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如何为汉武帝强国富民_分节阅读_第265节
小说作者:豆角开花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61 MB   上传时间:2024-09-13 15:51:09

  所以,刘挽究竟算计他们多少?

  只限于此而已?

  是的,此时的不少人已然草木皆兵,他们不敢保证刘挽有没有别的准备,叫他们根本想不到。好想问,刘家是祖上冒青烟了吗?

第410章 陛下心存子民

  亏得刘挽不知他们心中所想, 否则定要回他们一句,如今大汉天下是他们刘家的,本是他们刘家祖上冒青烟才有的不是吗?

  “请诸位畅所欲言,以为大汉哪些事该定下律法约束。”刘挽摊手相请, 要是不吱声, 一会儿别说他们不给人说话的机会哦?

  明明刘挽向来都很民主的, 要是被他们扣上一顶不民主帽子, 那岂不得让刘挽变得跟他们一样了?与他们为伍,别说, 刘挽很是不乐意。

  没有人愿意给刘挽一个好脸色, 纵然刘挽是一副她很尊重人, 很是愿意和诸位好好聊的态度, 刚被刘挽算计成功的人,都不可能对她和颜悦色。大抵没有立刻冲上去杀了刘挽,已然是他们衡量利弊之后,最终决定不动手的结果。

  “今夜的长安热闹, 我们共议律法, 所有人都参与,以令天下知,大汉律法为大汉天下齐心之大成。”刘挽何许人也,至于此,把众多的百姓请过来,让他们一道参与, 并非让他们看而已。

  于此时, 马上有人喊道:“长公主, 我们这些人被人欺负根本没有人管, 我们受了委屈也不知从何说起, 这律法怎么立,同我们也并无关系。”

  或许这其中很多的普通民众,他们没有读过书,也不识得几个字,在他们的心里,并不代表他们不委屈,不说,无法是因为没有办法得到他们想要的公道,他们所追求的公平,既知不可能得到,他们只能放弃,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忍下这份苦。

  现在刘挽站出来,清楚的告诉他们,并非他们受的所有委屈都求告无门,他们想知道的是,朝廷针对如今大汉的情况,要为他们这些在最底层,遭受无尽的折磨和剥削的人争取怎样的利益?

  “诸位都听见了吗?律法存在的意义是为抑制人之恶,可是恶人为祸,受害人却求告无门,这算不算是律法存在的缺陷?”刘挽甚喜之,能够有人提出问题所在,她在第一时间迫不及待的补充上问题所在,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重点在于想出解决的办法。

  刘挽没有解决的方法吗?

  自然是有的。

  纵观华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律法这一点上,一直都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法,是靠人去推动。

  百姓的声音,从前的人无视之,哪怕有人提出百姓的需求,有多少人当回事?

  纵然是如今的大汉,经过秦亡汉兴,至于此,对百姓的层层剥削,都是让百姓作为工具。他们的性命,他们所遭受的伤害,上层社会的人们,视若无睹。

  刘挽顺应人们的诉求,让众人想想应该要用怎么样的方法改变问题,马上有人想站出来说,这些刁民,他们永远都不懂得满足,永远都在闹事,凭什么刘挽要顺着他们改变律法?

  好在有人拦住他,没有让某个人将这句话脱口而出。

  但是,并没有关系,另一种方式,也能让刘挽停止今天晚上的闹剧。

  “长公主,律法之事,更应该上禀于陛下后,由众卿共议,长公主如此儿戏,实在不妥。”没错,确定律法的更改,不应该让一群连大字都不识几个的人参与进来,那难道不是对他们莫大的折辱吗?

  对刘挽,他们好言相劝,盼刘挽差不多就行。

  不料刘挽突然从袖中拿出一份诏令,“大汉皇帝诏,与天下共议法度,再以上书定论。”

  开哪门子的玩笑,作为一个步步为营的人,刘挽能不知道应该怎么样才能够保证事情顺利的推行?在她面前的这些人,以剥削,压迫百姓为毕生所愿,他们是不会愿意接受百姓的醒悟,接受百姓开始懂得思考,开始去怀疑身边的一切,看清那一切到底该不该,要不要?

  然而刘挽就是要调动民性。

  世族的势力太大了,一手遮天都不为过,如果不想办法抑制他们的发展,长此以往,定是要出大事的。

  这种情况下,刘挽必须想方设法让刘氏不至于被世族架空。

  不错,有一个最好的根治世族的办法莫过于把他们杀光。

  历史上的汉武帝利用酷吏,为了国库,为了满足前线的军费,对天下豪强那是何等的残忍,何等的狠辣。

  现在,钱的事刘挽解决,同样也在不断的打压世族,让他们根本没有办法继续发展壮大,甚至他们的利益在不断的被刘挽夺取。对此,自然是引得无数人不满,他们想改变,然而却又无法和刘挽抗衡,毕竟在绝对的实力之前,他们是不可能是刘挽的对手。大汉的军队如今被刘彻牢牢的控制在手中,刘挽背靠刘彻,这一点,不管他们想不想都必须承认,来个硬碰硬,他们会死得更惨。

  无可奈何之下的他们,唯一能想到的莫过于想方设法以阴谋诡计来坑刘挽。

  谁承想,他们的所有算计,所有的意图,都在刘挽的预料之中。饶是到了现在,他们说的每一句话,他们会做出的任何反应,都在刘挽的设想之中。

  好气啊!

  一干世族一眼瞧见刘挽手里的诏书,气得都怀疑人生了。

  毕竟,换成谁想做的事,都没做出来呢,对方完全准备好了应对,你能不气?

  一回两回你能说是偶然,三回四回五回,那还能是偶然吗?

  只能承认他们确实不如刘挽!被刘挽算计得明明白白!

  “诸位所求,大可畅所欲言。我大汉为何能得天下,高祖当年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泗水亭长,能在无数强盛的诸侯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后的胜利者,皆因我们的高祖爱民。入关中后,高祖与父老乡亲们约法三章,皆与民生相关。至于此,天下民心归附。而今,天下是大汉的天下,大汉的皇帝,从来没有忘记过父老乡亲们。只是外忧内患,朝廷顾不上,便只能一步一步的安排。至于今日,以藏书楼、安容处为始,世人皆知这藏书楼是我所建,安容处是我出钱出力收容于人,却不知,这一切都是我奉大汉皇帝之令而行事。陛下知百姓多艰,也明百姓向上之心,故,命我多方安排,只为让所有人都能读书识字,也能让人们在最难的时候,大汉能够撑起你们,不至于让诸位宛如无根的落叶一般,只能被淹没。”刘挽的言语之间都是对百姓的怜悯,她是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刘彻正名。让大汉的百姓知道,大汉的帝王并非高高在上,不懂他们的苦。恰恰相反,皇帝懂得,甚至在用他的方式为他的子民谋划。

  对很多人来说,藏书楼,安容处,他们挂的都是刘挽的名字,很多人感激的是刘挽,可是如今的刘挽清楚的告诉他们,这些事情虽然是她在做,但一切都是得令于刘彻,一切都是刘彻的意思。

  真,如果刚刚有人觉得,刘挽布的局太大,相当让他们意外无比,可同样也在想,刘挽费心费力做下这一切图的到底是什么?她能得到什么?

  这个问题,到如今得到了解答。刘挽竟然是在为刘彻收拢人心吗?

  与之而来也产生另一个让他们无法忽视的问题,刘挽将所有的功劳都推给刘彻,她图什么?

  她不要这些功劳吗?

  她图的不是人心吗?

  既然是人心,为何要将呕心沥血经营的局面,全都归到刘彻的头上。

  别以为刘挽说啥他们都信,恰恰相反,他们并不认为藏书楼和安容处一开始的设立当真是刘彻的想法。相反,他们认为只能是刘挽的。想当初藏书楼和安容处刚建成,不是没有人想过要阻止,可他们阻止不成功的原因在于一切的钱都是刘挽出的。

  朝廷没有钱,谁也休想管刘挽要建起什么东西,这是一个极其现实的问题。

  当他们意识到藏书楼和安容要处的意义后,他们再想阻止,更不可能。否则怎么会到如今的地步。

  刘挽啊,她怎么能把自己苦心经营多年,费钱费力的事,全都归到刘彻的头上呢。难道在她的心里,这一切不重要吗?

  “谢大汉陛下。”比起他们的难以置信,实则这个时候的百姓们,都不禁的发出一声感慨,谢过他们的大汉皇帝。

  刘挽道:“君父君父,你们是大汉的子民。大汉的皇帝心心念念的都是你们,是以,你们只管畅所欲言。你们受的委屈都可以说出来,陛下有诏,天下律法,当思为民而变,也该为民谋福。”

  嘶,真是气死个人啊,刘挽怎么能够把事情安排到这样的地步呢?

  刘彻上辈子到底做了什么好事,这辈子能得到一个女儿为他如此精心的谋划。

  赚钱不说,处处为刘彻收拢人心,一回一回的向天下人昭示,他这个大汉的皇帝非常的把他们当回事。

  人,都是一样的心理,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一定的尊重。可是,很多时候他们从来都得不到想要的一切。

  自然,当他们知晓,他们认为高不可攀的帝王实则一直都在为他们谋划时,他们的内心不可能不激昂。莫要忘了,如今这里甚多的是刘挽数月造势吸引过来的天下士子!

第411章 后路

  这些人, 他们读过书,识得字,有一定的思考能力,他们对朝廷有一些不满, 对世道也有属于他们独道的见解。对刘彻这个皇帝, 他们是不了解的不假, 现在刘挽正是在让他们有所了解, 让他们知道,高高在上的君王, 心里有他们, 也希望能和他们一起努力, 让天下大治。

  夜, 还很长,一切也都是只是刚开始。

  华刻将长安城内的情况上禀于刘彻,刘彻是喜上眉梢,卫子夫被请来, 也是在宫里坐不住, 毕竟刘挽是领着刘嘉和刘据一道去的,他们但凡有个差池,卫子夫这辈子别活了。

  听完华刻的禀告,卫子夫一时不知如何反应,她是该喜亦或者忧呢?

  刘彻感慨道:“我们泰永事事周全,大汉之幸也。万幸。”

  于刘彻看来, 刘挽没有哪里是不好的, 纵然很多的人认为刘挽策无遗算, 让太多的人损失惨重, 但是得利的人是刘彻, 是刘彻呢。

  作为一个既得利益者,没有一个人会不喜欢这样一个竭尽所有为他谋划的人。

  卫子夫能明白刘彻的欢喜,但她依然无法不为刘挽忧心。

  如今的刘挽事事为刘彻谋划,刘彻自然觉得刘挽千好万好。但谁敢保证将来的刘挽会一如既往的为刘彻谋划?恰好能让刘彻开心?一但刘挽做不到这一点时,她得罪诸多的人,群起而攻之时,刘挽该怎么办?

  卫子夫不可能从刘彻这里得到一个答案。

  随刘挽策动天下人一道议法,针对如今大汉律法所存在的问题,他们给出应对的法子,比如百姓求告无门一事,刘挽完全照搬后世的法子,在每州州县设立鸣冤鼓,同时不忘让刘彻顺势立一个登闻鼓。天下事,若官官相护,无人为百姓主持公道,百姓可入京击登闻鼓,皇帝亲自出面,必还百姓一个公道。

  昨天晚上的突发事件,打得人措手不及,刘挽早都有算计,也有准备,当听闻那些针对世族的各种律法,提高百姓的地位的相关决定时,无数人都终于反应过来了,刘挽早早把藏书楼内的各大家聚集,打的是修史的名号,实则在修法。

  那么一想更让他们气闷无比,毕竟谁承想刘挽要修的不仅仅是史,修史这个事,其实有当一回事的人,也有很多没当一回事的人。反正集聚在藏书楼的人被刘挽利用彻底。

  等翻阅完齐全的律法条文时,世族们没有一个不再一次在心中痛骂刘挽,一个人,好好的一个人,怎么能这么算计人呢?她到底是布了一个多大的局?

  这个问题怕是到如今连刘挽自己都说不清楚,她只知道一点,能多为大汉谋划必须得谋,种子种下去后,不怕不能长成森天大树。

  击鼓鸣冤一事定下,刘挽更是建议往各州各县推广,陈明其之本意,以令天下知。

  都到这个地步了,再使坏已然没有任何的意义,比起关注百姓们会怎么来告他们,世族最关注的莫过于削减他们的特权,这一点上,朝廷为之吵得那叫一个不可开交,与之而来刘挽又将安排好的科举流程弄出来。

  考试嘛,大汉是第一回,先查清三代,有人作保,针对各地的人,乡试,省试,那就可以入长安参加殿试。别管哪一回考,路上有人护送,一应吃住,都由朝廷负责,以令天下知朝廷对这一次考试的重视。

  世族们......

  他们很想问,刘挽是不是故意的,一茬接一茬,打得他们措手不及。真是恨不得把刘挽吊起来打!

  再不然也要问一问刘挽,有她这样的人吗?

  她考虑过世族的生死吗?

  刘挽亏得不知道他们所想,否则定要回上他们一句,他们考虑过百姓的生死吗?

  并没有!

  况且,刘挽并不认为她做的这一切是不管他们这些人的生死了。

  分明是他们拥有得太多,依然不知足,在不断的压榨百姓的生存空间,她要是不帮百姓们,只会让大汉动荡。

  科举应试,与察举制结合,再一次浩浩荡荡的在大汉推行。

  那些原本涌往长安为了民报而争论不休的人,也算是没有白来。科举,大汉朝的第一场科举考试,他们必须要参加,也一定要考好。

  想他们之中有多少有才有能之人,因为没有人举荐,只能居于底层。

  他们空有一腔抱国之心,却报国无门,他们其中多少人为之觉得憋屈,郁闷,偏他们又都没有办法。

  现在,现在不一样了,不用任何人的举荐,只要他们有文才,有本事,他们就能够有办法站在皇帝的面前,施展所长。

  想想便令人振奋是吧!无数的学子都摩拳擦掌,都明白他们断然不能错过此等良机。

  长安城聚集越来越多的人,他们期待更美好的未来。

  卫子夫因刘挽的事而忧虑,没有办法和霍去病商量,只能把卫青唤进宫。

  如今朝廷之上不仅是刘挽搅得风起云涌,纵然是针对匈奴,刘彻何尝不是准备再一次出击。

  只攻下河西是远远不够的,匈奴的主力依然在,而且匈奴的单于并没有成为大汉的阶下囚,放任他们在外头,早晚有一天匈奴定会卷土重来。

  打到今天的刘彻,手下能将无数,让他放弃对匈奴的进击是断然不可能的,因此,刘彻要一股作气,再接再厉,已然决定再次发动对匈奴的进攻,这一次,卫青和霍去病都将要出击。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72页  当前第26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65/37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如何为汉武帝强国富民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