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郡太守孙啸的嫌弃,商行管事仿佛没有看到一样,只是皱起了眉头无奈道:“哎呀,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如今的赵国乱的很,我们商行运送货物进来,也是担了很大的风险的啊大人。”
此商行并非是已经灭国的赵国中氏族所开,背后很不简单,才能在破国后的三不管地带继续做起生意。
听到他的话,孙啸一脸扫兴,他们孙家一直盘踞在嘉合郡,本来族中都有打算推他更进一步,活动活动进入京都呢,谁知道一朝大变,阖族反倒退回嘉合老宅了。
以前嘉合是他说了算,现在族内指手画脚的人可不少……
烦闷间,孙啸随手指了两个少女,“就她们吧。”
若不是因战乱,孙家逃出王都的时候,丢了好大一批活物,他孙家什么时候少过炉鼎?
在交给商行一大笔钱后,孙啸拧笑着带着两个才十三四岁的少女进了房间,在他对着两个少女扬起长鞭的时候,正正赶到的姜玉随手一道剑气便剁下了他扬鞭的胳膊。
血色溅了一地,霎时间这个祸害不知多少少女的嘉合郡守,就抱着断臂哀嚎起来。
觉得他极为吵闹的姜玉,冷着脸将他噤了声,朝着身边的属官说道:“审查清楚,此人这些年怎么为官的,赵家又干了什么。”
当时褚道立刻就接下了这个活计,和还没被分配出去的内考生属官一起审问孙啸。
至于姜玉则是将两个惊惧不已的少女带了出去,待她们缓过神后,姜玉便缓声问话:“那个老东西把你们的身契炼化了吗?”
两个瘦小身躯正控制不住地打着颤,两人几乎一样的面容上都带了惊惶之色,听到姜玉的问话,左边那个眼角多了颗泪痣的少女努力点了点头,声音细细:“炼化了。”
这就是姜玉没有一个照面就将此人杀了的原因,这些炼化了仆从卖身契的修士,若是随意打杀,他契约的仆从也会受伤。
但转移契约的话,就没事。
看两人惊魂未定的样子,姜玉只问了问她们的来历,然后便让一个女属官带下去安抚了。之后姜玉很快找到了那支商行,将他本次的所有活物强行买下,且告知商行主事,“以后昌黎境内,只允许贵行在中都交易活物,否则禁止入境。”
商行主事顿时急了:“大人!我们如意坊在各地做活物生意,向来送货上门的!”
所谓的活物就是炉鼎,姜玉此时还阻不了天下大势,但她不允许自己治下有买卖炉鼎之事出现,进了昌黎境,所有活物要卖也只能卖给她!
“本侯不管如意坊其他生意怎么做,昌黎境内便要按本侯的规矩来!”
更在其搬出主家的时候漠然道:“若不是看在你主家的份上,你今日便也不用走了。”
此商行的背后主家,正是皇朝一个姜玉不熟悉的二品氏族,族中有人正任皇朝二品高官,姜玉不想在此时贸然招惹皇朝的注意,才只是“强买”下了他手中所有活物。
不过姜玉也不打算得罪所有商行,她手中物资再多,也不能坐吃山空,当即放出了一个大饵,“想必如意坊也知晓,本侯如今接管了昌黎境。本侯正要建一座新城,其中所需之物海量,将召诸多商行来中都招商!”
如意坊嘉合郡的管事,当即眼神一亮。赵国国都的如意坊已经撤走了,若是自己拿下建城大单,岂不是有望再进一步?
当即他就抛开了方才的不愉快,殷勤打听起来,对此姜玉没有多说,“本侯公务繁忙,此事将交给州丞负责,你可去中都拜见他。”
如意坊主事退走之后,姜玉将剩下的几十个炉鼎和先前的双胞胎,一齐交给了属官,让他们带着赶回中都。
至于嘉合太守,问完话,转移了其名下的灵修、武修卖身契后,便直接当场斩杀。
动手的褚道冷笑一声:“这狗东西在嘉合郡倒是当上了土皇帝,不知道害得多少人家破人亡!”
当年褚道家中祸事,便是因当地出身高品氏族的狗官迫害,若不是温静姝小舅舅遣濮阳家的人出面,褚道的族人恐怕都活不下多少。
他正打算忙完这一阵,返回西燕将隐居在乡下的族人带回昌黎。已经将昌黎视为安定之居的褚道,自然对这等肆意妄为的地方官极为厌恶。
“孙家呢?”
听到姜玉的询问,褚道眼神凉凉:“和这狗东西一丘之貉。”
买卖炉鼎的氏族很多,但像孙家这般为了修炼,常年搜刮民财,大肆购买炉鼎,并且还强行在当地强夺庶民女孩培养炉鼎,甚至卖给商行的行径,实在让姜玉心生杀意。
“那就不必留了,将孙家参与此事之人尽数斩杀,其他人拉去中都建城。”
并且,姜玉还在镇压了孙家,赶往下一个大城的时候,嘱咐留下处理此事的内考生属官,“当着嘉合郡百姓的面,将孙家罪行列清楚再杀。”
连差点登基的高家姜玉都放过了,但以活物生意为主的孙家,被连根拔起一事,让陆续赶往中都的氏族心神一紧,对姜玉下达的禁止买卖炉鼎一事真切放在了心上。
*
姜玉回来开完会之后,便稍微放松了半日,同时查看了王宣之前在外留下的人手送来的消息。
身为四品侯,姜玉手中自然有昌黎境唯一可与天都远程沟通的天灵镜,但是此物使用不但耗费巨大,且只能与皇朝中的礼部联系,没办法作为探查消息的途径。
可昌黎境也不能埋头发展,不问外事,所以王宣在外拉起来的人手还有一些留在天都、西燕等地。
上报给姜玉的消息,都是用极昂贵的符纸通信一路快速送来的。
关于新天都的消息,探查的不甚详细,只是知道新天都因迁都之事,忙乱地很,众多氏族间的气氛也比较紧张。
但没有关于轩辕氏和氏族打起来的内容。
至于西燕的消息,便看得姜玉一笑,那扰的西燕几国人仰马翻的天命之子,据说又在西燕露出了些踪迹。
姜玉不觉得萧承运蠢成这样,都逃走了,还那么大意再次露出行迹,总觉得他可能在筹谋什么……
不过这两道消息,都不算什么重要大事,姜玉看过便丢开了。
她这些时日在昌黎境内整体转了一圈,大概也了解了此地之穷困。除了如嘉合郡等大郡外,很多地方,连城池中的百姓都过得一般,更别说众多乡下庶民了。
昌黎境此时冬季快要过完,虽不至于冻死人,但去年收成不好,冬天自然不好过。
是以姜玉便决定,在众多官员述职后,先拿出一些粮食救济百姓,让他们挺过这个冬天再说。
到了春季,减免一番赋税,百姓们的日子便会好过很多。
至于昌黎境本身的物资不丰,比如没有多少矿产、还常有旱灾、蝗灾之事,她倒并不在意。
矿产不丰,可以去已经成为无主之地的范国找寻,可以向他国购买,旱灾、蝗灾,只要有大修出手,也不算解决不了的大事。
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了目前还光秃一片的中都,姜玉和一众属官开始忙得脚不沾地。
这真是极为写实的描述,毕竟身为灵修和武修的他们,飞来飞去极为节省时间。
目前特殊时期,姜玉并没有下达任何禁飞令。
“主上,第一批官员已经到了。”
在看管氏族干活的间隙,贾兰飞赶过来禀告。
“行,走吧。”
在姜玉的身后,是不少氏族低沉着气压挖城墙地基的身影。
第一次见到如此灵光四溢的场面时,让很多庶民畏惧又好奇。他们已经知道了,这些庶民从来接触不到的灵修大人,现在和他们在干一样的活!
甚至拿的酬劳都是一样的!
正卖力挖土的李大柱,悄悄瞥了一眼灵修大人干活的架势,不禁在心中一撇嘴,这些灵修大人根本就不会干活,不怪安定侯主君罚了他们好多人。
第一次被安定侯主君拉过去给灵修大人示范,怎么挖地基打地基的时候,李大柱整个人都是木的,但是!示范之后,他李大柱当日结工钱的时候,就多得了十五文钱!
自那之后,李大柱那见到灵修大人就怕到糊涂的脑袋,仿佛被冷水洗过一样,灵醒极了,甚至还敢生出极为大逆不道的想法:若是我李大柱有那什么、什么灵力,我不一定比他们差!
这个想法刚出现的时候,让只会埋头干活的李大柱那双木愣愣的眼神中,露出了一阵惊惶,他当即把头埋得更深了,生怕被人知晓他心中这般大逆不道的想法……
但在仔细观察那些慢慢增多的氏族,并且被多次拉过去示范后,这个念头便越发清晰,李大柱咬牙想到:我又没有胡乱编排灵修大人,我不怕!他们挖地基就是不如我!
有这个想法的庶民,虽然并不是很多,但也不算少,这半个月日日能吃饱喝足,且时常能见到安定侯主君训斥做不好活的氏族的他们,再也不会如一开始那般,一见到灵修或者氏族就怕得只会行大礼了。
察觉到庶民的转变,姜玉很是满意,建城的日子还久呢,早些适应最好。
虽然说,她一个地阶大修天天盯着这些氏族干活,有些大材小用,但目前封地上的属官都极为忙碌,且只有自己的实力和身份,能将这些氏族压在此地好好干活。
等以后氏族们习惯,她自然就能脱开身了。
贾兰飞一路走一路汇报,“目前昌黎境内共有八个郡守,到了七个,三十二个县的县令,到了十八个。”
郡守少的那个姜玉知道,是被她杀了的孙啸,至于县令,有些距离较远,她命其第二批再来,所以便点了点头:“数目无差,开会吧。”
姜玉算是发现了,自从她来到昌黎后,做得最多的事就是开会开会,简直有开不完的会!
这些已经坐在了议事殿中的昌黎官员们,全部正襟危坐,认真极了。
自从他们在任上见识过姜玉的强力,又在中都见到了众多族人、其他氏族人在做什么后,就更安分了,好歹他们现在不用每天挖坑是不是,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以前族中在都城任职的族老、长辈,可眼馋他们现在的地方官职位了,他们万万不能轻易被主君罢免,被族内人抢走了好职位!
“都到了就好,省得我再跑一趟。”
姜玉开口的第一句话,就让众人背后一凉,当即就陪着笑脸,忙道不敢。
接着她便命这些人一一开始按流程述职。
“当地有多少人,多少户人家?不知道?那你当的什么地方官?”
“去年赋税多少?比前年还高,去年旱灾适合加税?”
“府库中多少粮食?没多少了?我当时灵识看到的是假的不成?”
一塌糊涂!
这些人中,能清晰回答完姜玉问题,且翻来覆去都没有错漏反复之处的官员,仅有四人。
其他不是支支吾吾说不明白,就是胡编乱造漏洞百出,甚至有人大言不惭说,给主君的上供肯定能准备好云云。
听得姜玉浑身气势一凛,顿时室内的气压都低了下来。
昌黎以后就是她的大本营和根基,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姜玉必须要把每一处根基都打得极为结实,才能上行下效,将整个州都建造成她心目中的样子。
不过尽管生气,姜玉也没有直接将所有人罢免,而是仔细地盘问了每个郡、县的情况后,才让除了回答完整的四人之外的其他人退下。
这四人的出身,并无例外,仍旧是氏族,但是其中居然有三人同出一族,让姜玉有些惊讶。
仔细一问,他们关系更是亲密,让姜玉不禁生出几分好奇,朝两个年轻些县令问道:”高氏当时已经住进王宫了,你们怎得还在外为官。”
高严、高绫兄妹看了眼旁边的一位太守,由妹妹高绫先开了口:“我们兄妹的母亲是高氏族长的女儿,和族中关系不佳,在高氏做下胆大包天之事时,母亲严令我们不得归家。”
姜玉闻言若有所思,随后又看向了另外二人,其中难得还有一位太守。
这位太守名高仪。
她年纪大了些,和高严、高绫兄妹有些像,高太守身量颀长,风姿颇佳,言谈间让人如沐春风,她对着姜玉微微垂首以示尊敬,同时带了丝笑意说道:“我正是他们的母亲,高仪。”
第74章
闻言姜玉多看了母子三人一眼, 他们都是极为清俊秀雅的长相,只是相对母亲的卓越风姿,兄妹俩稍微青稚了些。
至于四人中的另一人,则是名薛天禄的县令, 他面庞微黑, 劲瘦挺拔, 身量倒是很高,这是一个纯武修。
小诸侯国就是这般,氏族中的灵修也没有那般多,今日来述职的官员中, 有一半都是出身氏族的武修。
甚至因昌黎州内目前最高的氏族品阶都只有七品,是以很多官员,虽说是氏族出身, 但不过是没有登入品阶的不入流氏族中人罢了, 之所以能够得到地方官职,纯粹是买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