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穿越考科举_分节阅读_第550节
小说作者:桃花白茶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38 MB   上传时间:2024-08-09 09:08:03

  当然了,也是银子堆出来的。

  平时做事一贯迅速的纪大人,并不催促修路的队伍,只要按计划进行即可。

  这种方法,除了费时费钱之外,没有太大问题。

  只是一般地方不支持这样大手笔地修路。

  说起来。

  滇州府跟宁安州,到底靠橡胶买卖赚了多少钱,可以这样大手笔地付工钱啊。

  可惜这些人想了很多,其实都没想到点子上去。

  纪元确实大手笔花钱修路,用的还是橡胶税收,以及官府办的橡胶作坊收入。

  为什么这么舍得?

  因为银子堆在官府库房,又有什么用,全都献媚交给朝廷?让那些王公贵戚们吃喝玩乐。

  讨好他们?

  然后升官?

  何必呢。

  不如找个方法发到普通百姓手中。

  这些百姓是没有参加伐木,橡胶,乃至染布生意的。

  可他们同样能从这个循环里收益。

  流程大概就是。

  纪元琢磨出橡胶染布的方法,带着一批人致富。

  这批人产生的收益交了税收,税收放到官府库房里。

  再有官府提出修路修桥等等建设,由此招募另一批人从中获利。

  在这个循环下,大部分百姓才能真的从中得到收益,还能得到基建道路,何乐不为。

  纪元给出的修路工费十分大方,也是这个缘故。

  修路是要做的,改善当地百姓的生活条件,也是要做的。

  两者可以并行。

  甚至因为较为丰厚的银钱,还引得不少其他地方百姓过来求个差事,让此次修路人手充足。

  估计会在预计时间之前修完。

  他都说了,本地百姓是不怕吃苦的,天下百姓都是不怕吃苦的。

  只要有相应的报酬,他们就是最勤劳的人民。

  一路回到宁安州,纪元对工程进度十分满意。

  年底之前,肯定可以修完的。

  到了宁安州,纪元马不停蹄,直接去了知州府。

  从景国偷偷过来一两万人,这件事必须快速处理。

  刘同知急的上火。

  他今年四十多,父辈祖辈是经历过景国骚扰的,对景国还是有些惧怕。

  刘同知刚想问出那个问题,就听纪知州道:“不到十天,镇南宁安指挥使张大人,就会带兵过来。”

  刘同知瞪大眼睛:“下官还没问,您怎么知道的!”

  纪元笑:“我也担心这件事。”

  宁安州无险可守,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当年的腊蛮族分为腊北人,跟腊南人,北边靠近天齐国,南边靠近景国。

  这么划分因为他们在同一块地上。

  如今宁安州的位置,就是当年的腊北族人的位置。

  原本的腊南土地算是天齐国跟景国的缓冲。

  可腊南腊北那样近。

  只要经过进入腊南,便可以直接带人冲到如今的宁安州,也是之前的腊北部。

  以前就罢了。

  现在的宁安州太有钱了。

  一会修路,一会买牛的,做生意还做得那样大。

  同为天齐国人士的镇南将军都眼热。

  景国的王室,难道不眼红?

  说出来,谁都不信。

  一块让人垂涎欲滴的肥肉,还没有人看守。

  越想越难受。

  如今自己国家的人,还跑到对面了,景国王室定然愤怒。

  肉没吃到,自己家的小虾米还跑了!

  “只怕这一万八千人,会成为导火索。”纪元回了宁安州,说话自然更加直白。

  刘同知也是这样想的,忍不住再次点头,叹口气道:“宁安州也是天齐国的土地,为何,为何。”

  纪元看向他,直接道:“不要再说了。”

  他们心里知道就行了。

  若让普通百姓知道,局面只会更加混乱。

  刘同知到底是考上了进士,对此还是有些想法的,再次叹气:“下官也只是同您讲讲。”

  纪元明白的。

  否则刘同知也不会特意找没人的时候说。

  纪元想了想道:“宁安州并入天齐国,已经有五十二年。”

  “五十年的期间已经过了。”

  “我准备,今年在本地征兵。”

  征兵?!

  “田税跟人头税,迟早要交,如今先适应适应吧。”

  “再说,如今征兵,也是做好准备。”

  纪元原本没有打算这么快推行。

  想着至少道路修好再讲。

  可景国近两万人出逃,还是出乎了其他人的意料。

  刘同知想明白后,点头道:“下官立刻让人起草文书。”

  “嗯,等张将军来了之后,可以一起商议。”

  征兵的事确定下来。

  为了宁安州的安全,也为了推进后续的田税征收跟人头税的征收。

  这件事不得不做。

  此事定下后,再讲“导火索”。

  纪元问道:“那一万八千景国人,为何离开景国,可有说明?可有询问?”

  这肯定是有的。

  刘同知办事,大家一向放心。

  刘同知讲了他调查到的情况。

  最近几年里,此地一向多雨。

  像化远三十八年,纪元来之前那年,宁安州就遭了灾。

  三十九年,全靠刘同知等人全力奔走,才让本地没有太大损失。

  四十年的时候,宁安州的水渠跟蓄水池都修好,山上的雨水下来,对本地没有太大影响。

  就像现代人习惯便利的水利设施之后,普通的大雨对人的生活影响不会很大。

  但要放在古代,许多时候的大雨,一定会酿成洪灾,可依托水利设施,普通的灾害不会对人的生活造成太大影响。

  宁安州也是如此,他们有了水渠之后,虽然还会关注天气,但不像之前那般恐慌,大家也不大提起此事。

  但对没有水利设施的地方,一场普通的大雨,可能都会让田地受损。

  靠近宁安州的景国人,连续经历了三年的自然灾害。

  日子过不下去,王室还在征收苛捐杂税。

  这种情况下,不跑是不可能的。

  放眼望去,天齐国的宁安州,便是最好的选择。

  大家都不用多想,脚步已经朝东方过来了。

  还是那句话。

  过了缓冲区的腊南土地,直接就到宁安州,随便在州内找个山住下即可。

  也是去山上砍树的伐木会人警觉,发现不对劲后,没有声张,直接找了官府禀报。

  刘同知原本以为,这是统计本地人口时,被他们漏掉的自然村寨,头发都要急掉了。

  整个宁安州都在发家致富,怎么可以拉下他们?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65页  当前第55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50/76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穿越考科举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