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皇长孙的团宠日常_分节阅读_第339节
小说作者:天予昭晖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17 MB   上传时间:2024-10-16 19:33:34

  “我这,算不算仁德呢?”

  这么一说,好像又的确是他的功劳,没毛病。

  冯保笑道:“陛下说得极是。”

  这时候,陈炬领着殷正茂、帅嘉谟从外面进来。今年国库的账目已经核算完毕,结果就写在一张纸上。

  陈炬上前,把这张纸递给朱翊钧。

  朱翊钧一眼看到最后的数字,太仓银银有一千五百多万两,粮食九百余万石。

  这个数据着实激动人心,这一年来,没有太大的战乱,军费节省了不少,各地也几乎没有天灾,连年丰收,才有了如今这个成绩。

  殷正茂说道:“全国多地已开始实行‘一条鞭法’,以往上缴实物改为银两。因此,今年粮食的存量增长不多。”

  “无妨。”

  朱翊钧觉得这个储备粮可以接受:“不过,比起宪宗时,还差一些,来年还需继续努力。”

  虽说暂时还比不了宪宗,但和孝宗、武宗、世宗、穆宗比起来,朱翊钧和他的内阁可真算是赚钱小能手。

  不但会赚,还会省。

  宪宗那是一百年前的事情,以现在这个发展趋势来看,追上甚至超越,那是迟早的事。

  “这一年不白干,都不白干,文武官员,无论大小,俸禄一律上调。”

  皇上虽然把大臣当牛马使唤,一个个累得都没心思再娶两房妾室。但在涨工资这个问题上,皇上也一点不含糊,比他的祖宗们大方多了。

  “对了,”朱翊钧you想起个事情,问殷正茂,“全新的宝钞制作进展如何?”

  殷正茂回道:“已经快完成了,改日呈给陛下过目。”

  新版大明宝钞和原来的比起来,从纸张,到图案,完全不同。不再使用桑皮纸,而是加入了特殊材料,并织入银线,摸起来有些硬,有些滑,很有韧性,不易损毁。

  现在国库白银储备充足,可以用作准备金,以保证其信用,不会出现一夜之间,变为废纸的情况。

  太祖高皇帝企图利用帝国的威信,强制推行宝钞,给官员发放俸禄、给军士发放军饷,收取税赋却只要银钱和实物,导致百姓根本不敢收这东西,大明宝钞形同虚设。

  朱翊钧吸取教训,明年先在顺天府范围内,小规模试用。官员的俸禄、军士的军饷,一半分三份,禄米、白银和宝钞各一份。百姓缴纳赋税,可以选择白银,也可以选择宝钞,地方官必须大力宣传宝钞。

  当然,光是这样,力度还不够。需要百姓切实体会到了用宝钞的便利,才会主动忙着朝廷宣传。

  最有说服力的理由是,“一条鞭法”虽然杜绝了地方官吏层层剥削,但白银取代实物缴税,却有一个弊端,那就是火耗。

  百姓缴税交的都是碎银,官府收上来,需要熔化重铸为银锭,再上交国库。金属融化再重铸的过程,会有一定的折耗,这就称之为火耗。

  考成法给地方官吏制定了任务,必须实收多少碎银,地方官吏也不会倒贴,这个火耗当然就要在征税的过程中,向老百姓加征。

  于是,无良官吏就在其中发现了生财之道,加征的“火耗”大于实际“火耗”,差额部分就归他们自己。

  江南富庶之地,赋税多,一两银子也就加征一二钱火耗,偏僻州县,火耗能达到三四钱。

  秋天征收赋税的时候,就有不少官员向朱翊钧提过此事。这就是平白给百姓增加负担,富庶地区,一二钱也就算了,那些偏僻地区,本来就穷,还要多征四五钱的火耗,这和以前被层层盘剥有什么区别。

  若是以后遇到个天灾人祸,粮食收成不好,地方官吏为了考核达标,还要从中牟利,说不得火耗加得比正赋还高。

  推行“一条鞭法”本是为了利国利明,这么一搞,说不得百姓负担更重,还要不要人活命了。

  现在又取消了各户从业限制,大家都去做生意,没人种田了。

  朱翊钧看后,认为他们说得有道理,凡是关于民生都不是小事,应该予以重视。于是,很快就拿到朝会上,让大臣们讨论。

  不出意外地,乾清宫的大殿,吵得比长安大街还热闹。

  “一条鞭法”刚开始推行,存在一些漏洞也在所难免。现在,开始实施“一条鞭法”的都是较为富庶的地区,偏僻的州县还未开始推行,何来火耗比正赋还高一说。

  不合理之处,以后朝廷可以制定律法规避,但因此废黜“一条鞭法”,那就是因小失大。再说,“一条鞭法”为国库带来的收益显而易见,某些人为了一己私利,危言耸听,其心可诛。

  大臣们吵不出个结果,只能等到明年夏征收再看看情况,若是火耗实在严重,朝廷就颁布禁令。

  那时候,朱翊钧心里便有了计较。

  银子需要融化了重铸,大明宝钞可不需要,凡是用宝钞缴纳赋税的百姓,该交多少就是多少,一分一厘的火耗都不需要。

  若有官吏胆敢从这里面中饱私囊,一律严惩不贷。

  还有,无论是官店还是皇庄,凡是与皇室、朝廷有钱财往来,皆不得拒收宝钞。

  百姓随时可以用银两在官店兑换相应面额的宝钞,也可用宝钞兑换银两。

  大明通宝(铜钱)的流通和使用,亦不受限制。

  户部回去加班加点努力了好几日,制定出详细而完善的规章,择日颁布。

  冯保关注了这件事的整个过程,感觉十分欣慰,在朱翊钧的敦促下,户部已经开始有了金融思维,建立起金融体系的雏形,这是大力发展工商业的基础。

  当然,大力发展工商业还有一个前提。

  春天到了,又是农忙时节。每年这个时候,朱翊钧都会频繁出宫,到京郊去逛逛,看着大家在田间忙碌,绿油油的稻田一望无际,总让他觉得,这就是大明的希望。

  今年,他不仅自己去,他还拉着张若兰一起去。

  张若兰身边有个小丫鬟,名叫春景,就是从京郊买回去的。后来她当了皇后,这个小丫鬟也跟着她进了宫。

  这一年来,张若兰一直教春景识字读书,哪怕当了皇后,也未曾松懈对她的教育。

  现在的春景虽然还不满十岁,却是与当初那个灰头土脸的村姑判若两人。

  朱翊钧问她,要不要回家看看。春景摇头:“不看。”

  朱翊钧惊讶道:“为何?”

  春景说道:“他们得到了三两银子,从此以后,就没有我这个女儿了。”

  朱翊钧又问:“那是在家里好,还是在宫里好?”

  春景看向张若兰:“只要在小姐身边,到哪里都好。”

  小丫头会说话,难怪张若兰喜欢她,培养闺秀一样培养她。

  朱翊钧出门只带了张若兰,没带春景,带上春景,就暴露身份了。

  所以,当他们路过春景家里的时候,发现他们家又添丁了,他父母也并不在意他这个女儿是卖了,还是嫁了。

  都一样,嫁了还未必能有三两银子的彩礼。

  短短一年时间,土豆就已经在京郊各处流行开来。这东西成熟周期短,产量高,耐寒耐旱,饱腹感强,吃法多种多样,不仅老百姓喜欢,京城里那些达官贵人也喜欢,种的人自然也多。

  在京郊巡视两日,与老百姓闲聊,了解耕种情况。朱翊钧发现,即便没有天灾,即便收成还不错,除去各种赋税,百姓也仅仅只是填饱肚子而已,有些闲钱还要供孩子读书。

  哪怕开始种植土豆,也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生产效率过低的问题,也没法像小时候,冯保和他说过的那样,把人口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去发现和学习别的科学。

  于耕种方面,朱翊钧实在没有研究。他想到朝中官员也不个个都出生于官宦、地主家,也有普通农户家庭出生的。

  于是,回宫之后,他就命吏部整理所有京官的资料,把曾经种过地的都挑选出来。

  他每次出宫,就带上几个人,又找来村子里公认的种地种得特别好的农户,一起讨论。

  其中就有他属实的那位老杨。

  朱翊钧站在老杨家的田地旁边,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起来,老杨却不急。因为村里就那么几头牛,让别家先用,用完了,他再用。

  冯保忽然问道:“你这田里都种什么?”

  “种麦子。”

  “除了麦子呢?”

  “那边种了土豆。”

  冯保问得更详细一些:“夏收之后,到播种宿麦之前呢?”

  老杨笑道:“那能种啥呀,啥也不种,歇着。”

  “歇着?”朱翊钧皱眉,他这天子活得还不如一块田地,他一年到头,常年无休,这田一年中竟然要休息好几个月,这像话吗?

  他问老杨:“就不能种点儿别的?”

  “别的?”老杨挠挠头,“种什么?”

  朱翊钧回头,看着几个陪他巡视的官员:“问你们呢,还能种点儿啥?”

  几人就算生于普通农户之家,为官之前,主要工作也是努力读书,全家供养他一个读书人,种地的经验非常有限。

  这时,旁边一个路过的老伯说道:“我听说南边儿,一年能种两回麦子。”

  “咱们北边儿可种不了。”

  朱翊钧说:“种不了麦子,那就种别的,回去都好好想想。”

  作者有话要说

  英国农业革命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作物轮作,农业革命是工业革命的重要前提。

  冯保(bushi)认为,工业革命是拉开中西方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295章 朱翊钧布置了任务……

  朱翊钧布置了任务,司农司回去之后,又得加班加点的完成。有的翻阅古书,查找资料;有的请做地方官的同学同年帮忙到民间找找,有没有对这方面经验的百姓。

  没过几日,还真有收获。有人查到,早在汉朝一些地方就实行休闲轮作。

  魏时农耕著作《齐民要术》中就有“谷田必须岁易”、“麻欲得良田,不用故墟”、“凡谷田,绿豆、小豆底为上,麻、黍、故麻次之,芜菁、大豆为下”等记载,已指出了作物轮作的必要性,并记述了当时的轮作顺序。

  嘉靖、隆庆时期,天灾频发,许多地区的百姓在种植粮食之余,也会选择在休耕期种植一些其他作物。

  冯保说道:“我家也有田地,现在家里人不种了,租给别人种。上次从蓟镇回京,我顺道去看了看,他们也会在收割麦子之后,轮种些别的。”

  他这个级别的大珰,不说万亩良田,上百亩地家里还是有的。

  朱翊钧问:“那他们都种什么?”

  冯保回忆了一下:“什么都种,大豆、萝卜、绿豆还有一种草。”

  “草?”

  “一种三片叶子的草。”

  朱翊钧对草也没有研究:“那是什么草?”

  冯保说:“叫做酢浆草。”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53页  当前第33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39/35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皇长孙的团宠日常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