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终于不是黄米馍馍了,最后一天做馍馍的那个婶子也腻味了,掺了软黄米面加白面,又倒了些豆子,蒸了好几笼的二合面馍馍。
配粥贼软乎,直把人吃的还想再干几日。可一家七八口壮劳力齐上阵,这截水渠早就挖通了,还有余力能把渠背上挖来的土担走。
像姜青禾这种两口子来回干的,还只挖了三分之二,剩下那一点是土长带人给她挖的。
当然五天渠是挖不完的,整条至少有二三百米长,前五天挖了百来米,后几天天越发冷,河水结了一层薄薄的冰外,土地过霜后上冻,几十人一天只能凿个二十来米。
如此挖了小半个月,姜青禾手又生了冻疮,又疼又痒,水渠才算挖通。
来不及兴奋,第二天大雪覆盖山野。
雪一直整整不停地落了三天,视野所及全是白茫茫的一片。
等雪停后,徐祯搭了梯子,靠在屋檐边上,拿着竿子勾屋檐上的雪,不打下来不成。那么厚的积雪,夜里躺在炕上时都睡不着。
只听着屋檐咯吱咯吱响了,再下几天只怕雪要把屋顶给压垮了。
姜青禾则扶着梯子,一个劲地叫他小心,瞧着怪吓人的。
等屋顶除完雪后,还得扫出一条路来。
索性下雪前毛姨将皮子全部给拾掇好了,所以一家都带着厚毛皮手套,外头穿皮袄,里头一件毛发向内反穿的夹袄,头顶兔皮帽。
尤其穿着长到小腿的靴子,里头加了一层毛,牛皮熟得好,没有天冷就梆硬,穿进去暖和得直冒汗。
特别是在屋里,换下皮靴还能套进毛茸茸的拖鞋里,甚至有多的皮毛,毛姨还给长短块补了补,缝了两条色彩不一的垫子。
以至于下雪那几天,外头雪蒙蒙的一片,屋里生着火炉,坐在羊皮垫上。两个炉子各置着一大一小的砂锅,大的那个放了奶块融化成白花花的奶,小的则加了点砖茶捣了又捣,熬罐罐茶,两种味道交织在一起,随着炉子的熄灭而渐渐停歇。
这几天才是彻底的冬闲,不用挖渠,也不用再去盖房上梁,就放空自己缩在靠背椅里烤着火,喝一口甜奶茶,想想中午吃梅干菜烧饼,还是晚上喝盅炖汤好呢。
当然也不完全只是烤火,第二天一家三口在落雪最响的时候,围着桌子写写画画。蔓蔓拿着笔笨拙在纸上涂鸦,她会画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
然后指着一团乌漆嘛黑的东西说:“这是娘”,又指着另一团更大以及黑到破了个洞的说:“俺爹。”
“我最漂亮”,她点点那个勉强能看清圆脸和五官,还有头上顶两根直线的东西,晃着小脚道。
没人反驳,她爹娘都沉默地可以。
然后她开始边画边数数,“一是一,二是二,三不知道,四胡乱跳,五是大老虎…”
全部都她自己胡编乱造的,姜青禾打算等过年时再教她写一写数字。
而蔓蔓在自娱自乐外,姜青禾则还在绞尽脑汁编写蒙语内容,她实在是水平有限。而徐祯跟了三德叔学了十来天后,在造屋这件事上更有心得,他开始修正自己之前的设计图,设计的完全不符合这地的风向,还有窗户的坐落方位等等细节修改。
下雪这几天时过得美滋滋,所以在大伙说的大寒小寒,冻死老汉的天里。姜青禾甚至还觉得用铁锹除起雪来有点热,连生了冻疮的手涂了药膏后,也不再犯痒。
扫雪是个大工程,姜青禾跟徐祯两个从屋前开始,一个在前头铲,一个在后面扫,不多时身上热腾腾的,而雪只除了那么一小点。
蔓蔓穿一双后绑带的靴子在雪上走,踩得咯吱咯吱响,姜青禾见了就说:“别踩雪上过,小心摔。”
蔓蔓没听,她想踩雪呀,然后下一刻她脚呲溜打滑,一屁股墩在了雪上。穿得厚,屁股没事,但她用手捂住脸。
因为二妞子在另一边哈哈大笑,还扯了虎子来看,“你瞅,蔓蔓像只罩窝鸡。”
罩窝鸡是在鸡窝里孵化小鸡的母鸡,蔓蔓能听懂,她脸红成一片,然后气鼓鼓的,她站起来手叉着腰。
扯下手套挖了一团雪,整个身子都气得颤起来,然后对准二妞子扔了过去。
飞到半路就掉了,她压根没有距离观念,都不晓得自己站的地方离二妞子那隔了老远,使劲也扔不到。
还被冰得又蹦又跳,于是她大喊,“妞子姐大坏蛋。”
可怜她只会这么浅显骂人的话,让二妞子笑得要打跌,然后她也摔了个屁股墩。
这回蔓蔓笑了,她先略略略几声,然后大喊:“妞子姐,罩窝鸡,叽叽叽。”
这话让出来扫雪的宋大花笑得差点没拿稳扫帚,姜青禾也笑出了声,徐祯笑着摇头。
扫雪扫出条路后,又吃了午饭,姜青禾这座小屋里就热闹起来,连四婆都拄着拐杖来了,她也想听听啥蒙语课。
搞得姜青禾被那么多双眼睛盯着压力山大。
最开始上,她也没急着要教啥,反而是跟他们讲起了蒙古族。
以及后面又用蒙语唱了句,牧民最常唱的,“麻阴阴天,拉豌豆雷,你男人打你哥疼你。”
这种爬山歌,底下大家都听不懂,姜青禾又用方言唱了遍,可把宋大花逗得直乐,她也唱:“哥哥的肚子里心思儿多,实话哈说,心腹哈俺抓不住了。”
虎妮嘿嘿唱道:“只怪你的门道深,门道深着钻不成。”
可叫四婆笑得差点喘不上来气,几个娃看着大人又是笑又是唱,也没听懂,一时只顾跟着乐。
当然正式开始学的时候,一个个笑得更是头磕桌子,脚乱颤,念得稀奇古怪。
第46章 腊八粥
像南方十里不同音, 蒙语当然不同地区的音调发声都不同。
姜青禾则按照平西草原牧民的腔调,她先教打招呼的词,赛拜诺是蒙语里你好的意思。
虎妮昂起头,她猎野猪都不怕, 还能怕读个蒙语。她咳了咳, 信心满满地开口, “三~百~奴!”
姜青禾发誓,她绝对没笑。但其他人笑得前仰后合,尤其二妞子最夸张,趴在地上笑得跟只鸭子似的,嘎嘎嘎, 屋顶的雪都被她震落了。
虎妮哼了声,她一把拉起笑得露出牙花子的宋大花, “你有本事你来。”
“来就来, ”宋大花站起身, 理理自己的袄子, 又清了清嗓子, 她准备好,架势也足了。
然后她挠了挠脑袋, “啥词来着?”
全叫虎妮给闹的, 她全给忘了。
姜青禾又说了遍, 宋大花目光炯炯地注视着前方, 仿佛那里有蒙古人在跟她对视, 她大喊:“赛~拜~奴~”
明明是连起来念的,宋大花跟唱戏一样。一时连姜青禾都憋不住了, 背过去肩膀一耸一耸,都快笑抽过去。
屋里笑声此起彼伏, 学语言的就是会闹出很多名堂,后面简化到你好就只用说个“赛”。一个词的话,小娃学得特别快。
尤其是蔓蔓,她简直憋红了脸,用尽全身力气喊:“赛!”
“赛音,”二妞子鼓足劲回她,赛音是蒙古语“好”的意思。
之后几天,几个娃碰头第一句话,小草说:“赛,蔓蔓。”
“赛赛赛,”蔓蔓回,可把人笑得够呛。
学到后面,每个人有了自己的蒙语名
字,虎妮的最直接,她自己也最喜欢,叫巴尔思,蒙语虎的意思。
四婆说不好,虎上加虎,到时候更瓜眉什眼。她还说了句,草包虚大汉,能吃不能干,可叫虎妮不乐意了。
宋大花要叫自己阿拉坦花,里头带个花,这名又叫金莲花,没有金银首饰,名字里带个金多好。
她甚至还想,要不要改名叫宋金花,被她男人拦住了,说自己名里带个贵也没有贵起来,金字压不住,她这才作罢。
其他人起的名正常多了,比如小草是宝音都楞(福满),二妞子叫额乐(鹰),她希望自己比鹰还厉害,虎子叫陶都(清澈)。
蔓蔓给起了叫朝宝的名字,寓意聪明伶俐。
这让徐祯突然想起,那时给刚生下来的蔓蔓取名,生怕取不好,他和苗苗字典翻了一遍又一遍,才定下小名。
小名取自成语蔓蔓日茂,意思天长地久一天天茂盛。至于大名,又要好写又好记,则取了姜十安,那时两人给她写了十个安字,诸如:平安、安康、安宁、安乐…
到现在徐祯都会自得,这个大名取得好,主要好在特别好写阿。
至于姜青禾她没取,徐祯是选择困难,四婆很忌讳取名。
一个个有了蒙语名字后,学起蒙语那叫一个斗志昂扬,蒙语名字太难写,他们要求学写自己的名字。
是的,并不是学认字,像宋大花和虎妮,她们对于认字的兴趣并没有那么大,也许比起认字,她们更喜欢学算数。
比如怎么能快速数清有多少钱,知道这些数怎么写。
当然她们不学,并不代表不压着娃学,她们态度是只要学不傻,就往死里学。
姜青禾并没有一定要求她们学识字,这个世界并没有规定人只有认识字才完整,认字也好,不认字也好,不强求。
日子在几个小孩时而高兴,时而痛苦的学字中过去,一晃眼到了腊月。这期间又下了场雪,只不过半日停止,而姜青禾有时从后院喂完草,会瞟到伫立在不远处孤零零的偏顶房子。
这座不大的屋子造好后,还没有移灶造炕,期间李郎中来过一次,他说秋末山里路滑,苗阿婆扭了腰,虽说没大碍。却叫他家闺女吓得够呛,搬到镇里去住段日子,等开春再回来。
雪后姜青禾叫上徐祯,也去给苗阿婆的屋顶扫雪,两人还手拉手,你牵着我,我扶着你走去麦地里看麦子。
麦地里的青苗全都盖上一层雪被,路上也碰到有大爷来看麦子,说了句:“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今天晌午吃馒头?”徐祯偏头问她。
姜青禾拽着他往前走,“不吃馒头,吃萝卜丝馅的包子。”
冬天吃什么馒头,就要吃热腾腾的包子,一掰开汁水溢出的那种。
到腊月时,湾里各家都得忙年,年味从腊月初七开始弥漫。
蔓蔓跟二妞子、小草去了湾里玩,回来时三个娃蹲下来看地上孔里结的冰,嘴巴一直念:“腊月八,眼前花;还有二十二天过年家。”
二妞子唱:“有猪的把猪杀,没猪的打娃娃。”
蔓蔓连忙摇头摆手“娘啊娘啊你莫打,”
三人一起哈哈笑:“门背后有个猪尾巴,唆得口上油辣辣。”
“猪尾巴啥味?”蔓蔓歪着脑袋问,小手从兜里翻出一块枣糕,掰了掰,三人分分。
二妞子瞟她,“猪味呗。”
“俺知道,是肉味,”小草抿着枣糕,她说得很小声。
蔓蔓很捧场,嘴巴吃的糕屑簌簌往下掉,还要说:“小草姐姐说得对。”
三个娃头凑头又高高兴兴说话,虎妮穿着到膝盖的双牛皮靴过来,扛着铁锹问,“你们仨宝,砸冰去不去?”
“去!”
看热闹哪有不去的。
虎妮跟姜青禾支会声,哄了这仨去清水河上砸冰,此时冰面早冻得邦邦硬,压根没有虚的冰,一踩掉河里,只会人踩上去打刺溜滑。
河上蹲着不少人,都是趁着腊月七来凿冰的。湾里腊七有个习俗,凿了冰放粪堆上,等腊八熬了粥,舀出一勺粥放冰上,看腊八粥冻得软硬程度来占卜来年收成。
湾里其他裹得很厚重的男娃在冰上溜得飞快,他爹在后头喊,他们穿着皮靴子在冰面呲溜呲溜往前,他爹在远处砸冰喊,“毛小子,别叫俺抓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