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徐清麦一下子就清醒了过来:“封赏?”
对哦,他们回长安其实主要就是为了这个,但来了没几天就遇到了备战突厥,一下子竟然把这事儿给忘记了。
“等等,”她想起薛嫂子的用词,“还有我的份儿吗?”
“内侍是这么说的。”薛嫂子喜上眉梢,飞快的给她拿出要换的衣物然后给她挑选待会要用的发钗环佩,“您想,您这次立下了功劳,那肯定是需要赏赐的。”
徐清麦坐在那里,乖顺的任由薛嫂子打扮自己。
接天子旨意,尤其是这种正式封赏的旨意是很隆重的事情,需要焚香沐浴。且除了接旨的主角之外,所有在家的郎君娘子也都需要到场。
于是,当徐清麦盛装到了正堂的时候,就看到周家人济济一堂——除了还在光禄寺上着班的周礼不在之外,其他人都来了,比上次迎接他们回来时还要更加齐整。
周自衡早已在这里候着。
“既然人都齐了,那咱们就开始吧。”来的这位内侍正是上次过来传口谕的那位,长了一张慈和的脸。估计是上次周自衡塞给他的荷包让他很满意,因此这次他也很有耐心,笑呵呵的道。
周自衡与徐清麦在香案前站好,眼观鼻鼻观心,一脸肃穆。
内侍双手举着一封绢黄色的文书站在两人面前。
此刻,他代表的是至高无上的皇权。
徐清麦在路上的时候被叮嘱了好几回,知道接圣旨的时候需要跪拜,比觐见皇帝还要更加的隆重。因此虽然心里有些别扭,但十分严肃认真的照做了,并没有出差错。
这也让在旁边看着的柳氏和孔氏松了口气。
她们最担心的就是徐四娘在礼仪上出错。
徐清麦原本以为会听到什么“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之类的词语,毕竟电视上都是这样演的,但没想到等他们跪拜结束之后,内侍只是笑吟吟的把手上的这封文书交给了周自衡。
“恭喜,周寺丞。”
然后又将另一封放到了徐清麦手里:“恭喜,徐太医。”
徐清麦有些懵,这样就可以了?而且,她有单独的吗?
周自衡翻开文书,就看到密密麻麻的文字——
“门下:兹有司农寺下辖润州屯录事周纯,才德兼备……”
周自衡刚刚与内侍交流了一下,知道这封文书真正的名字叫制书,与其说是圣旨,不如说是官员任命书。这样的制书往往是先由中书省写一份公文,然后交给门下省去审核,所以,往往是先由“门下”两个字开头。
审核如果通过的话,相关的官员就会在制书上签署自己的职位与名字,再送给皇帝过目。待到皇帝认可之后,这封制书又会被送到尚书省去执行,于是又有一堆尚书省的官员在上面签押。
周自衡就在自己手中这封制书上看到很多熟悉的名字,其中就包括了魏徵、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等等等等。
也难怪内侍是不宣读的,这也没法宣。
他将前面一大段夸奖他的词语以及功劳表彰等内容略过,终于找到了自己想要看的:“……即日起,升任司农寺丞,掌江南道屯田治粟一应事宜。兼任中书省右补阙。封县男爵,食邑三百户……”
司农寺丞!掌管江南道所有的屯田!
周自衡挑起眉来,这正是他想要的。不过,这中书省右补阙又是什么?还有居然封了个小小的爵位,虽然只是最低等级的县男,但也是出乎自己的意料了……
在他翻开自己的制书时,徐清麦也同时翻开了她的。
她同样直接跳过那一堆密密麻麻的署名,直接寻找到最关键的那一句,“……即日起,任职太医署,领医博士一职……”
这几日她都在太医院混,也明白了其中一些官职设置——巢明是太医令,总管整个太医院,从七品;而钱浏阳是从八品的太医丞,太医博士是正九品。一般做到博士一职,就能够让人尊称一声“某太医”了。
所以,内侍刚才称呼她为“徐太医”。
徐清麦有些恍惚,她都已经婉拒过一遍了,没想到还真有她的份?
发生了什么?
两位当事人将制书递给了在旁边翘首等候着的家人,陷入到了懵逼之中,而拿到了制书的家里人反应也各有不同。
柳氏捂着自己的胸口,只觉得心脏跳动得厉害:“哎哟,哎哟,我这心啊……”
她拿出自己的手帕开始擦眼泪,高兴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至于二房的兄弟姐妹们,自然也是高兴的高兴,犯酸的犯酸。
“没想到十三弟竟然立下了如此功劳……”周纯的亲兄长酸溜溜的道,“陛下恩德,居然还封了爵位。”
而且,右补阙!这个职位虽然只有七品,还是从七品,但是需要经常陪伴皇帝左右,露脸的机会多。很多重臣都是从这个职位上升上去的
也难怪周家几位兄长看得眼睛都红了。
“这里还有一封呢。”内侍笑眯眯的拿出第三封,是一封小册子。
周自衡和徐清麦对望一眼,讶异的问道:“还有?”
“这是陛下和皇后娘娘给二位赐下的东西,名录在这里,东西到时候会有内府局着人送来。”
也就是说,这些东西是从宫中府库走,算是私人御赐,也是帝后对其恩宠有加的证据。
不过现在周自衡和徐清麦还没法理解这其中的含义,只是惊喜与居然还能收到礼物。翻开一看,其实也不算太贵重,无非就是一些布帛之类的东西,都属于常见之物。
不过,当看到最后一页时,周自衡的眼睛都直了。
居然是一座宅子!
虽然只是两进的宅院,但是这可是在长安城,而且是在紧挨着皇城的布政坊。这里和兴道坊一样,是属于朝廷所有,不流入到市场,常人想买都买不了,只能通过赏赐获得。
在刚立朝的那几年里,赐宅是常见的事情,周家的宅子就是赏赐得来的,但现在随着长安城的官员越来越多,空着的宅子越来越少,宫中赐宅的举动就少了。
他的司农寺丞和中书省右补阙品级都不高,县男也只是最低的爵位,按理来说是够不上赐宅的。
在送内侍出府的时候,他旁敲侧击了一下。
内侍露出笑容:“这宅子是皇后娘娘提起来的……”
这里面还真有一番故事,
渭水之盟后,李世民与长孙氏闲话。
他笑道:“那徐四娘的确是给大唐挣回了面子,你当时不在,没看到劼利可汗和那些部落首领们震惊的脸。甚至在走的时候,还有几人前来问我可否将徐四娘赏赐给他们。”
长孙氏失笑:“草原人骁勇善战,受伤的概率可比咱们这边高多了。”
“我自然不允,”李世民笑道,“也得亏徐四娘已有夫婿,不然那些突厥人恐怕就要让我赐婚了。她与周十三,的确算得上是神仙眷侣。”
李世民对这对小夫妻满意得很,毕竟颜值高、站在一起赏心悦目而且双方都有本事的年轻夫妻即使在大唐也并不多见。
长孙氏道:“那二哥可要好好的赏赐徐四娘与周十三郎。”
李世民:“梓童可有想法?”
“上次虽则徐四娘婉拒了进太医院,但臣妾觉得还是要给她一个太医的名号才好,”长孙氏沉吟道,“这样她出入宫闱与公主府上也更方便。
“至于上次她所说想要多在外行走积累经验,臣妾倒觉得并不是那么难以解决。到时候让太医院合理分配时间,想个万全之策就行了。”
李世民一想,也的确。徐四娘的优势在于她是个女人,给后妃公主们看病极方便,但若是没有太医的名号和腰牌,每次都靠传召的话未免也太麻烦了。
“还有,臣妾那时听她说起,她的几位学生目前都还住在驿站。”长孙氏又道,“可见周宅似乎挺局促。陛下不如找找有没有符合规制的宅子,有的话不妨赐下去。”
长孙氏意味深长的道:“孙思邈孙道长与其亲厚,若是他日后来长安,也有落脚之处。”
住在驿站、客栈和住在亲厚的后辈家中,感觉自然不同。
长孙氏的几个理由完全说服了李世民,一座小宅子而已,按周自衡与徐清麦立下的功劳来看,也并不算是恩宠过分。
他颔首道:“那就按照梓童说的做!”
长孙氏笑道:“至于周十三郎怎么封赏,那就是您和诸位相公的事情了。”
她从不过问前朝之事。
怎么封赏周十三郎?
之前李世民就让中书省拟稿,房玄龄本来早就已经拟好了,但是没过几日,他又把这封稿子从门下省给要了回来,打算重新拟一回。
门下省给事中魏徵:“房相公为何又要重拟?”
房玄龄对魏徵的态度还是蛮友好的,微笑道:“既然陛下让周十三明年开春再回江南,那何必再在这段时间里把他拘在司农寺?不如来中书省给我帮帮忙,那有个职务行走起来还是更方便一点。”
他这几日遣人去司农寺里打听了一下周自衡在做什么,居然在给那些老主簿讲阿拉伯数字,以及推广表格的制法,想来也是比较闲的。
可他这里正缺人呐!
魏徵想了想,这个右补阙不过是从七品,比司农寺丞还低了一级,且现在朝廷缺人,身领数职的人也挺多,并不算是太显眼。
但他有些担心这段时间周自衡若是在御前行走,亲近到权力中心,会不会迷失了自己,养出骄纵之心。
“只是短短几个月时间,若是连本心都无法坚持,那就说明他根本不值得你如此看重。”房玄龄不以为意的道。
于是,魏徵最终还是在那份新的制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看着房玄龄离开的背影,魏徵的眼神略有些幽暗。
他知道,自从他去了一趟江宁县之后,周自衡天然就被打上了他这一派的烙印——虽然他并不认为自己有派别,但在世人看来,他、王珪、韦挺等隐太子旧臣就是一个派系的。
现在,房玄龄来要走周自衡,是不是也代表了他的善意?
如此也好……魏徵心中暗道。
若周自衡真是大才,他的前途应该更远大,不应该被这些政治怪象所束缚。
李世民对这封新的制书并无疑问,其他人也没疑问。现在国库和各仓被突厥扫荡了一遍,空虚了大半,正是无比渴望提高存粮的时候,此时重赏一位对农事有功的臣子,没人会反对。
至于徐清麦……虽然女医少见但前朝也不是没有,且这样的技术官员一向更看重本事,出身倒是其次。她又刚刚才在渭水河边立下功劳,因此也一致通过,无人反对。
夫妻俩的两份制书很快就在三省通过。
当然,这里面的细节和一些弯弯绕绕,内侍是不会知道的,他只是告知了周自衡大概。
周自衡谢过他,给他塞了一个更鼓的荷包。
内侍笑道:“周寺丞太客气了。”
话虽如此,在袖中掂了掂那荷包的重量,脸上的笑容都更真了几分。
“润州屯的几位也另有封赏。”内侍索性一股脑儿的将自己获知的消息告诉了周自衡,“那位跟着您一起进京的杨姓小子,升了润州屯的屯副。原润州屯的屯监赵卓,被调去润州都督府做了长史。就连那个屯户也都封了个掌固,有厚赏!”
周自衡高兴不已。
自己之前对赵卓、杨思鲁还有齐武说过的话终于都成真了!
送别内侍,回到正堂,就见到自己的几位妹妹和孔氏柳氏等人将徐清麦围了个团团转,正在你一言我一语的问在渭水河边到底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