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归听了这话,忍不住轻轻笑了一声。
“可是伯父,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2对于那些连吃饱肚子都算奢侈的人而言,礼义是太过遥不可及的东西。再说了,就算我不这么说,可事实难道不就是如此吗?如若不然,那老妇人的儿子为何不孝不悌,罔顾母亲的意愿,不顾甥女的死活”
郗声涨红了脸:“因为其妻不贤,挑唆生事。”
“可夫为妻纲,若其妻不贤,做丈夫的为何不加以管教呢?”郗归扬起头颅,顺着郗声的话头问了下去。
“许是那女子太过泼辣,做丈夫的没有办法管教。”
郗归笑着看向郗声:“既然如此,想必这做丈夫的也深受其害,那为什么不停妻再娶,另聘一个温柔贤惠的女子为妻呢?”
郗声有些支吾:“也许是这两年年景不好,他娶不起别的妻子。”
“不是这样的,伯父。”郗归坚定地反驳道,“底层民众之中,殴打妻儿的男子并不少见。老妇人的儿子若真觉得妻子不对,总能劝说或者管教一二。他是家里的壮劳力,若能坚定心意,一定不至于让妻子爬到头上,对自己的母亲和同胞妹妹指手画脚。之所以会是如今这般的结果,一定是那妻子的所说所想,符合了他自己的利益,所以他才沉默不言,任由妻子出头去做这个恶人。退一万步讲,就算这老妇人的儿子懦弱无能,儿媳强势泼辣,可他任由妻子这样对待母亲和妹妹,不也是不孝不悌吗?”
郗声没有说话。
事实上,无论是郗声还是那个丹徒县令,他们都不自知地把怪罪的眼光停留在了那可怜的年轻母亲身上。
而那些有过错的男人,无论是先通奸后弃养的前夫,还是那个享受了妹妹辛苦劳作、却不肯为外甥女出一份粮米的兄长,都完美地隐身了。
第91章 减税
这便是男人的世界, 男人的道德。
在他们主导的世界中,女人总要受到更多的苛责。
无论他们是不是有意为之,事实就是如此。
郗归无意在这个问题上与郗声展开过多的论辩,事实胜于雄辩, 她首先需要行动。
“不说这个了, 我们接着说缫丝作坊的事。您看, 在这个故事里,那大归在家的女子, 纵使终日辛劳, 也只能指望着兄嫂的良心过活。这指望太过虚无缥缈了, 以至于她走投无路,丧了性命。可如果她能有一份谋生的手段,有机会为自己和女儿赚取赖以生存的粮米, 就不会是如今这般的结局了。”
“譬如说我。”郗归拿自己举起了例子, “如果我大归之后, 只是待在家中,靠着家中的供养度日。那么有朝一日, 无论我愿不愿意, 都会被二兄安排着嫁出去。到那个时候, 嫁给什么人、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完全不由我自己做主了。可是阿兄留给了我人手、钱财和庄园,有了这些,我便能够到京口来,做出属于自己的一番事业。事到如今, 二兄再也没有办法任意掌控我了。您看, 人,尤其是女人, 总要有自己立身的倚仗才是。”
郗声听到郗归代入了自己的例子,一时说不出话来,竟觉得她说的很有几分道理.
郗归看出了郗声的动摇,接着说道:“就算不为了所谓的家庭地位,一个换取钱财的谋生手段,也能为像那个不得不遗弃女儿的母亲一般的可怜人,提供一个可能的出路。伯父,这些女子,也是您治下的子民啊。”
“也罢,既然你执意要做,那就试试吧。”
郗声终于松了口。
他其实并不太在意那些女子的处境,但郗归拿自己打比方,难免让他觉得心有戚戚,便也对那些女子多了几分怜悯。
再者说,他心中其实很明白,事到如今,掌握兵权、又与身在中枢的谢瑾交好的郗归,才是京口真正的主人。
他了解郗归如今的性情,知道但凡是她想要做的事情,就一定会做到,自己的反对,其实根本不会起到什么作用。
她之所以肯这样耐着性子解释,不过是因为自己是她的伯父,她对自己尚有几分敬爱,而且也想跟人说说这些事情罢了。
郗声知道自己其实是一个懦弱的人,不愿承担那样多、那样重的责任,所以宁愿听从郗归的吩咐行事。
但他同时也喜欢郗归在每做出一个决定之后,如此这般细细地来劝说他的场景,所以才每每认真思考,提出自己的疑惑之处。
他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去了解那个属于郗归的世界,也借此窥探曾经的郗岑的想法。
“不过,自古以来,农家便是男耕女织,男子耕种获取粮米,妇人缫丝贴补生计,若是官府组织妇人缫丝,然后再将纱线丝绸出售,是否会与下民争利?”郗声皱了皱眉,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我们雇佣妇人,自然会给他们发放酬劳。这些人如果自己养蚕缫丝,辛苦终年,还卖不出好价钱,反倒要自己承担养蚕的风险。如果官府统一组织,一则可以为农户避免养蚕的风险,二则可以把控纱线和丝绸的质量,三则可以寻找销路,卖出更好的价钱。除此之外,我们还能让真正缫丝的农女获利,把售卖纱线和丝绸的利益,真正送到劳动的女子手中,以免她们终年劳作,却还要在家受各种各样的委屈,甚至失了性命。”
郗声抬眼看向郗归:“就算成立了缫丝作坊,那些男人也不会同意让所得的粮米资财都只属于农女一人的。夫为妻纲,这些收获并非嫁妆,家主可以名正言顺地拿过去。”
“无论如何,如此一来,缫丝女的处境都会好些。再说了,天长日久地,在外劳作的妇人必然不会甘心被家中男人夺去报酬,她们会争取到利益的,我也可以帮助她们。”
郗声闭了闭眼:“阿回,我知道你同情那些女子,可农事乃是一乡、一州、一郡乃至一国的根本,那些做农活服徭役的底层男子,若是因此不满,进而生事,势必会造成极大的动荡。”
“那就让他们没有工夫生事。州府可以下令,于各地设立三长,选取德高望重之人为邻长、里长、党长,让他们带领青壮,于农事之余修建水渠,如此一来,还可以避免那些胡搭乱建的陂堨被拆除后,影响农田灌溉。”郗归冷酷地说道,“再说了,人的不满其实都是可以明码标价的,只要价码出的够高,就不会存在难以消弭的不满。官府可以为兴修水利者提供一日两餐,至于那些参与集体缫丝的妇人,在口粮之外,可以另外发放一份食物。这两年收成不好,如此这般的三份粮米,对农家而言,已然不是一个小数目了。若是这种情况下,还有人非要砸了别人送到跟前的饭碗,那就是他不识抬举了。纵是他想闹事,也要看看别的领粮人愿不愿意。”
郗声听着这般口口声声明码标价的话,宛如一个因循守旧的士大夫,陡然遭遇来自商品世界的巨大冲击,只觉得头晕目眩,难免认为这一切都荒谬极了,无礼极了。
“可是伯父,这本来就是事实呀。”郗归以手支颐,露出了一个天真又世故的笑容,“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是最为畅通的通行证。它们一个叫作权势,一个叫作力量,骁勇善战的军队是力量,能够学以致用的知识是力量,可以换取衣食药物的金钱也是力量。我们利用金钱和粮谷来引导百姓,达成双赢的目的,总好过用权势和武力去逼迫他们吧。”
郗归执起小壶,为郗声和自己各添了一盏茶:“再说了,在乡下设立三长,是于教化有益的事情,可以把州府的命令一层一层地传递下去,免得基层欺上瞒下,鱼肉乡里。至于缫丝之事,我们可以逐层递进。刚开始的时候,可以先把劳作的地点安排在村里,让那些女子在家人的眼皮子底下做活。如此一来,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不至于太过抗拒。等到他们习惯了这种劳作方式,家里也习惯了妇人们赚取的这一份粮米后,再将缫丝作坊统一安置到各县。这些女子去县里做工时,由里长指派乡勇护送,以保安全。在县里,由专人进行指导监督,严格把控质量,再统一送到京口,由我们的商户送去贩卖。出售所得,州府与商户分成,各县与州府分成,各县所得,取四成用作来年养蚕缫丝的成本,一成用于修缮作坊,两成交与县衙,其余三成,发放给劳作的女子。”
“至于城市里。”郗归叹了口气,“江北战事已起,两军交战,北府军势必会有伤亡。我们虽已定了抚恤的章程,但那些丧夫、丧子的妇人,还有家中青壮在战场上致残的女子,若有愿意的,都可以去作坊中找份活干,就如同现今校场中那些洗衣、择菜之类的工作一样,只是报酬更高些。天长日久,等大家习惯了作坊的存在,若有寡居在家的妇人心动,那么只要能做好活计,哪怕与北府军无关,也都可以加入。等人人都习惯了这样的事情,女子出来做事也就没有那么令人反对了。”
郗归认真地说道:“伯父,我要成立缫丝作坊,并不仅仅是为了那些可怜的女子。农家妇人自行养蚕缫丝,品质参差不齐,若能由官方来把控,对各级府衙而言,也算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郗声叹了口气,默认了郗归的提议,没有再纠结于这个议题,而是开口问道:“你方才说设立三长?”
“是。江左本就有里、亭、乡等架构,各层也有官长。只是时日太久,日渐散漫,以至于失去了原有的作用。且里作为最小的治理单位,毕竟还是太大了,使得州府无法逐级控制到最基层。我们可以对乡间治理机构进行改组,五家为邻,设一邻长;五邻为里,设一里长;五里为党,设一党长。使之检查户口,征收租调,训练民兵。1”
“如此一来,改动怕是有些大,会触碰到乡间原有的宗族利益、团伙利益。”郗声皱眉说道。
徐州虽无那种极大的世家世族,可郡县以下,却难免有宗族势力和利益集团,他们扎根日久,恐怕很难撼动。
“无碍。我并非要铲除基层的宗族势力,三长制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实行,原本的里长、亭长、乡长,若有优秀的、得民心的,依旧可以被推选为邻长、亭长、党长。只是就任之后,务必完成领受的任务罢了,否则便会被常态巡视的监察队伍在禀明州府后罢免。再者说,伯父,一力降十会,我们有军队在手,做事不必如此瞻前顾后、犹犹豫豫。”
郗声明白郗归说得有理,索性与她一道推演起实行三长制可能会遇到的阻碍:“此制一旦施行,涉及徐州诸多郡县,是否要等农闲时节再行?”
“可以先在京口、晋陵一带的郊县试行,至于其他地方,只需在今年收取田租赋税之前完成即可。如此一来,田租赋税由新的官长经手,也能帮助他们建立权威。此外,我们还可以在全州范围内进行减租减税,助推基层改制更顺利地进行。”
“减租减税?”
第92章 抉择
“不错。”郗归翻动手札, 示意郗声查看她此前抄取的数据,“两汉之际,田赋不过十五税一,甚至三十税一。可如今江左的田租, 却高达十分之六。什五的田租, 竟然都被视作体恤下民。百姓们负担着如此之高的租税, 自然不会有好日子过。”
郗声听了这话,不自在地抿了抿唇, 但终究什么都没说。
他想说徐州从未收取过如此重的田税, 但他同时又很清楚, 即便如此,徐州的田税也远远高于两汉。
郗归明白郗声未说出口的意思:“自祖父时起,徐州的赋税便是什三之数。去岁天灾频繁, 您虽已不再担任刺史之职, 却还是奏请台城, 为徐州百姓免租一年。今年没有去岁那般严重的灾害,按照先前官府的布告, 仍旧要按照十分之三取租。可您也看到了, 乡人们的生活是如此贫困, 以至于不得不遗弃尚在襁褓之中的婴孩。若是再缴纳十分之三的租税,恐怕下一年又只能勉勉强强糊口度日。”
郗归想到那对可怜的母女,语气不由更加殷切了几分:“我们在三吴之地的生意,如今已然打开了局面,也赚取了不少钱财。我们可以用这笔钱购买三吴米粮, 再走水路运至京口。徐州一地, 不少青壮都投身北府军中,十分之三的田租实则并没有多少, 不如今年先行减免,权当劝农之用,同时协助三长制落地实施。从明年开始,便试着推行精耕细作之法,再令将士们屯田,给淮北流民分地,如此一来,就算只取什一的田租,官府所得应该也不会降低太多。”
这边还在商议,南烛却轻手轻脚地进来通报,说潘忠带着刘坚,率领第一批过江的五百户淮北流民,已然到了京口。潘、刘二人已在府衙外等候召见,其余人手尚在渡口等待安排。
郗声听到这话,立刻下了决定:“你先回去见他们吧,方才商议的事情,都照你的意思办,只是一定要记得‘务求稳妥,避免生乱’八字。”
郗归沉吟着点了点头:“请伯父和潘忠一道,按照咱们先前议定的法子,将这五百户淮北流民安置在军里,再给贫寒者必要的衣食,给予适当的保护,万勿让人抢了这些流民自淮北带来的家当。今明两天便将他们安顿好,从后日开始,流民中的青壮男子,统统进入军营训练;老弱妇孺中,若有愿意工作的,便给他们找些能干的活干。另外,那名丧女的老妇人,也请您派人给她送些钱粮吧。”
郗声一一答应下来,郗归告辞出门:“那就麻烦您了,我先去见一见刘坚。”
郗归踏进书房的时候,刘坚正背门而立,默默望着墙上那幅泛黄的舆图。
她径直问道:“江北战况如何了?”
刘坚听到声音,兀地站直身体,肃然转身,行了一个军礼。
转身的瞬间,郗归清楚地看到刘坚面容间的风尘仆仆、脸上细碎的伤痕,也察觉到了他那虽然疲惫苍老了些、但却更加神采奕奕的精神状态。
她笑着开口,言语间很有几分欣慰:“看来你在江北过得还不错!”
刘坚爽朗地笑了,他蹉跎数年,终于能有机会大展身手,自然意气风发。
纵是疲惫辛劳,也难掩心中快意。
“托女郎的福,将士们在江北一切顺利,连战连捷。我与潘忠渡江之前,将士们又打了两个胜仗,杀俘九百余人,缴获了两百多匹战马和近千把刀枪。”
“真是不错。”郗归赞许地说道,“眼下市马的渠道还没有打通,你们缴获的战马越多,将士们作战就越是有利。”
“是。”刘坚点头应道,“我们按照女郎的吩咐,集中优势兵力,拦截小股敌军,在小范围内,以多对少展开歼灭战。目前看来,效果很是不错。想必要不了多久,将士们就会有将近千匹战马了。”
郗归嗯了一声,转而问道:“初九校场上发生的事情,你应当已经知道了吧?明白我这次为什么非要召你回来吗?”
刘坚听了这话,紫赤的面庞瞬间变得更加通红。
他扯着衣袖擦了把脸,羞愧地说道:“都是卑职的过错。卑职家人世代从军,本以为将士们只要勇武便可,不必非要过分听从指令,否则难免会抹杀他们悍勇的天性。也正因此,对于女郎令行禁止的吩咐,我虽然一直在讲,可却并没有真正严格地执行下去,只是阳奉阴违、想办法交差罢了。”
刘坚说到这里,郑重地抬起头来,看向郗归:“直到这次在江北与胡人交手,卑职才切切实实地意识到,两军交战之时,击鼓则进、鸣金而退、令行禁止是多么地重要。卑职若能早早按照女郎的安排严格行事,想必将士们也可以少些肆意妄为、不打配合、固追穷寇的举动,也便不至于有如今这般的伤亡了。”
刘坚虽然蹉跎多年,却向来自负,认为自己不过是没有好出身、缺个一展宏图的机会罢了。
没曾想,这次到了战场上,却不得不承认,自己输给了这个从未上过阵、杀过敌的小娘子。
郗归紧紧盯着刘坚的眼睛,沉默了几瞬后,才深吸一口气,沉声问出了那个在她心底萦绕了几天的问题:“三战之后,将士们伤亡如何?”
刘坚抿了抿唇,从袖带中拿出一个羊皮袋,取出了其中妥帖放置的一份名单。
“回禀女郎,三战之后,截止我与潘忠渡江之前,北府将士战死三百四十二人,重伤二十四人,轻伤无数。”刘坚小声说道。
敌我双方约莫三比一的阵亡比例,不算太差,但也绝不算好。
可北府军没有胡人那样骁勇的战马,能有如今的战绩,已是十分难得。
郗归不是不明白这些,但仍旧因那些阵亡的将士而感到心痛。
“重伤二十四人,可还能救治?”
“很难。”刘坚抹了把脸,“咱们有好些将士,都是仗打完了才走的。他们实在是伤得太重,失血过多,再加上伤口感染,重伤之人,大多都熬不过三天。”
“感染?不是让带了酒精消毒吗?实在不行,截肢也可以,总好过白白丢了一条性命。”
“谢家的军医说,用了酒精之后,外伤所致的死亡率大大降低。但酒精实在金贵,他们并不敢放开手脚去用。更何况,前几日,我们还遭遇了一次敌袭,损失了不少酒精。”
郗归闭了闭眼,江左的烈酒浓度太低,消毒效果并不好,她让人蒸馏了不少高浓度的酒精,以备消毒之用。
可这些酒精和战场上的消耗比起来,依旧是杯水车薪。
她不是不想多储备些,可酒水乃是粮食酿造,这两年粮食歉收,米价贵得不得了。
她负担着两万多人的生计,实在不能轻易在酒精一事上耗费太多钱财。
好在三吴之地的生意进展不错,等今年秋稻成熟之后,情况应该会好上不少。
她怀着悲伤和敬意,一行行看过阵亡将士的名单,仿佛看到了出征那日,年轻儿郎们意气风发的笑脸。
一将成而万骨枯,这还仅仅是个开始。
若要彻底粉碎前秦灭亡江左的计划,若要真正挥鞭北上、收复二京,死去的人还会更多。
郗归实在是不忍心。
可她难道要为了这一点不忍心便放弃战斗的计划,任由胡马南下
、肆虐残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