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是七十年代末,市面上更多的是科普类的杂志,比如植物百科,航空航天,数学物理,地理环境……
七十年代中期,最流行航空知识科普专栏,秦瑶看过不少航空知识杂志,也有航海类的杂志,但没有航空热门。
二零年后很多人都想读什么计算机金融专业,亦或是当网红,而七十年代中期,大家最向往航空航天,以及当科学家。
七七年恢复高考,航空航天属于当时热门专业。
很多大院的孩子,哪怕学习成绩不好,平日里航空知识杂志可没少买,这些航空杂志,实际上也可以说是军事杂志,封面上有很多战斗机的图片,这对普通孩子们可是巨大的吸引。
这些航空科普杂志内容并不枯燥,上面介绍了很多战斗机发展由来,以及各种机型的竞争……
秦瑶翻过一些,但说着迷还真说不上,上面的机型太多了,她还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她老公倒是如数家珍。
科普类的杂志多,诸如故事会,情感故事,青年文摘一类的杂志少,跟写作文相关的杂志更是少之又少,因此这会儿很多学生写作文水平都很差,哪怕想抄个范文都没地方抄,因为没有作文书啊,更没有高考满分作文。
这个话题扯远了,根本不用去分析,八十年代的杂志市场太广阔了,哪怕不做之前秦瑶所想的生活娱乐杂志,换成知音情感、故事会、古今传奇小说、电影……这些类型的杂志都可以做成爆款。
只不过现在还没到八十年代,情感和武侠小说都不能搬到台面上来,还得再等个几年,而秦瑶已经等不及了。
办生活娱乐类的杂志,在这个时候最不容易踩线,也基本没什么问题,这是秦瑶仔细考量过的。
她自己出资一万来成立编辑部,陆陆续续招来了十个人左右,加上她一共十二个,组成了编辑部,各有分工。
其中有好几个人都是她的书迷,看过她写的书,以及小说翻拍而成的电影。
张峰这个二十岁出头的青年男人就是秦瑶的书迷,他十二岁就在少年期刊上发表过诗歌,是作家协会的会员,才下乡没一年,又回到了城里,去年没考上大学,在一所师范学校当助理。
秦瑶跟他通信了几次,张峰知道她要办期刊,很是积极响应,更是毛遂自荐,说自己曾办过校园报刊,如果秦瑶不嫌弃,愿意过来“无偿干活”。
秦瑶见到他信上所写的“无偿干活”,一口老血都要吐出来,心想七八十年代的文艺青年,还真是视钱财为粪土,大写的服气。
见了面,张峰跟她道:“还缺人吗?我还认识很多对文学感兴趣的年轻人,他们现在都没有工作,也没有考上大学,这边若是能收人……”
很多文艺青年都是语文成绩好,数理化成绩一塌糊涂,能考上大学的少之又少……这会儿返城知青又多,在城里根本找不着工作,在农村又吃不了那个苦,很多人甚至只能摆地摊卖凉茶冰粉,聊以度日。
“也不要工资,能包吃就行了,大家都对这个感兴趣。”
秦瑶听了这些话,心想我的妈呀,什么叫做人口红利,这才叫做人口红利,无所事事的青年人太多了,听听这话,资本家听了都要落泪,主动说不要工资,来当牛马。
“那你帮我找几个合适的人选,最好是有才艺的,比如懂拍照,会摄影的,还有可以找有个性的,比如那种私底下烫头发,穿奇装异服的。”
很多人以为六七十年代的青年人都穿得灰扑扑的,很老实,其实不尽然,每个年代都有不少风骚人物,就比如说男女风气严谨,稍微挨近点就会被说成耍流氓,但照样很多青年男女在公园里拉拉扯扯,被发现了,跑得比兔子还快……
又比如不能烫头发化妆,很多人私底下自己偷偷用铁钳子烧热烫头发,还用鞋油或是芝麻油抹在头上,充当头油。
只有以后的人想不到的,没有这时候的人做不出的。
张峰有点傻眼:“奇装异服,烫头发?”
张峰这个朴素的好同志也没想到秦瑶竟然需要这种标准的“青年”,当然,他也不是不认识,正相反,爱搞文学的,还真就是这类的“奇奇怪怪”,男的留着奇怪的长头发,也有女的剃光头,偷偷烫头发的男青年……他认识好几个。
对,这时候私底下烫头发的以男青年居多,女性少一些,因为男青年烫了头发不太明显,头发短嘛,赖皮说自己“自然卷”,天生就长这样。
女的就不能这么赖皮了,除非也跟男的一样,时鲜留一头鸟窝似的蓬松乱发。
“对,要有个性,有生命力一点的人,我们期刊新创办,就得需要有冒险精神的人,不要那种保守的,如果你找到合适的人选,带到我面前来让我面试。”
张峰点头:“好。”
张峰很快找来了一群人,秦瑶从中挑选了几个,又听从这边作协的建议,选了几个人,凑够了十来个,分配好工作,小小的潦草编辑部开始运行。
秦瑶作为海岛文化馆所属之下《南方生活期刊》的创办人,同时也是总经理,兼总编辑,各种名头加诸其身。
她作为总经理,也就是最大的官,相当于是“分厂厂长”,自己带着人出来打江山。
也是这时候管理混乱,效率低下,一切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才给了秦瑶这样的机会,同时,国内也有大大小小像秦瑶这样的人,正在前后开启自己的创业之路。
“我们生活杂志创刊,我打算先定这十二个主题栏目,前面三页规划为‘国内外新闻速览’,挑选最近的国内外趣闻,不是详细报道,而是三两句话概括的简要新闻,目的是让读者不用看报纸,也能知道新鲜词和新鲜事。”
“第二个栏目是‘生活点滴’,采访特定人员,撰写相关文章,主旨是生活中的碎片记录,不需要写成美文散文的形式,普通分享即可,要有生活气息,将来也可以收读者来信,让读者分享生活。”
“第三个栏目叫‘美丽人生’,分享一些变美的诀窍,教授类似怎么穿衣搭配,修理眉毛,编辫子一类的生活方法。”
“第四个栏目是‘百货好物’介绍,介绍一些百货商店商品的使用体验,包括优点和缺点,要‘真实’,为读者购买物品提供经验帮助,比如读者想买收音机啊,我们就收集一些世面上常见收音机的使用体验……”
“第五个栏目是知音生活,用来解答一些读者的生活情感问题求助,同时还附带情感分享文章……”
“第六个栏目是我们的生活专题内容,我已经想好了,咱们创刊号第一个生活主题,定为‘长途火车记忆故事’,在火车站采访各种长途火车旅客,了解形形色色的人搭乘长途火车的故事,一个人采访,一个人主笔写作,大概采访个七八篇,组成一个专题集合。”
“第七个栏目是好书分享,第八是寓言漫画,第九是电影分享介绍,之后再附带三个短篇故事,一个中篇,以及一篇连载小说。”
……
张峰皱了皱眉:“这会不会内容太杂乱了,好像什么都有,就我们这些人,能行吗?”
他心头十分犹豫,如果是散文美文或者是文摘,还会有不少读者,但这么多杂乱的内容,真的会有人买吗?张峰不确信。
“肯定能行。”秦瑶信心满满道,她相信这样的杂志肯定能做出来,目前还只是试水,但只要做出来,她们就走在了时代的前列,率先打响名声。
除此之外,秦瑶另有绝招:“杂志每一页页码下面,留两三行行字的空间,单数页底下登载幽默笑话,双数页底下登载笔友交流信息。”
张峰疑惑道:“笔友交流?”
“对啊,你不觉得这时候找笔友太难了?很多人想要跟陌生的笔友打交道,只能在邮局墙上粘贴自己的地址信息,还不安全……我们杂志就提供一个平台,笔友交流平台,大家可以留下地址,以及自己的交友宣言,来方便大家交笔友。”
无论是什么年代的人,都渴望和陌生的人聊天交流,认识新鲜的人,了解新鲜的事,跟以后网络媒体发达的年代不一样,不像是有微博、企鹅……以及各类交友软件APP,大家已经习惯了跟陌生网友插科打诨,网友见面面基以及同城线上找搭子更是再普通不过的事。
而六七十年代想要交陌生的笔友,就要靠巧合和意外,很多人主动在邮局贴上自己的信息,以供某天有人巧合给自己寄信……这种纯属缘分,其他的则是朋友介绍,或者是寄错信。
在邮政局贴自己的信息并不保险,每隔一段时间,邮局的人就会撕下这些交笔友信息,也有很多人贴在火车站一类的地方,大家交朋友的心是热切的。
秦瑶提出的在杂志底下刊登交友信息,也是八十年代伴随着期刊杂志发展而衍生出来的办法,她现在是抢先吃第一只螃蟹的人。
这种方式在以后遍地开花,而现在还很新鲜,什么交友宣言啊,留下详细的联系方式啊,包括到了零几年,也十分流行,杂志和漫画书底下都是各种交友信息,有留下真实地址的,也有留电子邮箱的。
等到以后社交软件发达后,现实寄信交笔友彻底消失了,全都变成了线上聊天。
“交友宣言?这个新鲜,确实,如果有这个,的确会有很多人愿意购买我们的杂志。”
一份杂志就算是八毛钱,大部分青年学生都能负担得起,上面还有各种交笔友的信息……还真会有很多人心动,哪怕不看杂志内容,光是交友信息,就足以让人心脏火热。
认识天南地北的陌生人,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简单的几句话,就能引人遐想。
“可我们的创刊号,没有读者来信,也没有笔友信息。”
秦瑶:“没有就去找呗,大不了先留自己我们自己的,多留几个不一样的地址,寄信过来,咱们做统一写信回复,主打一个情感支持。”
张峰愣住:“啊?”
秦瑶:“咱们还留个属于杂志的知心姐姐邮箱地址,只要读者有困难,都能寄信过来做情感倾诉。”
“这倒也好,可留我们的地址,那不是造假吗?”
秦瑶:“我们也是人,我们也可以当笔友,怎么就是造假了?”
秦瑶想着,创业艰难,这种事情是很正常的,哪怕以后什么聊天室,什么社交软件,都会有官方的托儿。
哪怕是大老板,创业开局也要在聊天室里假装女号陪网友聊天。
现在重要的是先把平台搭建起来炒热度,平台起来了,自然能健康有序的运营下去。
杂志第一本创刊号定在六月发行,时间上很紧张,所有人开始加班加点的运作起来,因为这本杂志很有新鲜感,大家参与度积极性都很高。
张峰更是带着人去邮局还有火车站,当众询问有没有人想要交笔友留下信息的,也顺便在火车站采访各种路人游客。
有个东北的大哥,特别能侃大山,分享欲旺盛,抓着张峰说了两小时,说上头了,甚至还错过了火车,他一点也不计较,还打算留一两天,拉着张峰细说。
“是要写跟我有关的文章是不是?我这么多年坐长途火车的经历,没有一百也有八十,我还有次碰上了特务,真的……都可以说是冒险记了。”
“还有一次,卧铺的晚上,路过——”
……
“等你们的期刊发行了,我一定会买,每一期都订阅!”
……
采访的过程中,像这位东北大哥一样的人不在少数,他们十分惊喜自己这么一个普通的小人物被采访,还能分享自己坐长途火车的经历,甚至还能刊登在杂志上,个个恨不得讲一大箩筐。
跟在张峰身边做记录的毛丽娜感慨道:“我感觉这份工作真有意义。”
报纸上,总是见惯了采访各种名人领导的报道,毛丽娜还从来没想到采访小人物能听见这么多有趣的故事,好像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平凡而又不平凡。
张峰道:“还是我们的总经理有想法,眼光高深啊。”
他口中的总经理就是秦瑶,现在编辑部的大伙儿都喊她秦经理,其实叫主编也行,然而叫经理更有范儿,属于编辑部的头儿,领最高的工资。
秦瑶看着那一份份的厚重的采访材料,也是十分感慨,跟以后微博朋友圈盛行时候不同,大家都可以“随时随地”的用手机分享新鲜事,分享和倾诉的渠道众多。
而这时候提供给普通人倾诉分享的渠道太少了,是人就会有倾诉欲,有分享欲,渴望自己“被看见”、“被发现”、“被人关注”。
生命渴望被看见并不可耻,渺小之中见伟大。
秦瑶最开始办杂志,没想那么多大道理,主要是为了体验创业的滋味,为了打广告赚钱,可看着这么多采访材料,她自己也去采访了两位旅客,亲笔写下了两篇文章,越写越觉得感慨,也感到所做的事情更加有意义了起来。
整个编辑部的人都变得有信心了起来,他们相信这杂志一旦发行,肯定会惊艳世人!
第128章 二合一
秦瑶忙着创刊号的发行,整个五月忙得脚不沾地,她是总经理又是总编辑,样样都需要她来过目,虽然张峰是个好总管,可他也是头一回创业,没有经验,拿不定主意的事情都要找秦瑶。
秦瑶累得腿抽筋,心想这种大总管的活儿,将来还得推给别人,而她当个总舵手就行,用来掌握方向,具体的事情,要交给下面的人来办。
奈何现在样样都缺,人员也缺,一个人当三个人来使……忙得晕头转向。
顾呈眼见自家媳妇儿瘦了,心疼又叹息道:“你们这人事管理太混乱了,效率低下。”
“我知道,这不也是没办法吗?大家都没有经验,整个编辑部就跟筛子一样,哪哪都漏,补了这里,那里又出问题……等以后大家有经验了,多来几次,就没这么多问题。”
顾呈看不过眼,还是帮她整理规划了一下人事变动,又喊了两个文书帮忙培训员工,秦瑶身上的担子才轻了些,一切走上正规。
如果不出意外,她们的期刊如期发行。
工作上的事才忙过一会儿,秦瑶找了个空档给自己放假,她还要在家里写一部跟知青考大学相关的连载小说,没办法,她们这名不见经传的小杂志,约稿约不上大作家,只能自己上。
连载小说吊人胃口,也能增加杂志销量,秦瑶不信任别人,只能自己上。
秦瑶在家里写书,外面张世红就跟嗅到了腥味的苍蝇一样,立刻跑来敲门:“小秦,可算是逮住你了,找了你好几次,总是不见个人影,你在忙什么呢?难不成还能比我这个大忙人还要忙?”
“自从当上了楼长,哎呦喂,我可就成了个大管家,超级大忙人,东家长西家短的事我都要管,各种担子都压在我身上,但我从不叫苦喊累,一切都是为了家属们方便舒服,我再累再苦都值得。”
张世红一手撑着腰,一手装模作样擦擦额头上的汗,嘴里总是口口声声说为了整个楼的家属,心甘情愿为大家做贡献,不怕苦不怕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