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能把那口气咽了下去。
见这两人态度强硬,周誉忍着不舍,心痛难忍地拉着周欢芝叙别:“芝芝呀,阿耶也是没办法。”
“你永远是阿耶最心疼的孩子。”
“你一个人在那边要好好照顾自己,阿耶会常常去看你的。”
周欢芝的眼神充满了不可置信。
他这脸变得,连周欢酒都惊讶了。
还以为他会抗争多久,没想到仅仅是为了换个舒适的住处,就能把他珍之重之的义女抛下。
凉薄得,让人心惊。
交代完之后,他状用宠溺惯纵孩子的长辈般的语气说道:“酒儿啊,你的要求,阿耶都满足了。”
“你这孩子就是这般任性。”
“唉~没办法,谁叫你是我女儿呢?”
周欢酒被这样的语气恶寒得起鸡皮疙瘩。
幼年时,他从来没有这样温柔地和她说过话。
他总是端着做父亲的架子,生疏又严肃。
那时阿娘说,父亲是爱她的,只是因为他是男人,所以沉默寡言些。
父爱如山,静默不言,不知如何表达。
她信了。
然后,她就被拐走,被长姑派人救下。
进宫后,她见着皇帝表兄,才知道,爱孩子的父亲是怎样的。
他疼爱孩子,那些小皇子小公主可以在他面前肆意撒欢,不会真正从心底惧怕他。
反倒是初初这个长姊的威严都比他重。
虽然他也不爱言辞,但父亲疼不疼自己,孩子怎么会察觉不到呢?
周欢酒平复了一下失望的情绪,在周誉满怀期望的时候,甜甜一笑:“阿耶,我逗你玩儿的。”
“你怎么还当真了呢?”
“周欢芝和您感情多好,我当然不会做这个恶人,分开你们。”
“你们还是在一边去,做你们相亲相爱的好父女比较合适。”
周誉惊怒:“你!”
周夫人一拍桌子,“把你那指头给我放下来!”
“你指着酒儿的鼻子逞什么威风?”
“要摆谱回去摆去!”
周誉换了个方向,又指着她:“你!”
“你们竟敢耍我!”
“耍你就耍你了,本来就是个猴一样的笑话。”
“你的笑料,京中都传遍了。”
“外头再是不讲规矩的人家,也没有把嫡长女拐走,给一个不知道哪儿来的野丫头腾位置的荒唐事。”
“本来就是个让人看笑话的猴,耍一下有问题吗?”
周欢酒呆呆地看着自己母亲疯狂攻击。
疯了疯了,这个世界疯了。
在她的记忆里,母亲是个如菟丝子般的柔弱女人。
面对姨娘们的挑衅,和父亲的责骂,她总是默默忍气吞声。
在她以为无人的角落,独自垂泪,哭泣着世道不公。
结果这次探亲,她的阿娘,战斗力突然就剽悍至此。
周欢酒都快不认识她了。
但是莫名觉得,此时舌灿莲花的母亲好,好美呀。
这种勃勃的生气,比死寂般的温婉柔顺美多了。
周夫人不知道自己在女儿心中的形象转变,她继续算账:“我可不敢让你和孩子待在一起。”
“你说不孝的名声?那玩意儿不过锦上添花的东西,能有命重要吗?”
“我不能接受,哪一日我晨起之时,你告诉我,孩子又失踪了。”
就像当初一样。
再来一次,她会疯的。
周誉被赶出了挽园,周欢芝依旧如一根小尾巴一样,紧紧地跟在他身后。
可这一次,她更沉默了。
眼里泛着簌簌寒光。
她下意识想去抓养父的衣袖,手伸到一半,又放弃了。
抓不住的。
没人打扰的周欢酒和母亲开启了快乐的休沐时光。
但能欢乐的幸运儿只有她一个,其他小朋友还是继续投身在在紧锣密鼓的学业中,比如贝婧初就不能像她一样悠哉快乐。
此时,繁忙的小公主正像一条失去灵魂的咸鱼一样,摊成小饼干,在御书房的椅子上无语望天。
心里的怨念像滚沸的水一样咕噜咕噜。
【为什么啊——】
【没天理啊——有没有人管管他——】
【我只是一个孩子。】
【我自己在我的寝宫里写课业不行吗?】
【为什么要把我的书案挪到你旁边?】
【为什么现在还要体会一下被家长盯着写作业的痛苦。】
【还有,你知不知道你在开会?】
【被这么多人围着,我心里压力很大的好吗?】
旁边的贝恒早就习惯了小兔崽子叽叽呱呱的聒噪心声,已经能自动过滤了。
第182章 物流
尚书令说着如今朝中的难处:“江淮水患,漕运不通。”
“京中本就是人群富集之地,人人都想来天子脚下。”
“但粮食供应却不够。”
“原本从扬州等地运粮过来,也是能顶住的。”
“但大越近年越发繁盛,京中人丁兴旺。官员数量也日益增多。”
“原本的运力就不够了。”
旁边的许兰期咂摸了一口茶,真香。
还是每次来议事的时候,御书房里的茶最好喝。
御案旁边的贝婧初支楞个耳朵,听着尚书令的汇报。
写作业的时候,除了写作业,干什么都快乐。就算是听阿耶开会,都比这有意思。
反正她能听懂。
尚书令发愁叹道:“这么下去不行。”
“臣提议,削减京城人口。”
“给点补偿予被选中之人,迁移他城,缓和一下京内缺粮的压力。”
这方案让贝婧初愣了一下。
【好直白的逻辑,嘴太多了,饭不够喂了,就把多的人赶出去。】
【虽然没问题,开源节流嘛,开不了源,那就节流。】
【把不需要、不重要的人赶出去,那就节流了。】
【首当其冲的,肯定就是老百姓。】
【唉~就是有点怪怪的。】
【不能想办法开开源吗?】
皇帝听着她略显天真的想法,也是一时无言。
运力的问题早就不是一天两天了,要是真能想出办法,手底下的官员们早想出来了。
皇帝觉得自己简直是煞费苦心,为了让小家伙能明白其中的难处,他特意问道:“为何不能提高运力?”
“迁移之事,难免躁动人心,使民心不定。”
尚书令回道:“水路运粮的时候需要看运气,不知何时不通。”
“若遇水患之时,运气好的,还能等上两日,再将粮船运来。”
“运气不好的,船上的米粮便浸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