了份务农以外的活计,又有了一份额外的收入。
纪元算着时间。
等到八九月份的时候,这养殖场大概就能建起来。
大批的牛羊便会赶到这里,在宁安州进行繁育。
到明年开春,说不定就有不少小牛犊。
也就是说,两年的时间,就能让本地的耕牛大量增加。
纪元松口气。
他也算明白,当年每次看到林县令的时候,都觉得他眉头紧皱。
这些事情确实刻不容缓。
所以显得格外惆怅。
有了这些东西,才能提高当地粮食的产量,才能让百姓们的辛苦没有白费。
这种事,怎么能放慢脚步。
宁安州这边的改变,让镇南关的人看的羡慕不已。
两个地方毕竟离得很近。
当年宁安州的腊蛮人被欺负的时候,还是镇南关的兵将帮忙赶走景国士兵。
故而长久以来,镇南关的人,总觉得宁安州贫苦。
可谁能想到,不到一年时间,宁安州发生了那样大的变化。
反观他们,跟之前一模一样。
这种反差实在是让人难受。
不少镇南关的普通百姓,学着宁安州那边种田的方法。
只是水渠到底怎么修,如何修,普通人总是拿不准的。
他们又没有纪知州这样的官员帮忙,更没有纪知州这样的官员操心他们的耕牛数量。
至于橡胶?
别提了。
这更是不可能。
镇南关本地的官员,不欺负他们就行。
以前想着隔壁宁安州比他们的还苦,那也就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