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如何为汉武帝强国富民_分节阅读_第305节
小说作者:豆角开花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61 MB   上传时间:2024-09-13 15:51:09

  陈谦的话刘挽听在耳朵, 赞许的点点头道:“毕竟有所舍才能有所得。你们还年轻, 既年轻, 有一定试错的机会, 却不代表你们可以一直试错。漠北之地, 最不可或缺的一样东西是水。”

  好,这就言归正传了。有心往漠北去,为自己争得一个前程的人们都不由竖起耳朵听得仔细。

  “河西之地,我已经让人想方设法修渠引水,以惠百姓。这样远远无法供给整个漠北。换而言之,想去漠北的你们一但进入漠北,你们须得考虑好了,接下来的你们要怎么想办法把水弄到。我既然说了水在沙漠比黄金都贵,你们也要懂得如何利用水以达到收拢人心,制衡各方的目的。我所指的各方,不仅包括百姓,还有西域各国。”刘挽由此延伸到的不仅仅是所谓的一方之地而已,还有那些国家。

  “匈奴未亡,匈奴并不愿意归顺大汉。从前的匈奴曾对我们大汉做过的事,他们也对西域各国一直实施着。匈奴不断从大汉和西域各国掠夺物资以达到强大自身,如今大汉不再是匈奴可欺的目的,他们定会将目标放在西域各国上,所以现在西域各国的日子会比之从前更难。可是,纵然如此,我们虽有联合西域各国一同对抗匈奴之心,西域各国之内,并非每国都有此心,并且可能也不打算管我们跟匈奴如何斗。”刘挽论起西域各国的情况时,无一不引人思考。

  是啊,边境之地,安民为重不假,但也不可否认一点,必须也要想方设法的制衡于各国。

  要知道边境未宁。

  刚刚打下的城池,稍有不慎是极有可能被人抢回去的。

  西域各国中的人们,他们每一个国都有自己的心思,大汉倾一国之力以反击匈奴,只为不受匈奴欺压。但西域各国并不代表他们纵然遭受过匈奴的压迫,他们就会想方设法的一起对抗匈奴。

  恰恰相反,或许西域各国会觉得,已然强大起来的大汉,更是他们的心腹大患。

  “如此说来,匈奴不灭,西域难安。”有人感慨的说出这句话,刘挽低头一笑道:“这世间不会因为哪个国灭了就能得到真正的安宁。没有匈奴总也会有别的国,他们也会希望成为取匈奴而代之,成为西域最强悍也最强势的国。这些都没有关系。你们只需要记住一点。凡有损于我大汉之国,当灭之。如今无人知晓我们大汉的底线,来日,倘若有犯我大汉,助匈奴以残害我百姓之国,纵然离我大汉于千里之外,也当灭之。”刘挽强势的向所有人昭示,对待西域各国,他们有什么样的心思刘挽半点都不想管。只有一样,他们只要做出任何损及于大汉百姓的事,灭其国,以昭大汉之威。

  嘶!霸气十足的话从刘挽的嘴里说出,多少人为之震惊,不可思议。

  可是刘彻在上方听见这话却赞许的道:“说得好。”

  得,有了刘彻这一句肯定,众人也都明白一个道理了,刘挽句句所代表的都是刘彻,是刘彻也想要这般的向天下人昭示,大汉已然不是从前的大汉。如今的大汉已然比之高祖时更强大。凡我大汉的百姓,若有人被他国所杀之,当灭其国,以报此仇。

  陈谦的眼睛闪了闪,如今的大汉最能打,也最会打的人有三个,卫青,霍去病 ,刘挽。

  对,纵然刘挽只出战了一次河西。但刘挽打出了何等成就?论之功劳除了卫青和霍去病外,还真没有能人比得上的。

  是因,刘挽虽然骨子里并不怎么想打架,可她一点都不介意跟人打。

  昭示大汉的强盛,让诸国知晓大汉早已今非昔比,受匈奴之欺压,同时,也让众人想想清楚,他们是不是该明白一个道理,连他们不敢反击的匈奴都已然败在大汉手中,诸国有想跟大汉作对的人,更应该参考匈奴的下场。

  想想从前的匈奴在漠南,西北之地,纵然如今远遁漠北,大汉的骑兵依然赶赴于漠北之地,只为了将匈奴一网打尽。

  大汉的人记仇,大汉的人必要想方设法的找回场子。在这一点上,所有大汉周边的国家都应该记住。

  “你们是我大汉的官,你们只须记住,于边境之地,凡入大汉境内之人,当守我大汉之法,凡有自恃他国之使,入我汉室,欺压我百姓者,他们敢派人入我大汉,欺我百姓,你们该想的是,这样一个国当真要有意要同我大汉交好吗?在我们大汉的地盘欺我们大汉的百姓,你们如果都不能为我大汉百姓主持公道,你们觉得周遭之国会把我们大汉看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国?记住,唯有你们以爱惜家人之心爱惜你们的子民,也才能让天下各国的人敬于大汉,敬于我们的百姓。”刘挽补上一句,希望在场的人牢牢的记住这一点。

  边境之地,冲突是免不了的。况且丝绸之路现在已然开启,以后会有源源不断的他国之人出入大汉的境地。

  有一些规矩无人竖立,很多人为难得不知如何才好。

  刘挽现在就是在清楚明白的告诉他们,不用担心,没有人比大汉更重要,没有人比大汉的百姓更重要。

  既入我大汉之内的人,所有人都要守大汉之法,无一例外。

  谁要敢伤大汉的百姓,更不必客气,打回去,有任何后果由大汉承担。

  “长公主所言极是。你们都给朕记住,在你们身后是大汉。你们治理天下,与他国往来,你们不必畏惧于任何人,你们只要是为大汉谋,为大汉守卫边境,你们所做的一切朕都会支持。我大汉受辱于匈奴数十年,今得以扬眉吐气,未来,你们也要记住,你们是大汉的臣,你们须护卫大汉的百姓,凡有入我大汉欺我百姓者,绝不能容。”刘挽立下的规矩,无一不让刘彻深以为然,很是觉得不错,不错,正该如此。

  他的臣民,在外头被人欺负刘彻都断然不可能答应,何况在大汉境内。

  旁人或许未必了解刘挽为何提及于这尚未发生的事,然而河西的情况,朔方城的情况,一系列的商道规划,叫刘彻很清楚的知道一点,刘挽是在未雨绸缪。

  这些或许在众人看来都属于尚未发生的事,刘挽早已遇上,而且处理过。将来,漠北之地的人们,这些派往漠北的所有官员,他们一定会遇到这样类似的事。

  与其让他们遇上事儿的时候不知如何处理,刘挽先一步告诉他们答案,想必他们一定可以根据这个答案,做出对大汉最有利的决定。

  “诺。”刘挽教他们,刘彻在肯定,无一不在向他们所有人昭示,没错,要听刘挽的话,刘挽说的一切都是符合刘彻之意的。

  刘挽露出了笑容,于此时朝他们道:“边塞苦寒,诸位也莫要忘了读书。想是诸位也都有所耳闻,我在朔方城内也建起了藏书楼,当年我在朔方城时,曾亲自教人读书识字。诸位都是读过书的人,想必也知道,读书不易。正是因为不易,想要更多的人能够读书识字,让他们将来能成为国之栋梁更不容易。然,天下缺人才,缺能济世以安民,能让天下更好的人才。”

  说到人才,多少人嘴角抽抽。

  毕竟,他们各家仗着自家有书,自家有会读书的人,辉煌了多少年。

  结果刘挽大手笔,先是弄出了造纸术,以令文化传播不再变得遥不可及。随后于各州内建藏书楼,传道授业解惑,多少人看在眼里,恨刘挽坏他们的荣华富贵咬牙切齿。可惜,斗不过斗不过,偷鸡不着蚀把米,差点没把他们各家坑死。今听刘挽又提及人才的事,好气,好想把刘挽的嘴堵上。

第470章 尊重

  可是, 刘挽的嘴他们注定不可能堵上,此刻刘挽继续道:“方才我既说了有话问你们,如今我说得不少了,是该问你们了。你们以为, 边境之地该教化吗?”

  教化二字啊, 方才听刘挽教导的人们都瞬间严肃了, 是呢, 不会有人忘了吧,刘挽说过要考他们, 瞧瞧他们有去边境安民卫国之心, 有没有这个本事。

  漠北刚刚攻下, 百废待兴不假, 可是他们万万不能忽略的一件事何尝不是,没有本事的人去了漠北,别说坑他们自己,那极有可能把大汉都给坑了。

  刘挽作为一个将朔方, 河西治理得井井有条, 这些年半点乱子都没有出过的人,她要提问,谁也休想躲过她的问题。

  “既归汉土,是为汉民,无不可教化之人。易风易俗不易,何不以海纳百川之气度, 许他们留下他们的习俗, 但归于我汉?”陈谦第一个张口, 内容嘛, 可以说是完全按照刘挽从前的行事说的。

  刘挽不得不承认, 陈谦确实算得上是一个有心人。

  有心之人,又有成事的能力,她现在对陈谦是越发满意了。

  此时的陈顺也道:“听闻长公主自在朔方建藏书楼以来,教化于民,致使匈奴各部皆有风闻,争相投奔朔方者不计其数。”

  很多刘挽的功绩,她本身早已引起无数人的瞩目,又因她行事一向不喜欢昭示天下,毕竟她捅在明面上的事,无一不引起极大的争议,对刘挽的很多功绩,总是有人有意无意的掩盖,以为如此一来,就能掩去刘挽的许多光芒。

  算盘打得很精,实际上呢?

  想要了解大汉局势的人,必然不可能忽视北方的情况,朔方,河西,漠北,都将纳入大汉的疆域,从此成为大汉的国土。刘挽在朔方做下的事,完全可以作为范例,值得人们争相效仿。

  “我倒是很想问问你们,读书识字在你们看来是一件幸事?亦或者是遥不可及的事?”刘挽没有正面的回答陈顺的问题,反而针对读书识字一事,问问他们的看法。

  自不必说,能够通过科举考试成为进士的这些人里,无一不是年少时已然有人教他们读书,再不济也是有幸得人指点,识了字,自强不息的学习,从而才有今天能够从无数人中脱颖而出,成为大汉的第一批进士。

  纵然是极想挑刘挽毛病的人,也不能否认一点,科举选士,公平公正。考卷的内容是众大家一道出的题,所涉及的内容之广,包括百家经卷,天文律法,耕种地域,以及并不限于五谷杂粮。

  所以,得以被选出来的人们,纵然其中有女子,他们心里不愤不平,终是没敢道出考试不公的话来。

  真要是让他们去考,未必见得他们都能考得上。

  因此,刘挽问出这个问题时,从来不认为读书有多么难得,更觉得读书甚苦的人都拧紧了眉头。

  但有人出面回答了,“能够读书识字,三生有幸。”

  不难看出,答出这句话的进士衣着朴素,灰色的曲裾服上没有任何的花纹,而且他着所着的衣料并没有任何的光泽。或许他身上所穿的已然是他至今这一生中最好的衣裳。

  “很多年前,在我创建藏书楼之前,有很多人都不明白,我为何要这样做。生为皇女,蒙父之恩,我为大汉公主,自小在父皇膝下长大,我不缺名师教导,也不缺经书典籍。按理来说,我不该懂得许多普通人的苦。所以当我懂得的时候,很多人都是诧异的。我记得我第一回意识到读书识字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时是我五岁那一年。当时我是随大将军出宫,偶然碰见几个八/九岁的男孩为了一份竹简打得头破血流。彼时我不懂,便问了舅舅他们为何打架?只是一份破旧的竹简而已,怎么值得他们打起来?”刘挽忆起过往,这里头真假掺半,不过是说与他们听,只为引起他们的共鸣罢了,都是套路。

  刘挽是会讲故事的人,尤其众人对刘挽心存好奇,都想知道,为何刘挽年少时便懂得忧国忧民。

  须知当年刘挽不管是设立安容处也好,建藏书楼也罢,在很多人眼里都是她在那儿闹着玩罢了。

  谁承想......

  “后来舅舅告诉我说,这个世道能够读书识字,皆为世人所羡慕,能有一份竹简,能读懂那竹简上的内容,更为世人所推崇。天下皆知我的舅舅大将军原不过是平阳侯府上的一个骑奴,年幼时的事,舅舅从来没有避讳提及,也将切身的经历告诉我。他曾为奴,亦为生父所弃,若非平阳侯府收留,得府中教导,他没有读书习字练武的机会,更不可能得我父皇赏识。舅舅说,当年为了能够读书识字,他恳求过无数人,我所不能理解的为什么会有人为了一份竹简打架,他知道。”刘挽从不认为卫青从前的经历是一种不该提及的,也并不觉得卫青懂得普通人的不易这样一份心,也教导刘挽须得懂得有何不妥。

  “我曾让人查过,纵观大汉境内,天下九州,读书识字的人不过大汉子民的千分之一。故而,凡读书识字者,于世人眼中都是如同神祗一样的存在。我原本不信,因为我周围所认识的人里,没有哪一个人是不读书,不识字的存在,大汉怎么可能会有那么多的人连读书识字都不曾呢?”刘挽是懂得人心的,也知道在听到她的话时,在场的人里,他们其实都不太相信刘挽出口之言,反而觉得刘挽莫不是在危言耸听?

  好的,刘挽从前也不相信,就跟此时听到她说的话的人们一样,并不认为世间有那么多的人不识字,没有书读。

  “年少轻狂,我不相信,便让舅舅带我去看一看,到底都有多少不识字,连竹简都不曾见过。”刘挽拧紧眉头,一脸不服气的论及年幼时的她那种不信任。众人都可以想像,刘挽当时气愤非让卫青领她去看个究竟不可的模样会是多么的可爱。

  刘彻吧,倒是知道那么一回事。只不过刘彻并不太管刘挽,反正从小刘挽懂事,既不需要刘彻操心她胡闹,更不必刘彻担心她会长歪。

  此时听刘挽提及,也算明白刘挽当年为何要建藏书楼了。

  “生为大汉公主,我自生来便已然得到无数人一生追求都不可及的地位荣华。你们同样也是。你们弃之不屑,甚至以为读书甚苦,有很多的人他们连何为识字都不知,甚至他们那一生连自己的名字都不曾拥有,连姓氏都不会写。当我看见无数的人在论及读书识字的态度时,他们向往之,却也感慨认真的说,他们终此一生都可能得不到时,我想要尽我所能,想要大汉内的人们都可以读书识字。”刘挽承认自己得到的名利富贵是别人一生所追求不到的,也正是因为她站在这样的高度,因此刘挽想给世间的人们带来一些希望。

  “或许你们无法想像,我在朔方城里,当我刚开始教人读书识字时,初初只有寥寥数人,到最后的人满为患,那于我而言是何其大的一种震撼和鼓励。或许在很多的眼里,寻常人不懂思考,只知埋头苦干,他们对未来没有憧憬,也不懂得读书识字的可贵。然而我所看到的却是截然不同的局面。你们所不屑的,恰恰是他们毕生所追求的。有多少人如饥似渴的吸取知识?于你们而言,读书识字是为了利于你们追求荣华富贵,对有的人,能多识得一个字也值得让他们欢喜雀跃。这样的人,不值得我等尊重吗?”刘挽并没有要求所谓的公平,她知道在这样一个时代说出人人平等的话,第一个饶不了她的人必然是刘彻。

  可是,对人尊重有问题吗?

  刘挽只希望这些高高在上的人,能放下他们对世人的俯瞰,纵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听得进去,至少有一个人能共情,也是极幸运的事不是吗?

  不管心里怎么对刘挽所说的内容有多不屑,但对知识的如饥似渴,没有人会轻视这样的人。一时之间,在场的人都不禁静下了心,也不得不承认,刘挽的大局观让人不得不肃然起敬。

  “我感受到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也想尽我所能为他们铺一条可以让他们读书识字的路。不怕你们笑话,我建起藏书楼时,最希望看到的是将来有一天,书楼之上,人满为患,皆是饱读经书,论国策与民生,有安天下,定乾坤之心者。大汉需要人才,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在场诸位的一同努力。读书知礼,以律法制人之恶,才能让大汉越来越好。”刘挽必须是一个有目标的人,她所希望看到的场景,如同后世那样,普及教育,学校里人满为患,唯有那时,大汉才不会受制于世族,更不怕无人可用。

  不得不说,刘挽所描绘的场景也让刘彻心动无比,也叫刘彻明白,在他或许都没有想过全心全意的去兴教育的时候,刘挽已经种下了一颗种子。

第471章 大兴教育

  不可否认一点, 刘挽极擅长从细微处入手。很多人根本没有想到的地方,刘挽偏已经着手准备。

  如今以教化入手,刘挽提到了教育,何尝不是让这些即将前往漠北的人都意识到这一点, 像刘挽一样一步一步的准备, 根本无人可以阻止。

  “以我一人之力能做的有限, 若以众人之力, 集众人之智,启民之智, 以令我大汉子民皆能读书识字。诸位, 将来的大汉会变成什么样模样?这样的成就你们无意共图之?”刘挽向众人发出邀请, 育天下人才的成就对他们不值得他们奋斗吗?

  “愿意。”有无数人被刘挽所描绘的盛世之况而震惊, 颤抖的声音无不昭示他们此刻的激动。

  一声声愿意,落在刘挽的耳朵里,刘挽顺势进言道:“父皇以为,所治下之地育人才算不算是德政?得一进士, 算不算其政绩?”

  啊, 刘彻乐了,刘挽还真是步步为营对不对?

  本来在心里确实附和刘挽的人们突然卡了一下,惊觉得不对啊,怎么回事?刘挽又提出了什么?

  刘挽侧过头道:“奖励和惩罚并进。我们现在有了官员的考核标准,落实到地方,州, 县, 须得兴教育, 倘若有人不为, 诸位以为该如何责罚更合适?”

  对的, 奖励不是人人都看得上,那就换一个没有一个人能够避免的,比如惩罚!

  好想骂人!

  底下无数人已经在心里不断的骂刘挽。

  刘彻都要乐疯了!

  果然,刘挽从来不是无的放矢的人,一但她将某一件事说出,便代表她在心里已然有了无数的后招准备。

  刘据好想给他姐竖起大拇指,好想跟他姐道一句,一连串的奖励惩罚,无非是让人连不干事儿的机会都不给,好狠啊好狠!

  眼神扫过一旁的人,刘据并没有错过他们一个个的脸开始抽筋了!

  世族们没有在第一时间出手完全是因为他们相当清楚一点,和刘挽动手的后果只能是他们被团灭,故不得不忍下心中不满,企图用别的法子对付刘挽。

  一直以来他们劝自己的是,他们早晚会想到对付刘挽的法子。然而直到现在为止呢,们并没有想出实际对刘挽造成伤害的法子。相反,听听刘挽的阳谋,光明正大,环环相扣得让他们都不禁开始怀疑,刘挽到底要怎么样的毁了他们?

  “丞相以为此事当为吗?”刘彻乐归乐,也得问问丞相。

  李蔡好想死一死。

  从国家和长远的角度考虑,刘挽的主意好吗?

  必须是好的。

  然而这些法子对世族并不好。甚至可以是在一步一步的摧毁他们引以为傲的根基。偏这样的话他们谁也不敢说出,更不敢昭示于天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72页  当前第30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05/37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如何为汉武帝强国富民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