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钧终于如愿以偿,说服嘉靖,从秋天开始,先由陆绎带着他打基础。再慢慢给他寻一个合适的师傅。
学功夫的事情定下来,朱翊钧又操心起另一件事情。回到自己的寝殿,他就拉着冯保说道:“大伴,你听到了吗?”
小家伙满头汗水,冯保让人打水进来,给他沐浴:“嗯,听到了。殿下要开始练功夫了。”
“不是这个。”
“那是什么?”
朱翊钧说:“徐渭,那个帮助胡宗
宪抗倭的徐渭!”
说到这里,他忽然想起来:“大伴!”
“怎么了?”冯保正在给他脱衣服,还得分神听他讲话。
“我生气了!”
他一生气,脸就嘟起来,可爱得不行。
冯保哄他:“别气别气,我哪里没做好,你告诉我就是了,何必气坏了自己。”
朱翊钧说:“你好久没给我讲抗倭的故事了。”
那确实有些久了。他这些日子,自己学会了看书,又有张居正给他写信,故事看得够多了,连说梦话都是“下车泣罪”“桑林祷雨”。
冯保很少给他讲故事,讲也是讲一些更具启发性的科学故事。
关于抗倭的事迹,确实很久没讲过了,关键朱翊钧也没吵着要听。
冯保将他放进浴桶里泡着,掬起一捧水,浇在他的头上:“我都忘记上次讲到哪里了。”
他忘了,朱翊钧可没忘:“徐渭说先定大局,谋定而后动。”
“想起来了,”冯保取了一枚无患子在手里搓匀了,再抹到他的头发上,轻轻搓揉,“大局是两个人。”
“对对,”朱翊钧两只手在水里扑腾,“这两位抗倭英雄是谁呀?”
冯保诧异道:“抗倭英雄?”
“对呀。”
“不是的,他们就是两个倭寇首领,所谓‘先定大局’,定的就是他们。”
朱翊钧又问:“他们是谁呀?”
“他们一个叫王直,一个叫徐海。后者曾经是前者的手下。”
“王直是个商人,一直往来于大明和日本的海上,通过走私,获取利益。殿下还记得什么是走私吗?”
朱翊钧点点头:“记得。大伴讲过,日本手工业落后,他们的生活用具都需要从我们这里购买。但因为海上有我们就不卖给他们东西了,这叫海禁。这些违反禁令,私底下买卖东西的,就叫走私。”
冯保点点头:“可以这样理解。”
“王直的事迹说起来很复杂,虽然他是个走私犯,但在很长一段时间,江浙一带地方官员对他的走私行为都是默许的。他甚至与朝廷合作,协助剿灭海上倭寇。沿海百姓也争着送子女到他的商船,跟随他进行海上贸易。”
“为什么?”朱翊钧不懂,“为什么要默许他走私?”
“因为……银子。”冯保把朱翊钧从书里抱起来,用一条大毯子裹起来擦干身上的水渍,“关于海权与海上贸易,那是另外的话题。”
朱翊钧不懂“海权”,更不懂“海上贸易”
,他现在对抗倭更感兴趣:“听起来王直是个好人,官员和老百姓都很喜欢他。可是,皇爷爷说过,胡宗宪擒获王直有功。大伴刚才也说,他是倭寇首领。”
从某种意义上将,王直在沿海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希望朝廷放弃不合时宜的海禁,使海上贸易合法化。他只想把生意做大做强,搞钱而已。
从始至终,背信弃义的是大明的官员。
也正因为如此,才导致东南沿海长达十年,饱受倭寇侵扰,百姓不堪其苦。
冯保给他穿上衣服,让他坐在床边,替他擦头发:“这就要提到另一个倭寇首领徐海。”
“他本来是杭州一间寺庙的僧人。”
朱翊钧问:“什么是僧人?”
道士他见过不少,僧人却从未见过。
“上次说过的,就是和尚。还记得吗,俞大猷上嵩山少林寺。”
朱翊钧点点头,就当自己听懂了。
冯保继续说道:“徐海通过叔叔,成为王直的手下。但他不爱做生意,一心一意要当海盗。趁着叔叔和王直出海协助朝廷剿灭其他海盗的时候,带着日本人洗劫了前来送补给的民船。”
“王直怒不可遏,徐海却想杀了他取而代之,在他叔叔的劝说下,暂时握手言和。随即,叔叔带着徐海和部下离开了船队。”
“叔叔要和王直竞争做声音,把徐海当做人质,抵押给了倭寇,换取十万白银。”
“从这时起,徐海与倭寇勾结,开始了烧杀抢掠的海盗生涯。”
“他没读过什么书,却有着惊人的军事天赋,极具组织才能,十分精于海上作战,迅速召集起一批日本浪人入伙。”
朱翊钧总结道:“所以,王直只想做生意,徐海是真正的海盗。”
“可是,我不懂。”
夏天,天气炎热。没一会儿,冯保就把他的头发擦干了:“殿下哪里不懂?”
“倭寇不是日本人吗?可这个王直和徐海,听起来像是我们大明的人。”
“大部分是日本人,但也有欧洲人,以及沿海渔民、海盗等等。”
“日本人脑子一根筋,只会喊打喊杀,还是咱们中国人聪明,善于出谋划策。”
朱翊钧问:“那后来呢?”
“王直有钱,徐海狡诈,胡宗宪发现,要对付他们,自己毫无胜算。但徐渭告诉他,这一点也不困难。”
“胡宗宪认为他大言不惭,说这种话之前,也不先衡量一下双方实力差距。”
“徐渭却表示:想要取胜,不一
定非要靠武力。”
朱翊钧也听得有些疑惑:“抗倭不就是打仗吗?不靠武力考什么呀?”
“当然是计谋。就算是打仗,武力是一方面,但许多经典战役,往往也离不开精妙绝伦的计谋。比如,我们之前讲过的,假道伐虢。”
朱翊钧点点头:“我明白了。”
冯保继续说道:“徐渭告诉胡宗宪,具体事情具体分析。王直是个商人,他想要的,是开放海禁,能让他毫无顾虑的,发展自己的海上贸易。这样的人,可以以利诱之,先稳住他,与他谈判。”
“但徐海不同,他和他那帮手下,就是彻头彻尾的倭寇,以烧杀抢掠为生,想起来,就找个地方登岸,对老百姓洗劫一番。这样的人,跟他谈条件,只能让他更加得意,变本加厉。”
“所以,面对这样的敌人,必须要用强硬的手段。千万不可以向他妥协,一定要做到赶尽杀绝。”
朱翊钧点头:“嗯!我记住了。”
“啊?”冯保诧异道,“你记住什么了?”
“对付厉害的敌人,不可以妥协,一定要赶尽杀绝。”
“……”
在二十年后,面对一股来自北方,迅速崛起的强大势力。朱翊钧充分证明了,他听过的每一个故事,每一句话,都不是白听的。
不可以妥协,一定要赶尽杀绝。
第52章 冯保接着给他往下……
冯保接着给他往下讲故事:“殿下还记得王江泾战役吗?”
朱翊钧点点头:“记得!那是抗倭以来,咱们取得的第一次胜利!”
“没错,那时俞大猷将军打败的就是徐海。”
“那时的王直,手底下有钱,有人,还有军火。不好办,所以先办徐海。”
朱翊钧问:“什么叫军火?”
“就是……火器,一种特别特别厉害的武器。”
朱翊钧又问:“比武士刀和绣春刀更厉害吗?”
“厉害多了。”
朱翊钧一翻身站起来,小脚丫子往床上一跺:“给我们大明的士兵也安排上。”
嚯!好大的口气!
冯保拉着他,跟他解释:“花钱的呀。”
“我皇爷爷有钱!”
有钱才怪。
冯保说:“殿下若是不听了,就早些休息吧。”
“听,要听的。”朱翊钧乖乖躺下来,“大伴你接着说。”
冯保继续说道:“徐渭让胡宗宪找来个徐海的桐乡,这个人是个制墨的,名叫罗文龙。这人是个泼皮,走到哪里都喜欢搬弄是非。”
“徐渭编了个感人肺腑又天衣无缝的故事,让他带着这个故事,混进徐海的队伍,摸清敌人的底细,暗中将消息传回给胡宗宪。”
“哇!”朱翊钧惊叹道,“他们好聪明呀~”
“那当然,不聪明怎么可能斗得过倭寇?”
朱翊钧问:“那后来呢?”
“根据罗龙文传回的消息,徐海有两个同谋,一个叫陈东,一个叫叶麻。”
“徐渭利用反间计,由喜欢搞事情的罗龙文在其中挑拨离间,迫使三人的力量分散。”
朱翊钧又问:“怎么挑拨离间?”
“每次他们抢劫老百姓,罗龙文就把最值钱的东西拿去献给徐海,久而久之,引起了其他两人的不满。罗龙文又在徐海跟前煽风点火,说他二人早有异心,迟早会背叛徐海。”
徐渭果然没看走眼,这个罗龙文的确是个善于搬弄是非,挑拨离间的小人。
而朱翊钧没想到的是,他不仅在抗倭故事中听到了这个名字,不久之后,还在另一个重大事件中,再次听到了这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