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如何为汉武帝强国富民_分节阅读_第359节
小说作者:豆角开花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61 MB   上传时间:2024-09-13 15:51:09

  最终刘挽也只能这样宽慰卫青而已。

  “陛下心知泰永一心为陛下,为大汉。或许有时候有拂陛下之言,但请陛下念她自幼为陛下尽心,多宽容她几分。来日莫让她死无全尸。若无陛下庇护,群起攻之,泰永必死无疑。”卫青的恳请皆因刘挽到如今的地步全然没有后退的可能。如果刘彻生出对付刘挽之心,刘挽面对的敌人不会仅刘彻一人。

  刘彻闻言不禁问:“在你心中朕竟然连泰永都容不下吗?”

  “如今陛下容得,臣只怕将来陛下容不得。”卫青能不知道刘彻,既然了解,必然是不可能不为刘挽来日担忧的。

  诚然卫青也清楚,眼下无论刘彻答应得多好,并没有意义。可是卫青纵然知道很难,也必须要做。能为刘挽争取到一分怜悯便争到一分。

  “泰永一心系于陛下,从无半分私心,陛下明了。臣这一辈子得陛下常识,能为大汉略尽绵薄之力,若说臣心中所敬之人,非泰永莫属。臣自问虽有些本事,但绝无可能像泰永一般,心心念念都是陛下,都是大汉。臣也没有泰永那样的能力。陛下,泰永对陛下的忠诚,对大汉的忠诚,可昭日月,可表青天,她该有一个好的结局。否则臣纵然死也不能瞑目。”卫青向刘彻所恳求的从来都是刘挽该有一个好的结局,否则会寒了天下人的心。

  诚恳的卫青,他所求的仅仅是刘挽能够有一个好结局,而不是其他。

  如果为刘挽求名求利,刘彻必在心中不满,但求得一个好结局,刘彻心中大石也得以放下,故而与卫青道:“卫青你大可放心,朕知道泰永为人,无论将来怎么样,朕答应你,一定会让泰永有一个好结局。”

  “谢陛下。”卫青真诚的再一次同刘彻叩谢,却是绝口不提刘据,也不提卫子夫。

  然,刘挽在送卫青出宫时,卫青突然拼尽了全力的拉住刘挽道:“泰永,若将来有一日陛下容不得你,太子容不得你,不防往前再走一步。泰永,你这一辈子的经营,不该被束缚。你既有这个能力,自该当仁不让。”

  刘挽第一次在卫青的眼中看到决绝,鱼死网破,绝不屈服的决绝。

  “好。”连卫青都觉得刘挽可以,真要有那样的一天,刘挽为何不可以。

  刘挽握住卫青的手道:“舅舅放心,我会的。”

  有些想法藏在心里,刘挽只是不曾对外说而已,并不代表她没有任何想法。

  卫青在听到刘挽没有犹豫的话后,突然意识到,刘挽从来不是那任人宰割的主儿,不由的露出了一抹笑容,“有你这句话,我放心了。可是泰永,你膝下无子,你知道江山传承之重吗?”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了无数人。

  刘挽看不上别的男人,也不愿意生养一个孩子,倘若刘挽当真要迈出那一步,彼时的刘挽将要遭受多少的阻挠,或许那些原本站在刘挽这一边的人,想到刘挽后继无人,或许都会因此打退堂鼓。

  “舅舅放心,我自有办法让所有人都认我,服我。”子嗣传承让人宽心?别人或许需要,但对刘挽从来不需要。

  这个天下,这个江山,刘彻既然一副能者居之的模样,也该能者居之。

  刘据,他有本事坐稳这个江山自然是他的,若他坐不稳,别人也休想坐上。

  太初元年,大将军卫青病逝。

  刘彻悲痛不矣,赐谥号“烈”,允其陪葬茂陵,并下令按照阴山的形状为其修筑墓冢。不仅如此,卫青下葬后一年,刘彻更是定下刘挽将来的墓穴所在。

  生前定下死后墓穴,刘彻也算是给刘挽又开了一个先例。

  原本刘彻是想给刘挽定在霍去病之侧的,和刘彻祭奠卫青的时候,刘挽不可避免的想起后世对于霍去病和卫青的态度。

  同样的民族英雄,两人的墓穴遭遇却截然不同,一个热闹,一个冷清。

  刘挽想起卫青这一生,她的舅舅并不比霍去病逊色,将来也该和霍去病一样引得无数人追逐。

  是以,刘彻要给刘挽定下墓穴时,刘挽指了卫青的那一边,“表哥陪父皇,那我陪着舅舅。免得将来舅舅寂寞。父皇身边不缺陪您的人。”

  独一个卫青,生前不争不抢,如今去了,在未来也未必能争能抢。卫青不能争不能抢的,由她来。

  刘彻何尝不清楚刘挽的用意,“就依你的。朕会让人给你选一个位置,未来不管发生任何事,任何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动你的墓。”

  说到这里,刘彻问:“你如今还有机会。有嗣传承,将来才能有人为你争一争?”

  “子嗣为我争?也会受我连累。大可不必。”刘挽没有想到会再被催及子嗣。

  “况且,父皇以为我会管身后事吗?真要是怕将来无人供养,无人祭奠,我不会等到今天。”刘挽作为一个完全不打算委屈自己的人,生前死后,她的态度是一样的。做好眼前的事,不要给自己留下太多的后路,否则反而适得其反。

  “我这辈子活到如今,权势地位,名利富贵,我都有了。将来,我也只会朝我一直坚定的目标前进,无论多少人恨我,怨我,无所谓。死无全尸,被人挖坟掘墓,父皇,人既已死,有何干系?”刘挽根本不在意,活着的时候好好的活,想什么以后的事呢,大可不必去想。

  刘彻瞪大了眼睛,想提醒刘挽她的命能够被救回,证明有些事是存在的。

  “父皇知道,我能多活的这些年都是赚来的。我只要过这一辈子,够了。”人不能太贪,不能样样都想要得到,也样样认为自己能够得到。

  子嗣传承,留有后人祭奠,刘挽孑然一身或许还好一些,当真要跟她扯上关系,并非幸事。

  刘彻劝不动刘挽,而在多年后,登基成为皇帝的刘挽,又一次被人提及子嗣传承,让刘挽过继一事。

  “过继大可不必,天下在朕的手里,朕会传下去,定的是刘家的人。至于是谁,朕会慢慢的看。朕不在意将来作为姑姑的朕会不会受到刘氏皇帝的供奉,朕觉得,只要朕能成为后世帝王的标杆,谁又能不祭奠朕?比起以血脉而论,朕更希望朕将来能够得到后世皇帝及天下人的称赞,认可,觉得朕是一个圣明之君。如此,纵然千秋万世之后,依然会有人供奉于朕。众卿难道不觉得,这比让朕过继一个子嗣传承江山一事更有成就吗?”青年白发,面容不变的帝王,她的胸襟气魄,非常人可比。她的目标立在那儿,属实让一群想劝她过继子嗣的人无可反驳。刘挽自然是说得在理的。

  真要是成为这样一个标杆存在,刘挽还用担心以后无人供奉。

  “众卿,朕想成为后世称颂的帝王,你们不想吗?大汉朝的君明臣贤,一道开创一个后世追逐希望能够达到的盛世,这是朕所求,不是你们所求吗?”刘挽自己有目的,必须也得给人立下目标,她很是想听上一听,难道她的臣子们没有这样的目标吗?

  “愿与陛下共勉。”不得不说,冲刘挽这样的一番话,无数人动心,动心更应该付之行动。

  刘挽笑了,很是满意的笑了。

  比起子嗣传承,一个无数人以为标杆的盛世,更值得他们共勉。

第548章 番外八方来朝一

  汉天汉三年, 刘彻在位43年,经过四十余年的励精图治,加之二十多年前屡次出击匈奴,二十年前生擒匈奴单于, 灭以匈奴, 从此, 那令大汉饱受屈辱, 令大汉不安的匈奴,不得不对大汉俯首称臣。

  西域各国, 匈奴残余的势力勾结, 好战之族有心要与大汉抗衡, 因而联合西域之内的种种野心勃勃的国家, 以为未必不能对大汉造成一定的困扰。

  结果却发现,困扰是不成的,自匈奴被灭后,刘彻派女儿刘挽镇守于西域之内, 开互市, 兴商道,更不吝啬于教各国的百姓以耕种的能力。

  在各国的王室贵族都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他们震惊的发现他们的百姓对大汉的各种认可,甚至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百姓们对大汉的认可竟然远在对他们本身各政权的认可之上。

  所以,想跟大汉作对完全不可能, 防着大汉别把他们的人全都拐跑才是顶顶要紧的大事, 否则他们都会遭受他们无法承受的后果。

  正因如此, 虽然不少人对大汉的各种新奇之物以及文化都充满了好奇, 同时也无时无刻不在防备于大汉。

  对大汉来说, 他们那点小心思怎么可能瞒得过大汉。

  一心挑起国内众世族转对外头的刘挽,面对各国之内对大汉的人都心存戒备的情况,完全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对百姓好的知识应该推广传播。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绝不是空话。

  比起大汉内的世族们,真把他们连根拔起极有可能会让大汉损失惨重,一但西域各国内的达官贵族胆敢生出对付大汉之心,说句不好听的话,开疆辟土的法子也并非只有打仗而已,用别的办法扩张大汉的领土,还真是大汉所求之不得的局面。

  是以,刘挽镇守西域既大胆开互市,令各国互通有无,同时也在无声的扩张属于大汉的疆域。

  元鼎元年,作为一个刚刚生擒匈奴单于,夷匈奴山的刘挽,面对失去匈奴的压制,蠢蠢欲动的西域各国,想要让大汉的商道畅通,刘挽秉持的是先礼后兵的原则。

  代表大汉皇帝的刘挽,对所有西域国家都送去国书,表明大汉愿意和各国和睦共处,共谋发展的决心。当然,在刘挽已经跟各国相互间都已经得到不少好处的情况下,想跟刘挽做生意,做大生意的人们自然是不遗余力的促成与大汉的交好。

  当然也会有不信邪的,认为打败匈奴的大汉或许只是运气好。

  商道一通,与之而来的巨大利益,引得多少人为之趋之若鹜。免不得也有自以为是的国觉得他们能和大汉抗衡

  据载,元鼎二年,匈奴单于被擒,大汉开商道通天下,汉使路过一小国名莫支,见汉行衣着华丽,生恶念而掠之。不承想臣汉使以三千人灭莫支小国,以令天下知道大汉之使不可小觑,更不可侵犯。

  不过总是有人不信邪的,以为大汉鞭长莫及他们便可以欺负到汉使的头上。

  有一回一个乌环小国,因与汉使起了冲突,一怒之下竟然杀了汉使,本来乌环小国内没有人当一回事,不料消息传回大汉,不好意思,杀人者偿命,没有一个人是例外。乌环之国,胆敢杀我汉使,必灭之。

  而除了一个乌环国外,还有楼兰国也以杀汉使,最终的结果无一例外,皆被灭国。

  自此,大汉的使臣所到之处,不管他们身处于哪里,既为我大汉的人,他们的安全将由大汉来负责,谁敢欺负大汉的人,大汉朝廷绝不会坐视不管。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并非一句空话,而是刘挽在西域之内,用实打实的能力昭示于各国。

  大汉的使臣不能动,大汉百姓不能动。纵然是大汉的货物也不能动。

  在一回一回的明知故犯中,诸国真正见识到大汉的强势,也明白大汉对各国的态度,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十倍奉还。

  自此,西域各国的规矩随刘挽强势而且高情商的拉拢与互利之下,自不必说,都唯大汉以马首是瞻。

  若非五年前大将军卫青征于西南之地,突然生病倒下,那时候大战在即,刘彻也不会将刘挽从北调到南,以令刘挽速速接手西南之地,迅速平定西南,而且最近又开始接手东北之事。

  那些个落后的部族,以为他们依山傍水必然能够拦下大汉的军队。是,大汉是得一个个的将他们收拾妥当,如卫青自漠北之战后,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平定西南和东北等地上,每平定一国,刘彻就给卫青以免死一次的机会,如今卫家得到的荣宠,世间无可敌之人。

  但念及卫青所立下的显赫功劳,谁都不得不服。

  而刘挽比之卫青的功劳,于大汉之内,不相伯仲。而自刘挽接手后,无论是西南亦或者东北,只在于安定。

  在这一点上,刘彻选择将刘挽调过去的最大原因莫过于刘挽懂得安定人心,也懂得该用哪一种方式可以让人心聚拢。

  在刘彻看来,打下了城守不住,反反复复是最让人闹心的,卫青作为一个大将军,他未必没有能力像刘挽一样,安抚于人心,收拢人心,但他的位置注定让他没有办法做得太多,只因为做多了反而会让他无法再上战场。

  战场,作为一个久经沙场的人,卫青此生所愿是死在战场之上。

  于西南之时,卫青已然命悬一线,这样的情况下刘彻丝毫没有犹豫,立刻让卫青回长安休养。

  西南多瘴气,在许多的人眼里西南临山靠水,山林茂密,让人根本无法探清西南到底有什么东西,有多少的人。

  但边境不宁,刘彻是断然不能容忍的。

  随百越安定,刘彻也从百越人的口中得知山中山民不少,都未经教化,说的都是他们听不懂的语言。

  那也没有什么关系对吧。

  人在刘彻看来才是最重要的。大汉地大物博,只要有人,大汉就能容得下。

  随后刘彻让人将大部分的兵力开始向南移,西域有刘挽在,一个刘挽顶得上十万大军,事实也一如刘彻所料。

  刘挽在,不管有多少想要冒犯大汉的人,他们都将为此而付出代价,没有一个会是例外。有勇有谋的刘挽,既能令西域各国见识大汉的强势,也会让西域各国明白,追随于大汉,于他们百利而无一害。

  随着西域的安定,各国的臣服,大汉与各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文化的融合让大汉越来越繁荣,也越来越美好。

  刘挽自北到南后,短短的五年时间,更令百越等国,以及山民们归附,无数的山民归于汉,愿意从山上下来,大汉突然得了众多的人口,更叫刘彻甚喜。与之而来,如何安定山民,避免让这么多的人成为大汉的心腹大患也算得上是重中之重。

  相对于这个问题,山民的代表,甚至是西南和东北各小国都觉得,他们听到太多的人称赞大汉的繁荣,很是想前往大汉拜见大汉的皇帝,也见识见识大汉京都的繁华。

  那有何不可呢?

  对于各小国们的要求,刘彻也想知道究竟如今的大汉已然是怎么样的存在,西南之境,东北各地,刘挽曾论及这些地方绝对不能落在别人的手里,须得他们大汉握在手中。开疆辟土是刘彻所想,刘挽可能在这一点上有一些别的想法,但他们父女的目的是一致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刘彻更愿意放手让刘挽去干。

  事实也证明刘彻是对的。

  西南和东北的山民和小国们愿意入大汉且让他们入,长安很大,能容得下很多的人。

  与之而来,也是凑巧,西域各国早已有了不成文的约定,每五年进贡大汉一回,他们怕是对刘彻也有所了解,明白大汉的这位皇帝是一个相对比较喜欢被人放在心上,捧在手里的类型,故,为了各国能够得到更多的利,他们十分愿意来一趟大汉。

  毕竟,来归来,也不会白来,大汉的丝绸陶瓷等物,纵然不是没有运往他们各国的,但依然不及长安的精美。

  因此,如今的长安热闹非凡,刘彻作为一个最是喜欢热闹的人,也是乐得见各种新奇的人和物,更喜欢群臣在他脚下臣服,各国向他表示归顺的场面。

  上林苑经过刘彻多年的修缮,那是金碧辉煌,尽显皇室的威严。作为初次来到大汉的人们,但见长安的建筑已然让他们叹为观止,再见上林苑,已然是惊为仙居。

  不得不说,听他们的夸赞,刘彻的心情越发的愉悦,对啊对啊,他的大汉本就是他们仰望的存在。

  不过,想来大汉长见识的人是存在的,有一些国未必不是存了别样的心思,

  如此时的上林苑里,有人摆设了一个精致的架子,而在这个架子里设有机关,做出这样一个物件的国家扬言天下没有一个人能够射得中他们设于其中的玲珑孔。

  大汉自以为箭术高明的人都试过,不过却都没有办法射中。因这样的一个架子内设了一层一层的机关,位于中央的玲珑孔只有拇指一般的大小,既是机关,孔更是会动的,整个架子只要按到开关便开始转动,也正是因为如此,一个又一个尝试的人都败下了,也令送来如此机关的国家骄傲无比。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72页  当前第35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59/37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如何为汉武帝强国富民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