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李元瑾说四殿下不知何故出现在此处,且病情危重,三剂板蓝根灌下去还不见醒转,担心凶多吉少,徐茵也委实惊到了。
四殿下据说是最受圣人器重、最为朝臣看好的大统继承者,万一在这里出个好歹,不光李元瑾、军医这些人首当其冲,搞不好还会来个天子一怒伏尸万里的写照,这就芭比Q了。
板蓝根不管用对吧?
徐茵扒拉了一番自个的小仓库,找出一盒连花清瘟。
连花清瘟:清瘟解毒。
遂把连花清瘟的配方誊抄下来,让李元瑾交给军医试试。
这个时候,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谁让军医都束手无策呢。
没想到第二天,军医亲自跑过来感谢她:
“多谢夫人贡献的药方!四殿下昨日服下不到一个时辰就醒了,老夫以防他病情反复,特意观察了一宿,今日才来感谢夫人……”
徐茵笑着摆摆手:“能帮到军医就好。”
军医心下感慨万千:李元瑾那混小子,怕不是走了狗屎运,竟有幸娶到如此睿智大气的女子为妻。
这次瘟疫,许是连花清瘟比板蓝根更对症,继四殿下之后,又有多名村民服用连花清瘟后从危重减为轻症,再服两剂巩固,基本就康复了。
这些受军医和将士救治的村民,康复后也不急着离开,留在营地里帮着做些力所能及的杂活,好让将士们有充分的时间休息。
就这样,一直到最后一个病患康复,军营上下欢呼声一片。
四殿下走之前,特地把李元瑾叫去聊了一番。
事后徐茵问他聊了什么,李元瑾挠挠头说:
“四殿下文采出众,之乎者也地说了一通,我一介粗人委实没听明白。不过娘子,四殿下说要赏赐我,问我是要良田千顷呢,还是美人环绕,你猜我要了啥?”
徐茵没好气地白他一眼:“你可以都要。四殿下看在你救他一命的份上,想必会成全你,我也会成全你。”
一刀成全你!
“嘿嘿……”
李元瑾一把拥住媳妇儿,胡子拉碴的下巴蹭了蹭她娇嫩的脸,满意至极地说道:
“美人有此一人足矣,多了我可无福享受。我呀两个都没要,就要了一个恩准,允我继续留在同兴府屯军,这样就能离娘子近一些了。”
徐茵笑嗔他一眼:“憨子!”
可能老天爷就喜欢疼憨人。
这不,四殿下回京没多久,一道圣旨送来了同兴府。
同兴府原知府罗成松任职期间屡次犯令废令、罔顾百姓、不敬皇储,撤职并流放三千里。
忠将李元瑾北关打仗时骁勇善战、有勇有谋,如今于同兴府屯军,亦体恤百姓、爱护百姓,特升为兵部郎中,兼同兴知府。
接到升迁圣旨,莫说李元瑾傻眼,徐茵都始料未及。
平时他手下的兵喊他将军,是因为北关打仗时曾被他上峰点为副将,喊习惯了而已,其实是个压根没有品级的将军。
如今不仅有了品级,还给了他一座城?
尽管同兴府去年旱灾、今年水涝,前不久又刚把瘟疫压下去,感觉所有的灾难,都集中在同兴府,致使辖内百姓既穷又苦,但不管怎么说,这好歹也是一座城。
一城主事,以后做什么无需卑躬屈膝找人审批了,于民有利的工程尽管可以放心大胆地上码了!
只不过,这么一来,就不能担任屯军将领了。
好在四殿下还算信任他,并未从别处调人来接手,而是直接从军中选了个人,恰是李元瑾此前的副手,一直以来和他配合默契。
如此一来,两人一个管城中子民,一个领军护城,俩俩合作,发挥了1+1>2的作用。
同兴府的底层百姓听闻新的知府,恰是屯军以来不辞辛苦帮他们疏通河道、加固河堤,水涝时不顾自身安危奋力救他们撤离险区、瘟疫时自掏腰包买草药争分夺秒救治他们的李将军,欢喜得敲锣打鼓、奔走相告。
“李大人要来当咱们的父母官了!李大人要来当咱们的父母官了!”
“能来李大人这样的好官,是咱们的福气啊!”
“以后咱们不用羡慕东宣府了,没准要换东宣府人羡慕咱们了!”
“太好了!呜呜呜……日子终于有盼头了!”
府衙后院,徐茵正给李元瑾收拾今后住的地方。
上任知府在任期间敛财无数,可不稀罕住府衙后院,他住的是底下人孝敬的三进大宅子,不过如今被没收充公了。
四殿下倒是也慷慨地赠了他一座宅子,可李元瑾嫌那宅子空落落的,宁愿住府衙后院。
“娘子,你什么时候搬到府城来,咱们就住到新宅去。我一个人,一张榻就能解决,就不折腾了。”
徐茵正叠着他的衣服,闻言笑睨他一眼:“来了府城我做什么?闷在家里当咸鱼吗?我还有二十亩药田要打理,山上的茶园也才刚起步。”
李元瑾合上房门,从背后拥住她,下巴抵着她的头,闷声道:
“那还要多久才搬来?药田、茶园完全可以雇人干嘛。我如今有俸禄领了,养你们绰绰有余,你无需再像以前那般辛劳。”
徐茵认真考虑后说:“前期还得我自己盯着才放心,等稳定下来,雇人打理就行。”
“那要多久?”
“……三年?”
下一秒——她低呼一声,被这熊男人拦腰横抱。
“三年太久,会旱的。”
“……”
这货不仅白日开车,还在开车途中连哄带诱。
最终徐茵脑袋一热,允诺他最多一年就搬来府城。
第296章 恶毒女配逃荒种田(本篇完)
次年冬,新帝登基,改元景熙。
大小官员升职的升职、涨薪的涨薪,恩旨恩赦,普天同庆。
李元瑾因调到任上还不满两年,因此这一波升迁没轮到他,但俸禄涨了不少。
忙完当天公务,他美滋滋地回家找夫人分享这个好消息。
徐茵是今年春带着二郎、三妹搬到同兴府城的。
二郎如今在府城书院读书,据夫子的说法,二郎聪慧早熟,明年春可以下场试试了。
三妹依旧喜欢刺绣,徐茵给她寻摸了个绣坊里顶级的绣娘,开始教她正规的绣技。
除了刺绣,徐茵接待下官女眷、盘库算账或是出门办事,也都会带上她。
徐茵觉得,古代的女眷,嫁人后通常事事依赖丈夫,除了个别是因为娘家底子薄、让她们没底气,更多的在于女子出门少、见识少。
打心眼里希望贴心懂事的小棉袄三妹过得幸福,日后即使嫁了人也不至于困在后宅。
再说徐茵自己,除了茶山、竹山以及将方圆的荒地买下来种草药以外,今年开春还在同兴府城外购置了上百亩良田,种高产水稻、养稻花鱼。
相比红薯、土豆这类杂粮制作的粉和面,本地人终究更青睐大米,稻鱼共生推广开来,既让农村百姓的饭桌多道菜,还能提高他们的收入。
草药种植今年跨入第三个年头,除了人参等年份越长越好的草药以外,其他的已经收过两茬了。
希望村的开荒灾民跟着她种了两年,除了第一年还有些吃不饱,第二年开始,有烧窑这项副业支撑,衣食无忧。
整个希望村一派欣欣向荣,石峰、陈满仓等人,在瘟疫解除以后回了趟同兴府,发现老家还没有希望村的生活好,一家人商量以后,干脆把老家的田地卖了,迁到希望村,落户做了希望村的第一批正式居民。
其他灾民,有些回去了,有些和石峰他们一样,留下做了希望村的永久居民,跟着徐茵脚踏实地地干,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希望村也一天比一天庞大,原先在山里开荒的灾民,见这里发展得这么好,纷纷加入了他们。
如今,希望村早已不是三年前的临时村落了,不仅规模大、户数多,发展的副业生意也越来越好。
眼红的不是没有,可一打听,是同兴府的知府夫人开的,谁还敢搞小动作?
就这样,“希望村烧窑坊”从暗到明、从小打小闹到初具规模,已然享誉同兴、东宣两府,订单如雪花片似地飞往希望村。
烧窑坊如今归陈满仓、石峰他们在负责,徐茵这一年来,除了草药,投入最多的是茶园。
系统出品的茶树苗,长势喜人,又有欢腾得满山跑的茶园鸡松土施肥,今年就可以采了。
她定下采茶时间,抬头望望窗外,天色不早了,于是放下手头的账本,来到厨房看今晚的菜色。
李元瑾提前让小厮回来说今天准时回家吃饭,她看了眼厨娘做的菜,卷起袖子,决定添道他爱吃的水煮鱼。
“大嫂不好了!”
这时,三妹惊慌失措地跑进来:
“大嫂大嫂,大伯娘他们又来打秋风了!怎么办怎么办!他们怎知我们住在这里的?二哥不是说不让他们知晓咱们的新家吗?”
徐茵安抚她:“莫慌!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且去看看他们打的什么主意!”
李大伯一家因旱灾举家逃去了南陵府,他大儿媳妇的妯娌娘家住在那里。
可到底不是至亲,李大伯一家又都不是什么客气的人,两手空空逃荒去,吃住在别人家还总想着占便宜,厨房里的鸡鸭蛋、调味品,厅堂里待客用的瓷杯瓷盘瓜果点心都被李大伯娘偷过。有一次被主人家抓了个现行,然后撕破脸后把他们一家赶了出来。
之后他们一家在南陵府打短工度日,男的在码头扛货,女的替人浆洗,刨除房租,吃都吃不饱。
辗转听说家乡灾情解除,一刻都不想多待,花了两个月走回了李家村。
可灾后的家,比南陵府的租房好不到哪儿去,地里的作物,种下去起码小半年才有的吃。
这不,听说大侄子当了大官,隔三差五来府衙找李元瑾诉苦,希望大侄子漏漏手指缝,赏他们个一银半两。
李元瑾看在亲戚的份上,给了他们几袋粮食,撑过青黄不接的日子,等庄稼地重新种活,就不再管他们了。
要银子没有,他把俸禄全部交给娘子了。
手指缝漏破天,也不会掉银子下来,因为他手上根本没银子。
李大伯娘眼珠子一转,歪主意上头,给大侄子物色起了漂亮的小娘子。
当官的谁还没个三妻四妾?
她笃定地认为,只要李元瑾纳了妾,到时候让妾室把他的心笼络了,好处还少得了自己家吗?
于是,她回了趟娘家,打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旗号,带来了娘家侄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